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HBVDNA的变化情况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43例HBsAg阳性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检测术前、术后1周血清HBVDNA及各项临床指标,结合患者HBVDNA变化情况及其临床资料,对术后血ALT、TBIL和ALB值变化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 全组HBsAg阳性肝癌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65.1%.手术前后患者的HBVDNA复制状态变化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术后HBV DNA 较术前升高的患者围手术期ALT变化较其他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4),但ALB和TBIL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多数处于HBV复制活跃期,肝癌切除术对患者血清HBVDNA复制状态无明显影响,部分围手术期HBVDNA升高的患者术后ALT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观察HBV-DNA阳性肝癌患者术后ALT水平变化对并发症发生的评估及与防治的关系,以期寻找简便指标预测并发症的发生,指导临床实践。方法1998--2005年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HBV-DNA阳性HCC肝切除术患者46例,HBV-DNA阴性HCC肝切除术患者36例,所有病例术前进行肝功能评估。分别于术前、术后1d、7d、14d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PCR法检测HBV-DNA。生化指标均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HBV—DNA阳性肝切除术后血清ALT水平明显升高,以后逐渐下降接近术前水平,术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发症组各阶段值均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HBV—DNA阴性肝切除术后血清ALT水平也明显升高,以后逐渐下降接近术前水平,术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发症组HBV—DNA阳肝切除术患者与HBV—DNA阴性肝切除患者血清ALT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无并发症组HBV-DNA阳性肝切除术患者与HBV-DNA阴性肝切除患者血清ALT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HBV-DNA阳性与否与术后血清ALT增高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HBV-DNA阳性肝癌患者术后动态观察ALT水平变化对预测病情发展尤其是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HBV-DNA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血清肝酶学水平变化对并发症发生的评估与防治的关系,以期寻找简便指标预测并发症的发生,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1998-2005年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HBV-DNA阳性HCC肝切除术60例,HBV-DNA阴性HCC肝切除术36例.所有病例进行肝功能评估,分别于术前、术后1 d、7 d、14 d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PCR法检测HBV-DNA.生化指标均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 并发症组HBV-DNA阳性肝切除术患者与HBV-DNA阴性肝切除术患者血清ALT、AST、GGT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无并发症组HBV-DNA阳性肝切除术术患者与HBV-DNA阴性肝切除术患者血清ALT水平无显著差异.不同血清HBV-DNA水平组间肝切除术后ALT、AST、GGT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HBV-DNA水平越高ALT、AST、GGT峰值亦越高(χ2=6.578,P<0.05).不同血清HBV-DNA水平组间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HBV-DNA水平越高肝功能恢复时间越长(χ2=11.32,P<0.05).结论 术前血清HBV-DNA高水平将影响术后肝功能恢复,而肝功能敏感指标则为相应的血清肝酶学水平的变化,手术前后动态监测肝癌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血清肝酶学水平对预测病情发展尤其是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晨  查岭  赵贝  徐继业 《癌症进展》2023,(1):101-104
目的 探讨盐酸安罗替尼对晚期肝癌患者肝功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2例晚期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MMP2、MMP9、MMP11、VEGFR2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B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ALT、TBIL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AL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MMP2、MMP9、MMP11、VEGFR2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MP2、MMP9、MMP11、VEGFR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腹痛、乏力、瘙痒、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个月、6个月、1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李文  易爱芬  毋玥 《癌症进展》2022,20(8):859-861+864
目的 探讨柔肝化纤解毒方辅助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后中医证候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TACE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柔肝化纤解毒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术后综合征消失时间、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中医证候(肋痛、胸闷善太息、痞块、纳呆)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肝区疼痛、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接受TACE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采用柔肝化纤解毒方辅助治疗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患者肝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的76例老年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肠外营养治疗。结果①手术前,2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IJT)、白蛋白(ALB)、拟胆碱酯酶(PCHE)、前白蛋白(P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7天,观察组TBIL、ALT显著低于对照组,ALB、PCHE、P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手术前,两组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7天,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胆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老年肝癌患者肝癌切除术后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术前抗病毒治疗对术后乙肝病毒再激活以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7 月至2016年3 月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乙肝病毒DNA 阴性的HCC 患者分成抗病毒组(66例)及对照组(108 例),抗病毒组术前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未给予抗病毒治疗。