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ypeⅡ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receptor,TβRⅡ)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作用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子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和TβRⅡ表达。结果:TGFβ1与TβRⅡ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TGFβ与TβRⅡ两者表达呈一致性(P〉0.05);TGFβ1与TβRⅡ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P均〈0.05);其表达与内膜癌的临床期别、浸润肌壁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P均〈0.05),与分化程度则呈正相关(P<0.01)。结论:TGFβ1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TGFβ1及其受体TβRⅡ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转移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病人胸苷磷酸化酶(TP/PD-ECGF)表达与内膜癌血管生成、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子宫内膜腺癌石蜡标本48例,其中I期36例、Ⅱ期8例、Ⅲ期4例(FIGO分期),绝经者28例。不典型增生石蜡标本22例,正常内膜石蜡标本15例。用TP/PD-ECGF单抗免疫组化染色确定组织内的TP表达,用CD34单抗免疫组化染色确定组织内微血管,然后分析内膜癌TP表达与微血管计数(MVD)以及TP表达和MVD分别与临床病理特征(绝经状态、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宫颈浸润、淋巴结转移)、与无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内膜组80%病例TP在腺体细胞表达,而不典型增生组及内膜腺癌组TP以基质及基质和腺体同时表达为主(分别为91%、78.2%),正常组与不典型增生组及内膜腺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不典型增生组与内膜癌组比较,TP表达无显著差异(P>0.1)。不典型增生组MVD(平均为32.7),较正常的内膜组MVD(平均为27.1)高(P<0.01),但明显较内膜腺癌组MVD(平均为78.9)低(P<0.001),子宫内膜癌TP基质+癌染色组MVD(平均值79.1)低于基质染色组MVD(平均值86.2,P<0.05),但明显高于癌细胞染色组MVD(平均值60.5P=0.005)。子宫内膜腺癌TP表达及MVD均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基质TP染色及高MVD的病人无病生存期短。结论:子宫内膜癌T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而与MVD及预后有关。TP在内膜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TP和MVD一样能预测内膜癌病人的预后。血管生成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P可能与内膜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定BCL2-L12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CL2-L1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36例良性病变切除子宫患者(对照组)的正常内膜组织及6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实验组)病变内膜组织中BCL2-L1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BCL2-L1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L1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肌层浸润程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L1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比如病理学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L1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现低表达,且表达水平与肌层浸润程度有关,提示BCL2-L12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 GDF -15和 p -mTOR 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特点的相关性,并分析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内在信号通路。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GDF -15和 p -mTOR蛋白在65例子宫内膜癌和6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GDF -15和 p -mTOR 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GDF -15蛋白在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2.94%,Ⅲ-Ⅳ期中的表达率为90.3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GDF -15在癌灶肌层浸润深度≥1/2中表达率为92.00%,在癌灶肌层浸润深度<1/2组的表达率为57.50%(P <0.01)。GDF -15在存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85.71%,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59.46%,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2)。p -mTOR 蛋白在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4.71%,Ⅲ-Ⅳ期中的表达率为93.5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p -mTOR 在癌灶肌层浸润深度≥1/2中表达率为92.00%,在癌灶肌层浸润深度<1/2组的表达率为70.00%,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p -mTOR 在存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92.86%,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67.57%,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GDF -15、p -mTOR 的表达与患者的发病年龄、组织病理学分级无关(P >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GDF -15和 mTOR 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 =0.322,P <0.01)。结论:p -mTOR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受升高的 GDF -15蛋白水平的调控,可能为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重要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及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ype II of 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receptor,TβRⅡ)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作用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子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和TβRⅡ表达。结果TGFβ1与TβRⅡ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TGFβ1与TβRⅡ两者表达呈一致性(P>0·05);TGFβ1与TβRⅡ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P均<0·05);其表达与内膜癌的临床期别、浸润肌壁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P均<0·05),与分化程度则呈正相关(P<0·01)。结论TGFβ1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TGFβ1及其受体TβRⅡ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转移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cl-2、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子宫内膜场50例,不典型子宫内股增生、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单纯型内膜增生各15例,进行bcl-2、p53蛋白和PCNA的检测。[结果]bcl-2、p53在内膜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的表达分别为64.0%和52.0%,40.0%和20.0%,13.3%和0,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均为阴性。内膜癌、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复杂型单纯型增生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CNA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为100.0%和73.3%,显著高于复杂型及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26.7%和20.0%,P<0.05)。本实验发现p53和PCNA与内膜癌分化程度,转移扩散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bcol-2与内膜癌分化程度有关,与转移、扩散、分期及肌层浸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53和PCNA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bcl-2与PCNA在不典型内膜增生内有较高表达,是癌变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韩立薇  王永来 《肿瘤防治杂志》2007,14(23):1766-1769
