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椎间盘镜在侧方椎管狭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后入路椎间盘镜(MED)手术治疗椎管狭窄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分析其疗效及预后.方法 采用后中入路椎间盘镜操作系统,加用调整微型磨钻、对侧方椎管狭窄患者进行椎管扩大.结果 该组37例,疗效满意.结论 MED可用于侧方椎管狭窄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3月—2001年6月我们对3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椎间盘镜下行椎问盘摘除和腰椎管扩大术,该手术创伤小、对脊椎结构稳定性的破坏小,手术后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手术的护理配合。术前充分做好各项检查及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手术及完善各项手术护理。结果手术进展顺利,手术时间2.5~3.5 h。术中出血80~100 ml,平均86 ml;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年,除1例融合器塌陷外,其余患者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器位置均保持良好,19例植骨获融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的手术方式,其良好的手术效果与完善的手术配合及手术护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兆凤  王昌喜 《中国康复》2006,21(2):120-120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6例,均接受MED系统微创治疗。结果:术后3-6个月按Nakai分级评定,达优132例,良61例,可31例,差5例,总有效率98.2%。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且创伤小,但应注意严格把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5.
后路椎间盘镜(MED)手术系统,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不造成神经粘连及硬脊膜纤维化,不影响脊椎稳定性等传统外科手术无法比拟的优点。我院自2002年5月开始采用MED系统治疗腰间盘突出椎管狭窄8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用关节镜进行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5月该院利用关节镜行UBE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并获得完全随访的患者16例。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终末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腰腿痛VAS和ODI均明显改善(P <0.05);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7例,良8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3.8%,并发症有:硬膜囊损伤2例(包括硬膜囊撕裂1例)和术后短期复发1例。结论 利用关节镜进行UBE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特别适用于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间盘镜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腰椎间盘摘除术,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疗效判断按304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术后疗效评定分级标准,优104例,良1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4.5%.其中3例转开放手术,2例发生硬脊膜破裂,同节段对侧复发1例行二次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愈,本组病例无死亡、无定位错误、无神经根马尾损伤、无脑脊液漏、无椎间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术式结合了常规切开手术的可靠性和微创外科技术的长处,具有高效、微创、高清晰辨认、安全可靠、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疾病。传统的全椎板减压术易导致医源性的腰椎不稳,腰椎滑脱等并发症,因此,近年来不主张大范围减压的术式。微创内镜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由于创伤小、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等优点,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但目前仍存在适应证把握不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问题,本文拟就微创内镜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6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53例用减压切除的棘突、椎板制成骨粒植骨,15例因切除骨量不足同时取自体髂骨。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减轻,56例获18个月随访,腰腿痛症状完全缓解者49例(87.50%),7例遗留轻度腰痛和/或下肢轻度麻木,56例经6个月以上随访,植骨均骨性融合。结论本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减压彻底,同时又解决了因退变和手术可能引起的腰椎不稳,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后路摘除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Hijidata首次报道了应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成功。此后该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 ,至 90年代形成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 (MEDS) ,具有创伤小 ,出血少 ,恢复快 ,痛苦小 ,不造成神经粘连及硬脊膜纤维化 ,不影响脊椎稳定性等传统外科手术无法比拟的优点[1] 。我院于 2 0 0 0年 8月开始采用MED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 13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患者中男 7例 ,女 6例 ,2 7~ 5 2岁 ,平均 39岁。L4 -5突出 9例 ,L5-S1突出 4例 ;右侧 8例 ,左侧 5例。手术体位可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与显微内镜技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分别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等数据库中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英文文献,收集关于UBE与MED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21年6月。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并通过RevMan 5.4软件与Stata 15.1软件综合对提取出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末次随访时背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末次随访时腿痛VAS评分、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硬膜扩张、术中出血量。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3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7篇非随机对照试验],受试者共计880例,其中单侧双通道内镜组407例,显微内镜组47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术后硬膜扩张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末次随访时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显微内镜组相比,单侧双通道内镜组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较小[MD=-0.18,95%CI(-0.31,-0.05),P=0.006],腿痛VAS评分较小[MD=-0.15,95%CI(-0.27,-0.04),P=0.008],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OR=0.54,95%CI(0.31,0.94),P =0.03]。结论 MED与UBE都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式,MED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UBE,而UBE具有术后腰腿痛VAS评分改善效果好的特点,在选择手术方案时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后路脊柱显微内窥镜治疗非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方法通过一个后正中微小切口,采用游离皮瓣和手术通道倾斜,实现多阶段减压和神经根通道松解,使用METRX完成非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7.8%。结论METRX手术是传统开放式腰椎管狭窄手术的微创化和内窥镜化,可以彻底解除神经压迫,达到微创手术的目的,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单节段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镜,22例)与B组[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21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透视次数多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前、术后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的VAS、ODI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LSS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5例1组,观察组给予全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24、48、72 h手术切口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3月、12月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12月随访融合率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 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12月随访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或12月融合节段Cobb角变化、术后12月融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2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腰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钉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后路椎间盘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椎管狭窄症患者施行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MED),对其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45 ̄130min,术中出血量60~350mL。2例因硬脊膜及神经根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及出血原因中转开放手术。6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40个月,平均15个月。按照Nakai评价标准:优40例,良13例,差7例,优良率88.2%(53/60)。结论MED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在椎管充分减压的前提下,能尽可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近远期效果。方法以2015年12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4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42)。对照组实施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试验组实施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MIS-TLIF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结论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MIS-TLIF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联合独活寄生汤行椎板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105例D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脊柱内镜下行椎板减压术+安慰剂治疗,观察组采用脊柱内镜下行椎板减压术+独活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板间隙入路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M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2例M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使用PELD进行治疗。分析术前1 d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且采用MacNab标准对末次随访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随访时间(12.1±2.6)个月,手术时间(45.5±8.5) min。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Macnab疗效评定:优9例,良3例。结论 椎板间隙入路PELD治疗MLDH,创伤小,症状改善明显,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讨论经椎板间隙内窥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2000—2001年共行经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手术45例,其中椎间盘突出症外侧型34例,中央型7例,脱出于椎管内者4例,均合并侧隐窝狭窄,单侧狭窄35例,双侧狭窄者10例。结果 全组患者优良率达97.8%,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者。结论 经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