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辛伐他汀对CRP的影响。方法:38例中,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MI)的患者组28例,无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MI)10例,其中非Q波性心肌梗死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UA)6例;健康体检者中筛选出来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CS组服用辛伐他汀,每天晚上顿服20mg,4周后复查CRP浓度。结果:ACS组治疗前C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4周后CRP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CRP浓度升高是ACS一种新的危险因子,辛伐他汀可有效控制CRP的升高。  相似文献   

2.
杨菊 《疑难病杂志》2005,4(2):68-7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ACS患者(ACS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TNF-α、CRP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以及TNF-α和CRP 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TNF-α、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而在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又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P<0.05);SA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TNF-α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5246,P<0.01)结论血清TNF-α、CRP与ACS 的发生有关,其水平反映AC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 -reactionproteinCRP)升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65例 ,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4 5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P) 2 0例 ,及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 3 0例的血清CRP浓度。结果 :ACS组血CRP浓度显著增高 ,与SAP组及对照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SAP组与对照组之间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炎症反应显著相关。CRP升高提示冠心病患者病情不稳定。CRP可作为临床ACS患者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魏越浩 《吉林医学》2011,32(28):5909-59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6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以及健康人30例(对照组)血清CRP含量水平,并记录4周内所有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结果:ACS两组中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CRP水平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CRP水平相对高者病情转归及预后差,相对低者病情转归及预后良好。结论:CRP是ACS发生的一种危险因子,并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病情转归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9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n=68)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n=22),依临床类型将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23)、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STEMI组,n=22)、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组,n=23);依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25例冠脉造影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血,采用ELISA法测FSTL-1,免疫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FSTL-1、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SAP组FSTL-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三组间FST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FSTL-1、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STL-1、CRP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而升高(P<0.05)。ACS组FSTL-1与CRP呈正相关(r=0.628,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FSTL-1明显升高,FSTL-1可能与斑块稳定性及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郑文祥 《中外医疗》2008,27(11):18-18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关系.方法 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30例)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30例的血CRP浓度.结果 ACS患者组(A组)血CRP浓度为(14.53±16.87)mg/dL;非ACS患者组(B组)血CRP浓度为(4.07±4.56)mg/dL;对照组(C组)血CRP浓度为(3.67±4.43)mg/dL,A组与B组之间CRP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B组与C组之间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CRP浓度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CRP浓度潮定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的关系。方法 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47例 (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2 5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 2 2例 )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 2 4例的血CRP浓度。结果 ACS患者组 (A组 )血CRP浓度为 15 5 4± 18 86mg/dl,非ACS患者组 (B组 )血CRP浓度为 3 98± 4 5 7mg/dl,对照组 (C组 )血CRP浓度为 3 67± 4 43mg/dl。A组与B组之间CRP浓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B组与C组之间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CRP浓度明显升高 ,提示炎症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 ,CRP浓度测定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马春红  李华珍 《华夏医学》2004,17(6):902-903
目的 :探讨 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关系。方法 :选择 10 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除 5例死亡 ) ,其中 10 3例患者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 ,了解其冠脉病变程度 ,对各支冠脉硬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同时对全部患者进行血清 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 ,最后对二者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 C-反应蛋白 (CRP)水平明显升高。 CRP水平随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病变支数增加而增加 (P<0 .0 5 )。结论 :CRP升高程度与 ACS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及病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血清可溶性OX40配体(s OX40L)、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可溶性血管间黏附分子1(s VCAM-1)的表达情况,探讨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性指标。方法分别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对照组血清中s OX40L、IL-6、CRP和s VCAM-1含量。结果 ACS组和SAP组s OX40L、IL-6、CRP和s V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s OX40L、IL-6和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s VCAM-1水平高于SAP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清s OX40L、IL-6、CRP和s VCAM-1表达水平的升高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IL-18、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分子水平及血脂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诊断意义。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例,另选取同期3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IL-18、MMP-2、MCP-1和CRP的浓度;速率散射法测血清CRP水平;血脂及脂蛋白含量测定分别用酶化学法与直接测定法检测。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IL-6、IL-18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和SAP组患者(P<0.05,P<0.01)。随着病情的加重,IL-6、IL-18、MMP-2和MCP-1水平均表现出进行性升高的趋势。患者血清IL-6、IL-18与CRP水平显著相关;患者血清IL-6与IL-18水平亦呈正相关。结论 ACS实际上是炎症、免疫、脂质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对ACS的诊断,应综合炎症、脂类代谢等多种因素,进行评价各检测指标的诊断意义;IL-6、IL-18与CRP,可作为ACS发病和冠脉病变不稳定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关系,评估NLR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7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的患者430例,出院后对其进行平均10个月的电话随访。将所有患者依据NLR水平的中位数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依据GRACE、TIMI评分分为低、中及高危组;依据随访结果分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组及非MACE组。