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基底节出血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重症基底节出血病人分为EEN(早期肠内营养)组和TPN(肠外营养)组各20例,EEN组在术后24h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TPN组则先行肠外营养支持,待伤后6~8d后再逐步过渡到肠内,观察患者营养状况、血生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TPN组相比,EEN组通过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能较快纠正负氮平衡,营养状况改善明显,消化道出血及二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TPN组.结论 在基底节出血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的合理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GCS≤ 8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32例 ,早期肠内营养 ;B组 36例 ,早期全胃肠外营养。两组营养支持均在伤后或术后 2 4小时开始 ,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 ,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EEN组的营养状况优于TPN组 ,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TPN组 (P <0 .0 5) ,预后亦较TPN组有明显改善 (P<0 .0 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将40例中等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EEN组和肠外营养(TPN)组,自术后第2天起分别给予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血清营养指标及术后的消化道症状、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营养药物费用、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均较营养支持治疗前明显上升(均P<0.05),而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EN组肛门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较TPN组缩短(均P<0.01),营养药物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亦少于TPN组(均P<0.01),两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腹部手术后进行EEN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并能节省医药费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给予EEN,27例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TPN。结果:EEN组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后E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与TPN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优越,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5.
莫瑞祥  杨威  张慧明  廖文胜  胡虞乾 《广西医学》2012,34(10):1362-136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放置液囊空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23例作为实验组(EEN组),并与同期住院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SAP患者24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入院2周时,EEN组APACHEⅡ评分较TPN组更为下降显著(P<0.05).EEN组ALB、PA、SF、IgG、CRP水平均高于TPN组(P<0.05).EEN组的体温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TPN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SAP治疗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袁杨 《广西医学》2009,31(3):397-398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颅内肿瘤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8例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30例、肠外营养(TPN)组28例。EEN组经鼻胃管持续滴注能全力;TPN组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液。观察两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变化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营养状况在1、7、14d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并发症明显少于TPN组(P〈0.05)。结论鼻胃管持续滴注喂养方法对颅内肿瘤术后病人有良好的耐受性,EEN支持可减少颅内肿瘤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优越性。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和早期完全肠外营养(TPN)组,在摄入同等热量、同等氮量的条件下,观察两组营养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入院后第14 d,EEN组的各项营养相关指标均优于TPN组(P<0.05);TPN组感染率、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EEN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可提高胃肠道耐受性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全肠外营养(TPN)对胆囊癌术后患者肝肾功能影响。方法对2001年3月~2003年5月收治的22例胆囊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EN组(9例)和TPN组(11例),均于术后48h后予营养支持,EEN液经鼻肠管注入,TPN经颈内静脉滴入。术后第5、7天监测肝肾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功能检测,EEN组恢复较快,优于TPN组(P<0.05);肾功能检测,EEN组与TPN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胆囊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能更早更快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重症脑外伤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重症脑外伤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重症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肠内组)和胃肠外营养组(肠外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伤后2周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组(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重症脑外伤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因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普外科于2006年9月-2011年6月共收治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73例,将其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及全肠外营养组(TPN组),分别为38例和35例患者。EEN组经胃肠营养管早期给予肠内营养,TPN组经静脉给予肠外营养。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营养指标、肝功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体重、血清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同术前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N组患者各项肝功指标较显著高于EEN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在术后通气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要少于TPN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N及EEN均可作为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支持方式,EEN更具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对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67例患者术后实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67例行全静脉营养(TPN);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营养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早期肠内营养肠内不增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是安全的,与肠外营养具有相同的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的作用,胃肠道不适等并发症增高,但胸部并发症减少,并未增加严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2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9例。术后24小时起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A组予常规治疗加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B组予常规治疗加早期全肠外营养(TPN)。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运动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平均住院日。结果:E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41.63±15.58)h较TP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64.32±18.64)h要早(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变化值、平均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了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是胃癌根治术后一种重要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患者应用不同营养支持途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6月122例重症胸外伤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与全肠外营养组(TPN),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7d,EN组各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TPN组、肠道功能及住院时间均优于TPN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TPN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恢复患者肠道功能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云敏 《实用新医学》2007,8(12):1097-1098
目的对比ICU患者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ICU患者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肠内组)和胃肠外营养组(肠外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伤后1周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内组(P〈0.05)。结论与肠内营养相比,早期全肠外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ICU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35例患者接受全胃肠外营养(TPN组),40例同时接受肠内外营养(PN+EN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差异。结果:PN+EN组同TPN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两组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缩短胰腺炎的自然病程,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经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的疗效和意义。方法 38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18例和全肠外营养(TPN)组20例,EEN组于术中全部施行空肠造瘘置管术,TPN组于术中或术后施行深静脉置管术。手术后早期为EEN组18例患者实施经空肠造瘘管EEN支持,为TPN组20例患者经深静脉行TPN支持。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综合指标和营养状况。结果 EEN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PN组,排气、排便时间短于TPN组约24 h,且住院时间缩短约4 d~5 d,住院费用比TPN组平均低5 000元左右。EEN组术后1周体重、白蛋白均高于TPN组。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能显著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且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王凌峰  陶木生 《安徽医学》2010,31(5):473-474
目的探讨食管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6例手术治疗的食管癌、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EN组和全肠外营养(TPN)组,EEN组于术中将肠内营养管置入空肠内,术后第1d予以肠内营养(EN),维持7~10d,患者能较正常地口服营养液或进食半流饮食后停止;TPN组于术后进行常规输液治疗,肠蠕动完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7d测量患者体重,检测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记录肛门排气时间,观察术后有无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腹胀、腹痛等并发症。结果肛门排气时间EEN组为(48±6)h,TPN组为(72±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8,P〈0.05);EE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体质量维持等方面明显优于TPN组。结论术后EEN较TPN有利于食管癌、胃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和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和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总体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重症患者在无肠内营养禁忌证的情况下,可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早期肠内营养可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306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平均住院日早期肠内营养(EEN)组较完全肠外营养(TPN)组短(P〈0.01),平均住院费用/药物费用EEN,TPN组分别为16,883/6,081元VS21,964/9,986元,(P〈0.05)。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T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EEN组治疗后肝功能的皿浆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都明显提高。TPN组治疗后肝功能的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早期EEN支持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肝功能影响极小,医疗费用显著减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方法100例重症患者按给养方式分为肠外营养组40例(PN)和肠内营养组60例(EEN),入ICU48h内分别进行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EEN组分为达标组35例(A组)和未达标组25例(B组).结果治疗后EEN组和PN组血浆中TP、AIb、Hb均显著升高(P〈0.05),EEN组与PN组及A组与B组问有显著差异(P〈0.05)。PN组ALT、Cr较EEN组显著升高,EEN组CRP下降较PN组显著(P〈0.05)。A组与B组ALT、Cr、CRP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达标的肠内营养能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保护消化道黏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