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出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于作盈教授遵经博古,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对"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从含义到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治、预防中的作用做了系统的阐述,并应用于中医心病的治疗理念中,为学经典、运用于临床实践的典范,对提高中医理论水平,真正指导临床实践,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本文根据<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简要探讨了"通"在杂病治疗中的思想及运用,提出用阴阳交感的理论来达到"通",并具体阐述了<金匮要略>中通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篇>:"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清代叶天士演绎推广"通"法之义,提出"凡病宜通"的治疗思想.叶天士又提出"久病入络",有易滞易瘀的病机特点.慢性胃炎常见病因虽有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脾胃虚弱等等不同,但因其病程长,反复发作,最终多致脾胃之络"不通"引发各种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探讨李发枝教授运用辛润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首先分析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同时附以典型验案介绍其教授根据《素问·藏气法时论》"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之论,结合《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提出辛润法是运用辛味药通过开达肌腠、宣通脏腑、三焦之腠理,使津液敷布而达到润燥生津以治疗干燥综合征,并予以探析。  相似文献   

5.
五脏元真通畅之"五脏"代表整个机体,"元真"为正气之代称,"通畅"为正气流通、畅行无阻。五脏元真通畅可理解为人体正气充沛且顺畅。正气通畅为健康的基本前提,正虚或邪阻所致的元真不畅为发病的基本原理,疾病是"元真不畅"的结果。在临证诊察疾病时,要明确脏腑或经络、血脉等何者不畅,审查不畅之因,从而完成对疾病的精确诊断。在临床诊治中,应根据元真不畅的具体原因,随证治之,虚者补之使通,实者攻之使通。通畅元真的方法,应根据正邪双方的状态而定,或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或扶正祛邪兼顾。方因法立,治法之总目的在于恢复五脏元真通畅,因此,组方之药需具能动之性,即使补虚,亦不可呆补,应补而兼通。除了用药以外,还应适应病证需要,做好药后护理。五脏元真通畅思维可以看作是仲景临证诊疗疾病的核心思维。  相似文献   

6.
五脏是组成人体的核心, 五脏的生理功能发挥是否正常,与机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如<伤寒杂病论>序云:"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曰:"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在中医学诸多辨证体系中,脏腑辨证是较为重要的辨证方法.五脏各有其特性, 在辨治过程中, 抓住各脏的特性,在"顺其性而治"原则的指导下选方用药,方可纠正病理的偏性,恢复生理特性,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语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历代医家对此进行不少探索.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张仲景五脏正气为主的发病学理论,指出了人体只要五脏真气充实,营卫通畅,抗病力强,则邪不可干.笔者在学习《金匮》的过程中,认识  相似文献   

8.
仲景脏真学说的应用长春中医学院(130021)段成功[关键词]张仲景,脏真学说,水肿,血瘀,膨胀《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有云:“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细揣此文,联系其它各篇中的论述,可以看出,这是仲景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后...  相似文献   

9.
消渴的发病与五脏病变皆有关系,不能简单怪责于肺、胃、肾三脏腑。消渴病的发病过程与五脏元真失充不畅关系密切,当五脏元真失充不畅时易发消渴病。采用五脏同调论治,首先从复杂的证候群中抓住病变的脏腑,其次理清心、肝、肺、脾、肾之主次矛盾,并考虑气血关系,从而对五脏调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遵循"五脏元真通畅"这一原则综合调治。"五脏元真通畅"除了五脏精气充盈,还需要脏腑气血处于和畅流通的状态,故而治疗消渴病还须调和气血,使"五脏元真"归于"通畅"的状态,才能"人即安和"。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医学中,郁证是指由于精神情志异常变动而引起的以气机阻滞为核心病机的一类病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的郁证泛指六淫外感、七情内伤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包括气、血、火、痰、湿等病邪壅塞气机所致病证;狭义则特指情志不舒、七情所伤而致气机郁滞的病证。关于治疗,《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提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强调"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并载有属郁证  相似文献   

11.
<正>疾病的发生,大多以感受外邪为诱因,正如《素问·风论》所言:"风者百病之长也。"《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更是明确地指出:"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由于外邪的侵入,正气必然会外出抗  相似文献   

