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结合悬吊训练(SET)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9月至12月,产后腹直肌分离> 2 cm、盆底肌肌力Ⅲ级以上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单纯盆底NMES (A组)、NMES结合SET (B组)和单纯SET (C组)治疗,共4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4周,测量腹直肌分离距离。结果 治疗后,各组腹直肌分离距离均明显缩小(F > 8.327, P < 0.01);治疗后各时间点,B组腹直肌分离距离最小( F > 8.327, P < 0.01);多重比较,A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结论 盆底NMES和SET均可有效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两种方法结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腹直肌分离是产后的常见问题,可导致产妇体态改变、盆底肌功能障碍及盆腔脏器脱垂等,对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本文聚焦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呼吸训练,围绕腹直肌分离的发生机制、强化核心肌群呼吸康复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法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开展相关康复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 方法 选取产后2个月至半年、腹直肌分离距离超过2.5 cm的产妇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均给予腹直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疗法,其中运动疗法包括传统腹部运动训练及核心稳定性训练。2组产妇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8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超声检查法测量2组产妇的腹直肌分离距离,使用软尺测量产妇的腰围臀围并计算腰臀比,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产妇的腰痛程度。 结果 2组产妇腹直肌分离距离、腰臀比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试验组产妇腹直肌分离距离、腰臀比及VAS评分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产妇腹直肌分离距离、腰臀比(0.87±0.02)及VAS评分[(0.4±0.9)分]改善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恢复,改善产妇腰臀比及腰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产后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腹直肌分离的疗效。 方法 选取单胎足月顺产24 h内发生腹直肌分离的产妇117例,将其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不给予特殊干预,治疗组于产后第1天至第5天使用低频神经肌肉治疗仪进行电刺激治疗。于入组时及产后6~8周时测量腹直肌间距、腹围。产后6~8周接受妇科检查,对其进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POP-Q)。采用Phenix U2进行盆底肌肌力、阴道动态压力的检测。 结果 2组产妇产后第1天腹围、6~8周腹围缩小幅度、产后第1天腹直肌间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6~8周腹直肌间距缩小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盆腔脱垂情况、盆底肌肌力及阴道动态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后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促进腹直肌分离的恢复,且未对盆腔器官,盆底肌肌力及阴道动态压力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核心肌群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DRA)的干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EBSCO、Cochrane Library、CNKI、CBM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搜集核心肌群训练治疗产后DRA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12月7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RCT,包括741名产后DRA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核心肌群训练可以缩小产后DRA患者脐上[SMD=-1.37,95%CI(-2.30,-0.44),P<0.05],脐下[SMD=-0.82,95%CI(-1.28,-0.36),P<0.05],收缩时脐部[SMD=-0.76,95%CI(-1.24,-0.28),P<0.05]和收缩时脐上[SMD=-3.41,95%CI(-5.12,-1.69),P<0.05]腹直肌间距(IRD)。还可以改善产后DRA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腹围、腰臀比、腰骨盆控制障碍、本体感觉测试角度、静...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产后腹直肌分离18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105例(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和对照组81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后1个月评估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腹直肌距离、腹围恢复情况、背部疼痛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腹直肌距离及脐围、脐上围、脐下围均明显缩小,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15 d、1个月2组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2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4个项目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早期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效果肯定,可促进腹直肌功能恢复,缓解背部疼痛,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与盆底肌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本院产后康复中心腹直肌分离且伴有不同程度盆底肌力降低的7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研究组39例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单纯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疗程为3周,观察比较两组腹直肌分离距离及盆底肌肌力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腹直肌分离距离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腹直肌分离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Ⅰ类及Ⅱ类盆底肌纤维电压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Ⅰ类及Ⅱ类盆底肌纤维电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对产后腹直肌分离与盆底肌修复治疗效果良好,显著促进腹直肌愈合并提升盆底肌力水平,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腹直肌分离常导致产妇盆底脏腑生理功能障碍,诱发盆腔脏器脱垂,严重者可形成腹壁疝。产后及时改善腹直肌分离间距,不仅能改善产妇体态,更能预防继发疾病。呼吸训练是产后腹直肌分离的重要康复措施。本文就核心肌力稳定导向的呼吸训练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指导实践的训练目标、强度、持续时间、运动频率、运动时机、安全性及干预效果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康复人员提供一种可选择的针对性疗法,同时为临床开展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呼吸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言功立  袁光辉  陈欢 《中国康复》2023,38(7):434-436
目的:探讨核心训练联合筋膜手法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产后42d进行门诊复查存在腹直肌分离的产妇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核心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筋膜手法治疗,2天1次,每周3次,每次30~50min,共4周。结果:治疗前,2组产妇腹直肌分离间距、简体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产妇腹直肌分离间距均较治疗前减小(均P<0.05),且观察组腹直肌分离间距小于对照组(P<0.05);2组产妇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但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核心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能有效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  相似文献   

11.
