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临床上用于老年多发性脑梗塞患者智能测定方法有许多种 ,但各种方法有效性及可操作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比较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及相关性 ,我院对 72例老年多发性脑梗塞患者同时作简易筛选量表 (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S -R)及韦氏成人记忆量表 (WAMS -R)测定[1] ,并对各自的特点、应用范围及与教育程度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72例患者均为 1996年 10月~2 0 0 0年 10月我院神经精神科住院的老年多发性脑梗塞患者 ,经头颅CT和 /或MRI确诊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梗塞后痴呆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在家庭病床住院期间均行临床和智能评估,头颅MRI检查,对研究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索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本组脑梗塞后痴呆的发生率为31.0H,统计分析表明:以多发性梗塞、左半球梗塞、大梗塞、颈动脉狭窄、以往脑血管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文化程度低、吸烟、高脂血症、酗酒为老年人脑梗塞后痴呆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脑梗塞后痴呆是由多因素决定的,积极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可预防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脑梗塞是引起痴呆的重要原因,我院神经科近年来对232例多发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智能检测,发现73例符合多发性梗塞性疾呆(MID),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自1992年7月~1997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中,随机选择232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为多发性脑梗塞(MI)患者进行智能测定,其中包括认知能力筛查法(CognitialCapicity Screening Examination CCSE)和功能活动调查法(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脑梗塞性痴呆(MCID)听觉认知电位P300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和听觉P300检测MCID,多发性脑梗塞(MCI)和正常对照组(NC)。结果:MCID组与MCI和NC组比较MMSE评分明显降低,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痴呆者P300波幅正常,重者P300波幅明显降低(P<0.05)。MCID组P300潜伏期与MMSE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P<0.005)。结论:P300检查更利于MCID的诊断和疾病严重程度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唱荣艳  刘靖圆 《医学争鸣》2009,30(4):319-319
1临床资料 我院住院阿尔茨海默(老年性痴呆)患者15(男8,女7)例,年龄64-75(70.1±3.2)岁,病程6-25(13.8±2.4)mo。按长谷川氏痴呆量表对所有病例进行评定,其中轻度5例,中度4例,重度6例,所有患者均住院3mo以上。15例患者经入院治疗3mo后,再次按长谷川氏痴呆量表进行评定,结果:轻度8例,中度3例,重度2例,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治疗脑梗塞对智能及记忆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一RC)和临床记忆量表,对156例脑梗塞患者药物及高压氧(HBO)治疗前后进行测试。研究表明:HBO疗法对多发性梗塞的智能与记忆障碍有较好疗效;直径大于2.0cm的单灶梗塞可引起人类智能障碍、HBO疗法可使其智能及记忆障碍较有效地恢复;腔隙性梗塞对智能影响较小,HBO治疗效果较差;脑萎缩和反复脑缺血性卒中史与智能及记忆障碍有关。认为,HBO综合治疗脑梗塞智能及记忆障碍疗效显著,可靠,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Va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随着神经影像的发展,有关血管性痴呆的报道不断增多.本文就脑梗塞引起痴呆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一些讨论。1资料和方法1.1资料1996年3月~1998年3月,本院住院符合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塞306例.其中56例具有以下条件:(1)卒中后3个月内发生的智能障碍,呈肢动性或阶梯样病程:(2)步态障碍或有多次摔倒的病史,较早出现小便失禁;(3)神经系统局灶体征;(4)具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56例中男45例、女11例.年龄55~87岁.平均6…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50岁以上社区人群认知功能的状态。方法:对秦皇岛海港区某社区50岁以上人群进行面对面调查。筛查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Hachinski缺血评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确诊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护充痴呆量表(ESD)及记忆检查记录。结果:调查2269人,查出MMSE正常组2096人,其中正常高分组1970人,占86.8%;正常低分126人,占5.6%;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70人,检出率3.1%;老年性痴呆(Alzhcimer's disease以下简称AD)50人,均为轻度痴呆,检出率2.2%,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CI)36人,占1.6%,血管性痴呆(VaD)15人,占0.7%;混合性痴呆(MD)2人,占0.1%。结论:50岁以上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常见,主要表现为MCI、轻度A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梗塞对智能及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测法(MMSE)、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和临床记忆量表,对156例脑梗塞患者药物及高压氧(HBO)治疗前后进行测试。结果:HBO疗法对多发性梗塞的智能与记忆障碍有较好疗效;直径大于2.0cm的单灶梗塞可引起人类智能障碍,HBO疗法可使其智能及记忆障碍较有效地恢复;腔隙性梗塞对智能影响较小,HBO治疗效果较差;脑萎缩和反复脑缺血性卒中史与智能及记忆障碍有关。结论:HBO综合治疗脑梗塞智能及记忆障碍疗效显著,可靠,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老年脑梗死后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1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超及头颅CT/MRI检查,用MMSE量表进行智能评定,先对研究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本组脑梗死后痴呆的发生率为28.9%(52/160)。统计学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的高低对脑梗死后痴呆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高血压及既往脑血管病病史为脑梗死后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颈动脉狭窄、多发性梗死、优势侧半球梗死、双侧半球及大面积梗死与脑梗死后痴呆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后痴呆由多种因素引起,应对引起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HDS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认知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4名无痴呆的多发性脑梗塞患者及年龄匹配的24名正常人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长谷川智力量表,HDS)评分及听觉P300检测.