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作为一类独立的疾病在解剖、发病率等方面与胃其他部位的肿瘤存在明显差异,对其定义、分型、淋巴结转移等方而的研究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外科治疗的手术路径、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等问题长期以来各学派意见不一.本文就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复习并加以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前瞻性分析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经胸入路与经腹食管裂孔切开入路根治术对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及总生存期等的影响,探讨Ⅱ、Ⅲ型AEG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方法 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间山西省肿瘤医院前瞻性研究入组Ⅱ、Ⅲ型AEG患者139例,其中经胸入路组(经胸组)64例,经腹食管裂孔切开入路组(经腹组)75例,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缘癌残留阳性率、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胃肠功能恢复所需平均天数、围手术期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1年内呼吸功能下降率、术后1年内体质量下降平均值、术后1年内反流率、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1年生存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139例患者中,26例失访,失访率为18.7%,随访病例113例.经胸组和经腹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是(20.2±8.9)d、(17.1±6.4)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5.2±7.5)个、(23.0±13.0)个,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切缘癌残留阳性率、胃肠功能恢复平均天数、围手术期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1年内呼吸功能下降率、术后1年内体质量下降平均值、术后1年内反流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Ⅱ、Ⅲ型AEG手术入路以经腹经食管裂孔切开根治术式为优先选择.经腹入路清扫淋巴结数目较经胸入路多,对预后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 MDCT)图像观察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AEG)手术方式选择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MDCT图像观察对入组的62例AEG患者进行Siewert分型,并分析其与手术方式的关系。结果62例患者中,Siewerc Ⅰ型1例(1.6%)、Ⅱ型49例(79.0%)、Ⅲ型12例(19.4%)。手术路径:1例Siew-ertⅠ型AEG患者采用经胸路径;49例SiewertⅡ型AEG患者中,采用经左胸切口入路16例(32.7%)、经上腹正中切口入路30例(61.2%),经胸腹联合切口入路3例(6.1%);12例Siewert Ⅲ型AEG患者均采用经腹路径。结论术前MDCT图像观察有利于AEG手术方式的正确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的合理径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Ⅱ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径路的不同分为经胸径路(Transthoracic approach,TT)组和经腹食管裂孔切开径路(abdominal transhiatal approach,TH)组,分析这2种手术径路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判定各径路的优劣。结果:两组在切缘癌残留率、5年生存率、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及减少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方面,经腹食管裂孔切开径路组要明显优于经胸径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食管裂孔切开径路手术兼具经腹和经胸手术的优点,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Ⅱ型AEG的首选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AEG)全胃与近端胃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2010年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40例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临床效果及分析影响AEG复发的因素。结果全胃切除术组R0切除例数、远端切缘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检出数均高于近端胃切除术组(均P0.05)。全胃切除术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液TBil、胃液IBil、胃液胆汁酸、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均短(低)于近端胃切除术组(均P0.05)。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术后血清CEA水平、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R1切除例数是SiewertⅡ/Ⅲ型AEG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β=0.30~0.52),相对危险度1.91~3.12。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的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均优于近端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4月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250例Ⅱ、Ⅲ型进展期AEG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 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Ⅱ、Ⅲ型进展期AEG两组病人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全组250例病人中,Siewert Ⅱ型114例(45.6%),Siewert Ⅲ型136例(54.4%)。两组在年龄和TNM分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Siewert Ⅱ型和Ⅲ型病人5年总体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40.6±5.5)% vs (37.5±5.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路径(经胸、腹)、肿瘤大小、肿瘤大体分型与生存无明显相关性,而年龄、性别、T分期、N分期、手术切除范围(近端胃、全胃)、病理分级、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N分期、肿瘤侵犯临近器官与预后存在显著关系。