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目的 研究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与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重庆市 巴南区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晚期肿瘤患者,调查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体质指数(BMI)、血液学指标(总蛋白、 白蛋白、血红蛋白);用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与焦 虑、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 1501例晚期肿瘤患者中 22.39%(336/1501)的患者 BMI<18.5 kg/m2,NRS 2002≥3 分发生率为 56.70%(851/1501)。存在营养风险患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BMI更低;比较不同癌种,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不 足及存在营养风险比例最高。焦虑症状阳性率为78.61%(1180/1501),抑郁症状阳性率为69.62%(1045/1501),NRS 2002评分 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BMI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结论 晚期肿瘤患者营养不足、营养风险发生率高,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普 遍,NRS 2002评分越高,BMI越低,焦虑抑郁程度越重。针对营养风险高、营养不足的晚期肿瘤患者我们应加强营养治疗以及 对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探讨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及术后恢复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行根治性切除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结果及是否行营养支持将其分为A组(存在营养风险,行营养支持)89例,B组(存在营养风险,不行营养支持)14例,C组(不存在营养风险,行营养支持)24例,D组(不存在营养风险,不行营养支持)73例,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检测各组患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等营养指标,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前Hb、Alb、P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患者Hb、Alb、PA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高于/长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前后C、D两组患者Hb、Alb、PA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能为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营养支持治疗对存在营养风险的人群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应用欧洲营养筛查方法(NRS 2002) 分析胃癌患者营养风险。[方法] 收集胃癌患者82例,患者入院48h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采用NRS2002评估表进行评分。NRS2002总分≥3分为存在营养风险。[结果] 在82例住院胃癌患者中,NRS 2002 营养风险筛查评分为(2.51±1.08)分,NRS2002≥3分24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9.3%。随着患者临床分期的升高,营养风险发生率随之升高,Ⅰ期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9%,而Ⅳ期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7.1%。营养风险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居住地和医疗费用相关。营养不良者(BMI<18.5kg/m2)发生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00%,但25.9%(14/54)患者的BMI 虽处于正常范围仍存在营养风险。NRS 2002≥3分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4.4±9.2)d,明显长于NRS 2002<3分无营养风险的患者的(9.0±4.8)d (P=0.041)。[结论] NRS2002 对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率的调查可有效鉴别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并为营养支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可手术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以及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状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住院手术治疗的202例食管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调查,结合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判断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同时调查患者住院期间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状况。结果:所有患者中,BMI<18.5kg/m2者54例,营养不足发生率为26.7%(54/202);NRS2002评分≥3分者116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7.4%(116/202);年龄是否>65岁(χ2值分别为6.233、4.730)、术后分期(χ2值分别为7.214、7.191)、梗阻程度(χ2值分别为41.507、51.447)、文化程度(χ2值分别为5.158、10.260)是发生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城乡差异和工作性质只与营养不足发生率有关,χ2值分别为6.537、9.197,P值分别为0.011、0.010;而与营养风险发生率无关,χ2值分别为0.300、3.668,P值分别为0.584、0.160;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与食管癌发生的部位无关,χ2值分别为2.859、4.551,P值分别为0.239、0.103。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术后分期、梗阻程度和文化程度是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的影响因素。全部患者中,应用了营养支持治疗者137例(72.3%),其中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enteral nutrition,EN)者48例(35.0%),肠外营养支持治疗(parenteral nutrition,PN)者89例(65.0%),EN/PN为1/1.85;EN在术后28~72h,平均为术后56h;在NRS2002评分≥3分的116例患者中,给予营养支持治疗98例(84.5%),而在NRS2002评分<3分的86例患者中,也有39例(45.3%)给予了营养支持治疗。结论:食管癌手术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营养支持治疗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吉林大学第三医院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及营养治疗情况。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方法,以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吉林大学第三医院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后48h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调查营养不良发生率,记录患者住院期间营养治疗情况。结果 在入选的134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2.24%(n=70);营养不良有两个来源:NRS 2002中营养状况评分≥3分评估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3.43%(n=18),体质指数(BMI)<18.5kg/m2,结合一般状况较差者比例10.45%(n=14);男、女患者在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营养不良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周岁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60周岁患者(P<0.05);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治疗的比例为54.29%。结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营养治疗比例有待提升;NRS 2002可以将这部分患者筛查出来,为临床合理营养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肿瘤放化疗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情况。方法:以2017年1月至10月肿瘤放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筛查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暂无营养风险者,每周重复筛查。比较不同年龄和不同肿瘤类别患者间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的差异。调查患者的营养支持状况和营养支持方式,比较不同营养风险患者间营养支持率的差异。结果:符合标准的369名患者中,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分别为45.3%、30.6%。不同年龄患者间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类别患者间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率39.8%,其中肠外、肠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占比分别为97.3%、0%、2.7%,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中全合一和单瓶输注占比分别为59.9%、40.1%。不同营养风险患者间营养支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放化疗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但营养支持率较低,且营养支持存在不合理性,规范化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内科肺癌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为患者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方法,以及人体测量和生化指标检测,包括身高、体重、腰围、握力、血清白蛋白(Alb)、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等,调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新入院肺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情况。