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HbA1c和hs-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97例,分为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选取7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晨起空腹静脉血进行相关指标检测,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第5卷第12期结果三组HbA1c水平相比,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对照组(P0.05);hs-CRP水平在易损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三组HbA1c和hs-CRP的乘积相比,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HbA1c和hs-CRP,以及HbA1c×hs-CR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HbA1c和hs-CRP血清水平可能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发生的倾向性有关,高糖血症和炎症反应的联合作用可以明显加剧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本研究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09年6月我院住院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的患者300例,以及冠脉造影正常者60例,按照术中斑块形态分为Ⅰ型斑块组85例,Ⅱ型斑块组139例,Ⅲ型斑块组76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测定血清Cys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Ⅱ型斑块组与对照组、Ⅰ型斑块组和Ⅲ型斑块组相比,Cys C、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升高(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Cys C、hs-CRP、LDL-C是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759、1.453和1.708;在Ⅱ型斑块组中Cys C及hs-CRP呈正相关(r=0.635,P<0.01),而肌酐和hs-CRP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中血清中Cys C水平升高可能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发生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颈动脉病变的超声检查参数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COPD伴颈动脉病变患者83例为研究组,单纯颈动脉病变患者79例为单纯颈动脉病变组,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相关超声检查参数并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同时分析各指标与斑块总面积、斑块数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面积、斑块数量以及稳定斑块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纯颈动脉病变组和对照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以及不稳定斑块比例显著低于单纯颈动脉病变组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纯颈动脉病变组IMT、斑块总面积、斑块数量以及稳定斑块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RI、PI以及不稳定斑块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吸烟史、脑钠肽(BNP)、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低密度自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颈动脉病变组和对照组,体质量指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明显低于单纯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总结超声检测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9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10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其颈部动脉硬化斑块,监测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斑块检出率70.0%高于对照组12.0%(P<0.05),前者斑块性质以低回声软斑为主、占60.3%,后者以强回声硬斑为主、占75.0%(P<0.05);观察组血浆TC、LDL-C水平以及LDL-C/HDL-C比值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虽观察1组在LDL-C/HDL-C比值上明显高于观察2组(P<0.05),但其它血脂水平差异并不大(P>0.05)。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密切相关性,高血浆TC、LDL-C水平是脑梗死的促发因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通过早期诊断积极预防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诊疗的112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予以本组患者颈动脉高频超声检验,依据疾病病程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与研究组(56例),病程<8年为对照组,病程≥8年为研究组,比对两组斑块数量与类型以及颈动脉IMT。结果:研究组斑块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斑块类型中软斑块数量最多,扁平斑块数量最少(P<0.05);两组颈动脉分叉部位、颈内动脉主干IMT以及颈总动脉主干对比明显(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准确测量患者颈内动脉主干IMT,并清晰显示斑块的类型、分布以及数量,在诊断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性硬化斑块中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变化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塞(ACI)患者和4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行颈动脉的超声检查、ox-LDL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分析。结果 ACI、TIA组的ox-LD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ACI组的ox-LDL水平较TIA组显著升高(P0.01);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的ox-LDL水平较无斑块组显著升高(P0.001),不稳定斑块组的ox-LDL水平较稳定斑块组显著升高(P0.01);中型、重型患者的ox-LDL水平较轻型显著升高(P0.001),重型患者的ox-LDL水平较中型显著升高(P0.001)。结论血清ox-LDL水平在监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变化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及外周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SCF)、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将400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NCHD)组93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20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0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斑块的形态特征将冠状动脉斑块分为Ⅰ、Ⅱ、Ⅲ型.根据超声特点将颈动脉斑块分为易损型和稳定型,比较ACS组、SAP组与NCHD组患者斑块的类型及外周血M-SCF、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ACS组冠状动脉斑块主要为Ⅱ型,占78.7%(159/202),颈动脉斑块主要为易损型,占69.3%(140/202).而SAP组冠状动脉斑块Ⅰ、Ⅱ、Ⅲ型分别占40.0%(42/105)、30.5%(32/105)和29.5%(31/105),颈动脉斑块主要为稳定型.ACS组外周血M-SCF、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NCHD组(P<0.05),SAP组与NCH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斑块Ⅱ型患者较Ⅰ、Ⅲ型患者M-SCF、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颈动脉斑块易损型患者M-SCF、CRP水平较稳定型患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 冠状动脉斑块与颈动脉斑块密切相关.外周血M-SCF、CRP水平和斑块特征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对于冠状动脉事件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和斑块易损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Hp感染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69例为Hp感染组和无Hp感染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47例为无Hp感染组,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无斑块组94例、稳定斑块组88例和易损斑块组134例,流式细胞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和NF-κB表达水平,分析临床资料和TLR4、NF-κB表达水平和斑块易损伤危险因素。结果 Hp感染组易损斑块占比、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TLR4和NF-κB水平、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CPI)和斑块总面积(CPA)高于无Hp感染组(P<0.05)。稳定斑块组、易损伤斑块组TC、TG、hs-CRP、TNF-α、IL-6水平和TLR、NF-κB表达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P<0.05),IMT高于无斑块组(P<0.05);易损伤斑块组TC、TG、hs-CRP、TNF-α、IL-6水平和TLR、NF-κB表达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糖尿病占比、高血压占比、Hp感染占比、IMT、CPI和CPA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Hp感染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p感染可增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TLR4和NF-κB表达水平、炎症反应,增加斑块易损风险。  相似文献   

