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γ射线辐射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方法: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经总剂量22 Gy ~(60)Coγ射线分3次照射后进行传代培养,应用平板克隆实验、血清抗性实验、细胞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测该细胞系恶性程度;裸鼠皮下种植辐射细胞检测其成瘤能力,成瘤组织H-E染色及免疫组化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1)平板克隆实验表明照射细胞培养至35代后其增殖能力明显增加(P<0.05或P<0.01),血清抗性实验显示照射组细胞在第45代后克隆形成增加(P<0.01),而在照射后50代细胞软琼脂集落的形成能力明显增加(P<0.01),显示BEAS-2B细胞经辐射后出现了恶性转化。(2)皮下种植22 Gy 50代细胞的8只裸鼠50 d后1只成瘤,种植22 Gy 60代辐射细胞的8只裸鼠中有4只成瘤;成瘤组织病理检测及免疫组化证实为上皮细胞癌。结论:成功地建立了~(60)Coγ射线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  相似文献   

2.
贫铀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Yang ZH  Fan BX  Lu Y  Cao ZS  Yu S  Fan FY  Zhu MX 《癌症》2002,21(9):944-948
背景与目的: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铀可广泛地影响人体健康,但其远期效应,特别是致癌性,还缺乏明确的结论。本文模拟人吸入贫铀(depleted uranium,DU)气溶胶的情形,研究难溶性贫铀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及肺癌相关基因表达谱。方法:用难溶性贫铀氧化物(dUO2)作用腺病毒-12/SV40病毒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通过观察不同代龄细胞的倍增时间,血清抗性,半固体琼脂克隆形成率及裸鼠成瘤性,鉴定细胞的恶性转化特性;用213个肺癌相关基因的芯片对贫铀诱发的转化BEAS-2B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检测。结果:贫铀作用后的第5代BEAS-2B细胞倍增时间明显缩短,血清抗性显著增强;第10代细胞具有锚着独立性生长特性(半固体琼脂克隆形成);第15代裸鼠体内成瘤。二甲亚砜(DMSO)对贫铀诱发的BEAS-2B细胞恶性转化有明显保护效果。213个肺癌相关基因的芯片检测结果表明,转化细胞中有70多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明显改变,其中10余个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贫铀在体外具有致癌性。  相似文献   

3.
结晶型NiS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恶性转化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研究结晶型硫化镍(NiS)诱发SV-40 Large T抗原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恶性转化作用.方法:体外用不同浓度结晶型NiS多次处理16HBE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和裸鼠成瘤试验鉴定转化细胞的恶性度.结果:细胞培养至35代,发现NiS可诱导16HBE恶性转化.转化细胞排列紊乱,重叠生长,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转化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组织学证实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结晶型NiS有较强的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能力;该转化模型为镍致癌机制的分子水平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研究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凝血酶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时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44/42MAPK)信号通路活化状态。[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凝血酶受体在BEP2D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凝血酶刺激后原癌基因c-fos、c-myc转录表达情况。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凝血酶刺激后不同时间p^44/42MAPK磷酸化状态。[结果]凝血酶受体PAR1、PAR3、PAR4在BEP2D细胞均有表达。凝血酶刺激后出现p^44/42MAPK激活。相应地,c—fos、c-myc基因转录上调。[结论]凝血酶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激活p^44/42MAPK信号转导通路,原癌基因转录扩增导致BEP2D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细胞出现癌变。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卷烟烟气(cigarette smoke condense,CSC)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发生恶性转化不同阶段的基因表达谱变化.材料与方法:用CSC对不同代龄的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进行染毒,用软琼脂克隆及流式细胞术对染毒细胞的恶性转化性状进行检测,分离培养已发生恶性转化的软琼脂克隆细胞.分别提取不同代龄染毒细胞的总RNA,选用人类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Sentrix(R)Human-6 Expression Bead Chip,通过芯片的杂交、清洗及扫描,对染毒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用CSC对BEP2D细胞染毒后,从第30代细胞(P30)开始,细胞获得了锚着独立生长特性,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P40细胞出现多倍体.我们从软琼脂克隆中分离出具有恶性转化特性的细胞C2,与烟气溶剂对照细胞相比,染毒后细胞P10、P20、P30、P40及C2中均表达下调的基因有269个,表达上调的基因有63个,这些基因的改变发生在CSC诱发BEP2D细胞恶性转化的早期阶段.