统计分析术后HBV 再激活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抗病毒组HBV 激活率为3%(2/ 66),对照组为27.8%(30/ 108)。 多因素分析显示小部分肝切术(HR= 4.695;95%CI:1.257- 17.537,P = 0.021)及术前未抗病毒治疗(HR= 8.164;95%CI:1.831- 36.397,P = 0.006)是术后HBV 再激活的危险因素。抗病毒组与未抗病毒组,激活组与未激活组术后7 天内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0天比较,ALT 及AL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于DNA阴性的HCC 患者,肝切除术可导致HBV 再激活,术前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降低HBV 再激活风险及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Thymosin alpha 1,Tα1)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根治性手术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558例HCC根治性手术后患者,分为Tα1治疗组146例和空白对照组412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比较两组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结果   两组患者共106对匹配成功,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术后TBIL、ALB、ALT、PT等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 <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7%、70.8%、67.3%和69.9%、61.5%、51.6%(P=0.019);总生存率分别为87.2%、82.0%、68.4%和78.2%、64.2%、49.7%(P=0.011)。   结论   HCC根治术后应用Tα1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肝功能,显著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吲哚菁绿(ICG)荧光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在肝细胞性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荧光组(n=35)和传统组(n=35),荧光组采用ICG荧光腹腔镜,传统组采用传统腹腔镜,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切缘距离、失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3 d肝功能[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变化,炎症因子[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变化,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无瘤生存期差异。结果 荧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优于传统组,荧光组切缘距离大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 d,两组患者TP、ALB、WBC、PCT和CRP较手术前均有所上升,且荧光组TP、ALB上升程度明显大于传统组,荧光组WBC、PCT和CRP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ALT、ALP较手术前均有所下降,且荧光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传统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无瘤生存期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炎症因子、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两组患者均给予希望理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天,两组患者血清IL-10、IL-8、TNF-α、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血清IL-10、IL-8、TNF-α、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63%(5/32),与对照组患者的18.18%(6/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mFOLFOX6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与SOX方案(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治疗不可切除的胆囊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8例不可切除的胆囊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04例。对照组均给予mFOLFOX6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则均给予SOX方案进行化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肝毒性、神经毒性、心脏毒性、白细胞计数降低情况、胃肠道反应及血小板降低情况等。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指标含量进行检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及临床获益率(CB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肝毒性、神经毒性、心脏毒性、白细胞计数降低、胃肠道反应及血小板降低等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TBIL、AST及ALT等肝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PFS及O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OX方案化疗治疗胆囊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优于mFOLFOX6方案,且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改良FOLFOX4联合方案辅助地塞米松预处理引起肝功能异常。方法 2010年11月6日前应用改良FOLFOX4联合方案52例患者为对照组,之后的36例改良FOLFOX4联合方案辅助地塞米松预处理的患者为观察组,予以ALT、AST、TBIL、DBIL、ALB、ChE、PA监测。再考证两组患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ALT、AST升高的发生率较观察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化疗周期发生率统计,对照组发生35例,观察组发生8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首次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时间较观察组有所提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改良FOLFOX4联合方案治疗过程中,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较高,而地塞米松在应用过程中发现能有效改善改良FOLFOX4联合方案对肝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R-638用于治疗乙肝相关肝癌的可能性。方法:qRT-PCR方法检测miR-638在乙肝、肝癌患者及正常人群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血清miR-638的表达水平与其它血清指标的相关性。上调乙肝病毒(HBV)稳定复制的HepG2.2.15肝癌细胞株中miR-638的表达水平, MTT法和细胞克隆实验检测miR-638过表达对HepG2.2.15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和qRT-PCR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和HBV DNA的表达水平。结果:miR-638在乙肝及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00 1);在乙肝及肝癌患者血清中miR-638的表达水平,总体间与HBV DNA、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值分别为0.026、<0.001和0.003)。MTT分析及集落形成实验显示miR-638能够显著抑制HepG2.2.15细胞的增殖及集落形成能力。miR-638表达上调后,HBsAg(P<0.05)、HBeAg(P<0.05)和HBV DNA水平(P<0.001)较miR-ctrl组均显著下降。结论:miR-638在HBV复制过程中发挥作用,miR-638过表达可同时抑制HepG2.2.15细胞的增殖能力和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4.