结论:年龄、T分期、N分期、肿瘤侵犯临近器官是影响Siewert Ⅱ、Ⅲ型AEG病人根治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术前受累野照射同期化疗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45例,术前行XELOX方案化疗2个周期,同期受累野IMRT 45 Gy分25次,5 次/周,6~8周后手术切除。CT模拟定位前胃体水充盈800~1000 ml,以厚度>5 mm管壁勾画GTV-t,上沿食管方向外扩2.0 cm,下沿胃体方向外扩1.5~2.0 cm,轴向外扩0.8 cm为CTV-t;GTV-nd依据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勾画;CTV-nd仅包括GTV-nd和淋巴结转移受累区域;外扩0.8~1.0 cm定义为PTV。通过分析术后病理结果及放疗不良反应探讨靶区勾画方式的可行性。结果 45例患者均完成术前同期放化疗和手术治疗,完成同期2个周期化疗者39例,1个周期者6例。R0切除率为96%,pCR率为22%。肿瘤退缩分级0、1、2、3级分别10、17、15、3例。淋巴结转移率为38%(17/45),淋巴结转移度为4.33%(46/1062)。术后病理T、N降期24、26例,术后T3-T4期所占比例较疗前降低51%,术后淋巴结阳性者所占比例较疗前降低42%(P=0.000、0.000)。放射性食管炎/胃炎发生率为44%,其中1、2、3级发生率分别为18%、22%、4%,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7%,均为1、2级。围手术期治疗相关病死1例。结论 SiewertⅡ、Ⅲ型局部进展期AEG患者术前XELOX方案化疗2个周期联合45 Gy同期放疗可以实现较高的pCR率,可有效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实现降期并增加根治性手术的R0切除率。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术前受累野照射同期新辅助放化疗的效果、急性不良反应及生存分析。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1年-2015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Siewert Ⅱ、Ⅲ型局部进展期AEG患者45例,术前受累野照射45 Gy分25次,5 次/周,同期行XELOX方案化疗2个周期,6周-8周后进行手术切除,术后化疗6个周期。观察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完成情况、术后病理情况、降期及不良反应,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45例患者均完成术前同期放化疗和手术治疗,完成同期2个周期放化疗39例,1个周期6例。手术中位间隔时间为6周,R0切除率为96%(43/45),pCR率为22%(10/45),TNM降期率为68.9%。急性放射性食管炎/胃炎的发生率为44%(20/45),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7%(3/45)。1、2、3级白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减低的发生率分别为78%、47%和44%。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其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的发生率分别为62%、24%、71%,未见4、5级血液学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病死13例(肿瘤死亡11例,肺部感染死亡1例,围手术期治疗相关死亡1例),术后1、2、3年PFS率分别为90%、70%、67%,OS率分别为95%、80%、75%,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5%、84%、84%,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25%、25%。结论 Siewert Ⅱ、Ⅲ型局部进展期AEG术前受累野照射同期放化疗可以实现较高的PFS率、OS率和局部控制率,患者耐受性良好。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后需辅助化疗4个周期。 相似文献
9.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在全球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独特的生物学行为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所重视。目前国内外虽然对AEG的发病、分型等已形成了一定共识,但在更多方面,尤其是外科治疗手段,诸如手术路径、胃的切除范围、淋巴结的清扫范围、消化道重建等方面仍存在较多争议。这些争议不仅限制了对AEG治疗的探索与发展,同时使得对AEG的规范化诊疗变得更加困难。本文结合近些年的相关文献,就目前AEG治疗的国内外相关共识与争议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杜泽森傅俊惠郑春鹏李卓毅郑浩胜 《肿瘤防治研究》2014,(11):1234-1236
0引言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den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是指病变中心位于解剖学食管胃交界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上下各5 cm范围内的腺癌,是不同于食管癌与胃癌的特殊类型癌。AEG按Siewert分型划分为三种类型[1]:(1)Siewert 相似文献
11.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AGEJ)的发病率逐步升高,且由于其解剖部位特殊,预后相对较差.本研究旨在总结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治疗的AGEJ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影响AGEJ术后生存的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1日-2005年9月31日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收治的749例可切除的AGEJ病例的临床和病例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AJCC分期:Ⅰ期90例(12.0%),Ⅱ期165例(22.0%),Ⅲ期379例(50.6%),Ⅳ期115例(15.4%).手术根治率89.5%,R0根治切除率87.4%.生存率计算及生存曲线绘制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本组病例的总体5年生存率为38.5%,中位生存期为38个月.手术性质、淋巴结清扫范围、胃体切除范围、联合胰脾切除、大体标本类型、肿瘤累及贲门、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脉管侵犯、淋巴结阳性比、阳性切缘、肿瘤残留分级以及TNM分期在单因素分析中显示对预后有显著影响.胸腹联合手术与单纯进腹手术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3% vs 40.1,P=0.85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残留分级、脉管累及、淋巴结阳性比及TNM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AGEJ的外科治疗中,手术入路的选择不影响患者的预后.手术应行标准D2淋巴清扫,并达到R0根治切除.联合胰脾切除疗效有待临床验证.病理检查中,应尽可能检出16枚以上的淋巴结,以保证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食管胃连接处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术后早期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高,预后差,而目前关于AEG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的研究很少。