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RASSF2A表达水平及其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喉癌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 采用RT-PCR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50例喉癌组织(实验组)和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对照组)中RASSF2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结果 喉癌组织中有54%(27/50)存在RASSF2A基因启动子,而对照组正常黏膜组织中未发现RASSF2A基因甲基化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18, P=0.002)。RASSF2A甲基化水平程度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喉癌组织中RASSF2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组织(χ2=9.818, P=0.002)。RASSF2A基因甲基化的喉癌组织中其mRNA的表达减少,反之亦然。 结论 喉癌组织中RASSF2A基因CpG岛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缺失有关,可能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GMT、EGFR的表达,分析103例喉癌组织标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MGMT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分期以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χ2为13.3028.39411.403,P值分别为0.001、0.039、0.010<0.05);EGFR的表达与T分期以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χ2为14.933、16.603,P值分别为0.002、 0.001<0.05)。分层分析发现,MGMT、EGFR 两者的表达强度存在正相关(χ2=5.369, P=0.019<0.05)。 结论 喉鳞状细胞癌中 MGMT、EGFR的表达与T分期、临床分期均有相关性,测定两者的表达水平可评估喉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并指导喉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细胞周期蛋白E2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互关系。 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下咽癌肿瘤组织及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E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生存率的相互关系,结果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细胞周期蛋白E2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黏膜组织明显增加(Z=-5.764,P=0.000),且其表达程度与肿瘤的临床分期(Z=-1.995, P=0.046)、淋巴结转移(Z=-2.176,P=0.030)相关。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E2表达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为40.2%,阴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81.8%。细胞周期蛋白E2表达水平高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χ2=6.317,P=0.012)。 结论 细胞周期蛋白E2在下咽癌肿瘤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并有可能成为下咽癌的诊断、治疗与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0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 例。对照组予以手法治疗;治疗组手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推拿的基础上行穴位贴敷。两组治疗每天1次,5次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和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69, P=0.029),治疗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54.2%和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9, P=0.232)。 结论 推拿及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均具有良好的效果,结合使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Vc期下咽癌患者临床特征,筛选预后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后模型。 方法 在监测、流行病学及预后数据库中收集IVc期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χ2检验分析远处转移的相关特征,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后模型。 结果 肺(53.7%)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位于梨状窝的肿瘤(P=0.029)和高级别肿瘤(P=0.010)更易发生肺转移。手术、化疗、骨和肝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基于独立预后因素的列线图预后模型C-index为0.686(95%CI 0.649-0.723)。 结论 下咽癌最易向肺转移。