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药物性肝损害10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发病规律、诊断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0-01~2006-12本院的药物性肝损害住院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以抗生素(包括抗结核药物)为最多,占30.84%,其次为中药(18.69%),解热镇痛类药物(7.48%),抗肿瘤药物(5.61%);临床类型为肝细胞型多见,占57.95%,胆汁淤积型占23.36%,混合型占18.69%;主要临床表现有纳差、乏力、黄疸、恶心、呕吐等;多数病人预后较好(89.72%)。结论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严格把握用药指征,注意监测肝功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在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肝脏受药物毒性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导致的疾病。近几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OTC药房的开放普及,药物性肝损害日渐增多。我们对我院2001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112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引起临床各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2011年4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有很多,应引起重视,提高认识,减少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药物性肝损害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方法对本院41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药时间及服用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肝损害的分型进行综合评价,总结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前3名依次为:中草药及中成药14例(32.6%),抗生素10例(23.3%),降压药5例(11.6%)。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13例,占31.7%;胆汁淤积型15例,占36.6%;混合型12例,占39.3%。结论临床上多种药物可导致肝损害,因此在使用有肝损害副作用药物时,应及时检测肝功能,以求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6.
7.
由凤秋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1063-1064
一般资料药物性肝损害35例,男12例,女23例,年龄18~53岁,平均43岁,服药至发病时间最短1周,最长6月,致病的主要药物:抗结核药占58%;化疗药占24%;解热镇痛药占10%;抗生素类占9%;中成药占9%。临床表现:消化道症状包括纳差、恶心、呕吐和腹胀等,占75%;其次为低热(46%)、黄痘(28%),皮疹  相似文献   

8.
药物性肝损害1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分析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并探讨防治策略。方法 对115例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药物性肝损害分为肝细胞损害型、肝内胆汁瘀积型,停药或减量,并给予保肝药物,肝损害大多可恢复。结论 药物性肝损害是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之一,及早发现,调整用药是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明显增多 ,愈来愈被人们重视。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将我院治疗的药物性肝损害 86例进行分析 ,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自 1 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0月我院共收治药物性肝损害 86例 ,男 52例 ,女 3 4例 ,年龄 3岁~ 56岁。2 诊断标准诊断按梁扩寰[1 ] 归纳的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原有肝病患者现病情稳定及HBV携带者 ,应用某些药物后又加重肝损害者 ,也考虑与药物有关 ,亦作为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标准[2 ] 。3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患者服药史、药物种类、临床表现、临…  相似文献   

10.
227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贻平  董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456-1456,1489
目的 分析临床常用药物治疗原发病过程中诱发药物性肝损害状况,为制订临床用药规范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227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7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中,以抗结核药物、抗癌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及镇静催眠药较多见。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表现急性病程,预后良好。提示临床应合理和规范用药,并进行监测、预防药物性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2例重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以获得对重型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2例重型药物性肝炎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引起重型药物性肝炎的药物多见于中草药和抗结核药物,临床表现无特异性,γ球蛋白异常升高占81.3%,并发症以电解质紊乱、腹水和肝性脑病最为常见。经治疗,8例好转,其中6例无并发症;14例无效,其中7例并发肝性脑病者均无效,不同疗效间TBIL、PTA、CHE、TC值无显著差异。结论重型药物性肝炎与联合用药相关,免疫介导机制参与发病过程,疾病预后与并发症的有无及是否并发肝性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恶性皮肤实体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特点,为其可能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系统性回顾的方法对2013至2016年间518例恶性皮肤实体肿瘤以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非黑素瘤性皮肤肿瘤(non-melanoma skin cancer,NMSC)共343例,癌前病变162例,NMSC中基底细胞癌206例、鳞状细胞癌73例、角化棘皮瘤47例,基底细胞癌、各亚型鳞状细胞癌门诊就诊比例呈逐年升高。NMSC男女比例差异不大,均以老年人(≥ 60岁)为主。基底细胞癌好发于头面部(79.6%),以鼻部为著,侵袭性鳞癌好发于头面部(61.1%),原位鳞癌好发于躯干(34.6%)。癌前病变中日光性角化最多。