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12月收治手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92例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体质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IgA、IgG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含膳食纤维和中链三酰甘油(MCT)的肠内营养制剂对胃癌手术后病人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0例胃癌病人,使用含膳食纤维和MCT的肠内营养乳剂,于术后48 h开始,行连续7天的肠内营养支持,热量为125.4 kJ/(kg·d).观察并分析营养支持前后病人的生化指标、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手术创伤后病人会有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下降,经营养支持后机体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胃癌手术后病人行含膳食纤维和MCT的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营养状况,纠正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支持健康教育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认知及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后伴有营养风险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前后观察2组对肠内营养知识认知、营养状况变化,及2组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肠内营养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实施肠内营养注意事项"和"实施肠内营养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认知评分分别为(4.37±0.75)分、(3.75±0.44)分和(4.38±0.5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70±0.68)分、(2.40±0.50)分和(2.62±0.26)分;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依从性为100%,高于对照组的63.79%。干预后,观察组NRS2002评分为(2.12±0.36)分,低于对照组的(2.58±0.40)分;Alb、TP和TF指标水平分别为(41.88±1.45) g/L、(64.75±6.24) g/L和(210.38±14.51) mg/dL,均高于对照组的(39.70±0.46) g/L、(60.43±6.20) g/L和(201.52±15.16) mg/dL;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81%,低于对照组的31.03%,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知识的认知,进而提高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依从性,这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后,臂围、体重指数、淋巴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的补充患者机体所需营养,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胃肠功能,从而改善患者身体营养状况,对于改善患者生存状况,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患者手术后如何有效恢复胃肠功能及营养支持.方法:选取我院140例胃肠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为手术后进行肠内营养调理的患者,对照组为手术后进行肠外营养的患者,对两组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试验组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分别提前1h和14h,无不良反应.试验组营养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是胃肠手术后简便、有效安全的方法,可及时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尽快恢复,在胃肠手术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梗阻性结肠癌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梗阻性结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应用方法的特点.方法:19例梗阻性结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的改变及肝肾功能、血糖和血脂的变化.结果:血红蛋白及血清K 、Na 经营养支持后有明显的改善(P<0.05),其他营养指标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或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梗阻性结肠癌病人应以肠外营养支持为主,供给充分热量和氮量,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和对照组(给予自制流食)。对比(1)两组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14天后营养指标。(2)两组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14天后免疫指标。结果:两组营养支持前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三项营养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营养支持14天后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三项营养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营养支持前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两项免疫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营养支持14天后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两项免疫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应用肠内营养制剂,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  相似文献   

8.
肠内营养治疗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和肠外营养治疗组(PN组),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LC、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EN组较PN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EN组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ICU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结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均能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肠内营养在临床疗效上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制剂的治疗效果,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近2年收治的68例行结肠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N组),常规补液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营养支持共14 d,分别测定其术前及术后营养相关指标,并观察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4 d结果表明,肠内营养支持组较肠外营养组排气时间缩短,体重较常规补液组升高,白蛋白及血红蛋白较肠外营养组升高不显著,但并发症发生率较肠外营养组和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术后恢复快,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对营养等状况恢复的比较分析.方法:将73例胃底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37例)和PN组(36例).于术后48 h内开始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营养及免疫指标明显改善(P<0.05),EN组前清蛋白和免疫指标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较PN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减低.结论:胃底贲门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采取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取2017年5月11日至2018年3月22日64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动态随机化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观察组予以肠内营养。观察两组营养状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为(11.80±1.16)g/L、(42.03±3.88)g/L,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中,肠内营养支持应用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运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经我院营养科会诊并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恶性肿瘤术后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与肠内营养支持10天后的血红蛋白(HGB)、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营养支持途径分为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与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8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经营养支持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与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EN+PN组)比较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运用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其营养状况;对无法达到足量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联合使用肠外营养既可保护肠道功能又能供给充足能量,更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对进行通气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实施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1日-2017年10月1日收治的16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施行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机体营养指标(包括转铁蛋白、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治疗2周后的脱机成功率及患者通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营养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转铁蛋白、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治疗2周后的脱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通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行通气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实施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患者通气治疗周期并降低患者通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高效的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文新元  黄文峰  聂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461-6463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于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于术前及术后d7,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水平及体液(血液中IgA、IgG、IgM)、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B淋巴细胞)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ALB、PA、TF水平和体液、细胞免疫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 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是理想的营养途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肝移植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支持管理,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 方法:对71例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治疗方法和营养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给予适当热量、蛋白质和高维生素的肠内营养,同时加用支链氨基酸(BCAA)和谷氨酰胺(Gln),使病人尽快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术后给予静脉营养,同时尽早实施肠内营养,直至全肠内营养. 结果:除5例病人死于呼吸衰竭、2例死于出血性休克外,其余64例病人肝功能逐渐恢复,营养指标明显改善,移植肝功能良好. 结论:肝移植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管理十分必要,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移植器官功能的早期恢复和受者营养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评价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1例食管癌病人术后实施EN(EN组)和21例行PN(对照组)的病例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病人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治疗情况的影响。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和肠外营养一样能获得明显改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有效,对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的恢复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龚赛娥 《现代医院》2007,7(7):46-47
目的探讨肠道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方法根据肠道肿瘤患者病情及手术前后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营养制剂和能量范围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结果本组22例患者通过手术前后的肠内营养支持,三项观察指标都有较明显改善。且无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结论手术前后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术后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起到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营养支持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营养状况、营养支持及疗效。方法: 143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入院后进行SGA评估,明确营养状况。分三组,肝病综合治疗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综合治疗+肠外营养;综合治疗+肠内营养。监测0~6 w肝功能及营养指标变化,最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90%以上患者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综合治疗+肠内和肠外营养方案改善肝功能(ALT、Tbil)及营养指标(TP、TC)效果最好,显效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肠内营养略好于肠外营养方案。结论: 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多数存在营养不良。综合治疗的同时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效最好,应鼓励患者适量进食。  相似文献   

19.
蒲佳毅 《时尚育儿》2016,(3):237-237
目的:评价胃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中选取64例,使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体重变化,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蠕动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肠蠕动恢复时间、营养支持费用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情况,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的体重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肿瘤术后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护理可使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更快的恢复,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且营养成本低,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吴飞 《现代养生》2014,(22):33-33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患者108例,将这10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4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肠外营养支持的方法,对照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总蛋白等营养指标无显著差异,在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总蛋白等营养指标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使患者有效的获得营养,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有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对重症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