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化疗引起的肺癌患者肝功能损害与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及抗病毒治疗在预防化疗引起的HBV再激活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证的肺癌患者636例, 比较HBsAg阴性(466例)和HBsAg阳性(170例)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 并分析在HBsAg阳性患者中, 预防性使用(33例)与未预防性使用(43例)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率的差异。  结果  化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肺癌患者中, HBsAg阳性(29.4%)与HBsAg阴性患者(15.2%)所占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化疗前预防性使用(3.0%)与未预防性使用(20.9%)拉米夫定, 患者出现HBV再激活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22)。  结论  肺癌患者化疗后, HBsAg阳性患者较HBsAg阴性患者更易出现肝功能损害, 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 可明显降低肺癌合并乙肝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HBV感染与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7例淋巴瘤患者的乙肝五项指标并常规检测肝功能,以同期住院的207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淋巴瘤患者HBV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19.8%vs 9.7%,P=0.004).HBsAg阳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者(58.5%vs 27.7%,P=0.000),且明显高于HBsAg阳性的其他恶性肿瘤患者(58.5%vs 30.0%,P=0.036).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与HBV感染密切相关(P=0.000),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免疫分型、临床分期、PS评分、是否应用激素等均无关.结论:携带HBV的淋巴瘤患者接受化疗时更易引发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体(HBcAb)(+)肿瘤患者化疗后引起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治疗与监控。方法:报道3例HBsAg(-)HBsAg(+)的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HBV再激活的病例,针对可行的治疗监控措施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例最初乙肝表面抗体(HBsAb)(+)、HBcAb(+)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经过多次化疗后转变为HBsAg(+)、e抗原(HBeAg)(+)、HBcAb(+);1例乙肝e抗体(HBsAb)(+)、HBcAb(+)的霍奇金淋巴瘤(NL)患者化疗后乙肝模式未改变,乙肝病毒载量(HBV-NDA)定量结果增高;1例HBsAb(+)、HBeAb(+)、HBcAb(+)的肝癌患者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出现HBV-DNA定量结果增高。3例HBsAg(-)患者化疗后均出现HBV再激活,经抗病毒治疗后获得良好转归。结论:不仅对于HBsAg(+)的患者,对于即使处于康复期的既往有急性或慢性乙肝病史的HBsAg(-)、HBcAb(+)患者,在应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均需严密监测血清HBsAg、肝功能及HBV-DNA定量的动态变化,必要时实施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以免中止原有治疗计划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化疗引起的肺癌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及恩替卡韦对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60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预防组80例,对照组80例。预防组在化疗前给予口服恩替卡韦(0.5 mg/d),至化疗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给予化疗未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肝功能损害、化疗延迟、化疗的毒性反应等指标变化。结果预防组乙肝病毒再激活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病毒再激活与HBV-DNA载量有关,HBV-DNA≥104copies/mL容易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而与肺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含铂方案化疗及是否HBeAg阳性无关( P>0.05);肝功能损害方面,预防组肝功能损害率为40%,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具体分级中,预防组Ⅲ、Ⅳ度肝功能损害率为5%,对照组为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度预防组为35%,对照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损害所致的化疗延迟率比较,预防组为5%,对照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化疗的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疲乏等,多为1~2级,经支持对症处理可以恢复。结论预防性口服恩替卡韦可以降低携带乙肝病毒的肺癌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预防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HBV激活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30例舍并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前1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治疗,并持续用至化疗结束后6个月;历史对照组40例患者未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HBV DNA、肝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 化疗结束后的HBV濑活率:历史对照组为52.5%,治疗组仅为10%;化疗后肝炎的发生率:历史对照组为55%,治疗组为16.7%;历史对照组22.5%延迟化疗,12.5%中断化疗,死亡率5%;治疗组仅3.3%延迟化疗,无中断化疗或死亡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防性应用拉米夫能明显减少合并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HBV濑活,进而减少化疗后肝毙的发生率和化疗延迟或中断率.  相似文献   

