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岩斜区的显微解剖,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切除程度与术后疗效。方法使用6例成人尸头标本,模拟经乙状窦前入路,在显微镜下(5~25倍)进行解剖观察;并回顾性分析8例经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入路可清楚地显示上中斜坡、内耳门和海绵窦的结构;全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者4例,次全切除者2例,大部切除者2例。结论经乙状窦前入路具有手术操作距离短、视野暴露充分、早期离断肿瘤基底血供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经岩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区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岩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区肿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采用Fukushima提出的经岩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区肿瘤1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包括脑膜瘤9例,表皮样囊肿3例,桥脑胶质瘤2例,神经鞘瘤2例。获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l例。术后新出现暂时性颅神经障碍3例,无脑脊液漏及死亡。结论 该入路较其它扩大经岩乙状窦前入路更简便、安全,可充分显露岩斜区,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是岩斜区肿瘤手术治疗的较佳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手术治疗的23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颞下经天幕入路15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8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7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动眼神经麻痹和面瘫3例、颞叶水肿伴出血2例。术后随访6~18个月,中位数13个月;全切肿瘤无复发,残余肿瘤无进展;末次随访KP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 岩斜区脑膜瘤应制定个体化的、以手术为中心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以病人的生存质量为导向,将提高病人的生存率的同时保证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0,自引:13,他引:30  
目的通过对234例岩斜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分析,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入路与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34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入路及方法和术后处理。结果肿瘤全切除及次全切除192例(82.0%),死亡4例(1.7%)。结论岩斜区脑膜瘤的治疗采用手术治疗,根据肿瘤在斜坡的不同部位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目前是该部位肿瘤的首选手术入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手术并发症,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岩斜区肿瘤显微手术的经验。方法岩斜区肿瘤18例,均经显微手术治疗。6例脑膜瘤经乙状窦后入路,3例脑膜瘤经岩入路(幕上幕下联合或乙状窦前入路),4例脑膜瘤、1例听神经瘤和1例胆脂瘤经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2例脊索瘤和1例转移瘤经口鼻蝶入路切除。结果12例肿瘤全切除,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1例,无死亡。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岩斜区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28例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经岩骨前入路和岩骨后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8例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采用传统的经乙状窦前入路9例,颞下经小脑幕入路4例,经乙状窦后入路9例,经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6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根据肿瘤在岩斜区的不同位置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达到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6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6例、脑脊液耳漏2例,听力障碍6例,以及三叉神经、面神经和听神经症状加重4例,均经处理后好转。结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暴露充分,对颞叶和小脑牵拉轻微,损伤颅神经机会较小,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减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60例报告)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目的 通过对60例岩斜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分析,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60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结果 肿瘤全切除43例,次全切除10例。手术并发症率为51.7%,死亡2例(3.3%),均死于术后脑内血肿。结论 岩斜区脑膜瘤采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全切除率明显高于其它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及熟练掌握颅底显微解剖,使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经岩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向后延伸的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神经内镜辅助经岩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向后延伸的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2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复视,3个月内完全恢复。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听力损害、颅内出血。术后随访1个月~6.5年,平均2.5年;1例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经岩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向后延伸的岩斜区脑膜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颞下经岩骨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颞下经岩骨嵴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由于术中无法完全切除颅底骨质及硬脑膜,本研究未采用Simpson分级评价。肿瘤全切除及近全切除11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发生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及面神经功能障碍各6、3、1例,术后3个月随访均不同程度恢复。无脑脊液漏和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颞下经岩骨嵴入路能够充分显露并切除肿瘤基底位于中、上斜坡的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Kawase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坡区肿瘤的疗效和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总结20例采用改良Kawase入路显微外科切除的岩斜坡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 .结果 本组病例包括脑膜瘤12例、许旺细胞瘤5例、脊索瘤1例、脑桥胶质瘤1例、岩尖表皮样囊肿1例.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6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新增神经功能障碍主要是脑神经障碍.结论 改良Kawase入路对位于内听道前方的上岩斜坡区肿瘤暴露充分,具有能早期切断岩斜坡区脑膜瘤血运、观察脑干腹侧面和对侧视角更佳、静脉损伤少的优点,可使肿瘤的切除更加安全和彻底.  相似文献   

12.
