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抗原致敏DC诱导CIK细胞对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并与单独LAK、CIK细胞的杀伤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常规诱导出DC、CIK、LAK细胞;用肺癌A549细胞提取的肿瘤抗原冲击DC,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抗原冲击和未经抗原冲击后其表型变化;把CIK细胞、DC-CIK细胞、LAK细胞和DC-LA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肺腺癌原代细胞作为靶细胞,共分为4组,在10:1、20:1、50:1的效靶比时,进行杀伤试验,使用LDH释放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经肿瘤抗原冲击后在镜下呈典型成熟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肿瘤抗原冲击和未经肿瘤抗原冲击其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DC—CIK细胞对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DC—LAK细胞、CIK细胞和LAK细胞(P〈0.05),随着效靶比的升高,DC-CIK细胞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随之增强(P〈0.05)。[结论]肿瘤抗原致敏的DC可诱导特异性CIK细胞,DC-CIK细胞对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DC—LAK、CIK、LAK细胞。  相似文献   

2.
抗原致敏DC联合CIK细胞对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目的]研究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及肺癌细胞杀伤作用中细胞因子水平。[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常规诱导出DC、CIK、LAK细胞;用肺癌A549细胞提取的肿瘤抗原冲击DC,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抗原冲击和未经抗原冲击后其表型变化:把CIK细胞、DC-CIK细胞、LAK细胞和DC-LA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肺腺癌原代细胞作为靶细胞,共分为4组,在10:1、20:1、50:1的效靶比时,进行杀伤试验,使用LDH释放法测定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杀伤试验中细胞因子IL-2、IL-12、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DC经肿瘤抗原冲击后在镜下呈典型成熟形态;DC—CIK细胞对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CIK细胞、LAK细胞和DC—LAK细胞(P〈0.05),随着效靶比的升高,DC—CIK细胞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随之增强(P〈0.05);细胞杀伤试验中DC—CIK细胞组中IFN-γ、IL-12的分泌量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5):而IL2的分泌量以DC-LAK细胞组为最高,DC—LAK和LAK细胞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肿瘤抗原致敏的DC可诱导特异性CIK细胞,显著提高CIK细胞对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其杀伤作用可能与IFN-γ、IL12的分泌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将离体细胞在实验室中进行长期培养,建立体外实验模型的组织培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科学的研究。培养细胞的保种则是细胞株/系建立后的一个重要问题。组织培养中常用传代培养法和低温冻存法。比较而言,前者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难以避免微生物污染等意外,甚至发生细胞生物学特征的改变。为此,我们对几个细胞系进行液氮低温(—196℃)冻存。现将液氮中成功冻存4年的高转移性人肺腺癌 Anip—973细胞系的冻存及复苏培养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树突状细胞(DC)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55例肺腺癌患者术后组织标本,以及其中16例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VEGF、CD1a(不成熟DC表达阳性)和CD4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16例肺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CD1a DC表达[(5.59±3.7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39±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CD4T细胞阳性比例[(6.62±4.2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43±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肺腺癌患者癌组织中,VEGF阳性45例,阳性率为81.8%。VEGF阴性和阳性患者中CD1a+DC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阴性和阳性患者中CD+4细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a+DC与CD4+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306,P=0.01)。CD1a和CD4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结论肺腺癌组织中VEGF、不成熟DC和Treg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不成熟DC和Treg数量与VEGF表达无关,而不成熟DC数量与Treg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苯丁酸钠(PB)对体外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PB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PB对生长期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的影响。结果 PB作用后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生长缓慢,细胞阻滞于G0/G1期(P〈0.05),凋亡增加(P〈0.05),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 PB能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生长,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对自体CIK细胞体外杀伤肺腺癌细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DC)对自体CIK细胞体外杀伤肺腺癌细胞的影响,以期获得具有抗原特异性杀伤功能的细胞毒活性细胞,并分别对CIK、LAK和CD3AK的杀伤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某一肺腺癌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经体外诱导分别扩增出CIK、LAK、CD3AK和DC细胞,再将靶细胞抗原孵育过的DC同三种细胞共同培养,通过镜下动态观察CIK联合DC对癌性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利用MTT法检测CIK联合DC体外杀伤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的活性,同时比较CIK、LAK和CD3AK三种细胞的体外杀瘤活性.