与癌启动相关.CSC染毒后,P10、P20表达没有变化,而在P30、P40及C2中发生表达下调的基因有316个,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47个,这些基因的改变发生在CSC诱发BEP2D细胞恶性转化的中期,与癌促进相关.结论:从CSC诱发BEP2D细胞恶性转化不同阶段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出一批与癌症的启动及发展阶段相关的基因,为深入了解吸烟致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为制备吸烟致肺癌相关基因的检测芯片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凝血酶转化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细胞)形态学改变。方法:选择典型Giem-sa染色的细胞克隆图片,应用四川大学设计的MIAS-300型图像分析系统,随机选取视野内形态完整的细胞和细胞核进行测定。结果:发生恶性转化的细胞克隆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与非转化型细胞克隆的细胞形态比较,细胞及细胞核面积、周长、最大直径、最小直径、等效直径及形状因子、异形指数、细胞核与细胞浆之比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凝血酶转化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具有恶性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7.
曹守冬  肖伟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9):1731-1734
目的:探讨凝血酶转化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细胞)形态学改变。方法:选择典型Giem-sa染色的细胞克隆图片,应用四川大学设计的MIAS-300型图像分析系统,随机选取视野内形态完整的细胞和细胞核进行测定。结果:发生恶性转化的细胞克隆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与非转化型细胞克隆的细胞形态比较,细胞及细胞核面积、周长、最大直径、最小直径、等效直径及形状因子、异形指数、细胞核与细胞浆之比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凝血酶转化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具有恶性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烟草特异性亚硝胺(NNK)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恶性转化过程中生物学特性及超微结构变化情况。方法:以500μg/ml的NNK处理BEAS-2B细胞24小时后,细胞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在此过程中观测细胞生物学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第5代细胞显示抗血清生长,细胞在裸鼠体内不成瘤。与对照细胞相比,细胞及细胞核形态、细胞器形态及数量无显著变化;第15代细胞在半固体琼脂中克隆形成率(0.032%)为对照细胞(O.0023%)的13.9倍,细胞在裸鼠体内不成瘤。细胞超微结构显示转化细胞特征;第25代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组织学证实为鳞癌(Ⅰ-Ⅱ级)。细胞超微结构显示具有明显的肿瘤细胞特征。结论:浓度为500μg/ml的NNK可成功诱发BEAS-2B细胞恶性转化,在此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及生物学特性逐步改变,提示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相关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克隆的大鼠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EST片段(GenBane Accession Number AF011363)克隆相应的人全长基因并探索其功能。[方法]根据大鼠EST序列进行生物素探针标记,cDNA文库筛选,cDNA快速终扩增延伸目的基因直到获得全长序列。[结果]HRNT-1全长cDNA 4256bp,开放阅读框架2760bp,位于254bp-3016bp之间,编码区内含有9个TRP序列;位于人类染色体Xq13;cDNA序列收录于GenBank中(Accession Number AF223393).HRNT-1在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以及肺癌细胞中具有较高表达。[结论]HRNT-10为一功能基因,其高表达与上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云锡矿粉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恶性转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背景与目的研究云锡矿粉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致癌转化效应,以探讨云锡矿工肺癌病因及其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设200μg/ml及50μg/ml剂量的2个氧化矿染毒组和1个溶剂对照组,细胞染毒72h后,隔代染毒直至第9代。系统观察转化过程中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血清抗性、锚着独立性生长能力等转化表型特征。结果第20代时各组细胞均未表现出血清抗性,第25代200μg/ml组细胞出现血清抗性和倍增时间增长、染色体畸变率增高;第30代时200μg/ml组细胞在软琼脂上可形成小的细胞集落,至第40代时,200μg/ml及50μg/ml剂量组细胞均能在软琼脂上形成克隆。结论云锡矿粉能体外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采用人类全基因组芯片检测到的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lycidylmethacrylate,GMA)致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差异基因进一步进行其表达改变的研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第10代(转化前期)和第30代(转化后期)细胞的信号转导和有丝分裂相关基因C19orf20、RGS14、EPB49、PSCA、CENPF、CTGF、RASD1的表达。