12.
<正>《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不仅体现了中医重视治未病的思想,也体现了整体观念在脏腑辨证中的应用,后世医家屡作注释、阐析,提出各种见解,笔者在翻阅大量文献后,对"肝病传脾"与"肝病实脾"进行剖析,提出自己的一管之见,探究其理论及临床意义。1肝病传脾,脾病亦可及肝仲景思想源于《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云:"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各传其所  相似文献   

13.
中医并无“心力衰竭”一词一病,但实有其证,审今之“心力衰竭”证情,应属中医心悸怔忡、咳喘痰饮、水肿臌胀、水饮射肺、水气凌心等证范畴,现谨按中医理论,浅述“心力衰竭”中医证治护理要略如下:一、心火脏,木生火,火生土;水克火,火克金,五行循环不已,生克有制,脏腑谐和,乃生理之常也。心主血脉,通会五脏元真,凡形体有衰,复感外邪,干忤经络,流传脏腑,内舍于心,初时并无证,仅稍虚,病邪流连,绵绵于心,渐则淤血发  相似文献   

14.
<正>《医学正传》中首见"郁证"之病名。畅洪昇认为[1]郁是疾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郁证致使血脉"壅塞不通"。故治疗和预防郁证的大法乃"勿令九窍闭塞"。当今社会"十病九郁",韩祖成教授勤研古方、经方,鉴于郁证之"血脉壅塞不通"这一主要病机,善用重用丹参,联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郁证。现将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郁证病因病机,《内经》按脏象阐述"郁证有五",《丹  相似文献   

15.
<正>"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谢晶日教授临床十分注重腑气通降,认为腑气通降是人体脏腑气机活动的重要保障,脏腑气机调达则"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1])。若腑气失于通降可导致诸多系统疾病的发生、进展,如消化系统疾病之胃肠功能紊乱、胆囊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食管反流病、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肝性脑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之冠心病、高血压、脑出血,呼吸系统疾病之咳嗽、哮喘,神经系统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金匮要略》中"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证治思想。方法总结、分析和归纳相关文献资料,从含义、病因病机、治疗以及与"治未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证治思想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发挥其指导作用。结论对其证治思想进行探讨有助于提高中医学习的理论基础,可用以指导临床,作为临床辨证施治的一种目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7.
邓铁涛五脏相关理论指在人体大系统中,五个脏腑系统由五脏与六腑、四肢、皮毛、筋、脉、肉、五官七窍等分别组成,在病理、生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与关联,在治未病领域集中体现为五脏元真通畅。而五脏元真通畅的实质是气血中和。五脏相关与气血中和在治未病范畴的指导思想紧密相连,两者相互渗透、可以相互诠释,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8.
李全耀  姚斐 《河南中医》2021,(2):188-191
五经隶属于五脏,是通灌五脏的经脉,是五脏功能的具体表现;"五经穴"是五指经络,是五经应用时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为五脏特定穴,通过"推五经",可以达到治疗五脏疾病的目的。《幼科推拿秘书》通过五指的经络、穴位与五脏建立联系,创立"五指经穴通连理论",故"五经穴"可用于治疗小儿五脏疾病,诊治疾病时,辨证取穴,归经施治,符合"推经治脏"的理论。《易经》的八卦理论、阴阳理论、经络腧穴理论、全息学说、解剖结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推五经"治疗小儿五脏病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施治。小儿脏腑未全,形体未盛,经络不全,小儿推拿特定穴可补益气血,气血足,则脏腑实,故"五经穴"治疗五脏病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首次提出“惊悸”,是心悸最主要的相关病名。《素问·玉机真藏论篇》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有关心悸的证、因、脉、治与五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肺失治节、肝失疏泄、脾胃枢机不利、心肾水火不济均会导致心悸的发生,心悸其病位在心,但病因病机复杂,五脏六腑皆可令人心悸。临床辨治时基于“五脏元真通畅”理论,调整脏腑气化功能,使得人体一气周流,升降出入有序,气机畅、血脉和,则五脏安定、心悸自平。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提出的"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思想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通畅元真应是仅次于平调阴阳治则治疗杂病的又一总则。通畅元真可扩展到通畅人体的精、气、血、津液。并以此为指导诊治疑难杂症,常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