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全髋置换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以行全髋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自控镇痛组30例和护理干预+自控镇痛组30例,两组均在术后安装静脉自控镇痛泵。护理干预+自控镇痛组在手术结束及每次的观察时间点增加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在术后4、8、12、24、48 h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疼痛的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方法中恶心呕吐、眩晕、嗜睡、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自控镇痛组术后8、12、24 h评分分别为(2.9±1.4)、(3.3±1.2)、(2.3±1.0)分,明显低于自控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护理干预+自控镇痛组恶心呕吐3例,眩晕2例,嗜睡1例,明显少于自控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术后镇痛泵的治疗,有效降低术后疼痛水平,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患者术后的舒适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老年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手术的7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联合应用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和芬太尼用量、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T2时两组BIS值均明显低于T0时(P<0.05),同期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3、T4时两组BIS值逐渐趋于T0变化,但同期组间比较观察组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麻醉中可明显降低麻醉药物用量,镇静镇痛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根据一定频率的经皮电刺激可促使中枢神经系统释放阿片肽的原理,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辅助腹部手术病人术后硬膜外腔吗啡自控镇痛20例(HANS组)与单纯术后硬膜外腔吗啡自控镇痛2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吗啡用量HANS组150±192.6μg与对照组465±478.2μ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效果VAS评分HANS组0.5±05且分与对照组0.9±0.64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胸闷、恶心,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减少。结论:HANS复合PCEA可使吗啡用量减少68%,提高镇痛效果并可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麻下行骨科手术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复合伤口局部浸润的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80例ASAⅠ~Ⅲ级在全麻下行下肢骨科手术且进行PCIA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术毕使用低浓度罗哌卡因伤口局部浸润镇痛,对照组单纯使用舒芬太尼镇痛.两组病人均使用舒芬太尼2.5 μg/kg,共100 mL的电子自控镇痛泵.背景剂量2 mL/h,单次给药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两组均在手术切皮时接入,随后观察患者术后2,6,24和48 h的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是否使用其他镇痛药物.[结果]两组病例的镇痛效果均较满意,试验组患者总的平均病人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患者术后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更少.[结论]应用舒芬太尼行全麻骨科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复合伤口局部浸润的临床镇痛效果确切可靠和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背景:镇痛治疗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恢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进行有效功能锻炼、提高围术期生活质量的保证。目的: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联合应用氨酚曲马多和静脉自控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09/2011-09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70例,多模式镇痛组使用静脉自控镇痛的同时口服氨酚曲马多至置换后第7天;对照组仅使用静脉自控镇痛。结果与结论:多模式镇痛组置换后的前3d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锻炼开始后两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多模式镇痛组置换后第7天膝关节活动度和治疗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可见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应用氨酚曲马多结合静脉自控镇痛能提高功能锻炼的质量和治疗满意度,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瑞芬太尼全产程静脉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因恐惧拒绝椎管内穿刺且符合条件自愿行静脉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成两组:瑞芬太尼镇痛组(R 组,30例)和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瑞芬太尼镇痛组(TR组,30例)。分别记录产妇镇痛前(T0),宫口扩张3cm (T1) 、5cm (T2) 、10cm (T3) 、胎儿娩出(T4) 5个时间点镇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 以及胎心率 (FHR)变化;记录电子镇痛泵自控按压次数及瑞芬太尼的总用量;各产程总时间及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新生儿的出生后Apgar评分、脐动脉血乳酸值;分别于镇痛前(T0)、产后48h(T5)时间点取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催乳素含量。结果:不同时间点的MAP、HR、FHR,产程时间、产钳助产及剖宫产率,胎儿娩出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乳酸值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R组和TR组在T1-4的镇痛评分VAS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以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TR组较R组明显降低(P<0.05),且自控按压次数和瑞芬太尼总用量亦降低(P<0.05);分娩后两组产妇催乳素含量显著上升,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瑞芬太尼全产程静脉分娩镇痛可有效减轻产妇的产痛且带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对母婴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关节置换后镇痛目前多采用患者自控镇痛,但不良反应较多.连续外周神经阻滞镇痛虽安全、有效,但有可能因局部神经阻断出现局部麻木感而影响患者置换后的活动.目前应用步态分析方法评价关节置换后不同镇痛模式对患者置换后早期活动时步态的影响文献中尚未见报道.目的:比较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包括连续股神经阻滞和髂筋膜间隙阻滞)与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用于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后对步态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0.5 m footscan(R)USB平板测试系统(比利时RSscan Inlemational公司)对17例受试者,其中7例为患者自控静脉镇痛,6例为连续股神经镇痛,4例为髂筋膜间隙镇痛.测试患者关节置换前后赤足自然行走时的步态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连续股神经镇痛与自控静脉镇痛患者关节置换前后步态参数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患者关节置换前后步态参数的变化小于自控静脉镇痛患者(P<0.05).从17例患者来看,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方法优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关节置换后股神经阻滞镇痛对步态的影响类似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关节置换技术的成熟,因股骨头坏死而行全髋置换手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并且大多数都是老年患者。老年患者重要的组织器官储备功能下降,机体代偿能力减弱,对阿片类镇痛药敏感、耐受性差,因此术后镇痛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多模式镇痛是近年来倡导的一种镇痛模式,旨在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不同的镇痛方法以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全髋置换手术患者90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多模式镇痛,对照组接受盐酸曲多马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12 h,试验组的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48 h,试验组的S-100β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72 h,试验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POC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多模式镇痛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更快地恢复患者的认知功能,且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胡玲  谢书林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9):1538-1540
