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Oct4、Stat3在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方法:应用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中Oct4、Stat3的表达。结果:Oct4在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0%(7/20),低于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中的83.3%(50/60),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中Oct4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患者组织学类型均无相关性(P>0.05)。Stat3在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阳性表达率为71.7%(43/60),明显高于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瘤中的35.0%(7/20),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Stat3在Ⅰ、Ⅱ期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期癌(P<0.05),在中、低分化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癌(P<0.05),与患者组织学类型无关。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中Oct4表达与Stat3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Oct4、Stat3高表达可能与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相互间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USP10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卵巢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浆液性卵巢腺癌和正常输卵管伞端组织中 DUSP10的表达情况;转染DUSP10过表达和干扰质粒至人卵巢癌A2780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DUSP10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的表达低于正常输卵管伞端组织( 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DUSP10过表达质粒后A2780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受到抑制,转染DUSP10干扰质粒后A2780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强。结论:DUSP10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低表达;DUSP10可抑制人卵巢癌A2780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1例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3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的表达情况。结果:Lewis y抗原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0%,明显高于交界性(63.6%)、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38.5%)及正常卵巢组织(0)中的表达(P均〈0.05)。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和83.3%,高于两者在交界性(72.7%,72.7%)、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69.2%,53.8%)及正常卵巢组织(36.4%,36.4%)中的表达(P均〈0.05)。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普遍增高,且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提示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高尔基磷酸化蛋白3(GOLPH3)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正常卵巢组织、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GOLPH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GOLPH3 mRN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良性肿瘤组(2.97~7.0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OLPH3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未检测到表达,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3.8%,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的35.71%(P<0.01).GOLPH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浆液性囊腺癌的临床分期(P=0.019)、病理分级(P=0.042)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0),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且肿瘤分化越低GOLPH3蛋白表达量越高(P<0.01).结论 GOLPH3的过表达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意义重大,可能是卵巢癌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ab23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ab23在59例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10例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组织、13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以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Rab23主要以细胞质、细胞膜着色。Rab23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中阳性表达率(84.7%,50/59)明显高于良性组(30.8%,4/13)及正常卵巢组织(25%,5/20)(P均<0.05)。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中,Rab23阳性表达与FIGO分期晚期(P<0.01)和分化程度(P<0.05)具有相关性,是影响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ab23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有望成为卵巢癌患者评估预后、靶向治疗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1例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3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的表达情况.结果:Lewis y抗原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0%,明显高于交界性(63.6%)、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38.5%)及正常卵巢组织(0)中的表达(P均<0.05).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和83.3%,高于两者在交界性(72.7%,72.7%)、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69.2%,53.8%)及正常卵巢组织(36.4%,36.4%)中的表达(P均<0.05).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普遍增高,且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提示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OCT4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卵巢肿瘤发生发展及与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OCT4蛋白在10例正常卵巢组织、10例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腺瘤、10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67例卵巢浆液性腺癌(其中化疗耐药30例,化疗敏感37例)的石蜡病理切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OCT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腺瘤、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分别为0、40.00%、50.00%和62.6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在卵巢浆液性腺癌化疗耐药和化疗敏感组织中分别为83.33%和45.9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OCT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浆液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OCT4蛋白可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发生发展和卵巢癌化疗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作为卵巢癌化疗耐药预测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卵巢癌组织中人激肽释放酶10(hk10)的表达,探讨hk10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1)应用RT-PCR检测1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1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k10 mRNA的表达。