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军  刘金波  张芳  赵玮  魏小刚 《河北医药》2009,31(15):1895-1897
目的评价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对显性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旁道定位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用体表心电图初步预测31例显性WPW综合征患者旁道位置,再用DTI的加速度方式检查患者的心肌收缩顺序,并将心电图预测旁道位置及DTI所观察到的心室壁提前收缩部位分别与射频消融术中心内电生理检查标测的"靶点"比较。结果DTI定位总准确率为80.7%,左侧显性旁道准确率84.2%(16/19),右侧为75.0%(9/12),两侧定位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定位完全符合率只有51.6%;正常组心室激动顺序为间隔心底段、游离壁及心尖部。结论DTI的加速度方式可用于检测心室正常或异常的除极过程,能对显性WPW综合征的旁道进行较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预激综合征(WPW)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射频消融(RFCA)治疗,对房室旁道的定位是影响疗效的关键之一。体表心电图对WPW的旁道定位方法有较多的报道,为提高对旁道定位的准确性,将以前因WPW并PSVT,经RFCA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为我院1993年5月~2000年5月,对诊断为显性WPW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住院患者103例。男65例,女38例,年龄11~69岁,平均(40.6±15.7)岁。其中A型WPW 55例,B型WPW 48例。7例为间歇性预激。 1.2 方法 心脏电生理检查(EPS)及RFCA治疗按Jackman等方法进行。旁道RFCA的疗效判断按中华心血管  相似文献   

3.
赵玮  孟存良 《河北医药》2012,34(2):211-213
目的 利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对患有显性预激综合征的心律失常患者的旁道进行定位,评价该项技术的可行性和准确率.方法 选取45例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为显性预激综合征组,32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利用DTI的加速度方式检查心肌收缩顺序,将DTI所观察到的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室壁提前收缩部位与心内电生理检查中标测的“靶点”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心室激动顺序依次为间隔心底段、游离壁及心尖部;预激综合征组左侧显性旁道29例,准确定位25例,准确率86.2%;右侧显性旁道16例,准确定位13例,准确率81.3%.总定位准确率为84.4%,两侧定位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的加速度方式可正确评价心室正常或异常的除极过程,能够对预激综合征患者的旁道进行准确定位,且该方法具有可重复、简便、安全无创等特点,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标测B型预激综合征右侧旁道位置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20例,观察组B型预激综合征患者15例。每个患者均行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排外器质性心脏病及室内传导阻滞。以VVI技术测量对照组及观察组射频消融术前、术后心尖四腔观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右室面收缩早中期心肌运动速度达峰时间(TV),记录局部心肌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T-SD)、心室最早与最迟达峰心肌间的时间延迟(T-MX),进行旁道标测及同步化分析,以心内电生理为金指标,评价VVI对旁道标测的准确率。结果(1)对照组心脏收缩同步协调,速度向量长短和方向基本一致。(2)观察组13例患者术前收缩早中期右室游离壁收缩不协调,向量大小和方向不一致,VVI显示局部心肌出现提前收缩的速度向量,TV较其他节段心肌明显提前, T-SD、T-MX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旁道位于右室游离壁并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右室游离壁收缩协调,向量大小和方向基本一致,有2例VVI未能判断出旁道位置,术后证实旁道来源于后间隔。结论 VVI技术能够对B型显性预激综合征来源于右室游离壁的右侧旁道进行较准确的标测,对于右室其他位置的旁道尚需进一步实验。  相似文献   

5.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总结有效的消融方法,方法:利用RFCA技术阻断房室道参与的折返性心运过速45例,其中显性旁道25例,隐性旁道20例,结果:消融总成功率为97.8%,随访1-20个月,1例左侧旁道复发,再次消融成功,复发率为2.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准确地靶点标测及熟练的导管操作是消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预激综合征(WPW)患者旁道的电生理特性以及消融旁道后计算P波离散度,探讨阵发性房颤(PAF)发生机制。方法WPW合并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127例。消融前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电生理检查测定旁道的前传和逆传不应期。消融成功术后24h描记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P波最小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根据既往有无PAF发作分为2组分析。结果有PAF发作组23例,无PAF发作组104例。2组在年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射频消融术中旁道存在逆传者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别。消融前有PAF发作组旁道前传和逆传不应期较无发作组短。消融术后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有PAF发作组显著长于无发作组。P波离散度的增加提示窦性激动在心房传导的非均质和不连续性。结论旁道有效不应期缩短和窦性激动在心房内的非均质传导在WPW患者房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标测显性预激综合征左室旁道位置的临床价值。方法健康组20例,A型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15例,均行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排外器质性心脏病及室内传导阻滞。以VVI技术测量正常组及对照组射频消融术前、术后左室短轴二尖瓣环及乳头肌水平收缩早中期心肌运动速度达峰时间(TV),记录局部心肌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T-SD)、心室最早与最迟达峰心肌间的时间延迟(T-MX),进行旁道标测及同步化分析,以心内电生理为金指标,评价VVI对旁道标测的准确率。结果 (1)正常组心脏收缩同步协调,速度向量长短和方向基本一致。(2)对照组收缩早期心肌收缩不协调,向量大小和方向不一致,VVI显示局部心肌出现提前收缩的向心性速度向量,TV较其他节段心肌明显提前,T-SD、T-MX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5例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14例与VVI标测结果基本一致并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心肌向量大小和方向基本一致,有1例VVI未能判断出旁道位置,术后证实旁道来源于右室后底部。结论VVI技术能够对A型显性预激综合征左室旁道进行较准确的标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右侧房室旁道电生理特性及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操作要点,试图总结实用有效的常规消融方法。方法 利用RFCA技术阻断右侧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118例,其中显性旁道71例。隐匿性47例,结果 首次消融成功率89.0%,随访个月-3年,15例(12.7%)复发,经再次RFCA14例成功。最终治愈113例,治愈率95.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准确的旁道定位及消融导管与靶组织的稳定接触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1岁。体检时发现心电图有心室预激,欲行导管消融术而入院。平素健康,无发作性心悸、胸闷。检查:血压120/80mmHg。意识清,颈软,两肺呼吸音清。心界无扩大,心率66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X线胸部正位片及心脏超声检查未见异常。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示:B型预激,V1呈QS、V2~6呈R;δ波在Ⅰ、aVL为正相,在Ⅱ为正负双相,在Ⅲ、aVF为负相。根据体表心电图定位考虑为右后间隔旁道。在心导管室数字减影(DSA)下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EPS+RFCA)。经皮分别穿刺左侧锁骨下静脉和…  相似文献   

10.
室性早搏与按需起搏心律的彩色多普勒组织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对室性早搏起搏点定位的诊断价值,并观察无水酒精直接作用于异位起搏部位的药物效果。方法 应用DTI速度图模式与加速度图模式与心电图同步,观察实验猪频发室性早搏和按需起搏心律的心肌显像特征,并在DTI引导下直接对室性紊乱心律起搏部位注入无水酒精。结果①DTI与心电图同步能显示实验性室性早搏与起搏心律发生的具体部位;②DTI的彩色编码反映了心室某异位起搏点的色彩、运动速度均高于正常心室肌;③DTI显示室性异位起搏点重复性好;④频发室性早搏起源部位注入无水酒精后早搏消失。结论 应用DTI超声新技术对室性早搏起搏点与室性起搏心律定位诊断确切、可靠,无水酒精对室性心律紊乱异位兴奋点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