基于手术、化疗、有无骨转移和肝转移的列线图预后模型预测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侧突发性聋(简称突聋)与椎基底动脉影像学特征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4-2018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被诊断为单耳突聋,且临床检验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患者175例,分析其听力损失侧别及程度与椎动脉、基底动脉特点间的关系。 结果 椎动脉2=8.031,P=0.045)及基底动脉(χ2=5.091,P=0.034)狭窄/弯曲与听力损失侧别有关。听力损失预测因素的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左侧听力损失患者与右侧(OR=2.89,95%CI为1.77~2.77,P=0.036)及双侧椎动脉狭窄/迂曲(OR=4.43,95%CI为1.49~13.23,P=0.008)有关,无基底动脉狭窄/迂曲与右侧听力损失(OR=0.31,95%CI为0.11~0.90,P=0.030)相关,其他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右侧椎动脉狭窄/迂曲与左耳听力损失有关(OR=2.83,95%CI为1.05~7.67,P=0.040)。患者基底动脉狭窄/迂曲与否与听力损失程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339,P=0.068)。突聋患者听力损失的程度与椎动脉(χ2=3.897,P=0.273)及基底动脉(χ2=3.339,P=0.068)的影像学特征无关。 结论 在突聋患者中,听力损失的侧向性与椎基底动脉是否狭窄/迂曲有关,右侧椎动脉狭窄/迂曲与左耳听力损失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患者焦虑、抑郁与病情阶段的关系,并分析焦虑及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纳入急性期突发性聋患者45例(急性期组)、慢性期突发性聋患者71例(慢性期组)、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及抑郁(HAMD)量表测评并对比各组焦虑及抑郁发生情况。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发病及治疗相关资料,通过回归树分析测评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 结果 急性期组HAMA、HAMD得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期组和健康对照组(与慢性期组对比,Z=-9.100,P<0.001;Z=-9.091,P<0.001; χ2=31.209,P<0.001; χ2=35.845,P<0.001;与健康对照组对比,Z=-7.336,P<0.001; Z=-7.324,P<0.001; χ2=21.674,P<0.001; χ2=23.148,P<0.001);慢性期组HAMA、HAMD得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18,P=0.308; Z=-0.042,P=0.967;P=0.671;P=0.722)。发生焦虑或抑郁患者中,急性期患者占比更高2=31.209,P<0.001; χ2=35.845,P<0.001),耳聋轻度耳鸣无或轻度患者占比更低2=12.650,P<0.001; χ2=18.629,P<0.001),发生抑郁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比更低2=4.424,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疾病阶段就诊时耳聋程度是患者发生焦虑及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慢性期组中无效患者发生焦虑或抑郁患者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5,P=0.014; Z=-2.815,P=0.005)。 结论 急性期突发性聋患者焦虑及抑郁发生率较高;疾病阶段、就诊时耳聋程度是患者发生焦虑及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慢性期组患者疗效越好,焦虑及抑郁风险越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双耳残余听力情况,分析其变化趋势,探讨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 将29例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纳入研究,根据术前颞骨CT分为A组(有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和B组(非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开机时、术后半年定期进行裸耳纯音测听,比较植入耳残余听力保存情况及非植入耳残余听力的变化。 结果 患儿术前双耳均不同程度存在残余听力,术后均定期行纯音测听或行为测听,各频率仍部分存有残余听力,主要分布在低频区,且随频率升高其残余听力保留率逐渐下降,各频率残余听力保留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16.980, P=0.001);植入耳与非植入耳各频率残余听力保留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10.031, P=0.002);术前后各时间节点残余听力保留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 χ2=3.384, P=0.336); AB两组之间残余听力保留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 χ2=0.906, P=0.341)。 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对植入耳残余听力的保留主要分布在低频区;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残余听力可以基本保持;少部分患儿行单侧植入后对非植入耳残余听力有影响;前庭导水管扩大症患儿行单侧耳蜗植入术后,非植入耳残余听力在短期内可有波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经翼突入路切除中颅底恶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经鼻内镜翼突入路切除累及中颅底恶性肿瘤患者相关资料,总结该手术相关技巧和经验,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探讨肿瘤累及颈内动脉对预后影响。 结果 手术均为全身麻醉下进行。平均手术时间145 min,平均术中出血470 mL,术中脑脊液漏6例;术后颅内感染2例、脑脊液漏1例,均痊愈。