[目的]观察硬膜外超前镇痛用于全髋置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拟行全髋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术前12 h开始镇痛,实验组硬膜外导管输入0.2%罗哌卡因5 mL/h;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采用硬膜外麻醉,术毕开始患者自控性硬膜外镇痛(PCEA),药物为0.2%罗哌卡因5 mL/h.记录局麻药用量、自控镇痛(PCA)的按压次数.采用100 mm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放置硬膜管前、到手术室后、术毕、术后1、2、3、6、9、12、24h的VAS评分.[结果]超前组和对照组在术后的罗哌卡因用量分别为(280.1±38.2)mg,(380.6±67.4)mg,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的PCA按压次数和杜冷丁的应用明显多于超前镇痛组(P<0.05).两组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局麻药毒副作用.[结论]硬膜外超前镇痛用于全髋置换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的剧烈疼痛是影响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做到置换后尽可能无痛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目的:探讨口服选择性环氧和酶2抑制剂联合髋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骨性关节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置换前2 h口服选择性环氧和酶2抑制剂200 mg,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安放完毕后在髋关节周围浸润注射0.15%罗哌卡因100 mL,置换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继续使用选择性环氧和酶2抑制剂10 d;对照组仅将罗哌卡因替换为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镇痛效果至少维持24 h,明显减少静脉自控镇痛泵的用量,且不良反应少.提示口服选择性环氧和酶2抑制剂联合髋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可以有效减轻人工全髋关节患者置换后疼痛,是一种安全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静脉自控镇痛泵在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静脉自控镇痛泵用于晚期癌症患者镇痛的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晚期癌症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自控止痛泵持续镇痛,对照组采用间断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应用止痛药后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自控止痛泵持续镇痛用于晚期癌症患者。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邓乾  张咸伟  伍源 《中国康复》2010,25(4):277-279
目的:探讨低频电穴位刺激对胃或直结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作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ASAⅠ~Ⅱ级,行胃或直结肠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低频电经皮穴位刺激(HANS)+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HANS组)和PCIA组(对照组)各30例,均于手术结束前30min缝合腹膜时给予托烷司琼3mg,曲马多1.5mg/kg静脉注射;在麻醉结束后5min,于复苏室(PACU)中开始使用PCIA镇痛。HANS组同时增加低频电穴位刺激30min。2组均于麻醉前5min、实施镇痛后30min检测血浆β-内啡肽(β-EP)的浓度,记录和评定术后的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和疼痛VAS评分,PCIA用量,有效和无效按压次数,镇痛和睡眠满意度,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频率及程度。结果:术后血浆β-EP浓度与术前比较2组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HANS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术后HANS组0、2、6、14及24h的疼痛VAS评分、PCIA用量、有效及无效按压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和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术后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PONV发生频率和程度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电穴位刺激可促进内源性β-EP的分泌,增强胃肠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手术前均安排穿好医用弹力袜,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医用弹力袜的基础上安排经皮穴位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变化情况、发生血栓情况以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除FIB外其他凝血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效果更优(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静脉血管内径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 0.05),但组间差别不明显(P 0.05)。结论将经皮穴位电刺激应用在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中,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回流,使下肢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提高下肢深静脉的血流速度,达到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根据一定频率的经皮电刺激可促使中枢神经系统释放阿片肽的原理,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辅助腹部手术病人术后硬膜外腔吗啡自控镇痛20例(HANS组)与单纯术后硬膜外腔吗啡自控镇痛2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吗啡和量HANS组150±192.6μg与对照组465±478.2μ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效果VAS评分HANS组0.5±0.51分与对照组0.9±0.64分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静脉自控镇痛在妇科手术后控制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自1999年~2003年妇科经腹手术患者自愿行静脉自控镇痛60例,传统肌注给药60例对照。结果 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与多模式镇痛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1日~2017年7月31日收治的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自控硬膜外镇痛,研究组给予多模式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效果、应激反应指标、不良反应、临床效果以及髋关节活动度。结果:研究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应激反应指标、优良率、髋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控硬膜外镇痛与多模式镇痛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多模式镇痛的临床效果更佳,镇痛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芬太尼氧气雾化吸入用于普胸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普胸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采用芬太尼氧气雾化吸入镇痛,对照组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观察比较镇痛前后评分、起效时间、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经济费用。结果2组患者镇痛效果无差别(p〉0.05);起效时间试验组快于对照组(p〈0.05);患者和医生对2组镇痛方法的满意度无明显差别(p〉0.05);经济费用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芬太尼氧气雾化吸入镇痛起效快、费用低、优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布托啡诺与地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4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12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手术麻醉,对照组术后采用布托啡诺进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则应用地佐辛进行静脉自控镇痛。对比两组孕产妇术后按压镇痛泵次数、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术后48h内按压镇痛泵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h、12h、24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布托啡诺,镇痛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联合氟比洛芬在腹腔镜妇科术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A S AⅠ‐Ⅱ级行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后喷他佐辛加氟比洛芬持续静脉镇痛;对照组:术后仅采用喷他佐辛持续静脉镇痛。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布氏舒适度(BCS)评分评定镇痛效果,统计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喷他佐辛用量、自控静脉镇痛(PCA )综合满意度评分。结果 术后6~48 h ,两组患者VAS评分分值均随时间推迟逐渐降低,BCS评分分值随时间推迟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时点分值均显著降低或增高( P <0.05);试验组在术后8、12、l6、20、24 h时间段喷他佐辛阶段性用量及术后0~12、0~24、0~36、0~48 h内喷他佐辛阶段性使用总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别,试验组PCA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腹腔镜妇科手术术后喷他佐辛联合氟比洛芬多模式镇痛明显优于术后单纯喷他佐辛镇痛。多模式镇痛能够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喷他佐辛的用量,提高其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