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易皮肤牵张带闭合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张切口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创口多不能直接缝合,遗留较大的皮肤缺损。通常采用游离植皮闭合创面,因疤痕较大,影响美观,多数患者要求再手术切除疤痕,增加患者痛苦。1998年5月至2000年6月,应用自制简易皮肤牵张带逐渐闭合骨筋膜室减压切口,切口均一期愈合,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简易皮肤牵张带促进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创口愈合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骨科收治的运用简易皮肤牵张带缝合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患者21例,在减压术后使用简易皮肤牵张带进行切口牵张延期缝合,观察切口愈合效果.结果:21例患者中,15例患者均为I类切口、甲级愈合;2例患者在使用简易皮肤牵张带期间出现切口处红肿,且有脓性分泌物,拆除部分牵张带后,经引流、换药、加强抗感染治疗以及拆除处小块植皮后愈合,未拆除部分牵张带切口部分愈合良好.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患者运用简易皮肤牵张带进行切口延期缝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且可避免植皮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同时对缝合后皮肤质量以及美观度影响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方法:对18例骨筋膜室高压患者进行切开减压后,用负压引流专用敷料(人工皮肤)覆盖,生物半透膜封闭,持续负压吸引,1周后去除敷料,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同时进行减压切口清创后逢合术。结果:12例患者减压效果良好,减压术后7—10d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见减压切口创面新鲜,切口缝合成功,术后无再发筋膜室压力增高、感染及皮肤坏死。结论:骨筋膜室高压减压后即行负压封闭引流,有利于减轻组织肿胀、防止创面感染和创面闭合。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344-1346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给予大切口深筋膜减压术,观察组49例给予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觉恢复时间、血运恢复时间、疼痛情况、肿胀情况、活动受限情况、伤口愈合时间、感染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感觉恢复时间、血运恢复时间、换药次数、肌张力分级、渗液量、伤口愈合时间及感染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肿胀积分及活动受限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49/49),高于对照组的87.9%(29/33)(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术能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葛建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Z1):206-207
目的探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46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缓解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采用小腿取皮肤双切口骨筋膜间室切开减压35例。筋膜切开后,若间区内肌肉膨出,肌膜肥厚给予切开,彻底减压后油纱条填塞,敷料覆盖轻松包扎,伤口换药,静脉给予药物治疗,Ⅱ期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清创植皮。34例无后遗症,1例因腓总神经损伤出现足下垂。结论①对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可采用脱水治疗,若在治疗过程中症状加重,应尽早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②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的指征不应以肢体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为标准,当组织压升高到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只有10~20 mm Hg(1mm Hg=0.133 kpa)时,已有切开骨筋膜室的指征;③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应该彻底,切口应大,深筋膜及肌间隔,甚至肌膜都切开;④积极抗感染、扩血管及抗血管痉挛治疗;⑤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应严密观察尿量,尤其对缺血时间长,肌肉发达的患者,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网状深筋膜切开减压术对筋膜室综合征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骨科创伤中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非手术治疗可能因本症发展迅速.导致肢体不可逆损害。因此本症的处理贵在早期诊断。通常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切口范围大、易感染、需二期手术消灭创面。并常致骨折处理延迟、复杂化、感染率高。我院自1999年1月以来.采用网状切开减压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患者21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段天玉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6):852-852
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术后因患肢肿胀,创面较大,待患肢肿胀消退常在1周以后,此时切口两边皮肤回缩,不能一次缝合,故常需植皮,这样不仅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而且增加患者痛苦,同时创面所植皮肤外观不整洁。我院应用简易皮肤牵张器缝合切口,操作简便,无需植皮,效果良好,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方法:回顾足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足部疼痛、麻木感、轻触觉、针刺痛觉、被动活动、两点辨别觉、动脉搏动进行检查,用Whiteside法测足部骨筋膜间室内压。其中6例行背侧筋膜切开减压,3例行内筋膜切开减压,骨折脱位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创面均开放,二期缝合或游离植皮闭合创面。结果:所有患者骨筋膜室压均大于30mmHg,急诊行筋膜切开减压后足部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无感染病例,无足坏死、截肢病例,手术创面愈合良好。4例术后足背麻木,其中3例8~12周逐渐消失,1例残留少许麻木。无足部肌肉挛缩、僵硬、畸形。结论:严重暴力引起的足部骨折脱位、肿胀、挫伤,早期应严密注意足骨筋膜室综合征,室间压测定为诊断的金指标。根据骨折情况选背侧切口或内侧切口进行筋膜室切开彻底减压,骨折脱、移位明显者可同时行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16例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切开减压后采用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7~10 d,肿消后缝合减压口,对于未能直接缝合者,植皮后重新用VSD敷料覆盖加压包扎,12天后去除VSD敷料。结果对1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压患者肢体肿胀7~10 d消退,14例减张口直接缝合,2例游离植皮后再次使用VSD敷料覆盖,植皮完全成活,无一例发生减压口感染。结论 VSD在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效果可靠、优越,有效降低传统减压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便于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10.