结果:CIK-ADC的杀伤活性最强为92.3%,明显高于单纯CIK的59.7%和DC-CIK的79.8%,(P值分别为0.025和0.042),提示CIK A-DC细胞对肿瘤杀伤的特异性.而DC-CIK的杀伤活性为79.8%,也高于单纯CIK对照组59.7%,P=0.034,说明DC具有明显增强CIK细胞杀瘤活性的功能.同时,不论从单纯CIK、LAK、CD3AK细胞毒活性,或是从三种细胞联合DC的细胞毒活性比较,CIK细胞较后两种细胞都具有更强的杀伤活性,P值分别为0.038和0.022.联合DC的自体CIK细胞体外杀瘤活性显著增强,CIK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LAK、CD3AK两种细胞.结论:DC可明显提高自体CIK细胞的体外杀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对自体CIK细胞体外杀伤肺腺癌细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DC)对自体CIK细胞体外杀伤肺腺癌细胞的影响,以期获得具有抗原特异性杀伤功能的细胞毒活性细胞,并分别对CIK、LAK和CD3AK的杀伤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某一肺腺癌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经体外诱导分别扩增出CIK、LAK、CD3AK和DC细胞,再将靶细胞抗原孵育过的DC同三种细胞共同培养,通过镜下动态观察CIK联合DC对癌性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利用MTT法检测CIK联合DC体外杀伤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的活性,同时比较CIK、LAK和CD3AK三种细胞的体外杀瘤活性。结果:CIK-A-DC的杀伤活性最强为92.3%,明显高于单纯CIK的59.7%和DC-CIK的79.8%,(P值分别为0.025和0.042),提示CIK-A-DC细胞对肿瘤杀伤的特异性。而DC-CIK的杀伤活性为79.8%,也高于单纯CIK对照组59.7%,P=0.034,说明DC具有明显增强CIK细胞杀瘤活性的功能。同时,不论从单纯CIK、LAK、CD3AK细胞毒活性,或是从三种细胞联合DC的细胞毒活性比较,CIK细胞较后两种细胞都具有更强的杀伤活性,P值分别为0.038和0.022。联合DC的自体CIK细胞体外杀瘤活性显著增强,CIK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LAK、CD3AK两种细胞。结论:DC可明显提高自体CIK细胞的体外杀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体外扩增培养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marrowdendriticcell,BMDC)的方法,为树突状细胞(dendl’iticcells,DCs)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工具。方法:联合应用重组小鼠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网子(rmGM—CSF)、蘑纽小鼠白介素(rml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终末加入重组小鼠肿瘤坏死因子(rmTNF—α),从形态学表型及功能方面进行检测。结果:培养3天后可见大量贴壁细胞及细胞集落形成,第5天,可见典型的树突状突起,光镜下动态观察树突状细胞DC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加入TNF—α前后表面标志物CD11C、CD86的衷达,加入TNF—α后CD8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CD11C的阳性表达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方法能在体外诱导和扩增出大量骨髓源性DC,为抗肿瘤疫苗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肾癌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和扩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体外诱导和扩增肾癌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肾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诱导树突状细胞,用rhGM-CSF和rhIL-4刺激活化,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从肾癌患者外周血中成功诱导树突状细胞.镜下观察为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成特征.结论 从肾癌患者外周血中可诱导和扩增树突状细胞,为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在肾癌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肺鳞癌和肺腺癌中抑癌基因缺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An Q  Liu Y  Huang J 《中华肿瘤杂志》2001,23(6):470-472
目的 比较中国人肺鳞癌和肺腺癌中抑癌基因丢失的情况,分析抑癌基因在肺癌发生中的不同作用。方法 选取位于13个抑癌基因侧翼(与基因紧密连锁)或位于基因内含子区的22个微卫星位点,对28例肺鳞癌和13例肺腺癌标本进行杂合缺失分析。结果 FHIT、p53、INFNA、VHL和p16基因在肺鳞癌和肺腺癌中均有高频率的杂合缺失,而PRLTS、PTEN和p57基因的杂合缺失率在肺鳞癌和肺腺癌中有明显差异。结论 在肺鳞癌和肺腺癌发病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抑癌基因失活,其中PRLTS可能对肺腺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体外诱导的自体白血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疫苗体内回输的安全性,及对体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20例白血病患者接受体外诱导的自体白血病树突状细胞疫苗的静脉回输。留取患者血清及外周血细胞分别行流式小球微阵列术(cytokinebeadarray,CBA)分析血清Th1/Th2因子IFNγ、IL2、IL4、IL6、IL10和TNFα浓度,流式细胞学(flowcytometricmethod,FCM)分析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变化。结果:体外诱导的自体白血病DC疫苗回输后,临床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第一次DC疫苗回输前及回输后24h比较,血清Th1/Th2因子浓度均升高,其中IL2、IL4、IL6和IFNγ升高显著,t值分别为2.576、2.033、2.777和2.053,P值分别为0.01、0.042、0.005和0.040。T亚群分析显示,CD4/CD8比值及NK比率升高,t值为2.040和1.988,P值为0.041和0.043。