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系统(超级伽玛刀)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体部恶性肿瘤患者318例(其中经病理证实284例),采用超级伽玛刀治疗,肿瘤直径<3cm者,用70%~9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靶区,单次周边剂量4~6Gy,总剂量35~50Gy;肿瘤直径3~5cm者,用60%~70%等剂量曲线覆盖靶区,单次周边剂量3~6Gy,总剂量35~45Gy;肿瘤直径>5cm者,用50%~60%等剂量曲线覆盖靶区,单次周边剂量3~6Gy,总剂量25~42Gy。一般分6~15次,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结果]CT示CR95例(29.9%),PR186例(58.5%),NC12例(3.8%),总有效率88.4%。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毒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超级伽玛刀治疗体部肿瘤症状改善明显,近期疗效显著,是体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头颅疾患近期疗效、急性副反应及相关因素。方法  5 9例不同部位的头颅疾患应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6MV -X射线总剂量DT 2 5~ 2 8Gy ,1~ 5个中心 ,60 %~ 90 %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边缘 ,限光筒直径 0 72~4.3 4cm。分割方式 :4 4~ 12 .5Gy/次 ,2~ 3次 /周。结果 临床症状改善为 79 7% ;影像学有效率为 93 2 % ;D >2 .86cm副反应较重 ;总生物剂量相同时 ,每周 2次或 3次疗效无差别 ;脑转移的近期疗效高于胶质瘤。结论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头颅疾患近期疗效肯定 ,临床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恶性胶质细胞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恶性胶质细胞瘤 (BMG)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96年 10月~ 1998年 10月 ,112例CT或MRI证实术后病灶残瘤的BMG随机分为单纯常规放射治疗组 (单放组 )和常规放射治疗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疗组 )。单放组 5 8例 ,男 40例 ,女 18例 ,年龄 16~ 76岁 (中位 40 .5岁 ) ,KPS6 0~ 70者 12例 ,>70者 46例 ;放疗前增强CT或MRI显示 ,肿瘤体积 1.0 0cm3 ~ 2 14 .78cm3 ,中位体积 2 1.0 0cm3 ;常规剂量分割照射 ,5次 /周 ,1.8~ 2Gy/次 ,总剂量 46 .2 0~ 6 5 .95Gy ,中位剂量 5 7.81Gy。立体定向放疗组共 5 4例 ,男 39例 ,女 15例 ,年龄 16~ 78岁 (中位年龄 44.5岁 ) ;KPS6 0~ 70者 8例 ,>70者 76例 ;肿瘤体积 1.76cm3 ~ 132 .0 0cm3 ,中位体积 2 2 .32cm3 ;先行常规照射 ,其照射野设计及其剂量分割与单放组相同 ,总剂量 45 .80~ 6 2 .45Gy ,中位剂量 5 5 .2 6Gy ;于常规放疗结束后 1周行立体定向放疗 ,采用非共面弧形旋转照射 ,PTV边缘剂量 8Gy~ 5 0Gy( 6 0 %~ 90 %等剂量曲线 ) ,中位 2 7.75Gy ;单次治疗 2 2例 ,分两次治疗者 2 8例 ,三次分割治疗者 6例 ,分次治疗的时间间隔为 1周 ;单次剂量 8Gy~ 5 0Gy ,中位单次剂量 15Gy。结果 治疗结束后 3个月CT  相似文献   

4.
