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快速康复理念应用的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快速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结果快速康复组患者的下地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饮水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2/25),对照组为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快速康复理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在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结直肠癌患者92例,将采用腹腔镜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将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腹腔引流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疗效指标;观察2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3年,对比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腹腔引流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95.23%,88.09%;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6.00%,86.00%,74.00%.2组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可达到传统开腹手术相当的治疗效果,其远期生存率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52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组和标准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每组76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VA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标准腹腔镜组显著延长(P<0.05),切口总长度较短(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和标准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Mile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8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42)和开腹组(n=41),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自主排尿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食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Mile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能达到开腹Miles手术的切除范围,且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联合肠内支架在梗阻性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两组均行内镜下支架植入手术,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腔镜围手术期处理,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应激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4 h、3 d的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内镜下肠内支架植入手术的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采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治疗组,60例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开腹手术患者相比,腹腔镜患者的手术时间更长,手术切口长度明显更短,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腹腔镜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止痛药应用次数均少于开腹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清扫淋巴结总数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总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开腹组(36.67%)(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发生率明显更低,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吻合口出血、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在2组间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创伤小、疗效佳,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7月我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ERAS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行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和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指标、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ERAS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与常规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ERAS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后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后者,术后并发症比率低于后者(P<0.05)。结论 ERAS理念指导下的经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其进一步应用需多学科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75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行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75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同期73例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与71例开腹手术(开腹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分类、ASA(手术危险程度)分级、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结果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疾病分类、术前合并症、ASA(手术危险程度)分级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组、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5.20±40.12)min、(190.50±45.3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5.36±50.28)ml、(210.42±90.51)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15±1.65)d、(5.48±2.46)d,进食流质时间分别为(4.38±2.19)d、(6.13±1.98)d,住院时间分别为(9.45±1.24)d、(14.57±3.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开腹手术组无手术相关死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9%(17/73)和43.2%(32/71)(P<0.01).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具有微创的优点,对于75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安全、可行,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老年人结直肠肿瘤较好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42例,同期开腹手术病例54例,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近期效果。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所有手术均达到肿瘤根治性切除标准。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4.6个和12.3个,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少于开腹组,分别为382.0ml和519.4ml;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术后患者下床时间腹腔镜组均较开腹组提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9%和16.7%,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出血少、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联合同步新辅助放化疗治疗进展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36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同步新辅助放化疗,对可接受手术的128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62例)和开腹手术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方式及术后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则无显著差别。结论进展期直肠癌术前行同步放化疗后,腹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9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5±0.3)h及(2.1±0.4)h(P>0.05);出血量分别为(120±8)ml及(220±10)ml(P<0.05);并发症分别为13%及20%(P<0.05);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16±2)枚及(17±3)枚(P>0.05);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52.5±6.5)h及(81.2±9.0)h(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8.3±1.6)d及(11.2±2.7)d(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根治效果同开腹手术,术中Trocar位置的选择、Toldt间隙及骶前间隙的辨别、对肿瘤的包裹隔离,是进一步完善手术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对淋巴结清除术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了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95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其中保留LCA 47例(研究组),不保留LCA 4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转开腹率、预防性回肠造口、游离脾曲)、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清扫数、阳性淋巴结检出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胀腹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和肿瘤复发转移、5年死亡率、无肿瘤进展(PFS)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转开腹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回肠造口比例、游离脾曲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排气时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腹痛腹胀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0% vs 10.42%,P<0.05),切口感染、尿潴留、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肿瘤复发率、转移率、5年死亡率、无进展生存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可提供吻合口良好血供,避免术中回肠造口、游离脾曲术,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对淋巴结清扫术无影响,不增加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117例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应用肠梗阻导管分为两组,56例行急性期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为对照组,61例行经肛门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置管成功的患者为观察组,冲洗引流7~10 d再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方式、TNM分期、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淋巴结清扫数、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肿瘤最大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为(14.9±2.6)枚,多于对照组的(10.4±2.1)枚,术后排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菌血症、低钠低钾低蛋白血症、吻合口瘘和下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4.92%、1.64%、1.64%、49.18%、1.64%和4.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12.50%、14.29%、75.00%、12.50%和2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疗效好、创伤小,安全性好,推荐作为符合适应证的老年患者首选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对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生存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86例拟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进展期胃癌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开腹脾门淋巴结清扫,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术后7 d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总手术时间、肿瘤大小、No.10淋巴结清扫时间。No.10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总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出血量、清扫No.10淋巴结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胃管拔出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对照组失访1例,研究组失访2例,随访率为96.51%,研究组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2.35个月(95%CI:12.39~28.41)、21.73个月(95%CI:9.25~24.52),两组无进展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近期效果良好,安全可行,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对比其与开腹手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结肠及中上段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腹手术120例,腹腔镜下手术7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围手术期情况及近远期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大于开腹组,分别为(226.28±61.09)min和(193.50±53.79)min;术中失血量腹腔镜组小于开腹组,分别为(84.00±28.41)ml和(187.60±37.27)ml;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小于开腹组,分别为(7.55±2.04)d和(8.40±3.39)d。两组患者肠管近端及远端切缘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以及术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腹组与腹腔镜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8%、65.7%和76.6%、71.2%(P>0.05);Duke’s A、B、C各期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安全可行,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肿瘤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近远期疗效不亚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两种不同入路方式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 年10月我院120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按所选入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尾侧入路、对照组采用中间入路。利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评价腹腔镜下两种入路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TNM分期及肿瘤部位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血管损伤率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腹率,术后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中间入路相比,尾侧入路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对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期间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和开腹组,每组60例。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开腹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血清CRP、IL-6水平,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患者术后血清CRP和IL-6水平均高于腹腔镜组(均P<0.05)。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60岁患者的3、5年生存率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相似,但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能够保护机体免疫功能等优点,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近期与远期预后状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9月在本院诊治的结肠癌患者8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开腹结肠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主要观察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恢复、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57.36±11.42)ml,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66.38±15.59)min,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06±0.19)d、(20.31±2.16)h和(12.53±1.08)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为8.33%(4/48),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癌细胞转移率、复发率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时间短、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并可达到开腹手术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后的肛门动力学变化以及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确诊为直肠癌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超低位前手术切除组和开腹手术组.并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诊并评定患者的肛门动力学以及肛门功能的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的住院时间(11.3±3.7)d、术中出血量(116.3±66.5)mL、手术时间(170.5±57.7)min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5±1.0)d上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在术中淋巴结清扫上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肛门最大收缩压、最大静息压、静息向量容积以及收缩向量容积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在术后1个月和6个月肛门功能方面比较发现,腹腔镜手术组的排便感觉、肛门控制力、排便时间以及便意感方面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术后6个月的排便次数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超低位前切除术后的肛门动力学及肛门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效果好,值得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刘长艳  杨艳  朱志颖 《癌症进展》2016,14(9):923-92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性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淋巴结清扫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行子宫全切术的96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组),46例行开腹子宫全切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开放组),分别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淋巴结清扫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放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9.1±5.3)个和(20.3±4.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43,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1,P﹤0.05)。两组疗效相比,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为92.0%,开放组总有效率为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