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宝石 CT 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转移淋巴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绵阳市中心医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经病理证实并行 GSI 检查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GSI 扫描时间为动脉后期(33s),图像后处理采用 ADW4.6工作站及 GSI-view 软件。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纳入研究的淋巴结分为转移组(15枚)和非转移组(62枚)。由软件自动生成 KeV-CT 值(电子千伏值-CT 值)曲线,同时记录每枚淋巴结的碘基值和相应层面主动脉碘基值、不同 KeV下淋巴结 CT 值和相应层面主动脉的 CT 值。计算每枚淋巴结40~70KeV 的斜率值(斜率 K =(HU40KeV-HU70KeV )/30)、标化碘基值(淋巴结碘基值/主动脉碘基值)、不同 KeV 下的标化 CT 值(淋巴结 CT 值/主动脉 CT 值)。统计分析运用 spss17.0。结果:在40~70KeV 区间内,转移组淋巴结与非转移组淋巴结的 KeV-CT 值曲线斜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转移组的碘基值、标化碘基值均小于非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KeV 下标化 CT 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曲线斜率3.92作为诊断转移淋巴结的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4%、71.4%;以碘基值19.44作为诊断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3%、72.6%;以标化碘基值0.1677作为诊断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80.0%。结论:CT 能谱成像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转移淋巴结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CD44v6、MM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v6、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5/40)、87%(87/100),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6/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0)、94%(94/100),MMP-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9/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CD44v6、MMP-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联合检测CD44v6与MMP-2有助于综合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KT、p-AKT、AKT2及VEGF-C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KT、p-AKT和AKT2与VEGF-C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1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鲜组织中AKT2和VEGF-C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石蜡标本中AKT、p-AKT、AKT2和VEGF-C蛋白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1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鲜标本中AKT、p-AKT、AKT2和VEGF-C蛋白的表达。 结果:AKT2 mRNA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U=14.000,P=0.043),VEGF-C mRNA在两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9.000,P=0.601);AKT2和VEGF-C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AKT及p-AKT的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KT、AKT2及VEGF-C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VEGF-C与AKT,VEGF-C与p-AKT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83和0.328,P值分别为0.015和0.004),VEGF-C与AKT2的表达无相关性(r=0.072,P=0.543)。 结论:AKT2及VEGF-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CD44v6、MM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v6、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5/40)、87%(87/100),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6/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0)、94%(94/100),MMP-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9/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CD44v6、MMP-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联合检测CD44v6与MMP-2有助于综合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子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p53抑癌基因(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Ki67)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8F-FDG摄取的影响。方法:37例病理证实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前18F-FDG PET/CT SUVmax与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灶直径≥2.5cm、肿瘤高分化(III级)、淋巴结转移组平均SUVmax分别高于〈2.5cm、低分化(I-II级)及淋巴结未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ER(﹣)组18F-FDG摄取程度高于ER(﹢)组(P〈0.05),Ki67(﹢)组18F-FDG摄取程度高于Ki67(﹣)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R、C-erbB-2及p53对18F-FDG摄取影响不明显。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ER、Ki67的表达影响18F-FDG摄取,18F-FDG PET/CT鉴别诊断及初步分期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1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与11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浸润性导管癌组)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其中11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正确诊断71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组)、误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5例(误诊组),比较各组病灶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非哺乳期乳腺炎组病灶声像图上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无回声及后方回声增强,与误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哺乳期乳腺炎组和浸润性导管癌组比较,前者声像图上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少斑点状强回声、无回声、少高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少腋窝淋巴结肿大(P<0.05)。误诊组与浸润性导管癌组声像图上均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回声不均匀,并伴有丰富血流信号,但两者斑点状强回声(χ2=30.805,P<0.001)、高回声晕(χ2=20.282,P<0.001)、后方回声增强(χ2=6.442,P=0.011) 等表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易误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注意观察斑点状强回声、高回声晕、后方回声增强等表现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中Fhit蛋白的低表达与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Zhao P  Li XY  Chen LZ 《癌症》2002,21(6):668-670
背景与目的:脆性三联组氨酸(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为一种候选的肿瘤抑制基因,横跨大多数人类基因组的共同脆性位点FRA3B,FHIT基因的改变见于多种类型特别是上皮起源的人类类型肿瘤,并与已知的致癌物质作用有关,本研究目的为探讨乳腺癌中脆性三联组氨酸FHIT基因蛋白Fhit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兔抗人Fhit蛋白抗体和枸椽酸-微波-链酶卵白素-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HRP,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6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乳腺癌,其中6例为导管内癌,60例为浸润性导管癌的标本中Fhit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癌组织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癌组织Fhit表达强度较癌旁非癌乳腺组织低者为38例(57.6%),其中22例为阴性(22.0%),较癌旁非癌乳腺组织高者为18例(27.3%),与癌旁非癌乳腺相等者为10例(15.2%),伴局部或腋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Fhit蛋白表达低者阳性率为83.3%(20/24),无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为50.0%(18/36),导管内癌为0/6,已伴淋巴结转移癌组83.3%(20/24)与未转移癌组42.9%(18/4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浸润性导管癌中已伴淋巴结转移癌组与未转移癌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乳腺癌Fhit表达可能与癌组织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Fhit低表达可能对乳腺癌的演化和进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钙黏蛋白(E-cad)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30例乳腺纤维腺瘤、4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E-cad在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9.04%(77/157),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9.69%(87/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ER表达、分子分型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肿瘤分期、是否绝经、HER-2及Ki-67表达情况无关。