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预约和检查准点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妇科A区2014年3~4月行影像学检查的95例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前研究对象;2014年5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选取2014年9~10月行影像学检查的96例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后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预约和检查准点率及获得的无形成果情况。结果①QCC活动后患者预约和检查的准点执行率由活动前6.25%降低为活动后的0.5%,超出了预期目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91, P<0.01)。②QCC活动实施后,六个项目的无形成果得分均高于活动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不仅提高了妇科住院患者预约和检查的准点率,同时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能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李正英 《上海护理》2016,16(6):51-53
目的:探索分析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于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的改善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起实施品管圈活动,针对手术室器械管理开展持续性质量改进。将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手术器械管理情况以及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手术器械包缺陷发生率为0.06%,活动后,错误率被降低至0.03%(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9.26%,器械消毒合格率为99.02%,而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两项合格率均达到了100%(P<0.05);活动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45%,明显性低于活动前的3.97%(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及时了解手术器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针对性改善,能够有效提升应室管理质量,对于有效防治感染确保患者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肝胆胰中心患者预约检查及时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肝胆胰中心2017年3月1日~6月30日品管圈开展前的786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7月1日~12月31日品管圈开展后的823例患者为实验组,比较改善前后两组患者预约检查及时率和患者对预约检查满意度。结果:肝胆胰中心患者预约检查及时率从活动前92. 13%上升至活动后的96. 63%(P 0. 05),预约检查满意度由活动前90. 58%上升至活动后97. 38%(P 0. 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改善肝胆胰中心患者预约检查及时率,提高患者对预约检查满意度,提升圈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缩短患者诊疗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品管圈的步骤和方法发动圈员自我管理,分析门诊患者诊疗时间较长的原因和改进措施。比较2014年6~7月(品管圈实施前)与2014年10~11月(品管圈实施后)各个环节诊疗时间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挂号收费、单项检查、取药及多项检查4个环节的诊疗时间均短于品管圈活动前(P0.05),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品管圈活动前(P0.05)。结论:品管圈的管理方法能缩短患者诊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护理配合质量改进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呼吸科为单位组圈,按品管圈管理步骤分析2014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呼吸科进行纤支镜检查的疑为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ILD)患者,纤支镜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出现的现状和困难进行分析,通过头脑风暴法不断讨论分析并制定应对策略,完善纤支镜护理配合。观察纤支镜检查护理制度落实情况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护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得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低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管理的患者HAMA和HAMD得分均低于活动前。结论:品管圈管理应用于纤支镜检查护理中可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手术安全核查管理中品管圈活动应用的效果。方法 我院于2014年2月成立手术安全核查管理品管圈,将我院2014年2月~7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1326例手术患者归为对照组,将2014年8月~2015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1332例手术患者归为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安全核查管理制度,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两组在麻醉前、手术前与离开手术室前的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观察两组患者对病室环境、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环节的满意度,同时观察两组手术室手术台使用率。结果 观察组在麻醉前、开始手术前与离开手术室前的安全核查执行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和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首台手术平均等待时间为(38.76±11.34)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37±13.62)min,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安全核查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核查的执行率,还能提高手术室的使用率,对患者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辅助检查流程满意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4月我院肝胆胰中心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提高住院患者对辅助检查流程满意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制定和实施。结果:肝胆胰中心住院患者辅助检查流程满意率由改善前的71%提高到改善后的92%。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住院患者对辅助检查流程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危重患儿一次性完成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1日~2018年1月31日儿科重症监护室行核磁共振检查危重患儿49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原因分析、真因验证,针对真因制定对策措施并实施品管圈活动;实施后,选取2018年6月1日~7月31日儿科重症监护室行核磁共振检查危重患儿49例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危重患儿一次性完成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危重患儿一次性完成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由75.51%提升至9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重症监护室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活动后圈员综合能力评分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危重患儿一次性完成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升医疗护理管理品质。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997-3998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作用。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45例。按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分为两组,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低血糖症发生情况及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工作能力。