6.
1引言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全球常见。在我国淋巴瘤年发病率约为6.68/10万人[1],即每年大约有10万新发患者,且呈不断上升趋势。近年来,对于淋巴瘤的诊治进展显著,规范化综合治疗理念已为大家熟知。随着临床研究和治疗的进步,治愈淋巴瘤业已成为可能,特别是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免疫化疗效果突出,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存在多种并发症。已知淋巴瘤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 Ag)阴性(-)伴核心抗体(Hbc Ab)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免疫化疗后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就诊并接受2个以上疗程免疫化疗的HBs Ag(-)伴HBc Ab(+)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含利妥昔单抗的免疫化疗,观察免疫化疗后HBV再激活的发生情况。结果 105例HBs Ag(-)伴HBc Ab(+)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HBV表面抗体(HBs Ab)(+)者67例,占63.8%。105例患者中,肝功能损害Ⅰ~Ⅲ度者13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了HBV再激活(1.0%),12例证实与HBV再激活引起肝损害无关。1例出现了HBV再激活患者为男性、50岁,病理组织学提示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性,在4次化疗后10 d发生HBV再激活,经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 HBs Ag(-)伴HBc Ab(+)淋巴瘤患者免疫化疗后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临床发生率相对较小,目前对该类患者仍以常规HBV DNA检查、肝功能监测为主,以便更早的发现HBV携带者及感染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HBV与肺癌化疗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了从2002年1月~2004年1月,在我院接受含铂方案化疗的肺癌患者950例,比较HBsAg阳性患者和HBsAg阴性患者化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以及与使用激素作预处理的关系。结果:HBsAg阳性肺癌患者接受化疗时,较HBsAg阴性患者更易发生肝损害(19.6%vs9.4%,P<0.001),且Ⅲ~Ⅳ度肝损害比例较高(10.8%vs2.8%,P<0.001);HBsAg阳性曾用激素作预处理的患者,其肝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HB sAg阴性且曾用激素作预处理的病例(24.6%vs10.1%,P<0.001)。结论:HBsAg阳性肺癌患者较HBsAg阴性患者而言,化疗后更易发生肝损害,且肝损害发生时间早、程度重;类固醇激素的应用可以诱发肝损害。  相似文献   

9.
男,66岁,因发现颈部肿物1月于2010年5月3日入院。伴盗汗,无发热、消瘦。入院查体:KPS 80分,贫血外观,双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触及肿大,最大约3.0cm×3.5cm,质硬,活动度差,无触痛。腹饱满,肝肋下未及,脾脏肋下10cm,无触痛。CT:双颈、锁骨上、腋窝、腹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阳性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阳性恶性肿瘤患者336例,化疗2周后测肝功能(包括ALT、AST、ALP、GGT及TBIL),并选119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组肝功能异常比率(38.39%)显著高于对照组(19.33%)(P<0.01).结论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时较易出现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肿瘤患者预防应用拉米呋定是否减少化疗中乙型肝炎病毒再活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0年2月~2005年8月收治的39例合并HBV感染的需化疗的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非霍杰金淋巴瘤(NHL)和骨肉瘤患者的治疗方法,按是否从化疗前1周开始口服拉米呋定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21例。前者口服拉米呋定,至化疗后6个月。比较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急性肝炎、HBV再活化和化疗延迟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55.6%vs.42.9%,P=0.429),急性肝炎发生率明显下降(11.1%vs.57.1%,P=0.006),HBV再活化发生率下降(5.6%vs.38.1%,P=0.023),而化疗延迟发生率下降(16.7%vs.61.9%,P=0.008)。结论:预防性口服拉米呋定可能可以有效抑制HBV复制和肝炎活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李孝鹏  白光平  魏南  张扬  徐静  张琳  杨静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0):2031-2033
目的:比较TPF、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70例Ⅱb-Ⅳb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行2周期TPF、PF方案诱导化疗,诱导化疗结束后1周开始同期放化疗,期间观察放化疗毒副反应,同期放化疗结束后3个月评价近期疗效.结果:实验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吞咽困难及脱发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实验组CR率为88.5%、PR为11.5%,有效率为100%,对照组CR率为62.9%、PR为34.3%,总有效率97.2%,两组之间近期疗效有统计学差别.结论: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优于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  相似文献   

14.
中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2年11月,92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分别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化放组)及单纯放疗(单放组)。新辅助化疗组在放疗前给予DDP 5-Fu化疗2周期,二组放疗相同。鼻咽DT(68~72)Gy/(7~7.5)W,颈部50Gy~76Gy/(5~8)W,比较二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放疗结束时鼻咽肿瘤完全退缩率二组分别为60.4%,38.6%(P<0.05),颈部淋巴结完全退缩66.7%,36.4%(P<0.05),急性反应化放组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下降等副反应增加。1年生存率化放组及单放组分别为81.3%,81.8%(P>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58.3%,61.3%(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能提高近期鼻咽病灶及颈淋巴结完全消退率,未能提高中晚期病人的生存率,未能降低远处转移的几率。  相似文献   