体部伽马刀治疗原发性肝癌47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评价体部伽马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对47例原发性肝癌采用体部伽马刀治疗,治疗时靶区勾画PTV在GTV外扩1 cm.治疗计划根据病灶大小采用单靶点或多靶点照射,50%剂量线覆盖95%以上的PTV范围.治疗单次剂量、总剂量及时间分割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全身状况、周围组织放射敏感性等决定,肿瘤平均直径≤5 cm,50%剂量线覆盖靶区,4 Gy~5 Gy/次,每天1次,每周5次,共照射10次,40 Gy~50 Gy.肿瘤平均直径≥5 cm,50%剂量线覆盖靶区,3 Gy~5 Gy/次,每日1次或隔日1次,共照射10~15次,30 Gy~50 Gy.结果完全缓解CR 6例(12.7%),部分缓解PR 29例(63.2%),总有效率CR+PR为75.9%;AFP均见不同程度的下降,AFP≤2 μg/ml有37例.肝区疼痛33例患者中,症状完全消失21例,减轻5例;门脉癌栓5例患者中,有3例消失.结论体部伽马刀可使肿瘤局部得到准确的高剂量照射,又避免了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副作用少而轻微,因而伽马刀不失为姑息治疗肝癌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5.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176例由病理学证实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分为4组:单纯全脑放疗(WBRT)组、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外科(WBRT SRS)组、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组、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WBRT SRT)组.SRS治疗单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8~20Gy,总剂量20~32Gy;SRT治疗单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2~5Gy,总剂量25~60Gy;WBRT1.8~2Gy/次,总剂量30~40Gy.结果四组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7.0%、87.7%、86.5%和78.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0,11.0,11.5和10.0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33,8.33,9.33和7.67个月;颅脑无新病灶生存期分别为4.11,8.57,9.03和6.12个月.在死因分析中,WBRT组死于脑转移的比率为57.6%,较其他三组高.而WBRT SRS组的晚期放射反应的发生率为12.2%,较其他组高.结论肺癌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是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失败后再行挽救性全脑照射或立体定向放疗.对于多发脑转移,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WBRT SRT)在提高生存率以及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 ,在局部复发晚期鼻咽癌再程放疗中的应用。方法  1997年 7月到 2 0 0 0年12月 ,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 2 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 6MVX线照射 ,设 1~ 3个中心 ,80 %剂量曲线将靶区完全包含。总剂量DT2 4~ 64Gy(中位剂量 5 2 .2Gy) ,单次剂量DT4~ 8Gy(中位剂量 6.4Gy)。 结果 局部复发鼻咽癌经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 ,1年生存率为 78.3 % (18/2 3 )、2年生存率为 69.6% (16/2 3 )。 3 9.1% (9/2 3 )的患者随访期内死亡 ,其中死于局部复发 1例 ,死于远处转移 5例 ,鼻咽大出血 3例。结论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用于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但单次剂量和总剂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对48例肿瘤直径为3.0~8.0cm的恶性实体瘤患者,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6-MVX,4~8Gy/次,6~10次,每周3次,总剂量为30~56Gy,观察其疗效。结果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20例,总有效率为79.2%。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可明显改善和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局部控制率,是1种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立体定向体部伽玛刀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44例,根据病变大小和部位选用不同大小的准直器,50%-70%等剂量曲线覆盖整个靶区,单次周边剂量给予3-5Gy,周边总剂量35-50Gy,分割8~12次,每周3-4次。结果44例中CR24例,PR15例,失随访3例,总有效率(CR+PR)为95.0%。1、3年生存率分别为34.1%(14/41)、8.0%(2/25)。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安全有效,可作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的辅助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SRT )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对43例未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治疗2~4次,SRT采用15MVX射线,肿瘤计划靶体积(PTV )≤12 5cm3 者单次剂量为5~6Gy ,生物等效剂量为DT5 6~60Gy ;PTV >12 5cm3 者单次剂量为4Gy ,生物等效剂量为5 0~5 6Gy ,放射治疗每天1次。结果 12例完全缓解(CR ) ,2 2例部分缓解(PR ) ,4例稳定(NR) ,5例进展(PD ) ,肿瘤总有效(CR +PR)率为79.1% (3 4/4 3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4% ,5 3 .5 % ,44 .2 % ,治疗前PTV≤12 5cm3 者治疗后的3年生存率(5 5 .2 % )高于PTV >12 5cm3 者(2 1.4% ) (χ2 =4.3 6,P <0 .0 5 )。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5例颅内肿瘤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计划和直线加速器6MV X线进行多弧旋转或非共面射野照射.根据肿瘤情况、部位选择参考等剂量线,间隔1天,单次剂量3Gy~8Gy,总量50Gy~70Gy.