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维持治疗一线化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96例ⅢB~Ⅳ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为4~6个周期的含铂两药方案化疗,将疗效达稳定或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给予CIK免疫治疗,一组给予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PFS、有效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KPS评分及评估安全性.结果 CIK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0个月(95%CI 7.3~8.7)和6.0个月(95%CI 4.8~7.2)(P=0.002).CIK组疾病控制率为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CIK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3+/CD4+细胞比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没有变化.CIK细胞治疗后患者KPS评分为(71.53±7.96)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CIK治疗组中3例出现一过性发热,3例皮疹,2例肌肉痛.结论 CIK维持治疗一线化疗后稳定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提高PFS及近期疾病控制率,改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方法经确诊并采用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以30例采用标准治疗方案治疗而未经CIK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经CIK细胞治疗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发现CD3+、CD3+CD4+、CD56+(NK)效应细胞的比例和CD4+/CD8+比值显著上升,CD3+CD56+效应细胞比例下降,无进展生存期为(50.9±10.8)个月,生存期为(62.5±13.8)个月;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为(26.2±8.3)个月,生存期为(35.6±10.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IK细胞治疗后晚期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细胞因子诱导的肿瘤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 cells)对肝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联合CIK细胞疗法是否能够进一步消除介入治疗后的残留癌细胞或降低介入治疗后的复发率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本研究拟评价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CIK细胞疗法对肝癌的疗效.方法:146例有TACE指征而无手术切除指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被分为TACE联合CIK组(72例)及单纯TACE组(74例),并接受相应治疗.主要评价终点指标为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联合组半年、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2.2%、40.4%、25.3%,单纯TACE组分别为34.8%、7.7%、2.6%.两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是11个月(95%CI,8~14个月)和5个月(95%CI,4~7个月).联合组半年、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3%、71.9%、62.4%,单纯TACE组分别为74.6%、42.8%、18.8%.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31个月(95%CI,27~35个月)和10个月(95%CI.7~13个月).TACE次数、ECOG评分状态和CIK细胞免疫治疗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TACE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能明显提高TACE的疗效,在延长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高龄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14例高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为治疗组(72例,接受CIK细胞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和对照组(42例,单纯接受卡培他滨化疗),比较分析2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生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4.4%和80.6%,高于对照组的23.8%和52.4%(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4±2.2)个月、1 a生存率为77.8%,均优于对照组的14个月、(7.0±2.2)个月、54.8%(P〈0.05)。结论 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高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近远期疗效比单纯化疗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CIK)免疫治疗在晚期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 MRCC)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连续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年3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细胞治疗的80例MRCC患者为治疗组, 88例接受IL-2联合IFN治疗的MRCC患者为对照组。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KP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血钙、确诊至开始内科治疗的时间、转移部位数量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  结果  CIK治疗组患者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7%、28%、17%, 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6%、15%、10%(P值分别为0.015、0.009、0.019)。CIK治疗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67%、59%, 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5%、37%、18%(P均 < 0.001)。CIK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OS明显优于对照组(12个月vs.9个月, P=0.013:46个月vs.18个月, P < 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 KPS评分、转移部位数量、CIK细胞治疗的次数与CIK治疗组患者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最佳CIK治疗次数为7次以上。  结论  CIK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改善MRCC患者预后。高KPS评分、无或仅有一个转移部位的患者预后较好, 且增加CIK免疫治疗次数可以使患者更大程度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采用化疗、放射治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树突状细胞(DC)过继免疫综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单纯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5例(化放疗+过继免疫)与对照组40例(化放疗),研究组采用NP方案化疗同步放射治疗并序贯CIK细胞与DC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NP方案化疗同步放射治疗,观察疗效、毒副反应、患者生活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结果:研究组近期有效率80.0%(36/45)明显高于对照组57.5%(23/40,P<0.05),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年生存率64.4%(29/45)与1年无进展生存率75.6%(34/56)显著高于对照组32.5%(13/40)与45.0%(18/40)(P<0.05),研究组平均生存期25.5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17.2个月(P<0.05),1和3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同步放化疗并序贯培养的CIK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较好,可延缓患者生存期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 cells)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对比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培养细胞表型及患者淋巴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手术、放化疗治疗结束1个月以上或无法进行以上治疗,单纯接受4个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7名入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接受4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患者淋巴细胞CD3+CD4+、CD3+CD8+、CD4+/CD8+、CD3+CD56+、CD3-CD56+、CD3+PD1+亚群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各次输注细胞表型(CD3+CD4+、CD3+CD8+、CD3+CD56+)进行检测,观察其变化.