15.
化疗加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化疗加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价值。方法  5 2例晚期鼻咽癌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2 6例 ,采取直线加速器单纯放射治疗鼻咽癌原发灶DT70~ 74Gy/7~ 7.5W ,颈部DT5 0~ 65Gy/5~ 6.5W ,称单纯组 ;一组采用化疗加放疗的方法 ,放射治疗第一周及第五周FP方案化疗 ,称综合组。结果 单纯组 1年、2年、3年生存率为 88.46%、73 .0 8%、5 3 .85 % ;综合组 1年、2年、3年生存率为 92 .3 1%、80 .77%、73 .0 8% ,1年、2年生存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而 3年生存率差异显著。结论 化疗加放疗能提高晚期鼻咽癌的生存率 ,降低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辅助化疗配合放疗综合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方法 于2003年2月至2005年7月,应用 PF方案诱导化疗1周期后3~7d开始行鼻咽癌常规根治性放疗,放疗结束后1w再予以PF方案化疗3个周期,化疗方案:DDP 30mg/m2,静脉滴入,d1~d3 ;5-FU 500mg/m2,静脉滴入,d1~d5,21d为1个周期,观察综合治疗的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结果 治疗后3、6个月鼻咽原发病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5.6%和95.6%,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3.3%和97.8%.3年总生存率为80%,无进展生存率为73.3%.主要毒副反应为Ⅰ~Ⅱ度消化道反应.Ⅰ~Ⅱ度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白细胞下降,口腔黏膜反应为Ⅰ~Ⅱ级,患者均能耐受.结论 诱导化疗+辅助化疗配合放疗综合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较满意,毒副反应可以耐受,治疗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中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化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研究组):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化疗,B组(对照组):调强放疗。两组放疗方法相同:调强放疗加或不加下颈普放。原发灶及上颈采用调强放疗(IMRT),下颈采用IMRT或普放。采用逆向TPS。各靶区处方剂量均以其PTV定义。鼻咽肿瘤(GTVnx)和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d)处方剂量为69-72Gy。鼻咽预防区域PTV1处方剂量为60-65Gy。颈部预防区域PTV2处方剂量为50-60Gy。常规剂量体积保护关键器官。化疗采用DDP 60mg/m2d1iv dvip,5-FU750mg/m2d2-4iv dvip。与放疗同时开始,间隔3周,重复2-3个疗程。结果:A组鼻咽病灶CR率及有效率为81%(24/30)、96.67%(29/30),B组鼻咽病灶CR率及有效率为50%(15/30)、83.33%(25/30);A组颈部病灶CR率及有效率为73.33%(22/30)、90%(27/30),B组颈部病灶CR率及有效率为43.33%(13/30)、83.33%(25/30)。两组鼻咽病灶及颈部病灶CR率有显著性差异。但有效率及1、3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白细胞下降及恶心呕吐较B组严重,但患者可耐受。结论:中晚期鼻咽癌(NPC)联合同期化疗短期疗效CR率较单纯放疗好。但长期疗效未显示优越性,不良反应稍增加。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放射性脑损伤4例,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防治。结果:1例脑干损伤经多方治疗不可逆转,在出现神经症状6个月后全身衰竭死亡。无瘤生存3例,生存时间48~60个月,生活自理。结论: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长期生存者常见的并发症,治疗效果不理想,疗效难以评定,主要在于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设野。  相似文献   

19.
中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探讨同期化疗加放疗对中晚期鼻咽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88例3、4a期鼻咽癌('92分期)随机分为化疗加放疗组(7和化组44例)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44例)。单纯组采用^60Co加180kvX线常规分割,鼻咽部及颈切线用^60Co-γ线,颈部垂直野用180kvX射线。鼻咽部剂量65~78Gy,颈部根治量60~70Gy,残留病灶加10Gy左右,放化组加用顺铂(DDP)及氟尿嘧啶(5-FU)化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术前抗病毒治疗对术后乙肝病毒再激活以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7 月至2016年3 月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乙肝病毒DNA 阴性的HCC 患者分成抗病毒组(66例)及对照组(108 例),抗病毒组术前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未给予抗病毒治疗。统计分析术后HBV 再激活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抗病毒组HBV 激活率为3%(2/ 66),对照组为27.8%(30/ 108)。 多因素分析显示小部分肝切术(HR= 4.695;95%CI:1.257- 17.537,P = 0.021)及术前未抗病毒治疗(HR= 8.164;95%CI:1.831- 36.397,P = 0.006)是术后HBV 再激活的危险因素。抗病毒组与未抗病毒组,激活组与未激活组术后7 天内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0天比较,ALT 及AL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于DNA阴性的HCC 患者,肝切除术可导致HBV 再激活,术前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降低HBV 再激活风险及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