测量脉搏血氧饱和度预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四肢骨折后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判断创伤后远端肢体的血供情况,预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方法通过对129例四肢骨折患者,采用血氧饱和度仪动态监测肢端血氧饱和度(SpO2)来反映肢端的血供,对骨筋膜室综合征作出判断和预测及处理。结果3例小夹板过紧引起远端血供差;1例股骨骨折并股动脉栓塞;2例并发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行手术减压,2例预后较好,1例预后差。结论四肢骨折后临床应用血氧饱和度仪动态监测肢端SpO2方法简便直观,可作为一个粗略、间接指标来对肢体是否出现血液供应不足,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作出初步诊断。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尤其对临床观察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术(V SD)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5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患肢切开减压创面行V SD技术治疗.结果23例创面延期缝合愈合,12例经二期游离植皮治疗后,创面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充分引流创面坏死物质及渗液,促进创面的愈合;围手术期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提高其疗效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应用切开减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19例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切开减压,配合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减,早期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肌肉注射654-2,7~14天内作Ⅱ期缝合。[结果]患肢功能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17例,1例遗留上肢Volkman氏缺血性肌挛缩畸形,1例因感染严重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截肢。[结论]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切开减压。  相似文献   

13.
吕欧  李军  张杰  吴伟  程东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130-131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采取切开减张术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进行治疗,持续引流8~12天,保持负压为40~50kpa。结果:1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肢全部得到迅速控制,肢体肿胀消退,切开减压创面肉芽生长新鲜,无发生创面感染。引流后伤口全部2期直接缝合,肢体外形满意。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减少感染概率,显著改善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术后患者的预后,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速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自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确诊骨筋膜室综合征后行筋膜切开减压术联合VSD技术治疗,记录患者术后感染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13例创面肉芽生长新鲜,呈颗粒状,予以直接缝合处理,3例创面出现部分肌肉疑似缺血坏死,行清创植皮术,2例创面出现感染征象,行清创及VSD敷料替换治疗后治愈,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伤口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无下肢肌力减退、感觉障碍、关节僵硬等症状.结论 切开减压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能迅速降低筋膜间室内压力,同时避免不能Ⅰ期闭合的创面发生感染的风险,为残留创面的愈合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 筋膜间室综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e)好发于前臂和小腿,而发生于手的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相对较少,作者遇见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 男,55岁.因右手被钢缆绳绞伤后肿胀、疼痛5小时入院,入院后渐出现手指麻木,不能伸直.体检:右手高度肿胀,触之张力高,2~4指呈半屈曲位,主动活动明显减少,被动伸指疼痛剧烈,皮温低,青紫,甲床循环差,手指感觉减退.X线示右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拟诊:①急性右手筋膜间室综合征;②右第1掌骨基底部闭合性骨折.在臂丛麻醉下行右手背多切口切开减压术,减压后手指血运很快恢复,切口凡士林覆盖,术后给予脱水、抗炎治疗,术后4小时感觉、运动恢复,10天肿胀消退后延期缝合创面,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骨筋膜室综合征诊断与治疗失误的教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疗失误,探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以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方法 20例小腿及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予深筋膜切开减压术和(或)截肢术,其中1例患者予3次深筋膜切开减压术 坏死组织清除术,术后常规予抗感染,扩血管,对症及支持治疗。结果 19例患者截肢,1例患肢保存完好,功能良好。结论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疗关键是早期诊断、密切观察,早期彻底减压,以降低致死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术后创面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结果术后5 d~10 d移除切口部位敷料,切口部位肉芽组织新鲜,无明显感染,11例患者予直接缝合,9例伤口行植皮术。随访时间3个月~12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功能障碍,外形满意。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减少感染概率,显著改善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术后患者的预后,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速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手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16例,早期无水泡或少量水泡形成者手背侧采用网状切口,纵向切开深筋膜,清除血肿。合并掌骨骨折和在大量水泡形成者采用手背、手掌侧大切口。合并腕骨骨折脱位且损伤重肿胀明显者,选择掌侧沿鱼际纹切口,纵向切开腕横韧带及掌腱膜,清除血肿,松解正中神经。结果:单纯切开减压6例,切开减压同时掌骨骨折内固定8例,切开减压同时腕骨骨折复位内固定2例。8周后拍片见骨折愈合均良好,无移位情况。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感觉活动正常14例,手指感觉麻木1例为受伤至手术时间16小时患者,但活动无明显障碍。明显手指麻木1例为受伤至手术时间25小时患者,内在肌挛缩,爪形手畸形。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减压是治疗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伟  于晓洁  赵敬凯  徐亚飞  张静 《安徽医学》2015,36(11):1396-1398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行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对照组45例,行常规切开筋膜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创面二期关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优良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创面二期关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敷料更换次数分别为(7.95±0.53)d、(15.38±1.53)d、(14.51±2.98)d、(2.53±0.13)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植皮率与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切开筋膜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12例。结果所有病例均经过二期缝合手术创面愈合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VSD在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效果可靠、优越,有效降低传统减压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