结果:患者接受4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淋巴细胞CD3+CD4+、CD3+CD8+、CD4+/CD8+、CD3+CD56+亚群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CD3-CD56+、CD3+PD1+亚群无明显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输注细胞表型与第一次培养后相比,第二次、第三次的CIK细胞CD3+CD8+、CD3+CD56+表型呈阶梯型上升,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第三次与第四次无明显变化.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能稳定肿瘤患者免疫状态.接受过CIK细胞回输的患者,再次抽取外周血进行培养时,可增加体内CD3+CD56+前体细胞增殖和定向分化的能力,有望得到远期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肺癌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质量,并分析其对肺癌患者转移复发、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310例肺癌患者,均行手术+化疗,系统治疗后按是否给予CIK细胞治疗分为CIK细胞(治疗组210例)和未给予CIK细胞治疗(常规组100例),其中CIK细胞治疗组中按CIK细胞的培养质量分为高质量组(124例)和低质量组(86例),给予CIK细胞输注治疗的患者,每年进行4次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对高、低质量组CIK细胞评价MNC纯度、CD3转化率及活化率、CD8转化率及活化率以及CIK细胞百分率及绝对值,然后分析治疗后肺癌患者的转移复发、生存时间的差别,并与常规组进行比较。结果:CIK细胞培养体系中高、低质量组MNC纯度分别为(78.8±9.85)%和(52.3±6.86)%,CD3转化率分别为(89.2±4.08)%和(73.9±5.10)%,CD3活化率分别为(47.1±3.93)%和(31.9±5.74)%,CD8转化率为(66.6±3.93)%和(46.1±6.45)%,CD8活化率为(49.7±5.21)%和(35.1±6.22)%,CIK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0.5±5.80)%和(15.3±4.60)%,CIK绝对值为(3.40±1.65)×109和(0.64±0.19)×109,高质量组均高于低质量组,P=0.000。总的CIK细胞治疗组患者出现转移、复发的中位时间为41.0(34.8~47.2)个月,常规治疗组为32.0(27.9~36.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CIK细胞治疗组生存期为43.0(38.7~47.3)个月,常规组为36.0(33.3~38.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其中,高、低质量组出现转移、复发的中位时间分别为42.0(31.9~52.1)和36.0(23.4~4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高、低质量组生存期分别为48.0(41.8~54.2)个月,低质量组为38.0(31.2~44.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高质量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2;低质量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87和0.620。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能够提高手术、化疗后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率,高质量的CIK细胞能明显延长患者出现转移复发的时间和生存时间,为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与奈达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9年4月至2011年1月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多西他赛+奈达铂化疗(观察组)和多西他赛+顺铂化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35.9%和12.8%,平均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9.31±2.96)个月和(4.19±2.05)个月。对照组患者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33.3%、10.3%,平均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9.43±3.15)个月和(3.96±2.1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6例(15.4%),食欲不振9例(23.1%),消化道反应8例(20.5%),肾毒性2例(5.1%),肝毒性1例(2.6%)。对照组恶心呕吐14例(35.9%),食欲不振19例(48.7%),消化道反应17例(43.6%),肾毒性9例(23.1%),肝毒性5例(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能够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变化.方法:选择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的6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采集细胞前1天内及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后的3天内行凝血功能、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检测.比较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差异.结果: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后D-二聚体、FDP均较前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PT_INR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3天内D-二聚体及FDP水平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晚期肿瘤患者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辅助治疗Ⅲ期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88 例Ⅲ期胃癌根治术后行6周期化疗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3例患者于辅助化疗结束后接受CIK细胞治疗至少3个周期为CIK治疗组,45例患者单纯化疗为对照组.对CIK细胞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进行随访观察,对2组总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 第1次CIK细胞治疗后2周时,CD3+细胞与CD4+/CD8+ 比值显著升高,2个月时又下降到接近治疗前水平,而CIK细胞连续治疗3周期后2个月CD3+细胞与CD4+/CD8+ 比值均维持在高水平.CIK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2.0±2.6)个月与(36.0±2.9)个月,2组中位无瘤生存期分别为(34.0±2.7)个月与(25.0±2.8)个月,2组总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CIK细胞辅助治疗Ⅲ期胃癌可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缓肿瘤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树突状细胞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根据治疗情况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120例含铂方案化疗4~6个周期后疾病稳定的晚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55),仅研究组化疗后接受DC/CIK维持治疗。对两组进行生存随访并比较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同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中位PFS为5.0个月,高于对照组的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中位OS为8.5个月,与对照组(8.0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后获不同疗效亚组中位PFS和O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发热、乏力和关节酸痛,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维持治疗可延长化疗后疾病稳定晚期NSCLC患者的进展时间,且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3.
