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中凝血酶敏感蛋白-2(TSP -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和比较30例子宫内膜癌、30例子宫内膜癌前病变、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 TSP -2、TGF -β1的表达和 CD34标记的 MVD。结果:TSP -2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5),且与肌层浸润、手术-病理分期相关(P <0.05)。TGF -β1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5),与肌层浸润程度、手术-病理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P <0.05)。TSP -2表达与 MVD 显著负相关(P <0.01)。TGF -β1表达与 MVD 显著正相关(P <0.01)。结论:TSP -2、TGF -β1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并与肿瘤细胞的恶性侵袭行为相关,TSP -2、TGF -β1和 MVD 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病情进展、预测转移风险评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cl-2、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子宫内膜场50例,不典型子宫内股增生、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单纯型内膜增生各15例,进行bcl-2、p53蛋白和PCNA的检测。[结果]bcl-2、p53在内膜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的表达分别为64.0%和52.0%,40.0%和20.0%,13.3%和0,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均为阴性。内膜癌、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复杂型单纯型增生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CNA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为100.0%和73.3%,显著高于复杂型及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26.7%和20.0%,P<0.05)。本实验发现p53和PCNA与内膜癌分化程度,转移扩散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bcol-2与内膜癌分化程度有关,与转移、扩散、分期及肌层浸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53和PCNA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bcl-2与PCNA在不典型内膜增生内有较高表达,是癌变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凋控相关蛋白p14arf,p16ink4a和p53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EC,3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组织中p14arf、p16ink4a及p53的表达程度,并对比其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p14arf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内膜组织中分别为73.81%(31/42)、100%(3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癌中p14arf表达缺失的比例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14arf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相关;与组织学类型和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16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内膜组织中分别为57.14%(24/42)、100%(3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癌中p16ink4a表达缺失的比例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16ink4a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与组织学类型和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53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增生内膜组织中分别为47.62%(20/42)、22.22%(8/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中p53阳性表达的比例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53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和肌层浸润深度相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4arf与p53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p14arf、p16ink4a和p53异常表达提示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增殖-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失衡在子宫内膜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异常表达可作为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诊断及预测其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b,p21,MMP-2和LN-R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b,p21,MMP-2和LN-R在食管鳞癌、癌旁、肌层浸润灶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21,MMP-2和LN-R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分化Ⅲ级的高于Ⅰ、Ⅱ级,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p21,MMP-2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有明显相关性(P<0.05)。Rb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分别为P<0.05、P<0.01和P<0.05)。结论:抑癌基因Rb的失表达和Rb,p21,MMP-2和LN-R蛋白的过表达与食管鳞的分化程度,浸润和转移关系密切。检测Rb,p21,MMP-2和LN-R有助于对食管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PR、E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59例子宫内膜组织中的PR、ER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R阴性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阳性率明显高于PR阳性者,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ER阳性和阴性的淋巴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R、ER阴性表达的淋巴结阳性率为51.5%,而PR、ER阳性者为10.7%,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P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更具相关性,可将PR、ER表达结果作为评估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结肠癌组织中 Bmi -1和 p53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对60例结肠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 Bmi -1和 p53的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结肠癌组织中 Bmi -1阳性表达34例(阳性率为56.7%),相应癌旁结肠组织中阳性表达2例(3.33%),结肠癌组织中 p53阳性表达44例(阳性率为73.3%),相应癌旁组织中无阳性表达(0%),结肠癌与正常组织中 Bmi -1和 p53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mi -1和 p53的表达与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和浸润深度方面关联不大(P>0.05),而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P <0.05)及 Duke's 分期(P <0.01)方面关联明显。同时,Bmi -1和 p53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 =0.461,P <0.01)。结论:Bmi -1和 p53的表达情况可作为评估结肠癌预后的有效指标,Bmi -1和 p53可能成为预测结肠癌高度转移的新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肺鳞癌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D44V6和E—钙粘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和E-钙粘素(E-cd)在肺鳞癌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肺组织、72例肺鳞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D44V6和E-cd表达,结果CD44V6在正常肺组织、肺鳞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00%(3/20)、66.67%(48/72)和87.50%(63/72)。