结果:C19orf20、RGS14基因在转化前期细胞中表达分别上调421%、178%;CENPF、CTGF基因在转化后期细胞中表达分别下调93%、77%;EPB49基因在转化前期、转化后期细胞中表达分别上调191%、116%;PSCA基因在转化前期、转化后期细胞中表达分别上调593%、119%;RASD1基因在转化前期细胞中表达上调231%,而在转化后期细胞中表达下调74%。结论:GMA致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是涉及多基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C19orf20、RGS14、EPB49、PSCA、CENPF、CTGF、RASD1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烟草特异性亚硝胺(NNK)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恶性转化过程中生物学特性及超微结构变化情况.方法:以500μg/ml的NNK处理BEAS-2B细胞24小时后,细胞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在此过程中观测细胞生物学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第5代细胞显示抗血清生长,细胞在裸鼠体内不成瘤.与对照细胞相比,细胞及细胞核形态、细胞器形态及数量无显著变化;第15代细胞在半固体琼脂中克隆形成率(0.032%)为对照细胞(0.0023%)的13.9倍,细胞在裸鼠体内不成瘤.细胞超微结构显示转化细胞特征;第25代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组织学证实为鳞癌(Ⅰ~Ⅱ级).细胞超微结构显示具有明显的肿瘤细胞特征.结论:浓度为500μg/ml的NNK可成功诱发BEAS-2B细胞恶性转化,在此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及生物学特性逐步改变,提示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glycidyl methacrylate,GMA)致人支气管上皮 (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时点P15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在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收获GMA转化前期 (第10代)、转化中期 (第20代)、转化后期 (第30代)16HBE 细胞,应用甲基化芯片技术和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检测P15基因在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不同阶段的甲基化状态。结果:甲基化芯片结果显示,P15基因在转化中期、转化后期出现甲基化而转化前期未见甲基化,MSP法检测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P15基因可能为GMA诱导细胞恶性程度相关的特异性基因,可考虑将其作为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致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时点甲基化转移酶及甲基CpG结合蛋白家族基因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GMA诱导16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表观遗传机制。方法:采用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筛选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甲基化转移酶及甲基CpG结合蛋白家族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筛选所得差异基因DNMT1及MBD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芯片结果显示在转化第10代(前期)细胞中DNMT1及MBD1基因较同代龄对照细胞表达上调,实时定量PCR进一步确证DNMT1及MBD1基因表达分别上调80.60%、79.10%,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甲基化可能是GMA致16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一种机制,DNMT1及MBD1基因可能是多个甲基化相关基因转录表达下调的关键调控点,其在GMA致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猿猴病毒40(simian virus 40,SV40)小T抗原(small T antigen,ST)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epithelial cell,HBE)恶性转化中miRNAs的表达谱,寻找与细胞转化相关的miRNAs。方法:选择HBE、HBER和HBERST细胞株,提取总RNA,利用miRNA芯片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和验证永生化HBE、HBER和HBERST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周期分析、细胞克隆形成试验等确证与SV40 ST诱导HBE细胞恶性转化相关的miRNAs。结果:在HBE、HBER和HBERST细胞856个miRNA的表达谱中筛选出6个与SV40 ST诱导细胞转化相关的miRNA,2个表达上调(miR-20a和miR-27a).4个表达下调(let-7d,let-7f,miR-1246和miR-3746)。抑制miR-27a能减缓HBERST细胞的增殖速度(P0.01),延长细胞在G0~G1期的停留时间(P0.01)和降低HBERST细胞在软琼脂上形成克隆的数目(P0.01)。结论:miR-27a的异常表达参与了SV40ST诱导的HBE细胞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恶性转化相关DNA修复基因表达改变的情况,以探讨GMA致细胞癌变的机制。方法:采用"基因组稳定和DNA修复基因芯片"分析检测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经鉴定具备恶性细胞表型特征的第30代转化细胞DNA修复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GMA转化第30代细胞与同代龄对照细胞比较,在113个基因中有8个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差异,其中7个基因表达上调(ratio〉2),分别是NBN、RAD50、RAD51、OGG1、XAB2、TOP3A、TNKS;NEIL2基因表达下调(0〈ratio〈0.5)。结论:GMA致16HBE细胞恶性转化是一个多基因参与涉及多通路的复杂过程,DNA修复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是该过程中重要的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17.