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三阴性乳腺癌组中E-cad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优于E-cad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ad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其亦可成为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者或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膜联蛋白(Anxa2)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20例配对的乳腺导管内癌、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7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DR1和Anxa2 mRNA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MDR1 mRNA在乳腺导管内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7)和导管内癌(P=0.019 6)。Anxa2 mRNA在乳腺导管内癌中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88 9),但是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导管内癌(P=0.000 8)和癌旁正常组织(P<0.000 1);MDR1和Anxa2 mRNA的表达升高均与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2种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0 1)。结论:在肿瘤进展过程中,MDR1和Anxa2 mRNA表达上调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之间表达具有正相关提示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的获得和肿瘤侵袭转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桩蛋白(Paxillin)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术中切除的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和距癌灶约5 cm处正常乳腺组织中Paxillin和Caspase-3的表达,统计学分析两者间及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Paxillin在IDC组的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aspase-3在IDC组的表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IDC组中,Paxillin的表达与Her-2状态相关,2种蛋白的表达与乳腺IDC的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相关,2种蛋白在ID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P=0.013)。   结论  Paxillin和Caspase-3的的异常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且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ezrin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ezr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54例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组织中ez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CD44v6、E-cadherin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ezrin表达与乳腺导管浸润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在乳腺正常导管上皮、普通型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zrin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16.7%、43.3%和64.8%.ezrin在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和正常导管上皮组织(P<0.05),而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亦明显高于不典型导管增生组织(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zrin强阳性表达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ezrin强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组(P<0.05).结论 ezrin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ezrin强阳性表达提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zr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zrin的表达,所有实验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zrin异常阳性表达率在乳腺普通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中分别为21.4%、25.0%、44.4%、70.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普通导管增生组(21.4%)与不典型增生组(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导管内癌组(44.4%)与浸润性导管癌组(70.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增生组(23.1%)与乳腺癌组(64.6%)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浸润性导管癌中,Ezrin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同时随着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多,Ezrin异常阳性表达率增高(P〈0.05)。结论:Ezrin高表达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等预后指标有关,提示检测Ezrin可作为判定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子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p53抑癌基因(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Ki67)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8F-FDG摄取的影响。方法:37例病理证实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前18F-FDG PET/CT SUVmax与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灶直径≥2.5cm、肿瘤高分化(III级)、淋巴结转移组平均SUVmax分别高于<2.5cm、低分化(I-II级)及淋巴结未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ER(﹣)组18F-FDG摄取程度高于ER(﹢)组(P<0.05),Ki67(﹢)组18F-FDG摄取程度高于Ki67(﹣)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R、C-erbB-2及p53对18F-FDG摄取影响不明显。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ER、Ki67的表达影响18F-FDG摄取,18F-FDG PET/CT鉴别诊断及初步分期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A 46-year-old female presented with lump in the left breast. 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 from breast and axillary lymph node revealed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with metastasis in axillary node. The patient underwent radical mastectomy with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concomitant presence of metastatic tumor deposits and tubercular lymphadenitis in 8/18 nodes. The case is presented for its rarity and illustrates that FNAC can fail to detect mixed lesions unless multiple punctures from many sites are performed.(Pathology Oncology Research Vol 12, No 3, 188–189)  相似文献   

15.
18F-FDG PET/CT对原发性乳腺癌诊断和淋巴结分期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o TT  Li JG  Li YM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3):206-209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对原发性乳腺癌诊断和淋巴结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拟诊为乳腺癌的27例女性患者,手术前分别行乳腺钼靶X线和18F-FDG PET/CT检查。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共切除32个病灶。23例患者接受了腋淋巴结廓清术,并行病理学诊断。结果32个病灶中,25个为乳腺癌病灶,7个为良性病变。18F-FDG PET/CT诊断的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71.4%。T1期病灶8个,PET/CT诊断阳性6个;T2期病灶14个,PET/CT诊断阳性12个;T3期病灶2个,PET/CT均诊断阳性。对区域淋巴结转移,PET/CT诊断的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84.6%,诊断准确度为73.9%。结论对于怀疑多中心乳癌、病期较晚、需要全面评价区域淋巴结状态或疑有远处转移的患者,PET/CT具有优势,对乳腺癌的分期有重要帮助,但尚不适宜于作为乳腺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泛素(FAT10)和核因子 κB p50(NF κB p5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Max 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53例癌旁组织中FAT10与NF-κB p50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FAT10和NF-κB p5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68%(87/112)和81.25%(91/11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39.62%(21/53)和45.28%(24/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FAT10、NF-κB p5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子分型无关(P>0.05)。FAT10与NF-κB p5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24,P<0.001)。结论 FAT10、NF-κB p50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亚厘米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亚厘米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患者按浸润情况分为浸润组(n=35)和非浸润组(n=65),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大小、部位、密度及CT征象。结果浸润组病灶最大径明显大于非浸润组,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浸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病灶最大径﹥0.845 cm、有毛刺征及血管集束征为亚厘米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存在浸润性的危险因素(P﹤0.05)。亚厘米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病灶最大径评价浸润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95%CI=0.797~0.938),cut-off值为0.845 cm,对应灵敏度为83.6%,特异度为76.8%,约登指数为0.604。结论病灶最大径﹥0.845 cm、有毛刺征及血管集束征是亚厘米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存在浸润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