病理分别为复发性鼻咽癌21例、腺样囊性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脊索瘤1例、癌肉瘤1例、鼻咽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和颅底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30例颅底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2.9%、79.6%、48.6%和36.5%;复发性鼻咽癌中位生存期为29.00[35.00,23.00]个月,其他恶性肿瘤38.00[38.00,38.00]个月,生存曲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8; P=0.039);颈内动脉累及和未累及患者中位数分别为16.00[23.00,14.00]个月和36.00[80.00,31.00] 个月,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21; P=0.002);而且颈内动脉受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颈内动脉受累及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未受累患者的9.678倍(HR=9.678,P=0.011)结论 内镜翼突入路是部分中颅底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合理方案,颈内动脉累及侵犯是影响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帕尼单抗和紫杉醇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头颈肿瘤Ⅱ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复发或转移性头颈肿瘤Ⅱ期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静脉滴注70~100 mg/m2,2次/d,连续静脉滴注3 d;研究组在给予紫杉醇注射液的基础上联合帕尼单抗药物治疗,在第4天给予帕尼单抗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80~85 mg/m2,1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7%、6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72,P<0.001),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2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8,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Ⅰ级1例(2.3%),Ⅱ级1例(2.3%),Ⅲ级1例(2.3%);对照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Ⅰ级5例(11.6%),Ⅱ级3例(7.0%),Ⅲ级3例(7.0%),Ⅳ级1例(2.3%),两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394、6.391、5.125、4.935,P<0.001)。研究组1年的OS、RS分别为93.0%和95.3%,对照组分别为88.4%、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9.26、8.89,P<0.001);研究组3年的OS、RS分别为60.5%和65.1%,对照组分别为55.8%、5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57、8.45,P<0.001);治疗后研究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0.5±4.8)、(80.3±3.8)、(81.5±5.1)、(80.6±4.8)分,对照组分别为(74.2±4.8)、(71.2±3.3)、(71.6±3.8)、(74.3±3.5)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对复发或转移性头颈肿瘤Ⅱ期患者应用帕尼单抗联合紫杉醇的治疗方案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的远期生存率高,生存时间长,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1.
71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多原发癌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头颈部鳞癌的多原发癌发病部位和治疗、生存状况。方法 对 71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 )的多原发癌临床资料做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在头颈部的重复癌 2 7例 ,发生在非头颈部的重复癌 4 2例 ,另有三重癌 2例。本组共有同时性重复癌 4例 ,其中 1例是同时性三重癌。余 6 7例均为异时性重复癌 ,其中 1例为异时性三重癌。 6 7例异时性重复癌中 ,先证癌与重复癌发生的间隔期为 8个月~ 12年不等。 70 %的先证口腔鳞癌发生头颈部重复癌 ;6 2 %的先证下咽癌和 79%的先证喉癌发生非头颈部位的重复癌。非头颈部位以食管和肺部发生的重复癌较多。在所有头颈部鳞癌发生重复癌的部位中 ,以食管重复癌为最多 ,占本组病例的 2 4 %。本组病例总体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32 4 %和 2 2 5 % ;重复癌治疗组和未治组的 3年生存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治疗组明显高于未治组。结论 头颈鳞癌的重复癌以食管癌最为多见。口腔癌容易发生头颈部重复癌 ,喉癌和下咽癌易发生非头颈部重复癌。细致随访和复查、早期明确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治疗 ,可以提高这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低温等离子辅助下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时扁桃体全切除与部分切除的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等离子技术手术治疗的4311例儿童OSAHS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术式分为两组:A组358例,行低温等离子辅助下扁桃体全切除和腺样体切除术;B组3953例,行低温等离子辅助下扁桃体切部分...  相似文献   

13.
