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索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26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估量表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计算抑郁发生率和焦虑发生率,分析引起焦虑和抑郁的因素,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426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病程>3年焦虑抑郁患者88例占比25.29%、在职焦虑抑郁患者101例占比27.82%、BMI>24kg/m2焦虑抑郁患者68例占比23.86%、住院天数>14天焦虑抑郁患者39例占比28.06%;有高血压史和有吸烟史焦虑抑郁患病率较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26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伴有焦虑抑郁者234例占比54.93%,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30%。在职状态、BMI是造成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患病率较高,病程、在职状况、BMI、住院天数是患者焦虑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职状态、BMI是造成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及时治疗远期生存率较低,目前倡导多种不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1〕。本文主要探讨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住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及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观察组各33例。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62~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原因,预防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发生,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9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原因。结果在这94例患者中,由心率失常引起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共有11例,占11.7%;由原发性心脏病加重引起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共有8例,占8.5%;由感染引起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共有40例,占42.5%;由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共有21例,占22.3%;由情绪激动或劳累引起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共有6例,占6.4%;其它原因引起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共有8例,占8.5%。结论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是引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最主要原因,药物使用不当也是引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如心率失常、心脏病加重以及情绪激动等都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有影响。因此,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应当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从而达到预防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低渗性脑病是内科的急症之一,容易误诊,且可导致死亡。本文对1995年1月~2004年10月住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并发低渗性脑病的29例报告如下,以探讨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对策。1资料与方法29例均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18例,女11例。年龄64~81岁。其中扩张型心肌病4例,冠心病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心力衰竭史3~9年。曾患有脑梗死6例,脑出血3例,脑萎缩3例,占本组病例的41.3%。29例患者入院时血钠130~148mmol/L,均于住院3d后逐渐出现临床症状:恶心、呕吐、厌食29例;头痛、激动20例;嗜睡、谵语26例;昏迷、休克5例;癫…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冠心病与风湿性心脏病引起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差异,探讨病因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0年因冠心病或风湿性心脏病住院的心力哀竭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人选患者电话随访。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风湿性心脏病组;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差异;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确认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结果共155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平均随访3年。冠心病组和风湿性心脏病组分别为1096例(70.62%)和456例(29.38%),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为1113例(71.71%)和439例(28.29%)。平均随访3年,冠心病组和风湿性心脏病组总死亡率分别为33.85%和14.9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冠心病总死亡率为风湿性心脏病的1.53倍(95%CI 1.33~1.86;P〈0.01),结论与风湿性心脏病相比,冠心病引起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差,病因是影响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因应纳入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价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7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共5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4.8%;其中呼吸道感染28例,泌尿系统感染14例,消化系统感染7例,口腔感染5例,皮肤黏膜感染2例。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合并糖尿病和肺部疾病明显相关(χ2=6.077、4.779、30.375、4.025、4.273、11.399和7.005,均为P<0.05)。年龄>70岁、住院时间>14 d、有侵入性操作和合并糖尿病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12、1.965、3.014和2.735,均为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与多个因素相关。临床上应针对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在工业化国家,心力衰竭绝大多数发生在老年人群。上海一项对住院患者的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的平均年龄由1980年的51.1岁上升至2000年的68.8岁。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心脏病的急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本研究重点探讨了卡维地洛对老年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住院且诊断为心力衰竭患者,对其中确诊的56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收缩性心力衰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占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的47.1%,与收缩性心力衰竭比较,舒张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女性多见,年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收缩性心力衰竭比较,左房扩大和房颤患者更多见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结论舒张性心力衰竭发病率与收缩性心力衰竭接近,女性患者居多,平均年龄偏大,B超显示左心房扩大者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电话随访能否减少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的30 d再次住院率。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确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0例,随机分为早期电话随访组(出院1周内电话随访,250例),常规电话随访组(出院1周至1月内随访,260例),未随访组(出院后未随访,190例),观察30 d内3组患者因心力衰竭加重的再次住院率、再次住院死亡率及再次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早期电话随访组30 d内再次住院比例(49例,19.6%)明显低于常规电话随访组(61例,23.4%)和未随访组(50例,26.3%)(P均0.05);早期电话随访组30 d内再住院死亡比例(7例,2.8%)明显低于常规电话随访组(12例,4.6%)和未随访组(13例,6.8%)(P均0.05)。