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坝鹅掌叶附子中的生物碱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中坝(今名江油)3种栽培附于(AconitumcarmichaeliDebx.)之一的鹅掌叶附子中,分得10种生物碱化合物,经几种光谱分析鉴定,证明其中2种为已知生物碱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和新乌头碱(mesaconitine),还获得一种为新化合物,N-CHOC_(19)-二枯生物碱,命名为aldohypaconitine,后者再由hypaconitine经氧化合成确证。  相似文献   

2.
中坝鹅掌叶附子中的生物碱研究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中坝(今名江油)3种栽培附于(AconitumcarmichaeliDebx.)之一的鹅掌叶附子中,分得10种生物碱化合物,经几种光谱分析鉴定,证明其中2种为已知生物碱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和新乌头碱(mesaconitine),还获得一种为新化合物,N-CHOC_(19)-二枯生物碱,命名为aldohypaconitine,后者再由hypaconitine经氧化合成确证。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中坝鹅掌叶附子中的生物碱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中坝产3种栽培附子之一鹅掌叶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中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研究。方 法:采用了溶媒分离法结合柱层析法、薄层层析法进行成分分离。所获得生物碱再分別采用几种光谱:IR,120-二萜生物碱:songoramine(4)和songorine(5)。后二碱为首次于该植物中发現。同时获得2种氮氧化物,经光谱证明可能系二种nesaconitine氮氧化物。  相似文献   

4.
张嘉岷  陈耀祖 《中草药》1996,27(A09):48-49
从拟缺刻乌头Aconitum sinonapelloides W.T.Wang根中首次分得6个二萜生物碱,鉴定为crassicaulineA(I)、展花乌头碱(chasmanine,Ⅱ)、foresaconitine(Ⅲ),滇乌碱(yunaconitine,Ⅳ)、沙柯乌头碱(sachaconitine,V)、塔拉替胺(talatisamine,Ⅵ),均属C19类型二萜生物碱。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毛梗莶(SiegesbeckiaglabrescensMakino.)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鉴定其化学结构。方法:采用柱层色谱法进行分离,从中分离到6个化合物,用IR,MS,1HNMR,13CNMR和2D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经光谱鉴定化合物为:化合物Ⅰ大花酸(grandifloricacid),化合物Ⅱ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6β,17dihydroxykaurane),化合物Ⅲ阿魏酸(ferulicacid),化合物Ⅳ二十七烷醇(heptacosanol),化合物Ⅴβ谷甾醇(βsitosterol),化合物Ⅵ琥珀酸(sucinicacid)。结论:化合物Ⅰ,Ⅱ为kaurane型二萜类化合物,化合物Ⅲ、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毛梗莶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毛梗莶(Siegesbeckiaglabrescen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研究。方法:采用各种层析色谱技术进行分离。从毛梗莶中分离到了5个化合物,用IR,MS,1HNMR,13CNMR和2DNMR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果:经光谱鉴定化合物为Ⅰ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19羧酸(ent16β,17dihydroxykauran19oicacid),化合物Ⅱ为单棕榈酸甘油脂(glyceralmonopalmitate),化合物Ⅲ为对映贝壳杉16β,17,18三醇(entkauran16β,17,18triol),化合物Ⅳ为18羟基贝壳杉16烯19羧酸(18hydroxyhauran16en19oicacid),化合物Ⅴ为胡萝卜苷(Daucosterol)。结论: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7.
假鹰爪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假鹰爪种子的化学成分,以寻找抗癌活性成分或新的化合物。方法:用溶剂提取和多种层析方法分离,用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lawinal(1),desmosal(2),desmethoxymateucinol(3),unonal(4),isounonal(5),desmosflavone(6),尿囊酸(7),琥珀酸(8),胡萝卜甙(9),β谷甾醇(10)和硬脂酸(11)。通过1HNMRNOE差谱技术对1和2的结构重新进行了研究,证明1和2互为异构体。结论:化合物2是新的天然产物,7,8和9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问荆碱对大鼠脑囊泡膜Mg ̄(2+)-ATPase,Ca ̄(2+)-ATPase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Mg ̄(2+)-ATPase的抑制机制分别为竞争性抑制(Mg ̄(2+),Ki=4.93×10-5mol/L)、非竞争性抑制(ATP,Ki=1.06×10-4mol/L),对Ca ̄(2+)-ATPase的抑制机制分别为混合型抑制(Ca ̄(2+),Ki=5.07×10-5mol/L)、非竞争性抑制(ATP,Ki=3.27×10-4mol/L)。  相似文献   

9.
苦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肖志艳  陈迪华  斯建勇 《中草药》2000,31(8):571-573
为寻找降糖活性成分,利用多种层析技术,从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果实的醇提物中分得5个化合物。根据包括2D-NMR在内的各种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苦瓜脑苷(momor-cerebroside,Ⅰ)、大豆脑苷Ⅰ(soya-cerebrosideⅠ,Ⅱ)、苦瓜亭(charantin,Ⅲ)、尿嘧啶(uracil,Ⅳ)及β-谷甾醇。其中化合物Ⅰ、Ⅱ为本属中首次分得;化合物Ⅲ为文献报道的降  相似文献   

10.
钩藤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峻  杨成金  吴大刚 《中草药》1998,29(10):649-651
从钩藤Uncariarhynchophylla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非生物碱化合物,经光谱鉴定,IX为新化合物,3β,19α-dihydroxyurs-512-dien-28-oic-acid,命名为钩藤元苷元D,X和X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的化合物,3β,19α-dihydroxyurs-23-oxo-urs-12-en-oicacid(X),3β-hydroxyurs-12-en-27,2  相似文献   