三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E-cd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0(0/20)51.39%(37/72)和68.065(49/72),三者间有非显著性差异(P<0.01)。CD44V6阳性及E-cd异常表达率同肺鳞癌体积大小无关(P>0.05),与临床病理分期、癌分化程度及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CD44V6和E-cd可反映肺鳞癌的生物学特性,是预测其侵袭转移潜能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H-ras基因 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潜能指标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S法观察76例乳腺癌、34例淋巴结转移灶和8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p21蛋白、PCNA、CD44、ⅧRA g表达均呈正相关(r=0.6337,P<0.01;r =0.3044,P<0.05)。p21蛋白阳性组肿瘤间质血管密度(IMVD)明显高于阴性组,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2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CD44、IMVD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潜能敏感且准确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酪氨酸受体激酶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B,TrkB)在不同病理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82例为子宫内膜腺癌,2例浆液性腺癌,2例透明细胞癌)标本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中TrkB的表达。结果TrkB在子宫内膜腺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8%和25.0%(P=0.024);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和临床期别升高,TrkB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P=0.011,P=0.028)。有淋巴结转移组中TrkB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08)。TrkB在浆液性腺癌和透明细胞癌中呈强阳性表达。结论TrkB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有关,TrkB可能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转移的间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组织中MMP—TIM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揭示乳腺癌的浸润转移机制。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2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乳腺非癌组织中MMP-2,MMP-9,TIMP-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1)82例乳腺癌组织中,MMP-2,MMP-9和TIM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4%(43/82),53.7%(44/82)和32.9%(27/8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MMP-2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相关,级别越高其阳性表达率就越高(I级/Ⅲ级P<0.01),MMP-9,TIMP-1的表达在各组织学分级中虽有判别,但无显著性(P>0.05),(3)MMP-2/MMP-9与TIMP-1的表达平行关系无显著性(P>0.05)。(4)MMP-2或/和MMP-9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TIMP-1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MMP-9的高表达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中CD44V6、p53、PC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静贤  李吉友  张培荣 《肿瘤》2000,20(5):362-364
目的 探讨 CD44 V6、p5 3、PC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及生理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CD44 V6、p5 3、PCNA在 5 1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  5 1例大肠癌 CD44 V6阳性表达率 41.18% (2 1/ 5 1)。CD44 V6在低分化大肠癌的检出率为 5 3.85 % (7/ 13)明显高于高分化大肠癌 36 .84% (7/ 19) (P<0 .0 5 ) ,在浆膜外的阳性表达率 5 3.38% (8/ 15 )明显高于肌层 33.33% (2 / 6 ) (P<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为 6 3.16 % (12 / 1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31.2 5 % (10 / 32 ) (P<0 .0 5 )。p5 3在 5 1例大肠癌中阳性检出率为 5 0 .5 9% (2 6 / 5 1) ,其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未见明显相关。而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 ,p5 3在浆膜外层的阳性表达率为5 3.33% (8/ 15 )明显高于肌层 33.33% (2 / 6 ) (P<0 .0 5 )。 PC-NA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未见显著相关性 (P>0 .0 5 )。结论  CD44 V6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生理学行为密切相关 ,而 p5 3与大肠癌浸润深度关系密切。因此 CD44 V6和 p5 3蛋白可为一个准确预测大肠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而 PCNA作为大肠癌预后的标记物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9例子宫内膜癌标本、48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和51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标本作为回顾性分析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三种标本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对比分析雌孕激素受体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现出高阳性率(43.04%),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27.08%)和增生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39.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雌孕激素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21.16%)显著高于G2级、G3级子宫内膜癌阳性表达率(34.78%和3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病理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雌孕激素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51.52%)显著高于Ⅱ、Ⅲ、Ⅳ期阳性表达率(37.50%、29.41%和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表达患者的术后累积生存率(86.67%)显著高于阴性表达患者的术后累积生存率(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6,P<0.05)。结论: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过度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预后观察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膜联蛋白(annexin A2,ANXA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 ANXA2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76例子宫内膜癌、27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16例正常子宫内膜中 ANXA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NXA2在子宫内膜癌组(96.1%)和非典型增生组(96.3%)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62.5%)(P 均<0.05)。ANXA2表达随着 FIGO 分期增加、分化程度减低而逐渐增加(P <0.05),ER、PR 阴性组 ANXA2阳性率(均为100.0%)明显高于阳性组(分别为87.5%,88.0%)(P 均<0.05),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 ANXA2高表达率(93.8%)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60.0%)(P <0.05)。ANXA2低表达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更佳(P <0.05)。