[结果]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15.59%,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8.60%,超重及肥胖发生率为46.77%,腹部肥胖的发生率为62.37%。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率为0。[结论]肺癌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有营养风险患者存在营养支持不足,需开展大样本关于营养支持对化疗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患者营养问题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的恶性肿瘤患者3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定点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进行NRS 2002、PS-SGA、人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检测等数据收集。结果330例患者完成营养调查,其中,男性227例,女性103例(68.8% vs 31.2%),年龄(54.0±11.4)岁,有营养风险(NRS 2002≥3分)发生率为28.8%,营养不良(PG-SGA ≥4分)发生率为52.7%,鼻咽癌患者营养风险检出率最高为(29.3%),其次为肺癌(28.1%)、口腔癌(18.1%)和食管癌(15.2%)。BMI与PG-SGA评分呈负相关,NRS 2002评分与PG-SGA评分呈正相关。年龄(≥65岁)、白蛋白(<40g/L)、 前白蛋白(<150g/L)、卡氏功能状态评分(<80分)是营养风险和重度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放射治疗中心的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属于中等水平,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建议加强放疗患者的营养管理,结合患者的营养状况,PG-SGA评分可作为营养干预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前瞻性评估食管癌患者的营养风险,比较不同营养筛查工具间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评估54例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利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及主观全面评价法(SGA)作营养筛查,测定体重指数判断营养状况,分析各营养筛查方法的关系.结果 54例患者均完成NRS 2002和SGA.用体重指数(BMI)中国标准判定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7.4%、18.5%和5.6%.NRS 2002筛查显示营养风险发生率为79.6%,SGA筛查显示营养不足发生率为81.5%.两种方法在营养不足筛查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3).结论 NRS2002和SGA均适用于食管癌患者营养风险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间,连续选择符合研究方案要求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687例,均获知情同意。在入院后48h,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调查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在入院后14d或出院时调查营养支持应用状况。[结果]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不足发生率为26.35%,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5.56%。老年(≥65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58.02%vs38.74%,P=0.001)。有营养风险患者(NRS-2002≥3)中,146例(46.65%)接受了营养支持,无营养风险(NRS-2002〈3)患者中64例(17.11%)接受了营养支持。肠外与肠内营养的比例平均为6.99:1。[结论]大量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肿瘤患者肠外和肠内营养应用存在不合理性,需要基于证据的营养支持指南以改善此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中,营养风险筛查2002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变化中的评估作用,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此类患者营养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根据定点连续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新入院、未经放化疗处理的围术期结直肠癌患者189例,入院24h和出院24h内均完成营养风险筛查2002。记录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人体物理指标测量和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实验室检查,记录患者在住院期间营养治疗的应用状况,根据营养风险筛查 2002结果比较术前行与未行营养治疗患者及相关营养指标、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全部完成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估,动态营养风险筛查工具适用率高达100.00%。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显示,18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92例(48.68%)术前存在营养风险,其中30例术前给予营养治疗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优于术前未接受营养治疗的62例患者。本次研究患者术后营养治疗率为100%,其中肠内营养治疗应用比例较高。入院时营养筛查评分≥3分无营养治疗患者和入院时营养风险筛查 2002评分<3分患者在出院时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结论 术前营养风险筛查提示结直肠肿瘤患者入院时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术前接受营养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术后康复有益,围术期过程中应及时合理予以营养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出院时患者营养风险有增加趋向,应重视患者出院时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营养风险发生率,为临床进行营养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营养筛查工具NRS2002对14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在142例病人中,评分≥3分者116例,占全部病例数的81.7%,其中,评分≥3分的患者中鼻咽癌比例为74.1%,口腔癌18.1%。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存在较高营养风险,鼻咽癌和口腔癌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更高,对于该类患者尤其需要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对胃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0 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353 例胃癌患者,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 2002 )评分进行术前营养评估,比较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和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按照 NRS 2002 评分,术前存在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 .0%(77 /164)和31 .2%(59 /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NRS 2002 评分≥3 分的患者,术前有营养支持比无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经Logistic多因素风险回归分析证实,NRS 2002 评分是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9,0R=1.634,95 % CI :1.025~2.606)。结论:NRS 2002 评分作为一种术前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可有效预测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与化疗不良反应、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对80例胃癌化疗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评估其营养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n=42)及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n=38),比较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近期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无营养风险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营养风险组(P﹤0.01);无营养风险组胃肠道、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及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营养风险组(P﹤0.05);无营养风险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营养风险组(P﹤0.05);无营养风险组患者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5个维度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营养风险组(P﹤0.01).结论 营养不良状况可能增加胃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化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因此化疗期间应加强患者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对我院晚期肿瘤住院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调研,统计患者的营养不足率、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情况,探讨不同癌种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临床指标差异,为个体化营养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筛选符合要求的2016年1月—2017年2月入院的晚期肿瘤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问卷调查、人体测量、记录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 517例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足率为19.54%,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9.52%,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比例为14.56%,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比例为63.67%。