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小板(platele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及球蛋白(globulin,GLO)、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在肿瘤相关易栓症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病例组136例,分为肿瘤组76例,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gkin lymphoma,NHL)19例、胃癌(gastric cancer,GC)30例、肺癌(lung cancer,LC)27例。均为初治病例,于化疗后1月纳入统计。非肿瘤-深静脉血栓形成组(non-tumor deep vein thrombosis,NT-DVT)60例,均为确诊的下肢DVT患者,抗凝治疗后2周纳入统计。对照组90例,来自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经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血球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PTT、PT、TT、FIB、D-D、RBC、HGB、HCT、PLT、MPV及GLO、TG、HDL水平变化。结果:肿瘤组患者化疗前D-D表达水平升高(P<0.05),化疗后下降(P<0.05)。肿瘤组患者化疗前HDL表达水平下降(P<0.05),化疗后升高(P<0.05)。肿瘤组患者化疗前FIB、PLT、GLO表达水平升高(P<0.05)。NT-DVT组治疗前APTT、FIB、D-D表达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APTT延长(P<0.05),FIB、D-D下降(P<0.05)。结论:D-D、FIB、PLT、GLO、HDL水平是反映肿瘤相关易栓症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与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90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的10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D-D、FIB、PLT、APTT,并探讨研究组患者CTC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D-D、FIB、PLT受患者性别因素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指标和年龄有一定关系,≥60岁的患者PLT水平高于<6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上,D-D、FIB、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CTC阳性46例,阴性44例。CTC阳性肺癌患者D-D、FIB和PLT水平均高于CTC阴性患者,APTT水平低于CTC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和PLT对CTC阳性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CTC与D-D、FIB、PLT和APTT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凝血指标水平的变化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肺癌的初治患者190例,检测其血浆凝血活酶时间(thromboplast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plateletcount,PLT)水平,及患者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男性患者APTT、PT、FIB的均值分别为(34.12±3.98)s、(14.56±2.24)s、(5.39±0.76)g/L,较女性患者APTT、PT延长,FIB水平升高(P<0.05);年龄≥60岁与<60岁患者D-D水平的均值分别为(0.74±0.20)mg/L和(0.59±0.15)mg/L(P<0.05),提示年龄愈大,D-D水平越高;淋巴结侵犯阳性患者FIB、D-D的均值分别为(5.31±0.65)g/L、(0.83±0.24)mg/L,较阴性患者相比升高明显(P<0.05),淋巴结侵犯阳性患者APTT均值为(32.06±2.94)s,较阴性患者相比缩短(P<0.05);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不仅FIB、D-D水平较无远处转移患者明显升高,其PLT水平(269.85±49.60)×109/L也明显升高(P<0.05);腺癌患者FIB、D-D的均值分别为(5.37±0.55)g/L、(0.75±0.22)mg/L,较鳞癌患者相比升高(P<0.05);肿瘤分期为III、IV期患者FIB、D-D的均值分别为(5.38±0.58)g/L、(0.81±0.20)mg/L,较I、II期患者相比升高明显(P<0.05),提示肿瘤分期越晚,D-D及FIB水平越高。不同肿瘤直径之间凝血指标水平的比较无明显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异常与肿瘤细胞的生长、迁徙具有一定相关性,测定肺癌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可为临床评估病情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肺癌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水平进行测定,同时计数血小板(PLT)。结果:化疗前肺癌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血小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肺癌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各项指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普遍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化疗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例肺癌住院化疗患者(病例组)及同期体检健康人群40例(健康组)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 FIB)、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肺癌患者(病例组)化疗前PT、FIB、APTT、PLT、PCT、MPV、PDW值均显著大于健康组( P<0.05)。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PT、FIB、APTT、PLT、PCT、MPV、PDW值比较差异均不显著( P>0.05)。4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PT、FIB、APTT、PLT、PCT、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化疗后较化疗前均有所改善,MPV、PDW值在化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通过化疗可逐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异常,进一步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101例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凝血酶时间(TT)和血小板(PLT)。结果 101例患者中,PLT高于正常者有29例(28.7%),PT缩短者有29例(28.7%),APTT缩短者有9例(8.9%),FIB升高者有27例(26.7%),D-D升高者有19例(18.8%),FDP升高者有18例(17.8%),TT延长者有14例(13.9%)。结论肿瘤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如何在临床中使用抗凝治疗,以及抗凝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试验回顾性研究低分子肝素对血液呈高凝状态的肺癌放化疗患者的抗凝作用。方法:将140例存在血液高凝的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放疗试验组、放疗对照组、化疗试验组及化疗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两试验组在放化疗治疗期间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两对照组仅给予放、化疗。结果:两试验组患者抗凝治疗后,血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明显下降,而两对照组患者基础治疗后,血D-D、PLT水平明显升高,化疗对照组治疗后FI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静脉血栓(VTE)发生率明显降低,未见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VTE发生率,且无明显出血不良事件,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肺癌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水平进行测定,同时计数血小板(PLT)。