乙酸镍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的恶性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乙酸镍(niekel acetate)对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BHE)的恶性转化模型,为下一步关于镍化合物致癌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相应的恶性转化细胞。方法:通过克隆形成率实验确定乙酸镍对16HBEK细胞转化浓度后,对16HBE细胞进行分阶段多次染毒:每隔20d染毒1次,每次染毒24h。染毒12次后,通过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和鼠体内致瘤试验鉴定细胞恶性转化程度。结果:经乙酸镍多次处理16HBE细胞至75代时,细胞生长速度加快,排列紊乱,失去接触抑制,出现复层生长,并可在软琼脂上生长,且呈剂量反应关系,但在第75代之前的细胞则不能在软琼脂上生长。转化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病理组织学证实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乙酸镍具有使16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人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hen Z  Shen J  Cai W  Chen J  Zeng Y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2):107-109
目的 检查永生化人胚食管上皮细胞系(SHEE)的恶性表型、成瘤性和侵袭力,证实此细胞系传至85代(SHEE85)已完全恶性转化。方法 培养的SHEE85细胞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以流式细胞仪检查细胞周期;行细胞软琼脂培养;以裸小鼠和SCID小鼠接种检测其成瘤性;以细胞培养于羊膜的体外方法和移植至SCID小鼠腹腔的体内方法测定其侵袭力。结果 SHEE85在光镜下细胞生长拥挤,大小不一;电镜下见细胞呈增殖状态。DNA组方图统计细胞增殖指数为47%,高倍体细胞12%。软琼脂培养多细胞大集落形成率4%。接种的4只裸小鼠和4只SCID小鼠皆成瘤。结论 SHEE85已完全恶性转化,并且有较强侵袭力。此细胞系可作为研究食管癌癌变细胞和分子机制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研究赛替派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Humanbronchialepithelialcellstrain2B,BEAS-2B)过程中两种不同形态集落来源的细胞株的细胞构成和成瘤性的变化情况。材料与方法:赛替派转化BEAS-2B细胞过程中产生两种形态学上差异明显的集落,对其分离培养,细胞建株,分别命名为BEAS-S(HumanbronchialepithelialcellstrainS)和BEAS-C(HumanbronchialepithelialcellstrainC)细胞,连续传代,同时通过特异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了解细胞构成的改变,结合细胞凝集性和锚着独立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BEAS-C细胞随着传代,基底细胞标志物质蛋白34βE12表达增强,同时其细胞凝集性和成瘤性也增强;而BEAS-2B和BEAS-S细胞的细胞构成及成瘤性在传代过程中改变不明显。结论:基底细胞可能是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干细胞,同时两种细胞集落形态的差异性也为人源细胞转化的形态学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NNK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及氧化损伤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NNK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及其氧化损伤机理。结果表明,500μg/ml的NNK作用后的第5代细胞具有抗清生长能力,第15代细胞具有锚着独立生长特征,第25代细胞具有裸鼠体内成瘤性,提示NNK诱发BEP2D细胞发生了恶性转化。NNK作用后,BEP2D细胞产生的过氧化氢(H2O2)、超阴离子(O2)和羟自由基(.OH),以及8-羟基脱氧鸟嘌呤(OH8dG)含量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