王世坤  谢岳云 《癌症进展》2018,16(6):747-750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36),研究组患者接受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栓塞化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吡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栓塞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情况、甲胎蛋白(AFP)改变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生存情况和AFP下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研究组患者发热、肝区疼痛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TB、DB、ALT、AST、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WB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不良反应较少,其近期疗效与吡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栓塞效果相当,远期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方法48例临床确诊为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465 mg/次,1次/d,静滴;观察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465 mg/次,1次/d,静滴;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次,1次/d,静滴。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耐受良好,其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与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ST、ALT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干预后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有效减轻晚期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性肝损害,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沿肝静脉主干入路的开腹AR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接受开腹解剖性肝切除术的1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匹配按照1∶1比例对基线资料进行匹配,共获得52对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样本,其中行沿肝静脉主干入路开腹AR的患者为研究组,行常规入路开腹AR的患者为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及术前、术后7 d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D4+T细胞、CD8+T细胞、白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患者占比、肝门阻断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ALB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低于常规组,血清ALB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外周血IgA、IgG、IgM和CD8+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CD4+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外周血IgG、CD8+T细胞水平高于常规组,CD4+T细胞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沿肝静脉主干入路的开腹AR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肝功能、免疫功能损害和炎症反应,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轻度、中度、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癌患者肝组织内人纤维介素(又称人纤维蛋白原样2凝血酶原酶,human fibrinogen-like protein 2 prothrombnase,h Fgl 2)的表达及其与患者血清转氨酶(ALT、AST)、胆红素(TBI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对14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13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8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及22例肝癌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其肝炎组织及肝癌组织内h Fgl 2的表达,使用MIAS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定h Fgl 2的表达水平。结果 h Fgl 2在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及肝癌组的表达均高于轻度及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P均〈0.05)。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肝组织内h Fgl 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ALT、AST的水平呈正相关(P〈0.001),在肝癌组中h Fgl 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PT、ALT、AST、TBIL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肝癌和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内人纤维介素呈高表达,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其水平与肝细胞破坏严重程度相关,而在肝癌中则无相关性,提示人纤维介素在肝癌中的作用可能不同于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西肝癌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X区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染色体中的整合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30例与HBV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HCC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DNA作为模板,以HBV X基因上游序列和人类基因组Alu重复序列为引物,应用重复序列-多聚酶链反应(Alu-PCR)扩增整合的HBV X片段及两侧的人类基因组DNA片段。扩增产物进行测序,计算目的片段整合率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18例HCC组织检测到HBV X基因的整合片段,整合率为60.00%(18/30);26例癌旁组织检测到HBV X基因的整合片段,整合率为86.67%(26/30)。癌旁组织HBV病毒整合率高于HCC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5,P=0.020)。不同性别、年龄、HBeAg、HBV DNA、ALT、AST的HCC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HBV X基因整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肝癌高发区癌旁组织比HCC组织HBV整合率高,说明HBV整合发生在感染早期。HBV X基因整合与HCC患者性别、年龄、HBeAg、HBV DNA、ALT、AST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