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21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岩斜脑膜瘤患者(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3例,幕上下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18例)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肿瘤获全切(Simpson I、Ⅱ)11例,次全切(Simpson Ⅲ)5例,大部分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早期出现动眼神经瘫5例,面神经功能障碍4例,后组神经瘫2例,对侧肢体轻瘫2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3例不完全动眼神经瘫1个月后恢复,2例完全损伤未恢复:4例面神经功能障碍中3例3个月后恢复,1例未恢复;2例后组神经瘫术后1周全恢复;2例对侧肢体功能障碍,术后1个月恢复.5例患者术后行γ刀治疗.没有病例出现术后复发. 结论 岩斜区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是关键,乙状寞前人路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切除的岩斜区脑膜瘤11例。所有肿瘤主体均位于后颅窝,侵袭海绵窦和/或Meckel's腔,其中6例伴有脑干受压移位,3例有岩尖骨性改变,5例肿瘤部分或全部包绕椎基底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术前有听力者9例,其中1例因肿瘤巨大,术后听力丧失。出院后随访,7例、3例和1例面神经功能分别恢复至1级、2级和3级。所有患者术后恢复满意,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是一种安全有用的乙状窦后改良入路,适合于主体在后颅窝,并向中颅窝、Meckel's腔扩展的岩斜区大型肿瘤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依据岩斜区脑膜瘤的影像学分型进行个体化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7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影像学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岩尖型16例中,11例颞下经天幕入路,5例岩前即Kawase入路;海绵窦型19例中,13例Kawase入路,5例乙状窦后入路,1例因累及颞下窝行Fisch颞下窝A型入路;天幕型38例中,6例颞下经天幕入路,13例乙状窦前入路,19例乙状窦后入路;上斜坡型34例中,21例乙状窦前入路,7例乙状窦后入路,4例Kawase入路,2例颞下联合乙状窦后入路。结果 16例(100%)岩尖型、38例(100%)天幕型、32例(94.1%)上斜坡型及10例(52.6%)海绵窦型达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仅9例(47.4%)海绵窦型和2例(5.9%)上斜坡型行大部分切除。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27例(25.2%),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KPS评分[(77.6±11.8)分]与术前[(74.3±15.0)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岩斜区脑膜瘤,依据术前影像学分型采取个体化手术入路,结合熟练的颅底解剖及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可达到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和尽可能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岩斜坡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岩斜坡区脑膜瘤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总结1998年3月至2010年5月的32例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9例采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13例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11例,围手术期死亡l例。结论针对肿瘤不同的生长位置采用合适的入路可提高手术切除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具有副损伤小、且能够显露整个斜坡区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岩斜坡区脑膜瘤的切除中。  相似文献   

16.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处理岩斜区肿瘤(附4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处理岩斜区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采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处理的40例岩斜区肿瘤病人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岩骨乙状窦交叉点和内淋巴囊裂作为磨除岩骨的定位标志,以减少岩骨内结构的损伤.结果肿瘤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脑神经损伤、脑组织水肿、肌力减退等.结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是处理岩斜区肿瘤较好的手术方法.大多可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7.
33例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切除技术。方法我科1997年8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33例岩斜区肿瘤,主要采用岩骨乙状窦前入关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幕上下联合入路4种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22例(66.7%),次全切7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13例,症状较术前减轻12例,颅神经症状同术前2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6例。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8.
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巨大脑膜瘤的策略和技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巨大脑膜瘤的策略和技巧。方法 总结35例岩骨头斜坡区巨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显微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和术后处理。结果 肿瘤全切除21例(60%),死亡2例(5.7%),其中经岩骨乙状窦前幕上下联合入路22例,全切除18例(82%),无死亡。结论 根据术前与术中的策略,选择好手术入路和运用好显微外科术可以提高岩骨尖斜坡巨大脑膜瘤的切除率,降低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