9.
郭强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2):175-175,178
目的:探究脑梗死与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分析。方法:课题共纳入5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入院经颅脑CT、核磁共振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为参照对象,均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血脂指标显著异于参照组指标,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其血脂水平显著异于非斑块患者,P<0.05。结论:脑梗死与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高度关联,血脂水平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主要风险因素,需加强血脂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较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9~2017-08我院68例AC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较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颈动脉易损斑块面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32/34)高于对照组73.53%(25/34)(P0.05);治疗1wk、4wk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wk后观察组颈动脉易损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较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ACI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缩小颈动脉易损斑块面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支原体(MP)感染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7例作为疾病组,另选同期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名作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poE位点的基因多态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疾病组CMV、MP感染情况,分析CMV、MP感染和ApoE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疾病组脑梗死患者CMV、M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77%和22.99%,高于对照组37.50%和7.50%(P<0.05)。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89.66%的疾病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增厚,35.63%的患者存在易损斑块。疾病组CMV阳性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增厚、易损斑块的例次高于CMV阴性患者;疾病组MP阳性的脑梗死患者易损斑块的例次高于MP阴性患者(P<0.05)。两组ApoE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患者ε2/3基因型低于对照组,ε3/4基因型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组ApoEε4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ε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胱抑素C(Cys C)检测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肾功能损害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足月产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304例作为观察组,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日龄大小分组,选同期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新生儿血清β2-MG、Cys C、Cr、BUN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观察组)的血清Cr、BUN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大(P均﹥0.05);而血清β2-MG和Cys 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同分组的组间差异不大(P均﹥0.05)。观察组血清β2-MG和Cys C水平与Cr、BUN水平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P均<0.05),而β2-MG与Cys C之间高度相关(r=0.760,P<0.05)。结论:血清β2-MG和Cys C是较Cr、BUN更为敏感、准确的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抗体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收治的4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125例、有斑块组367例(易损斑块组215例、稳定斑块组152例),比较不同组别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FT_(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_(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id globulin antibody,TGA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差异。结果有斑块组TPOAb、TGAb、LDL-C、hs-CRP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TSH、FT_(4)、FT_(3)、TC、HCY、是否吸烟,以及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POAb、TGAb、LDL-C和hs-CRP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TPOAb、TGAb、TSH、hs-CRP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FT_(4)、FT_(3)、TC、LDL-C、HCY、是否吸烟,以及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Ab、hs-CRP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POAb、TGAb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清P物质(SP)、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联合诊断卵巢囊肿术后切口感染的价值及与感染程度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9月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卵巢囊肿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43例卵巢囊肿术后无切口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血清SP、MMP1、Cys C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血清指标单纯或联合诊断卵巢囊肿术后切口感染价值,比较不同感染类别、不同感染程度各血清指标,logistic模型分析各血清指标与感染程度关系,Pearson分析各血清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Cys C、MMP1、S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诊断卵巢囊肿术后切口感染价值的曲线下面积(AUC)>血清Cys C>血清SP>血清MMP1单一诊断。单因素方差分析,重症感染组血清Cys C、MMP1、SP表达与一般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MMP1、SP在重症细菌感染、一般细菌感染、重症病毒感染、一般病毒感染中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MMP1、SP水平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P<0.05);卵巢囊肿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血清SP与MMP1、Cys C呈正相关,MMP1与Cys C呈正相关(P<0.05)。