(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24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及24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k10蛋白的表达。 结果 (1)hk10 mRNA在卵巢癌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和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而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卵巢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k10蛋白在卵巢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随着卵巢癌病理级别的增加hk10的蛋白表达增强(P<0.01);Ⅱ期和Ⅳ期卵巢癌hk10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期卵巢癌。 结论 hk10 mRNA及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在卵巢癌组织中hk10蛋白表达程度与病理级别及临床分期相关,hk10基因在卵巢癌早期诊断研究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D-L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结合患者术前CA125值,探讨二者对评价肿瘤生物学恶性程度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蜡块中PD-L1的表达情况,收集36例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值,分析卵巢癌组织PD-L1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术前血清CA125的相关性。结果: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PD-L1的阳性表达率为88.9%(32/36),显著高于其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40.0%(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化程度G2-3级组中PD-L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G1级组,PD-L1与 FIGO分期无明显相关性,与患者术前CA125值呈正相关(r=0.739,P<0.01)。结论:PD-L1的表达与术前血清CA125的增高程度结合分析对判断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生物学恶性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KT1的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肿瘤发生发展及卵巢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卵巢浆液性腺癌(其中化疗耐药30例、化疗敏感37例)、10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10例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腺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AKT1表达情况。[结果]AKT1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浆液性腺癌、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腺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分别为62.69%、70.00%、40.00%和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在化疗耐药卵巢浆液性腺癌中明显高于化疗敏感者(P=0.033)。AKT1的阳性表达率在Ⅰ~Ⅱ期和Ⅲ~Ⅳ期卵巢浆液性腺癌中分别为31.58%和75.0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AKT1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绝经状态、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结论]AKT1与卵巢浆液性肿瘤发生发展和卵巢癌化疗耐药有关,可作为预后和化疗耐药性的间接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新近发现的蛋白酪氨酸激酶-7(protein tyrosine kinase-7,PTK7)基因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浸润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PTK7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转移和预后等指标的关系,分析PTK7表达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制备3株卵巢癌细胞系(HO8910、SKOV3、A2780)爬片,并收集14例正常输卵管上皮组织,6例良性浆液性卵巢肿瘤,51例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和97例卵巢浆液性癌组织蜡块,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PTK7蛋白的表达,结合相关病理指标,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Kaplan-Meier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TK7在卵巢癌细胞株HO8910及A2780中呈阴性表达,在SKOV3中成弱阳性表达。PTK7在92.86%(13/14)的正常输卵管上皮、83.33%(5/6)的良性浆液性卵巢肿瘤、45.10%(23/51)的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和28.87%(28/97)的浆液性卵巢癌中阳性表达。正常输卵管上皮与良性浆液性肿瘤、良性浆液性肿瘤与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之间PTK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P=0.102)。浆液性卵巢癌与正常输卵管上皮、良性浆液性肿瘤以及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之间PTK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2,P=0.048)。PTK7在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淋巴结和(或)腹膜转移情况有关(P=0.038,P=0.038),与其发生部位、年龄无关(P=0.088,P=0.896)。PTK7在卵巢浆液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WHO分级、MDACC病理分级有关(P=0.011,P=0.004,P=0.000),与其发生部位、转移情况、肿瘤直径、年龄无关(P=0.326,P=0.524,P=0.588,P=0.584)。卵巢浆液癌中PTK7阳性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7)。结论:PTK7在输卵管正常上皮、良性浆液性卵巢肿瘤、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和浆液性癌中表达呈逐步下调趋势。PTK7表达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的较晚临床分期、高组织分级、预后差呈正相关,可能成为卵巢浆液性肿瘤辅助诊断及临床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 B 细胞淋巴瘤-6(B cell lymphoma 6,BCL6)与 Lewis y 抗原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
  学 SP 法检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以及正常卵巢组织中 BCL6与 Lewis y 的表达,分析其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以及二者相关性。结果:BCL6蛋白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瘤以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之间均有明显的差异(P 均<0.05)。Lewis y 抗原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瘤及正常卵巢组织(P 均<0.05)。随着卵巢肿瘤恶性程度的逐步增高,BCL6和 Lewis y 的表达明显增高,且二者存在正相关性(r =0.359,P =0.023)。BCL6的表达随着 FIGO 分期增加而逐渐增加(P <0.05)。BCL6为影响卵巢癌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随着卵巢肿瘤恶性程度的逐步增高,BCL6蛋白和 Lewis y 的表达明显增高,且二者存在正相关性。