比较各组间临床资料并分析ACS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评价NLR联合CRP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高NLR组男性患者比例、血肌酐、CRP、MACE发生率、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低NLR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均P<0.05);危险分层中,高危组NLR水平均较中危、低危组显著升高(均P<0.05),NLR预测GRACE高危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4(P<0.05);MACE组患者NL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MACE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CRP是ACS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NLR联合CRP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的AUC为0.832,灵敏度为71%,特异度为87%(P<0.001)。 结论 NLR与ACS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显著相关,NLR联合CRP对ACS患者MACE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清晨尿白蛋白/肌酐浓度比值(ACR)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9例ACS患者为观察组和健康成人40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分别测定入选者清晨空腹血脂、血糖、C反应蛋白(CRP)及晨尿ACR,比较分析各组间ACR与血脂、血糖、CRP的相关性。结果ACS患者ACR与血糖、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及CRP有明显的正相关(r分别为0.61,0.56,0.63,0.71,P<0.05或0.01),ACS患者AC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检测ACR水平对临床识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鉴别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胸痛患者是否为ACS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antin)、脂联素(APN)和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血管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Visfantin、APN、CRP水平,比较不同程度病变者血清Visfantin、APN、CRP的差异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Visfantin、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PN水平显著于低于对照组(P<0.01)。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血清CRP、Visfantin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清Visfantin、CRP水平及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的APN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但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isfantin与CRP(r=0.929,P<0.001)、Gensini积分(r=0.777,P<0.001)呈正相关,与APN(r=-0.351,P<0.001)呈负相关;APN与CRP(r=-0.873,P<0.001)、Gensini积分(r=-0.740,P<0.001)呈负相关;CRP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92,P<0.001)。结论血清Visfantin、APN、CRP均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瘦素(L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老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n=30,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n=30,UA组)患者血清LP水平,另设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LP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AMI组、UA组患者血清L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AMI组血清LP浓度明显高于UA组(P<0.05)。ACS患者LP水平分别与BMI、TG、SBP、DBP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血清LP是老年男性ACS重要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而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C反应蛋白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方法测定128例入选对象CRP的含量。其中脑梗塞34例(FCI),脑出血(ICH)32例,腔隙性脑梗塞(LCI)30例,正常对照组32例,结果:(1)脑血管疾病对象中CRP异常升高率为96.87%;(2)脑血管病组较正常对照组CRP明显升高(P<0.01);(3)脑出血组较脑梗塞 CRP水平更高(P<0.05);(4)脑梗塞组较腔隙性脑梗塞组CRP水平高(P<0.05)。结论:CRP是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它与脑血管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N-乙酰-神经氨酸水平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危险评分(TIMI危险评分)和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7月在我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0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和介入治疗资料。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分为:ACS组(597例)和对照组(111例)。根据TIMI危险评分对ACS组患者进一步分为高危组(104例)、中危组(425例)和低危组(68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患者的血浆Neu5Ac水平;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血管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设计调查表,出院后对ACS组患者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平均15个月,统计Mace事件的发生,根据Mace事件将ACS组患者分为Mace组(80例)和非Mace组(517例)。结果 ACS组患者血浆Neu5A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Neu5Ac水平可以辅助ACS诊断[0.648(0.597~0.699)],敏感性为39.2%,特异性为86.5%,其临界值为288.50 ng/mL。TIMI危险分层显示,高危组患者血浆Neu5Ac水平明显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患者(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Neu5Ac水平可以协助高危组患者诊断[0.645(0.588~0.703)],敏感性为42.3%,特异性为80.1%,其临界值为327.50 ng/mL。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Neu5Ac与年龄、血尿酸、肌酐、脂蛋白a、D-二聚体、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Gensin评分成正相关性报告P值,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成负相关性报告P值。对ACS组患者随访平均15个月后,发现Mace事件组的患者血浆Neu5Ac水平明显高于非Mace事件组的患者。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血浆Neu5Ac水平、既往脑卒中病史是Mace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浆Neu5Ac水平对ACS的诊断和危险分层具有参考价值,是ACS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Lp-PLA2)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79例入选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ACS组和正常对照组,再以临床类型、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将ACS组患者分成不同的亚组,根据临床类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组,采用ELISA法检测Lp-PLA2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CS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P<0.01);三支病变亚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亚组(P<0.01),而双支病变亚组与单支病变亚组、三支病变亚组相比Lp-PLA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Lp-PLA2水平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ACS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Lp-PLA2水平可间接反映ACS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L-精氨酸(L-Arg)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来评价L-Arg对AC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67例ACS患者被随机分到对照组和L-Arg治疗组。所有患者于入院时及用药7d后取静脉血,测定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浓度。每天心电监护记录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结果治疗7d后,L-Arg治疗组NO高于对照组(P〈0.05),ET-1、CRP低于对照组(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 L-Arg能够改善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L-Arg对ACS患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PMN)对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及45例对照者CRP、WBC及PMN,按冠状动脉狭窄支数进行分组,研究冠脉狭窄范围与上述三指标的关系。结果:ACS组CRP、WBC及PMN与SA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三指标均显著高于不稳定心绞痛(UA)组、SA组及对照组(P<0.01),UA组CRP水平显著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CRP在冠脉狭窄1支、2支、多支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CRP、外周血WBC与PMN对冠脉急性病变及狭窄支数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