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肢体动脉缺血再通术后再灌注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急性肢体动脉缺血再通术后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例急性肢体动脉缺血再通术后再灌注损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上肢31例,下肢167例。结果198例急性肢体动脉缺血再通术后出现再灌注损伤116例。上肢急性动脉缺血再通术后再灌注损伤程度较下肢轻,肢体急性动脉栓塞再通术后再灌注损伤程度较动脉硬化闭塞症继发急性血栓形成重,再通术后再灌注损伤程度与术前缺血时间及缺血程度成正比关系。动脉再通后20min出现再灌注损伤,12h达到高峰,25h后开始缓解,时间8—13d。肌筋膜切开16例,死亡5例,药物治愈95例。结论 及时实施再通术是预防再灌注损伤的关键,再通术前后的有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缺血—再灌注致肠道细胞凋亡的特征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导致肠道组织细胞凋亡发生的特征与规律,并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细胞凋亡发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分成bFGF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治疗组及假手术组3组。利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分钟与再灌注48小时模型,病理学与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方法,定量评价缺血-再灌注导致大鼠肠道组织细胞凋亡与坏 相似文献
3.
4.
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10 ml·kg-1·d-1灌胃)、模型组(生理盐水10 ml·kg-1·d-1灌胃)和黄芪干预组(黄芪煎剂6 g·kg-1·d-1灌胃),每组12只.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与医学图像分析结合的方法检测Bcl-2、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Bcl-2、FasL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干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Fas-L阳性细胞表达减少,Bcl-2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0.01).结论:黄芪可增强Bcl-2蛋白表达,下调Fas-L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对Fas基因的RNA抑制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NGF诱导PC12细胞为类神经细胞。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FP siRNA组;Fas siRNA组。对照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其他三组细胞制作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制作模型前24小时进行转染。于造模后6h进行Fas、Caspase-3表达检测。24 h进行细胞凋亡相关检测。结果1.凋亡率:模型组细胞(39.13±10.63)明显高于对照组(2.85±0.43),差异有显著性(P<0.01)。Fas siRNA组(1.70±0.31)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2.Fas、Caspase-3阳性率:模型组模型组的Fas阳性率(37.25±8.37)、caspase-3阳性率(28.7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7.21±3.28,8.0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FP siRNA组Fas阳性率(14.35±7.31)c、aspase-3阳性率(16.33±4.15)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Fas的siRNA能有效地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对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黄对小肠上皮细胞ICE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亡与ICE和bcl-2基因mRNA表达的关系,并探讨药用大黄的肠道屏障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小鼠肠系膜上动脉(SMA)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模型,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逆转录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肠上皮细胞中ICE和bcl-2 mRNA的表达。结果:大黄治疗组小鼠肠上皮细胞致伤后各时间点DNA梯状电泳条带强度显著弱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缺血-再灌注诱导bcl2基因表达及其对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肠道组织原癌基因bcl2表达的特征、规律以及与肠道细胞凋亡发生的关系。方法:将16只Wistar大鼠分成正常对照、肠系膜上动脉夹闭缺血45分钟、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分钟与再灌注6小时和再灌注24小时4组。用免疫组化法和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技术)分别观察以上各组肠道组织细胞bcl2基因表达与凋亡发生的关系。结果: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可以导致肠粘膜细胞凋亡发生增加与激活bcl2基因表达。在正常肠道bcl2表达为阴性,缺血可诱导bcl2表达,并且在bcl2表达增加的同时凋亡细胞逐渐减少。与再灌注6小时组相比,再灌注24小时肠道组织bcl2表达不仅强度明显增加,而且还有分布广泛与涉及多种组织的特点。结论:缺血再灌注激活bcl2基因表达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凋亡机制之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减轻肠道凋亡现象可能与其激活和上调bcl2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大鼠全肠道缺血再灌注后肠道组织和肠道外器官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大鼠全肠道缺血再灌注(I/R)对肠道局部组织、肠道外器官的损伤和对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肠系膜前动脉(时间60min)技术复制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GIRI)大鼠模型,观察:(1)门脉血和动脉血pH的变化;(2)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鲎试剂定量试验法)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3)检测不同组织的细菌移位量;(4)组织湿干重比值的变化。结果:成功复制了大鼠全肠道缺血再主损伤模型,肠道I/R损伤可引起:(1)I/R后3h,门脉血和动脉血pH明显下降(P均<0.01),再灌注后24h后基本恢复正常;(2)TNF-α在再灌注后3h达峰值,明显高于缺血前水平(P均<0.01);(3)肠系膜各组淋巴结和肺、肝、肾组织匀浆均培养出大量细菌,与缺血前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4)组织湿干重比值均显著高于缺血前水平。结论:全肠道缺血再灌注可损伤肠道黏膜屏障,引起细菌/内毒素移位,血浆TNF-α水平明显升高,肠道外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9.
