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的等容收缩期加速度指标在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43例患者分别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和术后72 h内行超声检查,进行常规超声参数LVEDd、LVESd、LVEDV、LVESV及LVEF及左室心肌16节段圆周与径向STI参数等容收缩期加速度的测定.结果:左室射血分数术后明显提高((49±19)% vs (52±18)%,P<0.O5),左室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左室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等心肌梗死节段术后圆周等容收缩期加速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左室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左室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等心肌梗死节段术后径向等容收缩期加速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恢复,表现在圆周、径向的缺血节段等容收缩期加速度增加.二维STI技术定量评价心肌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定量评价非ST段抬高型及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室局部及整体旋转与扭转运动,探讨不同透壁程度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及PCI术后疗效。方法:对19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及31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分别于PCI术后1周及3月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左室短轴心底水平、心尖水平高帧频二维图像,获得心底部和心尖部收缩期旋转峰值角度,计算扭转峰值角度。另选择27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C组)。结果:从心尖向心底看,A组、B组及C组心尖部呈逆时针运动,为正值;心底部呈顺时针运动,为负值。与C组比较,术后1周时A、B两组心尖部、心底部旋转峰值角度及左室扭转峰值角度均降低,且B组降低尤为明显(P<0.05)。术后3月时A、B两组心底部及心尖部旋转峰值角度及左室扭转峰值角度均增加,A组心尖部旋转峰值角度改善明显,部分室壁与术后1周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透壁程度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旋转和扭转运动均受到严重损害,A组较B组受损程度轻,PCI治疗较长时间后改善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能确切地反映心室的实际形状,全面反映心脏的各节段运动功能,并能提供左室定量参数[1].而且RT-3DE是实时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2].本实验旨在探*RT-3DE评价心肌梗死(MI)患者左室整体与节段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平 《临床荟萃》2002,17(22):1310-1311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测定分析 ,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改变。方法 使用美国产ApogeeCX2 0 0型超声仪 ,检测 30例正常人和 3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指标参数。结果 心肌梗死组A波峰值流速 (AVmax)、A波峰值流速比E波峰值流速 (A/E)比值均较正常组增高 (P <0 .0 1)。E波峰值流速 (EVmax)、E峰上升加速度 (EAC)、E峰下降减速度 (EDC)、主动脉峰值流速 (Ao·Vmax)、射血分数 (EF)值均低于正常组 (P <0 .0 1)。等容舒张时间 (IVRT)较正常组明显延长 (P <0 .0 1)。结论 多普勒超声无创的反映了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改变 ,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左室下壁、正后壁、侧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整体和节段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RT-3DE对23例下壁、正后壁、侧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41例正常人进行检查,软件分析得出左室整体和17节段的容积-时间曲线,比较正常组与心肌梗死组的整体和各节段舒张末期容积(EDV、rEDV)、收缩末期容积(ESV、rESV)、射血分数(EF、rEF)及节段-整体射血分数(rgEF)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下壁、正后壁、侧壁急性心肌梗死组的整体心功能及梗死节段的心功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梗死节段中部分节段的心功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离梗死节段的大部分节段的心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E可以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整体和节段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DTI)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肌收缩功能指标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及其治疗前后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以34例心衰患者为心衰组,34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DTI测量二尖瓣环的后间隔和侧壁处(心尖四腔切面观)及前壁和下壁处(心尖二腔切面观)4个位点的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分别为Sa,Ea,Aa)。计算Ea/Sa、二尖瓣环4个位点平均收缩速度VMS。结果:二尖瓣环侧壁位点的收缩速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性较好(rs=-0.65,P<0.0001),而VMS与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性最好(rs=-0.69,P<0.0001)。心衰组治疗前4个位点的Sa和Ea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01),Ea/Sa较正常组增高(P<0.01)。心衰组治疗后4个位点的Sa和Ea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Ea/Sa较治疗前减低(P<0.01)。结论:DTI可定量分析心衰患者左室壁的舒缩功能及动态变化。二尖瓣环4个位点平均收缩峰值速度VMS与NYHA心功能分级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组织速度显像技术定量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体外培养纯化的大鼠BM-MSCs,在心肌梗死后1周时移植入大鼠心肌梗死的边缘区,在对照组仅植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移植后2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室间隔各节段收缩期的运动速度和位移。