效果评价采用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结果:25例患者近期均取得满意效果,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21个月复查,CR 10例(40%),PR 12例(48%),NC 2例(8%),PD 1例(4%),总有效率达88%(22/25).结论: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无痛苦的治疗方法.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并发症,优化剂量选择,可控制肿瘤达一定效果,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晚期胰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射疗法联合热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热疗技术对5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对于直径〈5cm的肿瘤,每周放疗3次,每次3.8~4.5Gy,4周总剂量为45~54Gy;对于直径〉5cm的肿瘤,每周放疗5次,每次2Gy,6周总剂量为60—65Cy。对全部患者在放疗后1h内进行热疗。结果患者在治疗后2~3个月进行CT检测复查,治疗后总有效率达70.0%,腹痛总缓解率为100%,黄疸总消退率84.6%。治疗后两年随访结果表明,生存率为60.0%。结论采用三维适形放疗与热疗联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止痛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庞军  陈燕 《现代肿瘤医学》2017,(9):1454-1456
目的:观察全身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腹膜后转移瘤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超级γ刀(SGS-I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膜后转移癌65例,根据肿瘤的位置、临床靶体积、病人的身体状况与治疗目的,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及调整剂量分布.肿瘤体积8.7~1 352.3cm3,等剂量参考曲线50%~60%,周边照射总剂量40~48Gy,分割处方剂量4.0~6.0cGy,重复治疗8~10次,5次/周.结果:治疗前腰背部疼痛不适等40例,治疗结束后1至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32例(80.0%),轻度缓解7例(17.5%),部分缓解1例(2.5%),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7.5%.65例病人治疗后2~3个月复查CT或MR,肿瘤消失36例(55.38%),缩小27例(41.54%),无变化2例(3.08%),总有效率96.92%.2级放射性消化系统反应为16.18%,无>2级放射性消化系统反应的发生.结论:全身γ刀治疗腹膜后转移癌临床效果确切,毒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3.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12例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放射副反应。方法 11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伽玛刀放疗,50%的处方剂量线完全覆盖PTV,60%~70%剂量线包裹95%以上GTV,照射剂量以50%剂量线作为处方剂量,3~12 Gy/次,总剂量40~60 Gy,1~3周完成治疗。结果治疗后3~16个月所有患者得到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其中完全缓解(CR)率29.5%(33/112),部分缓解(PR)率为60.7%(68/112),总有效率为90.2%(101/112)。6个月和1年的局控率分别为98.8%(80/81)、92.3%(36/39),生存率分别为100%(81/81)、94.9%(37/39);放射性肺炎为其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9.8%(11/112)。结论 LUNATM-260型伽玛刀作为1种新的SBRT设备,能够有效地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hypo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METHODS AND MATERIALS: Forty-three patients with inoperable Stage I/II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underwent treatment prospectively using the stereotactic gamma-ray whole-body therapeutic system (body gamma-knife radiosurgery) with 30 rotary conical-surface Co(60) sources focused on the target volume. Low-speed computed tomography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which was followed by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planning. A total dose of 50 Gy was delivered at 5 Gy/fraction to the 50% isodose line covering the planning target volume, whereas a total dose of 70 Gy was delivered at 7 Gy/fraction to the gross target volume. The median follow-up duration was 27 months. RESULTS: Three to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complete response rate for body-gamma knife radiosurgery was 63%, and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was 95%. The 1-year, 2-year, and 3-year local control rates were all 95% in all patients. The 1-year, 2-year, and 3-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s were 100%, 91%, and 91%, respectively,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 disease and 73%, 64%, and 64%, respectively, in those with Stage II disease. Only 2.3% (1/43) of the patients had Grade 3 pneumonitis. CONCLUSION: Our highly focused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method resulted in promising local control and survival with minimal toxicity.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伽玛刀大分割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后并发非肿瘤性肺不张的原因,进一步完善大分割适形放射治疗。