腹直肌分离是妊娠期及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在孕14周左右即可出现,并逐渐加重直至分娩[1-2],产后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30%--70%[3].腹直肌分离引起的腹壁外形变化,不仅减弱了产妇核心肌群力量,而且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4-5].腹直肌分离的程度越深,腹部肌肉越弱,对腰背部的承托力就会越小,很多女性产后容易出现腰背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产后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诊治中心就诊的产后NLBP患者共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针对下背部肌筋膜触发点的TEN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在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ODI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4周,对照组VAS评分、ODI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观察组VAS评分、ODI指数与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治疗后EPDS评分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而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4周EP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TNES可有效改善产后NLBP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以及抑郁情绪状态,减少NLBP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产后腹直肌分离行仿生电刺激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1日~2021年11月30日收治的5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行仿生电刺激治疗3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腰背疼痛情况,腹围、腹直肌分离距离,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围、腹直肌分离距离均短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行仿生电刺激治疗过程中采取整体护理,可减轻患者腰背疼痛,缩短腹围、腹直肌分离距离,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产后盆底康复对盆底肌、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65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2例接受盆底肌收缩训练,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刺激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盆底肌改善情况与尿失禁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盆底肌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3. 94%(31/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 88%(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 1724,P 0. 05);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3. 03%,1/33)明显低于对照组(12. 50%,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2608,P 0. 05)。结论 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在促进产后盆底康复方面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延续性Kegel运动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1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对照组开展延续性Kegel运动训练,观察组开展延续性Kegel运动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比两组产妇干预前后尿失禁对生活影响程度评分(ICIQ-SF)、生活质量评分(I-QOL)以及1h漏尿量,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康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产妇ICIQ-SF评分、I-QOL评分和1h漏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ICIQ-SF评分和1h漏尿量与对照组相比更低,I-QO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康复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延续性Kegel运动训练与神经肌肉刺激联合干预模式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故可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中采用生物反馈联合肌肉锻炼对改善女性产后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将本院88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为对照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生物反馈联合肌肉锻炼,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生物反馈联合肌肉锻炼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盆地功能。  相似文献   

17.
孟庆 《妇幼护理》2024,4(12):2789-2791
目的 探讨中医穴位按摩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康 复治疗的 DRA 产妇 20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99 例)和观察组(101 例)。对照组接受电刺激和腹式呼吸训 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穴位按摩。分析对比两组的腹直肌分离距离、腹围和腰背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的腹直肌分离距离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腹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 VAS 疼痛评分均比对照组显 著降低(P<0.05)。结论 中医穴位按摩结合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妇的康复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减少腹直肌分离距离,降 低腹围和患者腰背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分娩产妇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后进行单纯的Kegel运动,观察组产后进行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尿失禁发生率和盆腔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和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盆底肌肉的张力,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有效减少尿失禁的发生,缓解盆腔疼痛,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续性Kegel运动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8月于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分娩的产妇共1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8例。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妇均在分娩后第7天开始进行延续性Kegel运动训练,研究组产妇在此基础上于产后8周起采用盆底肌肉电刺激进行康复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和尿失禁发生情况,计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产妇的Ⅰ、Ⅱ型肌纤维的显效比率(39.77%,35.2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68%,26.14%),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总有效率(94.3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2.95%),差异有显著性(P 0.05)。研究组产妇不漏尿比率(57.95%)明显高于对照组(42.05%),中度漏尿比率(9.09%)明显低于对照组(18.18%),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两组产妇轻度漏尿的发生率相比(32.96%vs.39.77%),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延续性Kegel运动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产后盆底肌康复相较单一延续性Kegel运动训练具有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肌群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2020年12月治疗的76例脑性瘫痪合并吞咽障碍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吞咽肌群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测定两组吞咽功能,评价干预效果,并记录干预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吞咽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干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期间均未发生喉痉挛、血压波动、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论:脑性瘫痪合并吞咽障碍患儿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肌群训练可有效减轻吞咽障碍,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