结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NMSC门诊就诊比逐年升高,以头面部基底细胞癌增长最快,且以老年患者为主,提示关注环境危险因素(紫外线、汽车尾气、PM2.5)对恶性皮肤肿瘤发病的影响,以及早期预防教育、早期筛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本院发生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及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本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来各种药物致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病92例,探讨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比较分析了采用保肝降酶加UDCA(750 mg/d)治疗(A组=62例)及未应用UDCA治疗(B组=30例)的恢复情况,观察2组间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和肝功能生化指标。结果引起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主要有中草药(22.83%)、抗肿瘤药(17.39%)、抗结核药(16.30%)和抗生素(13.04%)。经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的TBil、DBil、GGT差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P=0.0007,P=0.0009)。结论引起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是多样的,加用UDCA治疗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5例曼氏裂头蚴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 2008—2018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治疗的15例确诊为曼氏裂头蚴感染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 15例患者中,4例喜食烧烤,3例曾食用未熟蛇肉,3例常饮用生水,2例食用生蟹,1例饮生鸡血;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患者6例;外周血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测定高于参考值患者4例;13例裂头蚴抗体阳性;9例颅内曼氏裂头蚴病患者,4例颅内压升高,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4例脑脊液生化指标异常;治愈9例,好转6例,手术7例。结论 曼氏裂头蚴病临床表现多样,应以流行病资料和临床表现为基础,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60例药物性肝病临床特点,以利临床医生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避免延误诊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60例药物性肝病住院病人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以及治疗转归作出综合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以抗生素、抗肿瘤药物为主。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及肝功能检查与病毒性肝炎无明显差异,但合并有慢性肝炎的病人其病情较重。结论①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以抗生素、抗肿瘤药多见,但中草药也不容忽视。②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为黄疸与转氨酶升高,与普通病毒性肝炎无明显特异性。经保肝、降酶、退黄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但也可引起重症肝炎而死亡。③临床医师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6.
68例药物性肝损害病因和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尚进  陈瑶 《四川医学》2010,31(12):1810-1812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及早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减少各种严重药物性肝损伤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2~2009年间68例药物性损伤住院患者进行病因及临床特点(基础疾病史、服药史、临床表现、血常规、肝功能,观察治疗效果)的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结果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引起药物性肝病占据较大的比例,占统计患者的51.24%。主要表现为乏力、上腹部不适和恶心,皮肤巩膜的黄染、皮疹、肝肿大,有50%的患者无任何自觉临床症状。以肝细胞损伤为主42例(61.76%)。实验室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以ALT为主,表现为100%,其次为GGT检查异常61例(89.71%)。结论药物性肝病关键在于预防,应用相关药物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药物的各种毒副作用,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的症状和(或)体征以及肝功能异常,应立即停止药物治疗;酌情适当给予应用护肝药物、支持疗法等,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胆管细胞性肝癌的临床归属.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2例胆管细胞性肝癌与384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管细胞性肝癌与肝细胞性肝癌在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性别、有无肝硬化、有无肝内外胆管结石病史、HBsAg阳性率、AFP阳性率、B超检查阳性率、CT检查阳性率、肿瘤位置、有无转移、手术切除率、病理分化程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胆管细胞性肝癌较肝细胞性肝癌在多个临床特征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我们认为胆管细胞性肝癌应归属于胆管癌范畴,称为胆管癌肝内型,更符合其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8.
金松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7,26(1):40-41,50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特点及流行病学趋势。方法:对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1996~2005年间163例颌面外伤住院病例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原因等进行统计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口腔颌面部创伤住院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口腔颌面部创伤高发年龄在21~40岁,男∶女比例为3∶1。交通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90/163),并逐年递增;在颌面骨折中,下颌骨折最常见,占67。5%,其次是颧骨颧弓、上颌骨。结论:现代社会交通事故及暴力性损伤日益增多,口腔颌面部颌面创伤治疗是临床口腔颌面外科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4例患者中,男18例,女6例;12例为单纯脑膜炎,12例为脑膜脑炎.头痛23例,发热2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5例,肌力下降7例,听力下降2例.颅内压升高19例.14例治愈或明显好转,7例无明显改善,3例死亡.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