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自 2 0 0 1年开始采用新式剖宫产 ,该术式是在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此手术顺应解剖生理特点 ,简化手术步骤 ,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7月本院住院分娩产妇中 ,剖宫产 15 0例 ,其中初产妇 136例 ,经产妇 14例。将其分为 2组 ,新式组 114例 ,对照组 36例。两组年龄、孕周、孕产次及手术指征无显著性差异。1 2 手术方法 两组产妇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 2 1 新式剖宫产 新式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术。①切口选择 :取耻骨联合上 3cm横向切开皮肤 (或弧…  相似文献   

2.
新式剖宫产以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为特点,对麻醉肌松要求高。我院2004年6—12月对60例剖宫产产妇分别以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与单纯硬膜外麻醉(CEA),观察其在剖宫产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上述时期住院足月分娩,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年龄24~32岁,体质量40~70 kg。随机分为2组,2组产妇既往均无麻醉及腹部手术史,手术均由同一组产科医生进行,采取腹部横切口术式。1·2麻醉方法2组产妇麻醉前均开放静脉通路,静脉滴注5%葡萄糖液10 mL/(kg·h)。①CSEA组在L2—3间隙行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对产妇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剖宫产产妇术后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组),并与60例术后未实施麻醉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镇痛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在镇痛组产妇术后精神状态、早下床活动、泌乳次数和泌乳量的增多等方面较对照组者明显改善。胎儿无不良影响。结论:小剂量、低浓度的麻醉药,有起效快、持续时间可控制、对产妇生理影响小、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产妇术后生活质量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后腹胀多发生于术后 2 4 h,产妇很痛苦 ,加之伤口的疼痛 ,极大影响产妇的情绪。笔者对40 0例剖宫产行针刺及对照观察 ,现报道如下。1 .研究对象 产妇 40 0例 ,年龄 2 0~ 3 5岁 ,麻醉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术式均为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手术。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 0 0例。2 .方法(1 )治疗组 均在剖宫产术后 6 h内针灸天枢、手三里、足三里 ,并少量饮水。以 0 .3 8mm× 75mm毫针平刺入天枢穴 2~ 2 .5寸 ,手三里直刺 1~1 .5寸 ,足三里穴向上斜刺 1~ 1 .2寸。(2 )对照组 顺其自然 ,不予其他处理。3 .结果 治疗组 2 0 0例中 ,…  相似文献   

5.
四磨汤治疗剖宫产术后腹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腹胀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给产妇带来极大的痛苦及活动不便,我院妇产科自2005年起采用中药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剖宫产术后腹胀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2月剖宫产术后出现腹胀的产妇82例,年龄17~35岁,孕周37~42周。所有患者术后48 h无肛门排气,外观腹部膨隆,产妇自觉腹部饱胀不适,平卧困难,甚至胸闷、气促。无妊娠合并症,既往无腹部手术史。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1例,2组在年龄、孕次和手术方法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P>0.05)。1·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四磨汤口服,首次10…  相似文献   

6.
我院采用康复综合治疗仪对剖宫产术后的产妇进行催乳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其方法简单,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4—12月在我院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后肛塞双氯芬栓钠栓镇痛的初产妇180例,均无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内分泌疾病、乳房发育缺陷,年龄21~35岁,平均26岁,体质量(65±5.0)kg,孕周37~42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2组年龄、体质量和孕周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方法治疗组采用北京拓殖业有限公司制造的TZ-CH200型康复综合治疗仪,于术后12 h开始治疗,…  相似文献   