心脏对应激性因素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这种适应是通过改变细胞的表型以增强对损伤的耐受性实现的。对这种表型适应性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对缺血性预处理 (preconditioning,PC)的适应现象 ,即预先给予亚致死性的缺血处理可以增强心肌对随后的致死性缺血损伤的耐受力。早期的研究者认为这是心脏对短暂的冠脉阻塞的急性适应性反应 [1 ]。后来的研究发现对缺血性 PC的反应是呈双相性的 ,早期相保护作用于初次缺血性 PC后的数分钟之内即可出现 ,持续 2~ 3h,而延迟相须在缺血性 PC后 12~ 2 4 h才显现出来 ,并持续 3~ 4 d。与早期相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细胞凋亡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关键性作用。细胞凋亡的发生与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凋亡促进基因Bax蛋白表达程度密切相关。目的:探讨亚低温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肠组织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湖北省咸宁学院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与生物化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4/12在咸宁学院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Wistar健康雄性大鼠32只,术前禁食24h,自由饮水。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亚低温预处理组,8只/组。方法:除假手术对照组外,其余3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①假手术对照组仅暴露肠系膜上动脉而不夹闭,共2h,结束实验后取材;缺血再灌注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松夹60min再取材;缺血预处理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5min和松夹5min作为预处理,余同缺血再灌注组;亚低温预处理组实施缺血预处理前在小肠周围充填碎冰造成小肠亚低温(33-35℃),余同缺血预处理组。②各组大鼠取中段小肠4cm,分为两段,分别置于甲醛和戊二醛中固定,制作电镜标本。免疫组化后显微镜下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各组吸光度值,每组选10个视野进行测量,计算平均值,肠黏膜损伤按Chiu标准进行分级。0级:正常黏膜绒毛;Ⅰ级:上皮下间隙增大,通常在绒毛的尖端,常伴有毛细血管淤血:Ⅱ级:上皮下间隙扩张伴随上皮层同固有层中度分离;Ⅲ级:绒毛两侧上皮层大量的同固有层分离,部分绒毛顶端破损;Ⅳ级绒毛破损伴随固有层毛细血管暴露,可能观察到固有层的细胞成分增多;Ⅴ级:固有层破坏和不完整、出血和溃疡。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肠缺血再灌注后Bcl-2与Bax蛋白吸光度值的变化。②各组肠黏膜损伤分级。③各组肠黏膜组织学变化。结果:3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各组肠缺血再灌注后Bcl-2与Bax蛋白吸光度值的变化: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均明显升高(4.03&;#177;1.02,9.56&;#177;1.32,P〈0.01;5.67&;#177;1.34.19.07&;#177;1.63,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Bcl-2表达升高(9.56&;#177;1.32,15.03&;#177;1.44,P〈0.01),Bax表达降低(19.07&;#177;1.63,14.11&;#177;1.21,P〈0.01);与缺血预处理组比较,亚低温预处理组Bcl-2表达仍有所升高(15.03&;#177;1.44,18.17&;#177;2.03,P〈0.05),Bax表达仍降低(14.11&;#177;1.21,11.58&;#177;1.04,P〈0.05)。②各组肠黏膜损伤分级情况:假手术对照组肠黏膜基本正常,损伤均为0级;缺血再灌注组肠黏膜损伤Ⅱ级2只,Ⅲ级3只,Ⅳ级3只,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缺血预处理组肠黏膜损伤Ⅰ级2只,Ⅱ级4只,Ⅲ级2只,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亚低温预处理组肠黏膜损伤0级1只,Ⅰ级3只,Ⅱ级4只,低于缺血预处理组(P〈0.05)。③各组肠黏膜组织学形态电镜观察结果:假手术对照组肠黏膜上皮微绒毛排列整齐,各细胞器形态正常;缺血再灌注组肠黏膜上皮微绒毛稀疏、变短、脱落,线粒体明显肿胀,空泡变性,内质网排列紊乱、肿胀;缺血预处理组肠黏膜上皮微绒毛排列基本整齐,线粒体内质网轻度肿胀;而亚低温预处理组肠黏膜上皮微绒毛排列整齐,线粒体内质网肿胀不明显。结论:肠缺血再灌注前进行缺血预处理可以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并下调Bax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肠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细胞凋亡以保护缺血再灌注肠损伤。亚低温状态能增强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肠道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致肠道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和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的变化特征民规律,探讨这两种子基因表达变化与肠道修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2007年间诊治的35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在肠系膜动脉30例,肠系膜静脉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94%);51%的患者有血清酶谱异常。结果全部病例均通过手术得以证实。4例行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15例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16例行肠管切除。总病死率为23%,肠管坏死病例病死率为50%,多例患者术后出现再灌注损伤。