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 蔡东藩经过十年坚韧不拔的努力,克服了亲友的阻挠、家庭生活的拮据、资料不足和真伪难辨等困难,终于于民国15年(1926)9月将<历朝通俗演义>全部脱稿杀青.这套书共11部,1040回,600多万字.按著述时序为清史、元史、明史、民国史、宋史、唐史、五代史、南北史、两晋史、前汉史,后汉史.初均由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印行,其中<清史通俗演义>最早,出版于民国5年(1916)7月,<后汉通俗演义>最迟,出版于民国15年(1926)9月.11部全为有光纸石印插图本.销售达10万部. 相似文献
2.
3.
仪凡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7)
烦躁是《伤寒论》中的常见证,《伤寒论》中与烦躁有关的条文共有76条,88处,或为主症,或为兼证,表现形式有自烦,反烦,复烦,虚烦,暴烦等,可见烦躁证在伤寒论中的症状中不可小觑,这也说明烦躁证在辨证论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本篇论文从烦躁的条文证型分析入手,对伤寒烦烦躁证做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李秀华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1996,(6):22-22,24
《伤寒论》是以六淫为病因的多种外感疾病并涉及一些杂病的专著。其中论述寒邪致病居多,重视扶阳气的原则。书中直言护阴的理论不多,直接救阴的方子也屈 相似文献
5.
孟帅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6):125-127
目的为了提高针灸治病防病的疗效。方法把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有关针灸治病防病的经典理论、临床应用、临床禁忌等精辟论述作为针灸心扉。结果倡导医师要把其经典理论作为座右铭牢牢铭记,用以指导针灸等临床。结论学习《伤寒论》中有关针灸等内容,不仅要学习其一条一方一药一穴,更重要的是要弄懂弄通脏腑经络理论,明白脏腑经络之传变,更准确地辨证施治,辨证施针,牢记禁忌证,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性疾病辩证施治的专书,它以六经为纲,划分为六类症候群,三百九十七法贯穿其中,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笔者学步岐黄36年,才粗得其门,现举临证验案三则.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对“胃气”的认识由来已久,它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玉机真脏论》说“五脏者,皆廪于胃气,五脏之本也”。可见古代对胃气非常重视,胃气的充沛与否,是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和防病却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四季脾旺不受邪”,故历代医家无不重视保护人体的“胃气”。这一思想在仲景《伤寒论》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值得认真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9.
10.
自古就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之说,药量是药效的基础。《伤寒论》所载方剂组方精良,配伍严谨,药专力宏,被后世尊称为群方之祖,其方药剂量的增减同样法度分明,足为后人学习。1剂量折算东汉距今1800余年,年代久远,与现代度量差异较大,对于其剂量的折算存在一定争论。 相似文献
11.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而作为中医核心理论的经络脏腑理论在医者学习和运用《伤寒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以经络脏腑理论解读《伤寒论》,一直以来争议颇多。本文通过对经络脏腑别通概念的引入,希望能解决部分异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阳痿的发病有逐年增加和日益年轻化的趋势。中青年阳痿患者中绝大多数是功能性阳痿,阳郁是中青年功能性阳痿发病的主要原因,应以通阳法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笔者运用《伤寒论》通阳法治疗中青年功能性阳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通过3个治疗功能性阳痿的具体实例和体验,阐明了如何运用《伤寒论》通阳法来治疗中青年功能性阳痿,认为随着研究的深入,《伤寒论》通阳法必将更加广泛的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邵和平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12):327-327
仲景五“泻心汤”,首创祖国医学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治疗大法。其方最早载于张仲景的《伤寒论》,被列于“太阳病篇”中。医圣组此五方,意在治疗表证误下,胃气受伤,升降失常,寒热互结于胃脘所致的“心下痞”。通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此组方剂在现代疾病的临床应用范围大为拓宽,已不仅运用于痞证,而在内科诸多杂病的治疗中,都发挥出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16.
周建新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6,13(12):48-49
苓桂剂群首创于《伤寒论》,专治水气病,即以水液代谢障碍为特征的疾病,以茯苓、桂枝、甘草为基础药组成,包括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苓桂姜甘汤、五苓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等方剂,其临床观察入微,配伍用药严谨,往往以一证一字之差,用药上仅一二味增减或药量侧重,则针对性随之改变。现将苓桂剂群在临床中的不同应用举例如下,仅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伤寒论原文中不得眠的条文,失眠之症主要可出现于阳气虚衰之干姜附子汤证,太阳蓄水之五苓散,热扰胸膈之栀子豉汤证,阴虚火旺之黄连阿胶汤证,阴虚兼水气不利之猪苓汤证.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以“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总纲领,但整个辨证论治过程中无不体现了“八纲辨证”的精神。六经辨证,实以经络脏腑贯穿始终,阴阳表里八纲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辨证体系。六经辨证概括了外感热病的整个发展变化过程,但其所述的病症都可以用八纲来辨明。本文着重分析八纲辨证在《伤寒论》中的应用,掌握好八纲,以八纲来衡量病情不会犯虚虚实实之戒;并可以分析出病机的转归,作为施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和法是中医传统治疗八法之一。在《伤寒论》中,调和营卫、和解表里、和中健脾及补泻合施;寒热并用诸法均可以归属和法范畴。和法的应用原则应是补虚之中、兼达其邪,常用于疾病初期的体虚感邪及疾病中后期的正邪相持或虚中夹实阶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