目的:研究β-连环素(β-ca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基因突变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SSCP-PCR法检测31例子宫内膜癌标本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β-cat的表达及基因突变,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例子宫内膜癌74%为质/核聚集表达,明显大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其中,Ⅰ期为84%,明显高于Ⅱ、Ⅲ期(16%),P〈0.05;内膜样腺癌为88%,明显高于非内膜样腺癌,P〈0.01,且60%分化良好,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CP法检测出5例突变条带,均为FI-GOI期的子宫内膜癌,且4例为内膜样腺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组均伴有肛cat聚集,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cat聚集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尤其与早期、分化良好的内膜样腺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基因突变是β-cat聚集的重要分子事件,是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重要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TEN和Cycli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和CyclinA蛋白在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生、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性增生、5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癌组中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0%(11/20)、45.45%(25/55),与全部为阳性表达的正常内膜及阳性表达率为90.00%(27/30)的子宫内膜增生组比较,不典型增生组和癌组中PTEN阳性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生组(P〈0.05)。CyclinA在不典型增生组和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0%(9/20)、67.27%(37/55),显著高于全部阴性表达的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10.00%,3/30)(P〈0.05)。两者在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0.5330,r=-0.5556;P〈0.001)。癌组中PTEN阳性表达的缺失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但与肿瘤的浸润转移、临床分期和复发无关(P〉0.05);CyclinA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肿瘤的浸润转移和临床分期、复发有关。结论:PTEN表达缺失和CyclinA的过度表达涉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二步检测65例乳腺癌组织中TGFβ1,VEGF,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VEGF,c-erbB-2的表达均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或P<0.01),TGFβ1表达还与癌浸润相关(P<0.01),VEGF表达与TGFβ1,c-erbB-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TGFβ1、VEGF和c-erbB-2的过度表达预示着乳腺癌具有较强的转移能力;3种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receptor—β,ER—β)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及ER—β蛋白的表达,同时分析ER—β启动子甲基化与ER—β的表达间的关系,以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ON二步法检测40例正常子宫内膜、40例子宫内膜息肉及2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蛋白的表达,同时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组织中ER—β的甲基化情况。结果正常子宫内膜中ER—β的表达较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显著增高(均P〈0.01),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则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β基因甲基化率较子宫内膜癌显著降低(均P〈0.05)。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的阳性表达与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均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ER-β的基因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乃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牛多山  葛霞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1955-1957
目的:探讨claudin-4和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子宫内膜癌和28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中claudin-4和MMP-2表达并作相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中claudin-4和MMP-2表达均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P〈0.05);claudin-4和MMP-2高表达均与癌组织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claudin-4与MMP-2呈正相关(r=0.53,P〈0.05)。结论:claudin-4和MMP-2高表达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的发生和发展,claudin-4和MMP-2表达可能是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人胰腺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血型受体(TβRⅡ)的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其与胰腺癌进展、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l、TβR-Ⅱ在10例正常胰腺,13例慢性胰腺炎和36例胰腺癌中的表达。结果:1.TGF-β1、TβⅡ阳性率在正常胰腺均为10.0%,慢性胰腺炎中分别为7.7%、15.4%,胰腺癌中分别为44.4%、47.2%,胰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前两组(P<0.05));2.TGF-β1、TβRⅡ的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位置、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相关(P<0.001);3.TGF-β1、TβRⅡ在胰腺癌中共同阳性率为36.1%,其共同表达与胰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P<0.001)。结论:单独检测TGF-βl、TβRⅡ的表达对判断胰腺癌的进展、转移趋势有参考价值;二者共同表达对判断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及进展、转移趋势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16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2例子宫内膜癌中P16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为69.1%(29/42),显著低于其在正常子宫内膜(100%,8/8)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90.9%,20/22)中的阳性率(P<0.05)。