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低血糖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工作能力明显优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品管圈活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可有效降低低血糖症发生的同时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化疗药物静脉输液血管通道选择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分析输注化疗药物时不能正确选择血管通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前2013年3月~5月,本科化疗药物静脉输液血管通道选择正确率为50.6%,品管圈活动后2013年6月~8月上升至8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对化疗药物静脉输液血管通道选择进行规范管理,可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降低化疗药物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神经内科患者预约检查及时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预约检查不及时情况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活动后预约检查不及时率低于活动前(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能有效提高神经内科患者预约检查及时率,并能提升圈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大肠息肉临床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品管圈活动开展前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8月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患者70例为对照组,活动开展后选取2014年1月~2014年4月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患者7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肠镜检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肠镜检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完善大肠息肉患者护理服务工作,提高大肠息肉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培养护士的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4月晨交班的411例患者设为品管圈管理前组,将2015年5~9月晨交班的436例患者设为品管圈管理后组。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率为活动主题,对护士在交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现状进行调查,找出执行率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情况。结果:护士在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率低的原因包括安全意识淡薄、交接班落实欠到位、专业知识缺乏等。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护士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率提升至80.3%,明显高于管理前的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中效果显著,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心胸外科监护室正确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3年5月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900例为对照组(改善前);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900例为观察组(改善后)。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开展以“提高心胸外科监护室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正确性”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结果 与活动开展之前相比,品管圈活动开展后,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正确率由97.8%提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对于血管活性药物的认知显著提高(P<0.05)。改善后品管圈成员在品管圈手法的运用、团队精神、促脑力开发、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荣誉感及责任感七个方面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降低心胸外科监护室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升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肿瘤科护士化疗自我防护规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分析护士接触化疗药时的防护规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结果实施活动后护士自我防护规范率由82.5%提高至94.50%,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肿瘤科护士化疗自我防护规范率,提高了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减少了不必要地接触化疗药,提高了护士的管理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实施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在骨科患者出院健康教育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QCC活动前2014年6月出院患者112名为对照组;于2014年8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在骨科患者出院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原因,并制定对策措施,选取2015年1月QCC活动后出院患者128名为观察组,分别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对出院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情况。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对出院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包括术后伤口管理,功能锻炼、饮食指导及满意率等情况。结果QCC活动后,患者对出院健康宣教的知晓率及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活动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QCC活动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出院健康教育的知晓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建立医护院感品管圈对降低ICU患者VAP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综合ICU患者345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1~12月综合ICU患者356例为观察A组,选择2015年1~12月综合ICU患者381例为观察B组,自2014年起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质管理手法对患者实行管理,以降低VAP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VAP的发生率逐年降低(P0.05)。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可降低ICU患者VAP的发生率,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静脉穿刺儿童静脉输液渗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门诊进行静脉穿刺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以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予以品管圈活动管理,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渗出率、品管圈活动目标完成情况及本活动取得的无形成果。[结果]观察组小儿输液渗出率为1.5%,低于对照组的6.2%(P0.05);目标达标率为142.4%,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在各项能力方面上均有大幅提升。[结论]对小儿静脉输液中开展品管圈管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静脉输液渗出率,并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胡敏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0):1365-136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245例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间安排患者分组,2013年1~12月进行外科手术的124例患者列入对照组,2014年1~12月进行外科手术的121例患者列入观察组,观察组121例患者是我院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进行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护理中发生差错情况、手术安全核查执行情况、术中正确使用体位垫摆放体位发生皮肤受损情况,患者对围术期优质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以及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中发生差错情况的概率为3.31%、术中正确使用体位垫摆放体位发生皮肤受损情况概率为4.9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45%和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安全核查执行情况概率为95.0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围术期优质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6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护理人员各方面的护理能力均突出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明显提高和改善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患者对围术期优质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提高,对于发展护理事业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科室化疗药品规范准备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品管圈方法在2014年5月~2014年9对科室的化疗药品准备进行管理。结果改善前化疗药品规范准备率为34.1%,改善后为91%,圈能力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提高化疗药品规范准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