结论动态观察血清酶谱变化有助于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对术后再灌注损伤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益气活血方组.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神经元细胞;用免疫组化法与医学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Bcl-2和Fas-L的蛋白表达.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及Bcl-2、Fas-L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均增多(P均<0.01);②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方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及Fas-L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减少,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增多(P均<0.01).结论:益气活血方药(芪丹通脉片)可增强Bcl-2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FasL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是益气活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外科常见组织器官损伤之,可见于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心肺功能不伞、动脉搭桥、器官移植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ereafitis,SAP)等许多病理状态,但发生SAP时肠道缺血再灌注(ischernia/reperfusion,I/R)的病理生理改变与上述其他病变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6.
杨春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3)
自1972年Kerr和Wyllie首次提出细胞凋亡后,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存在于心肌细胞中的细胞凋亡在心脏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以及维持心脏正常形态结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心脏由代偿性变化向病理性变化发展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过程,常见于许多临床病理过程和肝脏手术过程,如出血性休克、肝叶切除和肝移植等。肝缺血再灌注可致枯否氏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活化引起一系列损害性细胞反应,继而引发炎症、细胞损害,同时由于肝窦内皮细胞的损害而导致的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肝脏局部缺血、缺氧。1肝脏的缺血损伤机制肝脏发生缺血后,会造成肝脏细胞的供氧不足和代谢终产物不能及时排出,无氧糖酵解增加,造成细胞间pH值降低和酸中毒,导致肝细胞损伤[1]。同时ATP的生成减少将会造成细胞内钠增加,导致细胞水肿,ATP的减少进一步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γ-羟基丁酸(GHBA)对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分别于再灌注后1.5、3、6、12、24、48、72h,用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GHBA组海马区的凋亡细胞、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GHBA组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Bcl-2表达增多,Bax表达减少,且Bcl-2/Bax的比率上调(P<0.05)。结论GHBA可能通过增加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可影响Bcl-2、Bax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缝隙连接(GJ)信号传递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建立HIR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HIRI组、HIRI+2-氨基乙基联苯基硼酸酯(2APB)组、HIRI+维甲酸(RA)组。HIRI+2APB组及HIRI+RA组在造模前腹腔注射2APB或RA。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情况,生化检测血清ALT和AST评估肝功能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im、Bax、Caspase-3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肝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HIRI组相比,HIRI+RA组肝损伤及凋亡明显增加,Bim介导的凋亡蛋白表达增强(P均<0.05);相反,HIRI+2APB组可显著减轻肝损伤及细胞凋亡,并减少Bim介导的凋亡蛋白表达(P均<0.05)。结论 GJ传递伤害性信号可能在HIRI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激活内源性b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肝肾及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13,他引:9
目的:研究激活内源性碱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肠系膜上动脉(SMA)夹闭所致肠,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24只大鼠分成内源性bFGF激活A组,bFGF治疗B组,生理盐水对照治疗C组以及正常对照D组。A组于SMA夹闭胶静脉推注于2,3丁二酮类化合物(BDM)生理盐水0.15ml(每只鼠含BDM 40mg;)B.C组分别于SMA夹闭45分钟后于松夹即刻从右颈外静脉分别注入0.15m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