该研究通过阐明影响Ⅰ、Ⅱ型AEG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临床病理因素,从而可以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提供积极的治疗,可能对改善预后有帮助。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从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江苏泰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根治性切除(R0切除)的145例Ⅰ、Ⅱ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早期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R0切除后肿瘤复发的平均时间是25.4个月,1年内复发率为38.6%。单因素分析表明,组织学分级(肿瘤分化程度)、阳性淋巴结的数目、TNM分期和脉管侵犯与早期复发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只有组织学分级和脉管侵犯是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组织学分级和脉管侵犯是预测Ⅰ、Ⅱ型AEG R0切除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单纯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预后较差,目前尚缺乏专门针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新辅助治疗包括新辅助放疗、化疗及新辅助放化疗,它们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对比经上腹左胸手术和Ivor-lewis手术治疗Siewert Ⅱ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在术中和术后各参数中的差别,以及患者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320例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根治性手术的Siewert Ⅱ型 AEG患者的数据,其中行上腹左胸手术的患者175例,行Ivor-lewis手术的患者1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术中和术后情况、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并对影响AEG患者预后的情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最大直径、pTNM分期、pN分期和下残阳性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Ivor-lewis手术相比,行上腹左胸手术患者的术中时间缩短了30 min(P=0.034),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更低(1.71% vs 4.83%,P=0.041);相比Ivor-lewis患者,行上腹左胸手术的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OS和DFS(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新辅助治疗是Siewert Ⅱ型AEG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经上腹左胸手术可以彻底切除肿瘤,保留膈肌的完整,缩短开胸时间,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同时,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有利于及时进行术后辅助治疗,更利于改善AEG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免疫肠内营养对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接受不同重建方式后恢复、免疫功能、营养状况、 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2 例 Siewert Ⅱ / 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随机分为 PG+ 空肠间置组和 TG 组,手术后均采取 免疫肠内营养治疗。检测术前1 天、术后5 天相关的营养和免疫血清指标,比较和分析术后恢复情况、生存质量和免 疫功能、营养状况。结果 PG+ 空肠间置组和 TG 组手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术后 5 天体重变化、腹腔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 症的发生无显著差异。术后5 天检测PG+ 空肠间置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IgG、IgA 水平以及CD3+、CD4+、 CD4+/CD8+ 与 TG 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术后12 个月PG+ 空肠间置组术后体重变化、血红蛋白较TG 组明 显改善(P < 0.05)。PG+ 空肠间置组和 TG 组反流症状发生率均较低(P > 0.05)。结论 早期使用免疫肠内营养,对比 Siewert Ⅱ / 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行PG+ 空肠间置术后和TG 术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证明PG+ 空肠间置组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食管裂孔(transhiatal esophagectomy,TH)法治疗Siewert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TH法行全胃根治性手术治疗的31例进展期AEG患者资料。[结果] 术中食管显露长度为9.5±1.6cm;淋巴结清扫总数45±19枚,其中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为4±2枚;30例患者行R0切除;共6 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无吻合口瘘;术后住院时间11.3±2.1d。全组患者3年生存率58.1%。多因素分析提示T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5.124)。[结论] 腹腔镜TH法治疗SiewertⅡ型进展期AEG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清扫范围与淋巴结转移区域分布规律。
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肿瘤数据库,基于Nishi分型选取其中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肿瘤,直径≤40 mm并R0切除患者相关肿瘤学数据勾勒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高频转移站别区域图。
结果 纳入306例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结果显示:pT4期肿瘤占87%、pN阳性占778%、pTNM分期Ⅲ期占745%;肿瘤直径(2544±1803)mm;腹腔淋巴结转移高频区域依次是贲门左右侧(第1、2组)、小弯侧胃左血管周围(第3组)、胰腺上缘腹腔干(第9组)及其主干分支胃左动脉(第7组)、肝总动脉(第8a组)、脾动脉近端(第11p组)、肝动脉(第12a组)周围以及食管裂孔周围(第19、20组);胃远端区域转移较为罕见。
结论 瘤体直径≤40 mm胃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清扫区域应集中在贲门左右侧、小弯侧、胰腺上缘腹腔干及其主干分支以及食管裂孔周围,胃远端及大弯侧区域淋巴清扫外科获益价值存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