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扶阳灸联合运动整复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痉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医院接收的88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行运动整复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阳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评级及肢体功能.结果 治疗...  相似文献   

2.
沈冰 《健康必读》2005,4(12):16-16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肌力恢复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针灸治疗与护理;治疗组30例,接受常规针灸治疗的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后肌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患者的肌力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能有效提高偏瘫患者的肌张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配合火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埋线或注线6~10天一次和采用火针三天一次,10次为1疗程对中风偏瘫的治疗。结果治愈35例,好转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3%。结论采用穴位埋线和火针治疗中风偏瘫方法简单,疗效满意,没有副作用,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6例,电针治疗)和观察组(36例,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电针配合高压氧方式来治疗中风偏瘫患者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牵伸训练联合蜡疗对降低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张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单纯进行蜡疗,研究组采用牵伸训练联合蜡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肢体肌张力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功能障碍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肢体肌张力0级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0%(P<0.05)。结论采用牵伸训练联合蜡疗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降低肢体肌张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药竹罐法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茂名市中医院治疗的12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1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药竹罐法辅助治疗.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  相似文献   

7.
张万青  龚小玲 《现代保健》2014,(21):117-119
目的:探讨采取良姿位摆放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针灸、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上良姿位摆放,护理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上、下肢肌张力评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中0级、2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采取良姿位摆放,可明显控制患者瘫痪肢体肌张力的增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为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参考意见。方法 选取黄冈平安康复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的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镜像疗法。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8周和治疗12周后的上肢功能评定量表(QUEST)、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FM)、儿童残疾评定量表(PED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QUEST分数、Peabody-FM分数和PE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和12周后,两组患儿的QUEST分数、Peabody-FM分数和PED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QUEST分数、Peabody-FM分数和PEDI评分均明显增高 (P<0.05),以治疗12周后的效果最为明显(P<0.05)。结论 镜像疗法有助于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障碍的手-臂结构、功能和双手协作表现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年来采用电针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中风偏瘫33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皆是本院门诊病人,其中男210例,女120例;年龄48~78(中位年龄58)岁;病程2个月至3年,其中脑溢血皮质下白质出血-顶叶出血100例,内囊出血-基底节出血者184例,桥脑出血者6例,丘脑出血32例,脑梗死8例;上、下肢肌力1级217例,肌力2级60例,肌力3级53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风偏瘫康复患者应用穴位注射的临床护理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81例中风偏瘫康复患者进行治疗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44例患者在穴位注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后身体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8.38%。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给予穴位注射的护理,可促使身体得到良好恢复,提高生活质黄和护理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孙海燕  班文明  徐兵 《医疗装备》2022,(19):127-129
目的 探讨艾灸联合穴位按摩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干预效果、上肢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D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联合穴位按摩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可有效改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及指导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时间:2013年1月份到2016年12月份,研究对象为我院治疗的200例中风偏瘫患者。通过随机建组,将研究中的中风偏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为10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而研究组则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及指导,最后采集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护理效果的数据资料并对比处理。结果:根据本次研究成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并高于对照组患者。此外,护理效果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及指导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吴超 《健康研究》2016,(5):539-541
目的 探讨局部振动训练对缓解脑梗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和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86例脑梗后偏瘫上肢功能运动障碍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A组都给予8周的常规康复训练,B组给予8周的常规康复训练和局部振动训练,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改良Ashworth分级法(MAS)评价2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和MAS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且A组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 局部振动训练可以改善常规康复训练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运动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恢复,并缓解其上肢痉挛水平.  相似文献   

14.
偏瘫痉挛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位的调整及肢体活动对脑血管病偏瘫痉挛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采用卧位及肢体康复护理训练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肢体的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等康复护理训练方法;对照组未进行调整卧位及肢体康复护理训练,常规康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60.7%。结论卧位及肢体运动康复护理训练不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只要护理人员与其他人员掌握好训练方法,可有效的减少痉挛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补肾丸治疗肾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穴位埋线,以肾俞为主穴,随证选穴,十五天一次,六次为一疗程.配合口服补肾丸,每次三克,每日三次,一个月为一疗程.结果 本组360例:痊愈:192例,显效:123例,好转;3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8.4%.结论 穴位埋线配合补肾丸治疗肾虚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孙彩霞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7):133+135-133,135
目的 临床观察物理结合药物治疗对中风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法随机把80例中风患者肢体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物理针灸、低周波加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两者差异显著(P<0.05).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在接受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得分对比有明显差异(P<0.O5).结论 物理结合药物治疗对中风患者肢体偏瘫能改善运动功能,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肖瑜  范明莉 《现代保健》2013,(5):132-133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9月起因中风并发偏瘫性肩痛病例118例,分为针灸治疗观察组68例及西医治疗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及V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29例,治愈率42.6%;有效37例,有效率54.4%;无效2例,无效率2.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24.O%(12/50)、有效率56.0.O%(28/50)和无效率20.0%(10/50)。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分别为(7.20±2.91)分、(7.36±2.65)分;治疗后观察组为(3.10±O.96)分,优于对照组的(4.8±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性肩痛临床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50例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患者则给予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00%...  相似文献   

19.
兰颖  王春南  林年年  张泽 《现代保健》2014,(14):106-108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瘫住院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每周连续5次针刺治疗,治疗组每周穴位埋线1次。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对粗大运动量表(GMFM)中的C、D、E区的总分值、肌力和主动足背屈角度进行比较。结果:GMFM量表C、D、E区总得分,初评时两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评时两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肌力及主动足背屈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痉挛状态,提高肌力,纠正足下垂步态,进而明显提高其粗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时候配合针灸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中风病人38例,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时候配合针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康复程度.结果:经过3个疗程(约1个月)的治疗,显效患者27(71.05.42%)例;有效8(21.05%)例;无效3(7.89%)例,总有效率92.11%.结论:在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时候配合针灸治疗,取得应有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继续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