11.
肉豆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秀伟  高继山 《中成药》1994,16(5):38-40
从肉豆蔻(MyristicafragransHoutt.)的种子分得6种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学分析鉴定为:dehydrodiisoeugenol(1).5-methoxydehydrodiisoeugenol(2).fragransol-(3)fragransol-D(4).myristicanol-(5)和myristicanol-B(6)。  相似文献   

12.
华会明  冰华 《中草药》1999,(3):242-242
海绵AgelasoroidesSchmidt来自马耳他RdumilBies的1~3m深水中。从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1H、13CNMR等分析,分别鉴定为oroidin(I)、2-氰基-4,5-二溴吡咯(Ⅱ)、4,5-二溴吡咯-2-羧酸(Ⅲ)、4,5-二溴吡咯-2-羧酸甲酯(Ⅳ)和4a-甲基-5a-胆甾-8-烯-3β-醇(Ⅴ)。Ⅱ经单晶Ⅹ-衍射晶体结构分析确证其结构,表明它是以极性空间基团结晶的。Ⅰ~Ⅴ的抗真菌、抗细菌、杀藻、抗疟活性试验结果表明,Ⅰ~Ⅴ在50μg水平,对真菌花药黑粉菌Ustilag…  相似文献   

13.
水杨梅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何直昇  方世跃  胥传凤 《中草药》1995,26(6):285-287,301
从水杨梅根中分得8个成分,经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为:quinovic acid(I),3-oxo-urs-12-ene-27,28-dioic acid(Ⅱ),qinovic acid-3β-O-β-D-glucopyranoside(Ⅲ),quinovic acid-3-β-O-α-L-rhamnopyranoside(Ⅳ),noreugenin(Ⅴ),7-O-β-D-glucosyl-noreu  相似文献   

14.
马双成  陈德昌  赵淑杰 《中草药》1994,25(4):171-174
蓣知子为木通科木通属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的种子。自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Doidz.var.austrais(Diels)Rehd.的种子中首次分出2种3位单糖链皂甙化合物,经^1HNMR,^13CNMR,2DNMR、结合水解等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I为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木糖(1→2)-a-L-吡喃阿拉伯糖甙;Ⅱ为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  相似文献   

15.
黄芪多糖调节创伤小鼠活化T淋巴细胞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华平  张艳 《中医研究》1995,8(3):11-14
研究了黄芪多糖(APS)对创伤小鼠活化T淋巴细胞内白细胞介素_2(IL-2)及其受体(IL-2R)基因转录表达,cAMP、cGMP含量以及磷脂酰肌醇代谢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APS对创伤小鼠活化T淋巴细胞内IL-2mRNA、IL-2RmRNA、IL-2及IL-2R的降低均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并可降低创伤小鼠血浆及活化T淋巴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cGMP含量,提高T淋巴细胞内三磷酸肌醇(IP_3)含量、游离钙Ca ̄2)浓度、钙调素(CaM)、CaM依赖的蛋白激酶(CaM-PK)及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表明APS可通过调节cAMP、cGMP含量以及促进磷脂酰肌醇代谢进而提高创伤后活化T淋巴细胞内IL-2及IL-2R的基因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16.
细梗香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从细梗香草Lysimachia capillipes中分行8个化合物,经光谱(IR,MS,^1H,^13CNMR,^1H-^1HCOSY,^1H-^13CCOSY,HMBC解析,鉴定了2个新化合物:香草内酯(1)和香草素(Ⅱ)以及6个已知化合物:胡萝卜苷(Ⅲ)、琥珀酸(Ⅳ)、槲皮素(Ⅴ)、3’,4’5,5’,7-五羟基黄酮(Ⅵ)、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苷(Ⅶ)和山柰酚,其中Ⅳ为首次从该属  相似文献   

17.
太白米的甾体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卫中  田晶  屠鹏飞  郑俊华 《中草药》2000,31(3):167-169
从太白米Notholirion bulbuliferum干燥小鳞茎的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甾体生物碱苷,经IR、^13CNMR、MS等方法分别鉴定为茄次碱-3-O-β-D-吡喃葡萄糖苷(solanidine-3-O-β-D-glucopyranoside,I)、茄次碱-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solanidine-3-O-α-L-rhamnopyra  相似文献   

18.
新刺楸皂甙G和H的化学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长白山产刺楸[Kalopanaxseptemlebus(Thunb.)koidz.]的根中又分离出3种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2种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刺楸皂甙(kalopanaxsaponin)G(Ⅰ)foH(Ⅱ)。化合物Ⅲ被鉴定为威灵仙次皂甙(Cp7a)(clematisprosapogenin,Cp7a)。  相似文献   

19.
灰苞蒿中物碱和黄酮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瑜  胡幼华 《中草药》1994,25(12):622-624
从灰苞蒿Artemisia raxbughiana地上部分的混合溶剂(石油醚-乙醚-甲醇)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1个生物碱和4个黄酮成分:N-苯基-2-萘胺,5,4'-二羟基-3,6,7-三甲氧基黄酮(喷杜素),5,7-二羟基-3,3',4'-三甲氧基黄酮(quercetin 3,3',4'-三甲基醚)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异泽兰黄素),5,7,4'-三羟基-  相似文献   

20.
蒙药紫花高乌头根中二萜生物碱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树祥  贾世山 《中草药》1999,30(9):641-643
从紫花高乌头根的苯提取物中分离到3个二萜生物碱,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lappaconitine(I),ranaconitine(Ⅱ)和septentriodine(Ⅲ),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其中Ⅱ含量最高,根据文献报道I和Ⅱ是抗心率失常和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