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联合CIK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9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5例胃癌术后化疗联合CIK治疗的患者(化疗联合CIK治疗组)及同期对照130例术后单纯化疗的胃癌患者(单纯化疗组),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化疗周期数与CIK治疗次数的分组点;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检测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化疗联合CIK治疗组胃癌患者的3、5年总生存率稍高于单纯化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vs 47%,55%vs 23%,P>0.05)。化疗联合CIK治疗组胃癌患者的3、5年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48%vs 31%,47%vs 20%,P<0.05)。化疗联合CIK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96个月,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的32个月(P=0.001);化疗联合CIK治疗组患者的中位无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36个月,高于单纯化疗组的23个月(P=0.011)。单因素分析发现,TNM分期、化疗周期数和CIK治疗周期数与胃癌患者的OS相关;TNM分期、手术方式和CIK治疗周期数与患者的PFS相关。多因素结果显示,化疗周期数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CIK治疗周期数不仅是影响OS,也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术后单纯化疗相比,化疗联合CIK治疗明显延长胃癌患者的OS,而且CIK治疗次数增加,临床疗效会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阿昔替尼与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疗效,探讨分子靶向药物阿昔替尼能否作为一线治疗晚期肾癌的优选药物.方法:选取海口市人民医院肿瘤科60例晚期肾癌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给予阿昔替尼,对照组给予索拉非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DCR、ORR、PFS、OS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能完成试验并进行结果评价.试验组和对照组的DCR分别为83.33%和80.00%、ORR分别为20.00%和2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2.8个月和10.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OS分别为22.2个月和22.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在高血压、全身反应、手足皮肤综合征、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分子靶向药物阿昔替尼较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癌更能延长患者中位PFS,两药治疗后患者的DCR、ORR、OS及不良反应相似,阿昔替尼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晚期肾癌的优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免疫治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接受一线治疗且疗效评价稳定(SD)或以上的NSCLC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6)和对照组(n=56)。在接受一线化疗方案原药或减药的维持化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CIK细胞免疫治疗,检测CI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根据药物毒副反应判定标准NCI-CTC 4.0,观察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情况并随访远期生存。结果 CIK治疗后较治疗前T细胞亚群状态改善,未见3~4级不良反应。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6个月,高于对照组的7.5个月(P<0.05),中位生存时间(OS)分别为19.2个月和18.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一线疗效≥50%PR-CR者(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50%~100%)的中位PFS为11.5个月,高于疗效<50%PR-SD者(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0~50%)的79个月(P<005),但中位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一线疗效≥50%PR-CR者和疗效<50%PR-SD者中位PFS及O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疗效≥50%PR-CR者中,治疗组的中位PFS为11.5个月,亦高于对照组的88个月(P<0.05),但中位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免疫治疗在中晚期NSCLC维持治疗中,可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自身抗肿瘤能力,延长PFS,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提高NSCLC维持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 icacy of autologous cytokine-induced kil er (CIK) cells transfusion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suf ered from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Sixty untreat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联合间歇性或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62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采取TUR-P联合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对照组采取TUER-P联合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RUV)、最大尿流率(Qmax)、3年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IPSS、QOL、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1±1.62)分、(1.79±0.46)分和83.9%,对照组患者则分别为(7.92±1.11)分、(2.16±0.34)分和58.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RUV为(25.61±8.21)ml,Qmax为(16.13±2.98)ml/s;对照组患者术后RUV为(26.01±7.51)ml,Qmax为(15.93±3.22)ml/s。观察组患者潮热症、骨质疏松、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35%、12.90%和3.23%,对照组患者分别为61.29%、35.48%和19.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P联合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证实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65例,实验组32例采用恩度加化疗的一线治疗方法,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化疗的治疗方法,均治疗2-4个周期。按照RECIST标准和WHO毒性反应分级标准评价疗效,由KPS评分变化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及药物毒性反应。结果:实验组32例晚期消化道患者中,CR 1例,PR 7例,SD15例,PD 9例,总有效率25.0%,疾病控制率71.9%,生活质量改善率78.1%;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mTTP)6.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12.1个月,对照组33例中,CR 0例,PR 6例,SD 13例,PD 14例,总有效率18.2%,疾病控制率57.6%,生活质量改善率63.5%,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mTTP)5.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10.5个月;两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和轻度心电图改变等。结论: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客观疗效好,安全性好,毒性低,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09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三组,A组32例、B组38例、C组39例,三组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紫杉醇同步化疗,紫杉醇剂量分别为A组30mg/m2、B组60mg/m2、C组90mg/m2,每周1次,共4-6次。结果:三组有效率分别为68.8%、71.1%和71.8%(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3%、81.6%和82.1%(P>0.05),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0±5.0)、(11.6±6.1)、(14.8±7.9)个月(P<0.05),总生存期分别为(15.4±7.6)、(18.2±8.0)、(22.0±7.6)个月(P<0.05),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2年生存率差异显著。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和消化道反应。结论:不同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提高,随着紫杉醇剂量的增加,远期生存率随之增加,但近期治疗毒副反应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