71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多原发癌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头颈部鳞癌的多原发癌发病部位和治疗、生存状况。方法 对71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的多原发癌临床资料做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在头颈部的重复癌27例,发生在非头颈部的重复癌42例,另有三重癌2例。本组共有同时性重复癌4例,其中1例是同时性三重癌。余67例均为异时性重复癌,其中1例为异时性三重癌。67例异时性重复癌中,先证癌与重复癌发生的间隔期为8个月~12年不等。70%的先证口腔鳞癌发生头颈部重复癌;62%的先证下咽癌和79%的先证喉癌发生非头颈部位的重复癌。非头颈部位以食管和肺部发生的重复癌较多。在所有头颈部鳞癌发生重复癌的部位中,以食管重复癌为最多,占本组病例的24%。本组病例总体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32.4%和22.5%;重复癌治疗组和未治组的3年生存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明显高于未治组。结论 头颈鳞癌的重复癌以食管癌最为多见。口腔癌容易发生头颈部重复癌,喉癌和下咽癌易发生非头颈部重复癌。细致随访和复查、早期明确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提高这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连续性院外管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82例,采用分层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干预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院外随访,干预组进行连续性院外管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成人希望特质量表(ADHS)、一般健康状况量表(SF-36)、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问卷(QLQ-C30)及癌症功能评价专用头颈量表(FACT-HN)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析两组患者情绪、认知和生活质量的差异。 结果 出院6个月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焦虑发生率分别为42.1%、1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3, P=0.013);对照组与干预组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9.5%、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73, P=0.001)。出院后6个月对照组与干预组SAS评分分别为(49.2±10.3)、(41.3±8.7)分,SDS评分分别为(47.4±9.2)、(40.5±7.0)分,ADHS评分分别为(27.1±7.8)、(34.7±6.9)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773.854.68, P均<0.01)。在SF-36量表中,除一般健康状况(GH)和精力(VT)2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6个维度(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312.544.152.663.592.59, P分别为0.02、0.01、<0.001、0.01、<0.001、0.01)。在QLQ-C30量表中,两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评分(t=2.42, P=0.02)、5个功能量表(躯体、认知、角色、情绪和社会)评分(t分别为3.063.952.272.23和0.01, P分别为<0.001、<0.001、0.03、0.03和0.01)和“失眠”和“食欲下降”2单项评分(t分别为2.69和2.33, P分别为0.01和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癌FACT-HN总分和3个维度(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附加关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892.553.07和2.14, P分别为0.01、0.01、<0.001和0.04)。 结论 连续性院外管理能一定程度纠正喉癌患者心理问题,提高患者获得感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下咽癌共病同时性食管癌的高危因素及预后。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诊治的200例下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信息和随访情况。先对可能影响下咽癌共病同时性食管癌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一步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率的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 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55岁)、男性、重度吸烟史、重度饮酒史和肿瘤侵犯部位≥3个是下咽癌患者共病同时性食管癌的高危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重度吸烟史、重度饮酒史和肿瘤侵犯部位≥3个是下咽癌患者共病同时性食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00例下咽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为37.5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36.7%。56例下咽癌共病同时性食管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4.8个月,低于下咽癌不伴同时性食管癌患者(P<0.05)。早期食管癌(0+Ⅰ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9.2个月,明显高于进展期食管癌(Ⅱ+Ⅲ期)的15.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咽癌共病同时性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较低。年龄(<55岁)、重度吸烟史、重度饮酒史和肿瘤侵犯部位≥3个是下咽癌患者共病同时性食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该针对这些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眼震方向可转换型外侧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LSC- BPPV)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35例眼震方向可转换型LSC- BPPV患者(可转换型组)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手法复位的疗效,与同期治疗的38例眼震方向不变型LSC- BPPV患者(不变型组)进行对比,并追踪随访6个月。患者根据眼震方向及持续时间分别采用Barbecue 翻滚法、Gufoni 法或强迫持续卧位法复位治疗。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5例眼震方向可转换型患者中可自动转换型7例,主动可转换型28例,眼震由离地型转为向地型31例,眼震由向地型转为离地型2例,眼震方向反复多次转换型2例,眼震持续时间>1 min者6例、<1 min者29例。38例眼震方向不变型均为向地型,眼震持续时间全部<1 min。可转换型组首次复位有效率为62.86%(22/35),不变型组为86.84%(33/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2, P=0.018)。多次复位后有效率分别为91.43%(32/35)和97.37%(37/3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1, P=0.265 )。可转换型组、不变型组复位成功时所需平均循环次数分别为(2.81±1.21)、(1.56±0.69)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3, P<0.001)。随访6个月后可转换型组与不变型组复发率分别为17.14%和23.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8, P=0.490)。 结论 准确判断受累半规管侧别及耳石类型是诊治眼震方向可转换型LSC- BPPV患者的关键,手法复位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首次复位有效率较眼震方向不变患者低,且复位成功需较多循环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