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肾衰竭(CRF)贫血患者骨髓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23例CRF贫血患者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100 U/kg,每周3次,并进行常规血液透析,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血常规,观察骨髓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和血小板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P<0.01);骨髓造血微环境恢复,三系各阶段血细胞超微结构恢复正常.结论 EPO是治疗CRF贫血的决定性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2.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哺乳动物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刺激因子,成人90%以上由肾脏合成,通过与骨髓红系祖细胞表面的特异性EPO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结合,促进骨髓红系祖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成熟。慢性肾衰竭时由于EPO产生相对不足,出现肾性贫血,目前临床上针对肾性贫血患者给予重组EPO(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治疗,效果明显。基于此缘故,增加rh—EPO应用剂量,能否快速纠正肾性贫血?本文通过^3H-TdR参入实验观察rh—EPO对慢性肾衰竭大鼠骨髓红系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旨在探讨这一问题,以此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毕光宇  魏丛军 《首都医药》2006,13(18):39-39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透析组30例,非透析组24例,给予rHuEPO150IU/kg/周,分2~3次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观察患者治疗期间血常规、肾功能、血压、自觉症状和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Hb、HCT均显著升高,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rHuEPO对治疗慢性肾衰竭透析及非透析患者贫血疗效好,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促红细胞生成素拟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主要由肾脏合成并且分泌的活性糖蛋白,可刺激骨髓造血,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的贫血性疾病,Epo口服不吸收,需静脉注射给药。由于其在人体内的生物半衰期较短,需要频繁注射,给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带来很多不便并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开发疗效好、不良反应小且持续时间长的Epo一直是研究热点,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多种新型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类药物,其中Epo拟肽的相关研究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Epo拟肽类药物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主要由肾脏产生,其作用为调节红细胞生成.EPO缺乏可致贫血,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慢性肾衰引起的贫血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本文综述EPO的生理功能、临床应用及新品种开发.  相似文献   

6.
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是贫血的主要原因。随着现代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使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在临床广泛应用,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贫血得到有效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旨在比较济脉欣、宁红欣、利血宝3种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  相似文献   

7.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成  夏军 《医药导报》2003,22(7):437-439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6肾切除大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假手术组;Ⅱ组为CRF组;Ⅲ组为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的CRF组.第2次术后8周检测各组血压、尿蛋白、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清及肾组织中血红蛋白氧合酶 1(HO 1)活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O 1在肾脏中的表达.结果:Ⅲ组与Ⅱ组比较,血压、尿蛋白、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P<0.05),肾小球系膜增生及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5);HO 1活性检测显示,Ⅲ组大鼠血清中HO 1活性明显高于Ⅱ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Ⅲ组大鼠肾组织中HO 1表达明显高于Ⅱ组(面密度、平均光度)(P<0.05).结论:EPO使CRF大鼠肾功能得到改善,并使CRF大鼠血清及肾组织中HO 1表达及活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慢性肾脏病合并贫血且非透析的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心血管方面的影响。方法 17例CKD(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46.30±16.38)岁,合并肾性贫血,平均(8.1±0.5)g/dL,接受rhEPO 10000U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分别检测治疗前后6个月患者血红蛋白浓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心房钠尿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CTR)。结果治疗6个月后,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01),颈动脉IMT、血浆BNP水平显著降低(P<0.001),LVEF、CTR无明显进展。结论 CKD患者应用EPO可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肾衰竭(CRF)贫血骨髓祖细胞的影响,探讨CRF血液系统改变及EPO治疗机制.方法 对20例CRF贫血采用国产济脉欣(EPO)3000~6000 U,皮下注射,每周3次,于治疗前及连续治疗12周后在髂后上棘同一部位行骨髓穿刺抽取等量骨髓液,观察EPO治疗前后血常规和骨髓祖细胞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白细胞及血小板升高,而血清肌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粒-单系祖细胞(CFU-GM)、成纤维祖细胞(CFU-F)集落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CFU-F集落产率与CFU-E和CFU-GM集落产率呈正相关(r=0.32,r=0.49,P<0.05).结论 EPO治疗CRF贫血可使骨髓造血微环境恢复,保护造血干细胞,并恢复其自我复制、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10.
李长荣  周柱亮 《天津医药》1992,20(7):441-441
慢性肾衰贫血传统治疗只是依靠输血,近年来,应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合成人类基因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简称EPO),用于治疗慢性肾衰贫血取得成功。我科于1991年2月开始应用EPO治疗肾衰贫血,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男16例,女8例,年龄18~67岁,平均42.7岁,均符合慢性肾衰  相似文献   