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43±11.82)天,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为(8.29±6.93)天。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其他癌种。结论 NRS2002作为有效的营养筛查工具,可协助临床医师筛查肿瘤科住院患者潜在的营养风险,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营养风险筛查的应用及对手术疗效、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介入治疗科收治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80例,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将研究人群分为有营养风险组(NRS 2002≥3分)和无营养风险组(NRS 2002<3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反映营养状况的物理和生化指标以及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中,无营养风险患者有85例,有营养风险患者有95例,营养风险发生率52.8%。两组患者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体质指数、白蛋白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总蛋白和前蛋白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TACE治疗肿瘤的临床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无营养风险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有营养风险患者评分高(P<0.05)。有营养风险患者3年生存率为54.74%;无营养风险患者3年生存率为68.24%,存在统计学意义(HR=0.61,P=0.05, 95%CI=0.38~0.98)。肝性脑病、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的发生率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消化道出血和门脉癌栓堵塞的发生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营养风险筛查对于行TACE手术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营养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旨在分析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和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1-11-01-2014-11-01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876例胃癌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支持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数据,分析营养风险以及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分析营养支持和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1)有营养风险492例,发生率为56.2%,其中积分3分占27.1%,4~7分占2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病理鲍曼分型和并发症与营养风险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病理Ⅲ期和并发症是独立危险因素.(2)有并发症158例,发生率为18.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理分期、鲍曼分型、术中出血量、ASA评分、营养风险和并发症与并发症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病理分期Ⅲ期、营养风险、ASA评分和并发症是独立危险因素.(3)分层分析显示,有风险者营养支持并发症为17.9%,低于无规范营养支持的29.2%,无营养风险者营养支持对并发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影响胃癌营养风险和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病理分期和并发症,营养风险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规范的营养支持为营养风险者并发症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Correct nutritional assessment is essential for leukemia patients afte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best nutritional assessment method for leukemia patients after HSCT, and find the possible nutritional risk of the patients during the transplanta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intervene in the patients with nutritional risks and undernourished patients timely, so that the entire transplantation process could b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in 108 leukemia patients after HSCT, and different nutritional assessment methods, including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 (NRS2002),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 subjective globe assessment (SGA) and malnutritional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s (MUST), were used.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nutritional status of these patients and nutritional assessment method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108 patients completed SGA, and 99 patients completed NRS2002, MNA and MUST. Dur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 85.2% of the patients lost weight, wherein, 50% lost weight greater than 5%, and 42.6% had significantly reduced food intake. For nutritional risk assessment, the positive rates of NRS2002, MNA and MUST were 100%, 74.7% and 63.6%,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mong the positive rates of NRS2002, MNA and MUST. In undernutrition assessment, the positive rate of SGA (83.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NA (17.2%) (P〈0.05),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nutritional risk among leukemia patients _〈30 years old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30 years old (P〈0.05).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leukemia were in poor nutritional status during and after HSCT. The leukemia patients 〈30 years old had a greater incidence rate of nutritional risk. As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tool, the specificity of NRS2002 is not high, but it can be used for evaluating nutritional deficiencies. MNA is a good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tool, but not an adequate tool for nutritional assessment. If assessment of undernutrition is necessary, the combination of all these screening tools and clinical laboratory indicators should he applied to improve accuracy.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到2020年6月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94例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PS评分评估患者的体力状况,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筛查患者的营养风险,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析患者的营养风险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94例晚期肿瘤患者中有营养风险的患者(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共53例,占56.4%;年龄>70岁患者共34例,有营养风险患者占70.6%,与年龄≤70岁患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KPS评分≤60分患者有37例,有73.0%患者存在营养风险,与KPS>60分患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不同BMI指数及疼痛程度的患者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消化系统肿瘤共有59例,有营养风险者占43例,总营养风险发生率达72.9%(43/59)。结论:晚期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消化道肿瘤更显著,年龄、KPS评分、BMI指数、疼痛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