结果两组神经心理学量表(HDS)评分均正常.两组听觉P300比较,无痴呆多发性脑梗塞组P300潜伏期延长,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听觉P300测定在评价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认知损害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且较HDS敏感.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的临床及CT表现黄晓兰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是老年人一种常见的、通过治疗某些功能又可改善的痴呆,MID在老年痴呆中占15%[1]。现将我科近四年经CT证实为多发性梗塞所致痴呆50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性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早期发现多发性脑梗塞患者认知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6例维吾尔族多发性脑梗塞(MI)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动态监测,每3个月监测1次,共24个月,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发病率为25.0%(39/156),其中23例发生于随访的9个月后,占58.9%;随访中出现痴呆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Vm)降低,而搏动指数(PI)增加。与单纯 MI组相比,两组 Vm从9个月开始即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较 MID的发生高峰提前约3个月。结论用TCD动态监测维吾尔族MI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早期发现多发性脑梗塞患者认知障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是因患者长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使脑街小动脉出现变性、坏死、产生激动脉血栓后,在脑组织中留有胜隙使中枢神经系统多次多处受损,患者出现多发性卒中,最后导致某些槽神症状及痴呆。本文将46例老年多灶脑梗塞性痴呆(MID)与32树非老年多灶脑梗塞性痴呆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老年组46例,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62~幻岁,平均68.3士3.17岁;非老年组32例,男性23例,女性9例,发病年龄46~59岁,平均542土3.85岁。其中,颅脑CT示脑部梗塞灶>2个者老年组36例,非老年组Ic例;动脉硬化症老年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人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征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对7例60岁以上临床诊断为老年人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征:(1)起病多呈亚急性或慢性:(2)症状多发,首发症状奇突。核心症状为肢体无力、认识及(或)精神障碍;(3)1例眼颤,3例构音不清、饮水返呛、吞咽困难,5例肢体肌力不同程度减弱,1例仅有感觉减退,5例肌腱反射活跃,3例病理反射阳性,4例大小便失禁;(4)1例脑脊液检查,压力、细胞数、糖、蛋白正常,氯化物略低,免疫球蛋白高;(5)5例先行头颅CT平扫检查,4例影像诊断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1例提示多发病灶,而建议增强。7例均行MRI检查,6例头颅MRI影像均提示双侧大脑白质区——半卵圆中心、脑室旁、放射冠、胼胝体等见多个圆形或卵圆形斑片状长轴与脑室垂直的长T。长T2异常信号,其中2例脑干伴病灶,2例脑干、小脑同时有病灶。2例行脊髓MRI检查,1例提示C1-C2,水平脊髓内见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1例提示腰膨大及圆锥增粗,见片状轻度强化。结论:老年人多发性硬化临床少见,误诊率高,诊断以临床、影像学检查为依据,激素治疗可改善患者认识功能障碍及锥体系症状。  相似文献   

16.
老年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是因患者长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使脑微小动脉出现变性,坏死,产生微动脉血栓后,在脑组织中留有腔隙,使中枢神经系统多次,多处受损,患者出现多发性卒中,最后导致某些精神症状及痴呆。我院于1996-02~10共收治30例老年MID患者,现将对该病的预见性护理及特殊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60~80岁。其中,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者27例,占90%,反复卒中进入痴呆者23例,占对%;一次卒中起病者7冽(23%)。头部CT扫描:一处大片梗塞1例,二处梗塞者3例,三处以上者24…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实际上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症,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是脑梗塞,特别是多发性脑梗塞患者,作系列心理学量表检查,其中42.92%有智能阻碍Ⅲ。多数脑梗塞患者,在CT检查中可见到明显的病灶。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麦角淇烟酯(尼麦角林)抗痴呆效果显著。我院于1994年5月~1998年7月应用麦角溪烟酯治疗MID患者30例,现就其疗效、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副作用进行观察,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59例均符合美国DAS一回诊断标准,BIJ:Hackinshi得分>7分,MMSE(简易状态检查量表)得分<23分,BBS(日常生活功能量表)得分>4分。CT、MR检查均提示有脑萎缩或多发性脑梗死。脑电图提示有弥漫性但波或局限性慢波。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ZI例·女9…  相似文献   

19.
脑梗塞后智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脑梗塞后智能障碍的因素。方法:应用长谷川痴呆量表对249例经CT证实的脑梗塞患者进行智测评,评分0-21.5为智能障碍组,22-32.5为正常组,探讨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和糖尿病)、梗塞灶数量及体积,以及脑萎缩和脑白质疏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249例脑梗塞患者中有106例(42.6%)出现智能障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糖尿病与智能的发生有关;梗塞灶的数量越多,体积越大其智能障碍发生率越高;脑萎缩及脑白质质疏松与智能障碍关系密切。结论:脑梗塞后智能障碍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梗塞灶数量,体积、脑萎缩及脑白质疏松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选择我科1998~1999年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其智能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 西医诊断标准(1)美国精神病学会诊断与统计手册(DSM-R)痴呆的诊断标准。(2)Hachinski缺血量表检查大于等于8分。(3)脑CT检查有单一或多个病病灶存在。(4)排除感染、中毒、代谢等原因引起的痴呆。[1,2] 中医诊断标准依据全国中医老年脑病第四届学术研讨会(济南)论文汇编《老年呆病的诊断、辩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3]。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为治疗组,其中男21例、女1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