结果移植组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和近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收缩期峰值位移在移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M-MSCs移植能够提高心肌收缩运动速度,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结合局部Tei指数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局部左心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为"罪犯血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为病例组,左室壁被分成梗塞动脉相关室壁(A组)及非梗塞动脉相关室壁(B组).应用Simpson法测量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PCI术后1周及1、3、6个月观察病例组 Tei指数、收缩期峰值位移(Ds)的变化.结果 病例组术前LVEF明显减低(40.5%±7.43%),术后1周时LVEF有所提高(47.2%±6.12%),1、3、6个月时达正常水平;术后病例组的Tei指数在各次检查中逐渐减低,Ds逐渐增高,但B组室壁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A组,其Tei指数在术后3个月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QTVI结合局部Tei指数可无创、有效、定量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局部左心功能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房容积与左心室充盈模式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5例AMI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检测。依据二尖瓣E波减速时间(EDT)和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Vp)将165例AMI患者分为正常充盈组(43例)、松弛性减低组(55例)、假性正常化组(35例)、限制性充盈组(32例)。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远期存活的风险预测。结果与正常充盈组比较,AMI患者松弛性减低组、假性正常化组、限制性充盈组的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增大(P〈0.05-P〈0.01)。随访12(0—27)个月,22例(13.3%)死亡。死亡组的LAVI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模型生存分析显示LAVI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相对危险系数为1.093,P=0.001)。结论AMI患者舒张功能障碍及左心室重构是导致AMI患者左心房扩大的主要因素。LAVI可稳定地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是AMI后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定量分析左室短轴收缩功能,评价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检出胸部放疗后对心脏早期损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接受胸部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放疗进程分为3组:A组:放疗前(对照组);B组:放疗时间2.5~3周、照射剂量26~30Gy;C组:放疗时间5~6周、照射剂量50~60Gy。测量左心室基底段、中段短轴方向峰值径向应变(RS)及圆周应变(CS)。结果:①C组前壁、前间隔和后壁各节段的RS和CS较A组明显减低(P<0.01);C组前壁、前间隔和后壁各节段的RS和CS较B组减低(P<0.05);B组前壁、前间隔和后壁各节段的RS和CS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下壁、侧壁和后间隔各节段的RS和CS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研究表明胸部放疗达到一定时间和剂量时,被照心肌组织的RS和CS均比放疗前明显减低,说明已出现心脏局部的收缩功能受损。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评价胸部放疗后的早期心脏损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普勒推导指数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普勒推导指数(DD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系列变化及对心肌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组为AMI患者48例,同时选择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在AMI发病后的24h、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期间进行超声随访研究,由二尖瓣及左室流出道多普勒频谱曲线测定左室等容收缩期时间(ICT)、等容舒张期时间(IRT)及左室射血时间(ET),其多普勒推导指数采用公式DDI=(ICT+IRT)/ET。结果在AMI后1个月及12个月随访期间的超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AMI组DDI值显著升高(P<0.001),而在随访期间DDI值降低(P<0.01)。在平均随访(19.8±8.8)个月期间,有5例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10例患者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8例患者出现顽固性心绞痛,与无心脏事件的15例患者比较,其DDI值显著升高。经单变量分析DDI≥0.60、DT≤140ms、EF≤40%、前壁心肌梗死和年龄有危险因素的预测意义(P<0.001),而多变量分析确定DDI≥0.60、DT≤140ms和年龄可作为AMI独立的预报因子(P<0.001)。结论多普勒推导指数可反映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状态,对于评价AMI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与收缩功能,并探讨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对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组30例(心梗组,其中陈旧性前壁心梗14例)及20名正常人(正常组)行RT-3DE检查,通过脱机软件分析整体及节段容积-时间曲线,获取左心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参数、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结果 心梗组左心室ESV、EDV显著大于正常组(P<0.01),LVEF显著小于正常组(P<0.001).心梗组左心室16及12节段收缩同步性参数显著大于正常组(P<0.001),且均与LVEF呈负相关,其中Tmsv-16-SD%、Tmsv-16-Dif%相关性最高,r值分别为-0.755、-0.747.前壁心梗组梗死节段及邻近节段rEF、rgEF显著减低(P<0.05),Tmsv%明显延长(P<0.05),部分未梗死节段Tmsv%出现不同程度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前壁心梗组Tmsv% 明显延长的节段与rEF、rg-EF明显减低的节段基本呈对应关系.