7.
何静 《环球中医药》2013,(Z2):33-33
目的探讨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妇产科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92例需要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50例产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B组42例产妇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整体效果。结果 A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较B组短,麻醉效果较B组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对产妇进行麻醉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对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两组无严重内科和产科合并症的产妇共250例,试验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阻滞平面、术中及术后2h、12h、24h的产后出血量。结果:两组麻醉阻滞平面无显著差异。两组术中及术后24h内产后出血量无显著差异。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较连续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无明显影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为剖宫产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改良剖宫产术与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区别,探讨改良剖宫产术的优缺点。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试验,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12月采用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14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011年1—12月采用改良剖宫产术135例产妇为观察组,比较2种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切口疼痛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产褥病、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切口疼痛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术后产褥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剖宫产术明显优于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与分析硬膜外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剖宫产产妇且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即硬膜外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麻醉组(观察组)及利多卡因麻醉组(对照组)各40例,同时对两组产妇给予相应麻醉方法且对其麻醉效果等进行观察与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感觉阻滞完善时间、到达最高阻滞平面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产妇疼痛评分在硬膜外穿刺、切皮方面无差异(P>0.05),在腹膜牵拉、胎儿娩出、关腹方面则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应用麻醉联合用药方式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术后实施镇痛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84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单一用药方式对实施术后镇痛治疗;治疗组产妇采用麻醉联合用药方式对实施术后镇痛治疗。结果:治疗组产妇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感完全消失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麻醉联合用药方式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在术后实施镇痛治疗的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硬膜外麻醉与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腰麻组(SA组),每组50例。分别对两组产妇实施相应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结果:舒张压血压下降程度在<1.33kPa和1.33~2.66kPa两个区间内两组产妇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在<1.33kPa区间内EA组比例较大,在1.33~2.66kPa区间内SA组比例较大;两组产妇在麻醉诱导时间上比较差异显著(P<0.01);相对于EA组,SA组产妇麻醉效果明显要好,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剖宫产中应用腰麻效果要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彩霞  谭龛 《光明中医》2008,23(7):1037-1037
在剖宫产术子宫收缩乏力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产妇生命,其麻醉处理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总结我院50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患者的麻醉处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50例,年龄18—41岁。体重42—82kg,ASAⅠ—Ⅲ级。其中30例要求剖宫产,胎位异常者11例,头盆不称5例,先兆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硬膜联合麻醉在妇产科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行剖宫产术的218例产妇为调研对象,将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单纯性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产妇则给予腰-硬膜联合麻醉,观察2组产妇的整体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其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肌松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但观察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腰-硬膜联合麻醉在妇产科剖宫术中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肌松效果好、简单快捷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术是产科医生处理难产的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 ,我院自 1999年采用了国内外报道的下腹部横行直切口 ,钝性分离 ,不缝合腹膜的术式 ,并与同期下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术进行比较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改良式剖宫产术 (改良组 ) 165例 ,年龄2 0~ 4 2岁 ,平均 2 6.3岁。初产妇 142例 ,经产妇 2 3例 ;腹部弧形切口剖宫产术 (称对照组 ) 46例 ,年龄 2 1~ 4 1岁 ,平均 2 5.4岁。初产妇 37例 ,经产妇 9例。两组产妇年龄、产次无明显差异 ,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2 两组剖宫产术手术指征 …  相似文献   

16.
<正>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产后出血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而剖宫产术后出血率高达19.8%[2]。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剖宫产术后大出血,对降低产妇死亡率极为关键,我院对剖宫产术中发生大出血的12例患者采用背带式子宫压迫缝合术(即B-Lynch缝合术),取得了良好止血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剖宫产术后出血病人42例,术中对其中16例行背带式子宫压迫缝合术。12例产妇年龄19-37岁,平均26.2岁;孕周37-42周,初产妇10例,经产妇6例。剖宫产术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全部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150例均为2010 - 05~ 2011 - 03刮宫产术后产妇,剖宫产手术方式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麻醉方式均为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泵药物为0.8%利多卡因和芬太尼,镇痛时间24 ~ 48小时.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3组年龄、孕周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剖宫产术与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区别,探讨改良剖宫产术的优缺点。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试验,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12月采用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14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011年1-12月采用改良剖宫产术l35例产妇为观察组,比较2种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切口疼痛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产褥病、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切口疼痛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术后产褥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剖宫产术明显优于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探讨剖宫产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将260例足月妊娠拟接受剖宫产术的健康临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130例,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为实验组,行单纯硬膜外麻醉(EA)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产妇麻醉过程的效果.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比较,观察组优、良例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SEA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少、并发症少、不受时间限制等优点,更有利于母婴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行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剖宫产的重度子痫产妇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行剖宫产的健康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腰麻给予0.5%罗哌卡因10 mg;对照组穿刺同观察组,腰麻采用0.5%罗哌卡因12~14 mg。观察2组手术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麻醉后1 min、3 min、5 min及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麻醉前显著下降(P均0.05),其中麻醉后5 min观察组产妇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1 min、3 min、5 min及手术开始时2组产妇心率明显低于麻醉前(P均0.05),且麻醉后5 min观察组产妇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时2组产妇心率稍低于麻醉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产妇在围术期血氧饱和度均维持较好,无低氧血症发生;观察组产妇麻醉平面低于对照组(P0.05);2组产妇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2%利多卡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产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虽可以使产妇血压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仍处于安全范围,而且麻醉起效快,充分的围术期准备和监测可以保障产妇的围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