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随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加、临床分期的升高及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P16蛋白阳性率逐渐降低(P<0.01)。PCNA标记指数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而与浸润无关。P16蛋白阳性者的PCNA指数低于P16蛋白阴性者(P<0.05)。结论:P16基因蛋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并与部分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p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pa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浸润不超过内1/2肌层者的Hpa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浸润达到外1/2肌层者(P>0.05).有淋巴转移组的Hpa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5).Ⅰ-Ⅱ期组的Hpa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Ⅲ-Ⅳ期组(P>0.05).弥漫型内膜癌中Hpa蛋白阳性率高于局限性(P>0.05).中、低分化内膜癌中Hpa表达与细胞分化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pa蛋白表达只与淋巴转移、临床分级及肌层浸润显著相关(P<0.05).结论:Hpa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Hpa表达与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其相关受体蛋白表达与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GCs)生物行为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4例TCCs中TGFβ1及其受体TβRI、TβRⅡ和PCNA蛋白表达。结果:TGFβ1,TβRI和TβRⅡ在TCCs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2%,70.3%和48.6%,浸润性生长的膀胱癌TGFβ1过表达率为83.8%,明显高于表浅性生长组(33.3%)(P<0.05);TGFβ1表达与TCCs术后复发有关(P<0.05);TGFβ1表达强度与PCNA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5);TβRII阳性表达与TCCs浸润程度负相关(P<0.005),TGFβ1及其受体的共同表达与TCCs浸润程度有密切关系(P<0.005)。结论:TGFβ1在TCC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双向调节作用,其负性调节作用的丧失与TβRII失表达有关;TGFβ1过度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浸润性生长、复发等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是评价TCCs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不同分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血清环氧合酶-2(ser-um cyclooxygenase-2,COX-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变化,并探讨其在CML的诊治及预后判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在安康市中心医院就诊的50例初诊患者(其中慢性期30例,加速期10例,急变期10例)为研究对象,以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COX-2、bFGF 及TGFβ1水平,并对CML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的动态检测。结果:初诊时,CML组患者的血清COX-2及bFGF含量显著升高,而TGFβ1含量明显减低(P<0.001)。CML组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血清bFGF及COX-2水平较慢性期患者均明显增高,而TGFβ1水平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时,血清bFGF及COX-2含量明显下降,而TGFβ1含量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达到缓解时,血清bFGF、COX-2及TGFβ1水平与CR组比较差异显著(均为P<0.001)。CML初诊患者治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与TGFβ1呈负相关(分别为r=-0.330,P=0.020;r=-0.632, P<0.001)。结论:CML患者初诊时COX-2及bFGF高表达,TGFβ1低表达,经过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达到CR时,血清这些因子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提示CML的发生、发展与这些因子密切相关。因此,动态监测CML患者血清COX-2、bFGF及TGFβ1水平,可作为CML病情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p16蛋白的异常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变的关系和早期诊断及评判预后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30例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p16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子宫内膜腺癌与除不典型增生外的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glEN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与不典型增生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及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p16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子宫内膜与增生症子宫内膜差异无显著性(P〉0.05)增生症子宫内膜各组间p16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PTENP16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有关(P〈0.05)。PTEN、p16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978,P〈0.05)。结论:PTEN、p16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的癌变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27基因与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胃癌组织中,p27蛋白,TGF-βRⅡ的表达情况,结合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中p27,TGF-βRⅡ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1.9%(26/62),17.7%(11/62),它们均与胃癌的Borrman分型,浸润深度相关(P<0.05),P27蛋白阳性表达还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随P27蛋白表达强度增加,TGF-βRⅡ阳性率增高(P<0.05),生存期超过5年者其p27蛋白,TGF-βRⅡ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生存期<5年者(P<0.05),结论:P27蛋白和TGF-βRⅡ与胃癌不良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相关,P27蛋白与TGF-βRⅡ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的规律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24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62例子宫内膜腺癌组中uPA、uPAR、PAI-1的表达,并分析与良恶性、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基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uPA、uPAR、PAI-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中的表达较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而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uPA、uPAR、PAI-1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uPA、uPAR、PAI-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GFβ1在6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GFβ1的阳性率为93.75%,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30.00%(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与其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 TGFβ1表达增高能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