再次住院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应用不合理引起的再住院比例,早期电话随访组明显低于常规电话随访组,且明显低于未随访组;诱因为感染、心律失常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再住院比例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电话随访可能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院应用氯沙坦钾与螺内酯联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4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5月—2011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冠心病诊断标准按照国际心脏病学会诊断标准;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心功能标准分级。所有患者的心功能均为Ⅲ~Ⅳ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治疗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给予规范化治疗方案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缓解期发生食欲减退的原因和1年内再住院以及心性死亡情况。方法连续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在武汉市武昌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2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以心力衰竭主要症状(呼吸困难、心慌、水肿等)缓解时有无食欲减退分为食欲减退组63例,食欲改善组205例,食欲减退组占总例数的23.5%。比较2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和理化以及部分放免资料,并随访所有患者接下来1年内总住院天数、心性死亡例数。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缓解期发生食欲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食欲减退组在年龄、心力衰竭病程、全心衰的比例、合并糖尿病、伴发感染、焦虑及抑郁情绪、总蛋白、血钠、血肌酐、血游离T3(FT3)等方面与食欲改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②食欲减退组1年内总住院天数、心性死亡例数明显高于食欲改善组,差异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并校正年龄、心力衰竭类型的影响,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焦虑或抑郁情绪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缓解期发生食欲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缓解期发生食欲减退并不少见,往往提示预后不良。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焦虑或抑郁情绪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住院期间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洋地黄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223例CHF患者,将其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三类,并对三类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接受利尿剂治疗居多,静脉制剂以呋塞米及托拉塞米为主,约占70%,螺内酯为主要的口服制剂。SHF、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药物使用情况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占70.6%、71.0%、71.2%;β受体阻滞剂占56.3%、58.1%、49.3%;洋地黄占68.9%、19.4%、61.6%;β受体阻滞剂以美托洛尔为主,占74%,平均剂量平片(10.9±5.4)mg,缓释片(18.1±6.8)mg。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四类药物使用广泛,总有效率达92.4%,需进一步加强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的应用,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现状,提高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水平。方法选择2 a来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8例,分别于出院后1、2、3个月进行随访,进行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在住院时96例(54.8%)应用了β-受体阻滞剂,出院后至3个月随访时应用率为53%。结论在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与指南仍有较大差距,需要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及对相关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心力衰竭是因各种基础心脏疾病,逐渐发展至终末阶段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临床上如何能早期客观准确的判断,且为临床医师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近年来,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rhBNP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现将我们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2010年7月至2011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CHF患者11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测定普通超声心动图指标,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患者的GLS。随访所有患者至2015年12月。终点事件定义为心源性死亡或心力衰竭再住院。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GLS和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所纳入患者GLS值为-9.1%±4.1%。随访时间中位值为53个月。随访期间53例发生终点事件,其中25例发生心源性死亡,46例发生心力衰竭再住院。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提示,GLS和终点事件独立相关。和GLS≤-11.8%(25%分位数)相比,GLS≥-5.8%(75%分位数)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升高(HR:2.72;95%CI:1.12~6.59;P=0.03)。结论:GLS是CHF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或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重视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近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在 30卷第 1期刊登了“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的对策研究文章及“上海市 1980、1990、2 0 0 0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及治疗状况调查”的论著 ,本期又发表了“中国部分地区 1980、1990、2 0 0 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简称全国资料 )。全国资料系一回顾性调查 ,包括了不同地区的医院 ,在国内尚属首次大样本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资料 ,结合上海的资料 ,可供临床医生参考并引起对心力衰竭防治的重视。2 0世纪后期以来 ,人们认识到心力衰竭并非静止不变的 ,而是自行进展、不断恶化的疾病。由于神经体液…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力衰竭23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雷 《内科》2009,4(3):392-394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器质性心脏疾病发展的必然结局。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的一方面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症状;另一方面是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住院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院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住院治疗的2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长治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调查132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选取132名健康人群作对照,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家庭月收入、病程、年住院次数、心功能分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年龄、年住院次数、心功能分级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采取加强对老龄患者的护理、相关部门加大医疗保健投入、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24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未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4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相关因素并探讨治疗方法。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年龄超过80岁、体重指数超过25、有烟酒等不良嗜好、病程超过10年、合并冠心病以及血钾水平低等情况患者其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24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经对症治疗后,232例患者康复出院,16例患者转院治疗,2例患者自行出院,放弃治疗。结论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分析患者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并予以综合干预措施,降低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