结论 RT-3DE能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收缩功能,左心室不同步运动可影响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E)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5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有侧支循环组(CCC组)和无侧支循环组(N-CCC组)。再根据冠状动脉闭塞情况及室壁运动评分将患者左心室18节段心肌分为正常心肌组、缺血心肌组和梗死心肌组。患者分别在PCI术后72 h及1个月接受超声检查,检测并比较左心室心肌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及心肌纵向应变(LS)和应变率(LSR)。结果 与术后72 h比较,1个月时CCC组和N-CCC组缺血及梗死心肌的LS均增大(P<0.01)。术后72 h,CCC组缺血心肌LSR-s大于N-CCC组(P<0.05)。术后1个月,CCC组缺血及梗死心肌LS均大于N-CCC组(P<0.05),且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N-CCC组(P<0.05)。结论 CCC可显著改善AMI患者PCI术后72 h缺血心肌和术后1个月缺血、梗死心肌的收缩功能及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不同时期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 30例AMI患者接受PCI治疗,分别于PCI前、治疗后3~7天、治疗后3个月时采集左心室短轴及心尖切面图像。应用STI技术检测各梗死心肌节段应变参数: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峰值(LSpeak、RSpeak、CSpeak)及达峰时间(TPSLS、TPSRS、TPSCS);左心室短轴基底部、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Ptw base、Ptw apex)及旋转角度达峰时间(TPtw base、TPtw apex);并计算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及扭转角度达峰时间(Ptw、TPtw)。另选30名正常人作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MI患者PCI术前及术后各梗死心肌节段LSpeak、RSpeak、CSpeak较正常人减低,TPSLS、TPSRS、TPSCS较正常人延迟;Ptw base、Ptw apex、Ptw较正常人减低,TPtw base、TPtw apex、TPtw较正常人延迟(P均<0.05)。与PCI治疗前比较,PCI治疗后3~7天内各梗死心肌节段LSpeak、RSpeak、CSpeak增高,TPSLS、TPSRS、TPSCS缩短(P均<0.05);PCI治疗后3个月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均<0.05)。与PCI治疗前比较,PCI后3~7天内Ptw base、Ptw apex、TPtw base、TPtw apex、Ptw、TPtw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随着微循环再灌注时间的延长,PCI治疗后3个月时Ptw base、Ptw apex、Ptw较PCI治疗前及PCI治疗后3~7天内均有所增高,TPtw base、TPtw apex、TPtw亦缩短(P均<0.05)。结论 PCI治疗能有效改善AMI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改善明显。2D-STI可准确评价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5.
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动脉观察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评价溶栓治疗对梗塞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对28例首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于梗塞后第4周和第12周进行超声心动图观察。所测参数有: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DVI,LVESVI)及射血分数(EF)。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LVEDVI,LVESVI均明显增高;栓组LVEDVI,LVESVI无明显变化,EF升高,未溶栓组LVEDVI,LVESV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整体和节段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RT3DE对2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和41例正常人进行检查,脱机软件分析得出左室整体和17节段的容积-时间曲线,比较两组的整体和节段舒张末期容积(EDV、rEDV)、收缩末期容积(ESV、rESV)、射血分数(EF、rEF)及节段-整体射血分数(rgEF)。结果急性前壁心梗组整体EDV、ESV及梗死区域、邻近梗死区域的rEDV、rESV较对照组增大,整体EF值及其rEF、rgEF减小(P〈0.05),远离梗死区域无差异(P〉0.05)。结论RT3DE能客观评价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左室整体和节段心功能,是一项能运用于临床的准确、可行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评价初发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显像(DTI)技术在评价初发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正常的初发心肌梗死患者18例及与其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5例入选本研究。应用DTI技术二尖瓣环平均运动速度指标评价两组对象的左室功能。同时计算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E/Em),以评估左室平均充盈压。结果心肌梗死患者组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速度(Em)及晚期峰值速度(Am)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组E/Em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DTI技术可以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加敏感地检测出初发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8.
床旁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床旁超声心动图动态观察心肌梗死急性期左室舒张功能 (LVDF)的变化 ,评价溶栓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 61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行系列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指标包括 :舒张早晚期最大充盈速率比值 (VE/VA)及其时间流速积分比值 (ETVI/ATVI)和等容舒张时间 (IVRT )。结果 AMI患者IVRT均延长 ,前壁心肌梗死溶栓组和下壁心肌梗死组VE/VA下降 ,前壁心肌梗死未溶栓组VE/VA正常。溶栓再通组第 3dIVRT、ETVI/ATVI明显改善 ,第 7d、3周末持续改善。溶栓未通组、未溶栓组各指标无显著变化。前壁溶栓再通组与溶栓未通组及未溶栓组同期比较IVRT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MI患者急性期LVDF减退 ,溶栓再通后LVDF明显改善 ,但存在舒张顿抑。床旁超声心动图评价AMI后LVDF的变化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