11.
12.
翁志勇 《云南医药》2007,28(3):296-299
近年来,对于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促造血作用以及其他生物活性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对于烧伤后血清EPO的变化及作用的研究也有长足的进步,但仍有较多尚不明确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存在。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万进  郜峰 《江苏医药》1996,22(6):381-382
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慢性肾功能不全(CRI)不同时期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结果发现,CRI患者氮质血症期、尿毒症或血清EPO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且与肾功能损害程度、贫血程及无显著相关.透析和体外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可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贫血状态,但基础血清EPO浓度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提示CRI患者不仅EPO生成缺乏,而且存在EPO生以氧依赖调控系统异常。  相似文献   

14.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栓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栓风险的影响。方法:43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轻度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组(22例)及对照组(21例)。EPO组患者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150mg,2次/d加EPO每周10000~15000U。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150mg,2次/d。血红蛋白目标值为135g/L,疗程为3个月。治疗3个月后,用ELISA法测定4种血栓分子标志物浓度,包括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凝血酶原片段1 2(F1 2)、D-二聚体(D-D)、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结果:EPO组治疗前后以及EPO组和对照组治疗后,4种血栓分子标志物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EPO每周10000~15000U治疗未明显增加潜在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15.
胡万进  郜峰 《江苏医药》1996,22(4):237-238
通过比较Ⅰ、Ⅱ型呼吸衰竭(简称呼衰)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球压积(Hct)及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的变化,发现伴有CO2潴留的Ⅱ型呼衰外周血RBC、Hb、Hct及血清EPO水平显著高于Ⅰ型呼哀。慢性呼衰动脉血PCO2及pH值与血清EPO浓度显著相关。提示CO2潴留及酸血症协同低氧血症刺激肾脏EPO的生成,而发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CRF)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与血红蛋白(Hb)的关系。方法20例慢性肾衰贫血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rum erythropoietin,sEPO)的水平,分析sEPO与Hb的相关性;同时以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的sEPO对贫血的反应作为贫血状态下sEPO对Hb正常相关关系的对照,测定20例IDA患者的sEPO,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20例慢性肾衰贫血组的sEPO水平明显低于IDA患者(P〈0.001)。慢性肾衰贫血组及IDA组的Hb与sEPO均呈明显的直线负相关关系(rIDA=-0.458,PIDA〈0.005;rCRF=-0.226,PCRF〈0.05)。慢性肾衰贫血组Hb—sEPO回归直线的斜率(bCRF=-0.0123)与在Y轴上的截距(aCRF=1.98)均小于IDA组(bIDA=-0.0183,aIDA=2.797)。结论慢性肾衰贫血患者普遍存在sEPO相对缺乏,表现为sEPO对贫血反应迟钝。  相似文献   

17.
余书勤 《江苏医药》1991,(6):319-321
自本世纪初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以来,现已提纯了人体的该类激素,并确认了其化学结构。最近几年,应用重组DNA 技术,已能大量生产促红细胞生成素,即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目前,已应用于临床治疗因慢性肾功能不全所致的贫血,具有良效。本文拟就EPO 的生理生化学、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生理生化学EPO 主要由肾脏产生,另有10%由肝合成,但在胚胎期,肝脏是EPO 的主要来源。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的近血管球细胞是EPO 的生成部位。经检查175名正常人,其血清EPO 浓  相似文献   

18.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刺激红细胞造血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最近几年,有报道显示EPO在神经系统中有重要的非造血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生、维持、保护和修复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大量实验研究显示EPO及其受体在神经系统中有表达,在细胞培养和神经系统紊乱的动物模型中EPO发挥着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对EPO的分子机制、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特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能刺激骨髓生成红细胞的糖蛋白。以前只能从人尿中提取,得量甚微,现已能用人工基因重组方式大量生产。天然促红细胞生成素  相似文献   

20.
体外胞培养及动物实验证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损伤具有神经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抗谷氨酸兴奋毒性、调节NO的合成、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抗神经元凋亡、促进血管生成、促进神经元再生和神经营养作用等。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内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提示促红细胞生成素有望成为防治脑缺血的一种新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