BCL6的表达与临床期别、淋巴结转移、分化等相关,并可以用于患者的预后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EphB6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phB6蛋白在55例卵巢浆液性癌、24例卵巢良性肿瘤、37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20例正常输卵管组织蜡块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phB6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phB6蛋白在100.0%(20/20)正常输卵管、100.0%(24/24)卵巢良性肿瘤、78.4%(29/37)卵巢交界性肿瘤和18.2%(10/55)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高表达(P<0.001)。EphB6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Ki 67表达均有关(P<0.05)。EphB6高表达组和EphB6中、低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期(OS)分别为103个月和69个月(95%CI:26~10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EphB6将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鉴别卵巢肿瘤高、低级别的标志物和预测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 miR -129-1-3p 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与正常输卵管伞端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 miR -129-1-3p 与卵巢浆液性上皮性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 PCR)定量分析100例浆液性卵巢上皮性癌组织、50例正常输卵管伞端组织中 miR -129-1-3p 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和病理特征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 miR -129-1-3p 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输卵管伞端组织(P ﹤0.01)。miR -129-1-3p 的表达与 FIGO 分期、患者年龄、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清 CA125值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miR -129-1-3p 可能作为抑癌因子参与了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对卵巢上皮性癌具有潜在的辅助诊断意义,为寻找卵巢上皮性癌的生物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Arom与卵巢浆液性腺癌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卵巢浆液性腺癌标本中P450Arom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57例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P450Arom阳性率为61.40%,不同分期以及不同分级的患者之间表达有差异(码O.016;P=0.000)。肿瘤分期越高、分化越差,P450Arom表达阳性率越高。P450Atom阳性表达患者预后差,P450Arom表达状况与患者年龄无关(伶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卵巢浆液性腺癌中P450Arom表达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结论]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存在P450Arom表达,且与患者的预后差可能相关,可为芳香化酶抑制剂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上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卵巢高、低级别浆液性癌中P16蛋白、P53蛋白、CvclinDl蛋白的表达情况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45例卵巢浆液性癌(低级别19例, 高级别26例)及25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织进行P16、P53、CvclinD1蛋白检测, 并分析其意义。  结果  P53在低级别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 显著低于高级别癌中的69%(P < 0.05), 而CyclinD1在低级别癌中阳性表达率为89%, 显著高于高级别癌中的15%(P < 0.05), P53和CvclinDl表现为负相关(r=0.211)。P16在低、高级别癌肿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和92%, 高级别癌阳性率高于低级别癌,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53和CyclinDl在卵巢高、低级别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 对于形态上介于高、低级别之间的浆液性癌, 二者可能成为分级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EphB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phB1在74例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分为低表达(<6分)和高表达(≥6分);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74例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EphB1阳性表达67例(90.5%),阴性表达7例(9.5%);高表达42例(56.8%),低表达32例(43.2%)。EphB1表达在不同WHO分级、肿瘤直径、MDACC分级、转移情况及Ki-67指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发生部位、临床分期和复发情况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hB1高表达患者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2%和65.5%,低表达者均为6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随访时间>6年,EphB1低表达者的生存率较高表达者有下降趋势。结论 EphB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且以高表达为主,与卵巢癌的发展及分化程度有关,有可能成为卵巢浆液性腺癌预后的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筛选可用于卵巢浆液性腺癌的诊断和预后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不同人浆液性卵巢癌细胞系HO8910、SKOV3和A2780细胞中EphA1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phA1在76例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将结果分为:低表达(≤5分)和高表达(>5分);分析EphA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phA1在HO8910、SKOV3细胞中呈阴性表达,而在A2780细胞中呈弱阳性表达。76例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EphA1高表达33例(43.4%),低表达43例(56.6%)。EphA1表达与WHO分级、MDACC分级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转移情况、发生部位、肿瘤直径及年龄均无关(P>0.05)。EphA1高表达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71.0个月,高于EphA1低表达者的3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hA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低表达,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预后均有关,有可能成为卵巢浆液性腺癌辅助诊断及临床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26转录因子(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1,Ets-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住院手术的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新鲜组织30例、石蜡组织4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蛋白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Ets-1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Ets-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5%)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发现:Ets-1表达量与卵巢癌FIGO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分级、CA125水平及腹水量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RT-PCR显示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Ets-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49±0.252、0.644±0.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ts-1蛋白相对表达分别为3.967±0.787、0.970±0.1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s-1在卵巢癌组织中不同表达水平可能与其不同作用机制有关,Ets-1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