结论:自体白血病DC疫苗静脉回输安全可行,并可刺激患者体内的免疫反应,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加入CNE1或CNE2细胞冻融液,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M1Tr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细胞杀伤鼻咽癌细胞活性高于CIK细胞(P〈0.05);杀伤CNEl细胞活性高于CNE2细胞(P〈O.05)。结论:DC-CIK细胞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显著,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细胞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自正常健康人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进行培养,于不同时间分别加入相应的细胞因子,培养9天后收获 CIK 和 DC 细胞。按照1:5的比例将 DC 细胞与CIK 细胞混合培养,收集共培养的细胞,以不同比例与急性粒系白血病细胞共培养测定细胞杀伤活性。结果:DC 细胞与 CIK 细胞共培养后,其细胞增殖能力、细胞毒活性与单独 CIK 细胞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在同一效靶比对急性粒系白血病细胞均有杀伤作用,随着效靶比的增高对急性粒系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结论:DC 细胞可增强 CIK 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抗鼻咽癌CNE2细胞的作用。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加入CNE2细胞冻融液,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MTF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细胞杀伤鼻咽癌细胞活性高于CIK细胞(p〈0.05)。结论:DC—CIK细胞抗鼻咽癌CNE2细胞的作用显著,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12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60例行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联合化疗(联合组),60例行单纯化疗(化疗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毒副反应、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联合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而化疗组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3+ CD4+、CD3+ CD8+、CD3-CD56+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较联合组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较化疗组的恶心呕吐、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力、食欲、睡眠较单纯化疗组改善明显(P<0.05).联合组和化疗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vs 4.5个月,P>0.05),联合组患者的总生存期较化疗组患者长(16个月vs 11.5个月,P<0.05).结论: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由于化疗毒性导致的免疫功能降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总生存,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体外负载肿瘤抗原后激活CTL的杀瘤效果,探讨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相应的细胞因子组合建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和脐血来源DC的培养体系.体外比较两类DC负载K562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后激活CTL的杀瘤效果.结果在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下,两种方法都能得到成熟的DC,两种来源的DC在负载了肿瘤抗原后对于CTL肿瘤的杀伤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结论外周血和脐血来源的DC功能相似,均可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DC、CIK共培养细胞(DC-CIK)联合索拉菲尼(sorafenib)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体内外杀伤效应。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不同细胞因子促进DC及CIK细胞成熟并混合共培养。CCK8试剂盒检测DC-CIK共培养细胞联合索拉菲尼对BEL-7402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Annexin V-FITC试剂盒检测两者联合对肝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用肝癌细胞BEL-7402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索拉菲尼组、DC-CIK组、DC-CIK+索拉菲尼组,观察它们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联合组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及诱导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各单独治疗组,联合组杀伤率高达(75.24±1.91)%,是DC-CIK组的1.8倍,是索拉菲尼单药组的2.1倍(P<0.01);联合组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率达(78.32±2.54)%,与单独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实验表明,DC-CIK+索拉菲尼组可明显抑制裸鼠BEL-7402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为(83.37±0.16)%,与单独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C-CIK共培养细胞联合索拉菲尼在体内、外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分子靶向治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可能成为肝癌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DC/CIK)是新型的异质性免疫效应细胞群,其主要的效应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兼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non-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限制性杀瘤特点。其与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相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可以使患者获得更高的生存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DC/CIK由于其强大的体外扩增能力和抗肿瘤活性而迅速成为目前过继免疫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