结论:ANXA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ANXA2可监测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APK蛋白、Ki-6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及邯郸市第一医院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50例,同时选取15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APK蛋白、Ki-67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全自动生化法检测血清中CEA、CA19-9和CA125等的表达,分析 DAPK蛋白、Ki-67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的DAPK蛋白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组(P<0.05),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组患者CEA、CA19-9和CA125水平均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的DAPK阳性表达率与CEA等肿瘤标志物水平负相关(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率与CEA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正相关(P<0.05);不同年龄的患者间DAPK、Ki-67的表达无差异,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DAPK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率较低(P<0.05)。结论:DAPK蛋白、Ki-6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存在异常表达,且其表达与患者的病情或者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等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侯锐  姜罗  曹薇  赵福杰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8):1608-1611
目的:研究Fas相关磷酸酯酶-1(FAP-1)和Fas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子宫内膜癌中FAP-1、Fas的表达,同时检测13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FAP-1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为71.4%,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25%(P〈0.05)。Fas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52.4%和85%(P〈0.05)。Fas蛋白表达阳性、阴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AP-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1.5%、93.3%,两者间呈明显负相关(P〈0.05)。FAP-1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组织分级有关(P〈0.05),与年龄、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Fas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无关(P〉0.05)。结论:FAP-1抵抗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FAP-1与Fas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为子宫内膜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TEN和Cycli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和CyclinA蛋白在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生、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性增生、5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癌组中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0%(11/20)、45.45%(25/55),与全部为阳性表达的正常内膜及阳性表达率为90.00%(27/30)的子宫内膜增生组比较,不典型增生组和癌组中PTEN阳性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生组(P〈0.05)。CyclinA在不典型增生组和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0%(9/20)、67.27%(37/55),显著高于全部阴性表达的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10.00%,3/30)(P〈0.05)。两者在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0.5330,r=-0.5556;P〈0.001)。癌组中PTEN阳性表达的缺失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但与肿瘤的浸润转移、临床分期和复发无关(P〉0.05);CyclinA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肿瘤的浸润转移和临床分期、复发有关。结论:PTEN表达缺失和CyclinA的过度表达涉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 Tenascin - C 在子宫内膜正常组织、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enascin - C 基因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分别检测1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8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和7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Tenascin - C 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Tenascin - C 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Tenascin - C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enascin - C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浸润肌层深度、分化程度、FIGO 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0.05)。结论:Tenascin - C 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因此对 Tenascin - C 基因的检测可用于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及评估其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CA125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化学比色法检测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4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及40例健康献血员(对照组)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CA125含量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患者血浆LPA水平为(5.87±2.0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31±0.45)μmol/L(P<0.01),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A和CA125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69.2%、63.1%,特异度为60.0%、53.8%;LPA对子宫内膜癌早期(0+Ⅰ期)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晚期(Ⅱ~Ⅳ期)(P<0.05)。与肿瘤大小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其阳性率随病理分级逐渐降低并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随肿瘤浸润肌层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程度增加亦逐渐降低(P均<0.05)。而CA125阳性率随着病理分级逐渐升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在深肌层浸润及子宫外转移病例中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血浆LPA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优于CA125,LPA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16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2例子宫内膜癌中P16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为69.1%(29/42),显著低于其在正常子宫内膜(100%,8/8)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90.9%,20/22)中的阳性率(P<0.05)。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随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加、临床分期的升高及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P16蛋白阳性率逐渐降低(P<0.01)。PCNA标记指数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而与浸润无关。P16蛋白阳性者的PCNA指数低于P16蛋白阴性者(P<0.05)。结论:P16基因蛋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并与部分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