方法:488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为中央型(262例)和周围型(226例),分别进行了伽玛刀分次治疗,剂量3Gy-8Gy/次,处方剂量50%-70%剂量线,1次/日,5次/周,连续照射,总次数5-16次,总剂量35Gy-60Gy。结果:非小细胞肺癌中央型伽玛刀治疗3-6月后共出现20例放射性肺不张,而周围型未出现放射性肺不张,两组差异明显。结论:放射性肺不张是肺癌大分割适形放射治疗中很少报道的严重并发症,区分中央型和周围型分别实施治疗可能有效减轻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中央型肺癌进行精确放疗时有必要将1,2级支气管作为剂量限制性器官。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射频透热合并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射频加温治疗深部或表浅巨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9年11月~2001年9月,应用加温合并放射治疗深部或表浅巨大肿瘤54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7例;年龄26~84岁,中位年龄60岁。肿瘤最大直径<5 cm 18例,5~10 cm 26例,10 cm以上10例。热疗用SR-1000型射频热疗机,频率41 MHz,治疗功率600~900 W,反射功率10~40 W,每周1~2次,每次加温60~90 min,在放射治疗后60min内进行,加温治疗3~14次,平均加温治疗6次。常规放疗每周5次,每次2 Gy,总剂量36~75 Gy,中位剂量60 Gy。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可评价病例的总有效率(CR+PR)为74%,CR 16%,PR 58%。表浅肿瘤7例,CR 3例,PR 4例,疗效优于深部肿瘤。并发症:脂肪硬结5例。结论 影响疗效的关键是放疗剂量,对深部肿瘤的疗效评价应引入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评价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用于鼻咽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后残存病变推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31例鼻咽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后病变残存的患者,应用德国BrainLAB公司生产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进行推量照射。6MVX射线中位剂量16Gy(12~20Gy)。1~3个中心,参考剂量曲线选定为70%~90%。分割方式:4Gy/次,间隔1~3d。结果 本组患者1、2、3年鼻咽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7.0%,92.O%和86.O%;1、2、3年总生存率分别100%,94%和90%;1、2、3年无瘤生存率为97%,90%和82%。无其他特殊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咽癌初治患者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后残存病变给与立体定向加量照射,能够取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体部伽玛刀治疗头颈部腺样囊性癌多发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头颈部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瘤患者共计137个病灶采用立体定向体部伽玛刀治疗。单次治疗病灶2~10灶,中位数5灶。以50 %剂量线为处方剂量线,单次照射剂量3~5 Gy,中位数4 Gy,1次/ d,5次/周,10~16次。肿瘤边缘总剂量30~52 Gy,中位数40 Gy。结果 137个病灶中,完全缓解58灶(42.3 %),部分缓解64灶(46.7 %),稳定15灶(10.9 %),进展0灶,总有效率为89.1 %。治疗后1、2、3年局控率均为100.0 %。治疗后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 %、100.0 %、90.9 %、63.6 %、31.8 %。结论 体部伽玛刀治疗头颈部腺样囊腺癌多发肺转移瘤疗效较好,反应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体部伽玛刀(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同步DC-CIK 生物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2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给予SBRT 同步生物治疗,SBRT 取等剂量线为50%~60%,单次周边剂量3~6Gy/次,共8~15次,1 次/d,5 次/周,总剂量30~60Gy;疗程中同步采用DC-CIK生物细胞治疗,回输前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然后连接含1%人白蛋白的生理盐水200ml制成的细胞悬液回输细胞,每次回输细胞中加IL-2 20万U。细胞采用输血器回输,1h内输完,1~2次/d,共10~12 次,每疗程回输细胞总数>5×109,每例2~6个疗程。治疗期间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同时避免使用任何化疗药物,每周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结果:治疗结束后2~3 个月复查,CR 6 例(14.3%),PR 31 例(73.8),NC 5 例(11.9%),近期总有效率为88.1%。上腹不适、腹痛等临床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为76.0%,腹水患者治疗后缓解的有效率为75.0%。结论:SBRT 同步DC-CIK 生物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毒副反应可耐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身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超级γ刀(SGS-I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大肝癌163例,根据肿瘤的位置、临床靶体积、病人的身体状况与治疗目的,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及调整剂量分布。肿瘤体积56.9-2697.0cm3,等剂量曲线50%-60%,周边照射总剂量33-40Gy,分割处方剂量3.3-5.0Gy,重复治疗8-12次,5次/周。结果:治疗前肝区胀痛不适等98例,治疗结束后1-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59例(60.20%),部分缓解30例(30.61%),9例无效(9.18%),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0.82%;163例病人治疗后2-3个月复查CT或MR,肿瘤CR 17例(10.43%),PR 79例(48.47%),NC57例(34.97%),PD 10例(6.13%),总有效率93.87%。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71.17%和58.90%。结论:全身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大肝癌临床效果确切,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