结果:化疗前肺癌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血小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肺癌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各项指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普遍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化疗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价值。方法:对146例AL患者(AL组)首次化疗前后进行血浆D-D、vWF、AT-Ⅲ、FIB检测,并对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上述检测。比较化疗前不同病理类型AL患者上述四项指标,并比较AL组(化疗前后)、对照组上述四项指标,分析AL患者D-D、vWF、AT-Ⅲ、FIB与瘤负荷的相关性。结果:化疗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组D-D、vWF高于非APL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P<0.05),AT-Ⅲ、FIB低于非APL的AML组和ALL组(P<0.05);AL组D-D、vWF高于对照组(P<0.05),AT-Ⅲ、FIB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化疗后完全缓解(CR)患者D-D、vWF低于未缓解(NR)患者(P<0.05),AT-Ⅲ、FIB高于NR患者(P<0.05);且CR患者D-D、vWF、AT-Ⅲ、FIB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AL组患者D-D、vWF与瘤负荷呈正相关(r=0.412、0.533,P<0.05),AT-Ⅲ、FIB与瘤负荷呈负相关(r=-0.282、-0.311,P<0.05)。结论:血浆D-D、vWF、AT-Ⅲ、FIB水平可反应AL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作为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血浆凝血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57例肺癌患者、56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组CEA、NSE、CYFRA21-1、FIB、D-D、PLT水平分别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各指标水平在高分期(III/IV)组中均高于低分期(I+II)组(P<0.05),除了PLT水平在肺癌高分期(III/IV)组与低分期(I+I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水平在IVb期肺癌组中高于IVa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水平与CYFRA21-1以及D-D分别与CEA、NSE、CYFRA21-1呈正相关;CEA对于肺癌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最高,六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89.2%)和阴性预测值(64.6%)及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的曲线下面积(0.832),均高于任一单项指标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和凝血功能变化对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以及有助于预测肺癌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给予早期预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化疗对凝血指标的影响,评估凝血指标对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凝血指标,包括血小板(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D-二聚体(D-dimer,D-D)。将化疗前PLT、D-D和FIB中任意一项值大于正常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或PT、APTT和TT三项中任意一项值低于正常下限定义为高凝组,其余为正常组。结果 高凝组和正常组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和临床分期等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凝组经化疗干预后凝血指标PLT、FIB和D-D均有下降,且FIB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组化疗前后凝血、纤溶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现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临床分期、PT和FIB是影响SCLC预后的独立因素,且PLT、FIB和D-D异常升高的患者,生存期均低于正常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化疗可以改善SCLC患者的高凝状态,但对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无明显影响;凝血指标异常升高的患者较凝血指标正常的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张雪菲  张帅  于雁 《现代肿瘤医学》2016,(13):2070-207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指标异常与一般临床病理特征、转移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对128例NSCLC患者进行凝血指标测定,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凝血指标与生存期关系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各凝血指标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相关性。腺癌组APTT值明显低于鳞癌组,D-D水平明显高于鳞癌组,PT、FIB、PLT水平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有转移组D-D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组,APTT、PT、FIB、PLT水平与有无转移无相关性。血小板水平与生存期呈负相关(r=-0.373 9,t=3.56,P<0.01)。结论:NSCLC患者普遍存在凝血指标异常,可能与病理类型及转移有关,凝血异常可影响患者的生存期。深入研究凝血异常状态,有利于估计病情变化及判断预后,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在不同病理类型、分期及治疗状态的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对62例初治和治疗后肺癌患者血浆中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激活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进行检测。结果 PLT、PT、APTT和TT的含量在不同分期、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治疗状态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在Ⅳ期和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中含量高于其他分期和类型患者,P值分别为0.028和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在腺癌患者血浆中含量较其他类型患者有升高,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PAR在腺癌患者血浆中水平低于其他类型患者,在Ⅲ期患者血浆中高于Ⅳ期患者,而治疗后患者血浆uPAR的水平低于未治疗者,P值分别为0.03、0.045和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A在小细胞癌患者血浆中含量高于其他类型,P值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后患者血浆uPAR的水平低于未治疗患者;腺癌患者血浆D-D含量高于其他类型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临床分期肺癌患者表达凝血及纤溶指标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患者血液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出50名(ASAⅠ-Ⅱ级)乳腺癌患者,分别测定手术前后凝血系列(FIB,TT,PT,APTT,ALT)。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FIB明显高于术前(P〈0.05),APTT明显低于术前(P〈0.05),PLT较术前增高(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因而术后存在深部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危险,及时预防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