结论卵巢囊肿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血清SP、MMP1、Cys C呈高表达,且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三者有助于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上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就诊并进行颈动脉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于颈动脉剥脱术前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查,并在术后以病理结果为标准,通过比较不同性质斑块的弹性成像评分结果以及不同性质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强度分级,以验证术前超声造影结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上准确性。结果 30例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共获得颈动脉斑块47个,其中易损斑块35个,稳定斑块12个。易损斑块的成像多为绿色,其评分多在1~3分;稳定斑块的成像多为蓝色,其评分多在4~5分。易损斑块弹性成像的平均评分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的平均评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易损斑块的新生血管强度分级多在3级或4级;稳定斑块的新生血管强度分级多在1级或2级,两不同性质斑块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评估易损斑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单纯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或超声造影,且差异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不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另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hs-CRP、Hcy、UA的水平。结果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hs-CRP、Hcy、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不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中软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Hcy、UA水平均高于硬斑块患者(P<0.05);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中hs-CRP高水平、Hcy高水平、UA高水平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面积均高于hs-CRP正常水平、Hcy正常水平、UA正常水平的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s-CRP、Hcy、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AC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ACI组),均经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并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血清APN、CRP水平,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ACI组治疗前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4.36±2.54)、(8.93±2.89)mg/L,对照组分别为(8.43±3.51)、(1.12±0.52) mg/L,ACI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治疗后血清AP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血清CRP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为(6.44±2.31)、(4.10±0.72)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78.33%(47/6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1.67%(43/60),其中稳定斑块13例,不稳定斑块30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26.67%(16/6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13.33%(8/60),其中稳定斑块6例,不稳定斑块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6.89±2.37)、(5.41±1.38) mg/L,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分别为(3.28±1.99)、(9.42±3.70) mg/L,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与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r=-0.76,P<0.05),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81,P<0.05).稳定斑块者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4.32±2.14)、(6.65±2.69) mg/L,不稳定斑块者分别为(2.11±1.35)、(10.11±3.82) mg/L,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程度与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r=-0.69,P<0.05),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77,P<0.05).结论 ACI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ACI患者较正常人群血清APN水平明显下降,而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升高,且主要为不稳定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与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程度与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田湖  孙元林 《中国保健》2006,14(16):54-5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分为TIA组及健康组,两组分别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查管腔狭窄程度、斑块位置、斑块类型等,同时测定血清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定量.结果TIA组中、重度狭窄率、斑块发生率、血脂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I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血脂及纤维蛋白原与动脉粥样硬化及TIA相关,是其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周宏川 《智慧健康》2022,(5):101-10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管软斑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仅给予生活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超声技术检查结果、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患者前IMT、斑块面积、血脂相关指标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MT、斑块面积均有所下降(t=13.865,8.250,3.285,2.399,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t=5.568,5.507,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15.791,20.198,11.794,16.034,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t=5.708,10.522,P<0.05)研究组患者2例患者出现便秘、胃肠胀气,未予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和内膜-中膜(IMT)增厚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4月在本科住院的年龄≤75岁的患者216例,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和(或)IMT增厚患者117例(颈动脉异常组)和颈动脉正常患者99例(正常对照组),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和IMT增厚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异常组的年龄、肱动脉脉压(PP)、中心动脉收缩压(c SBP)、中心动脉脉压(c PP)、增强压(AP)和增强指数(AIx)显著升高(P<0.05);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多(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和IMT增厚与年龄、c SBP、c PP、AP和AIx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肱动脉血压则无明显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 PP和AP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和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和IMT增厚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