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考察食物对奥扎格雷钠口服液药动学影响。方法采用双周期实验设计,选用6名健康志愿者空腹和进食后po200 mg奥扎格雷钠,建立HPLC测定奥扎格雷钠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进而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空腹与进食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分别为(3.76±1.15)与(4.13±0.42)mg·h·L-1,AUC0-∞分别为(3.97±1.19)与(4.46±0.61)mg·h·L-1,ρmax分别为(3.61±1.16)与(1.11±0.20)mg·L-1,tmax分别为(0.42±0.13)与(2.75±1.08)h。结论空腹与进食后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tmax,AUC0-∞,AUC0-t采用Excel进行成对t检验。ρmax,tmax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AUC0-∞,AUC0-t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萱草根的原植物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草考证表明古代萱草根的原植物为萱草Hemerocallis fulva,重辦萱草H.fulva var.kwanso,黄花菜H.citrina,北黄花菜H.lilio-asphodelus和小黄花菜H.minor。对萱草、藜芦、鹿葱的原植物及混淆原因进行了考辨;对近代中药文献中北黄花菜、麝香草等学名错误进行了考订,并提出增补桔红萱草H.aurantiaca作为一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盐酸塞利洛尔在人体内药代动力学特性及其3种不同剂量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方法:健康志愿者9名,3×3拉丁方设计,单剂量po 100,200,400mg盐酸塞利洛尔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在计算机上以MCPKP程序拟合,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00,200,400mg国产盐酸塞利洛尔片的t1/2K,K,tmax,cmax,AUC0~∞分别为3.37,3.45和3.56h,0.24,0.21和0.20h-1,3.64,3.38和3.87h,177.55,501.4和1188.58ng·ml-1,1615.41,4508.38和10828.55μg·h-1。结论:经方差分析,三剂量组的t1/2k,K,tmax等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cmax,AUC0~∞均不呈倍数变化?  相似文献   

4.
软枣猕猴桃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离鉴定软枣猕猴桃根化学成分。方法: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上硅胶柱层析分离,IR,NMR和MS光谱方法确定结构。结果: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毛花猕猴桃酸B,2α,3α,24-三羟基1-12-烯-28-乌苏酸和胡萝卜苷。结论:毛花猕猴桃酸B,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和β-谷甾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羌族民间对3种莸属植物光果莸Caryopteris tangutica,粘叶莸C.glutinosa,短梗三花莸C.termiflora Maxio f.brevipedunculata的药用情况及生药学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6.
魔芋属7种植物中魔芋葡甘露聚糖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魔芋属7种植物进行了魔芋葡甘露聚糖(简称KGM)检测,发现除花魔芋Amorpho phalluskonjac外,白魔芋A.albus,攸落魔芋A.yuloensis,西盟魔芋A.xemengensis和甜魔芋A.dunnii亦可作为魔芋葡甘露聚糖的资源.并用薄层层析进一步证明,疏毛魔芋A.sinensis和滇魔芋A.yunnanensis中不含有KGM,不能与其它5种魔芋混用。  相似文献   

7.
肉苁蓉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对历代本草记载的肉苁蓉和草苁蓉的原植物进行了考证,认为肉苁蓉的原植物为荒漠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和盐生肉苁蓉C.salsa,草苁蓉为现今的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ns,并对肉苁蓉的代用品和伪品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8.
苏银法  杜乐燕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8):1438-1440
 目的获得(一级并行)米氏消除药物血管外给药的方案设计。方法根据四阶Runge-Kutta算法,采用Excel软件编写基于药动学参数的给药方案设计程序。结果输入药动学参数Vm,Km,Vd/F,Ke,Ka和给药间隔τs后,Excel规划求解获得最大维持剂量(dmax)和最低维持剂量(dmin);输入选定的维持量(d)及初始浓度后,电子表格显示某周期(或稳态)任一次给药后相隔时间为0.005 h的血药浓度和AUC值,获得有效血药浓度时间(tec)和达坪分数[f(n)],Excel单变量求解获得负荷剂量。结论该方法编程简单,使用方便,既能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有效的剂量,又能对某一用药方案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镁铝匹林在健康国人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方法选择健康汉族男性受试者28名,随机分成3个剂量组:81 mg·d-1(n=9)、162mg·d-1(n=9)及324mg·d-1(n=10),连续服药7d。采用HPLC-MS-MS测定血浆中阿司匹林及水杨酸浓度,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浓度。结果阿司匹林tmax为30~40min,t1/2为17.4~29.8min;水杨酸tmax为33.3~53.3min,t1/2为168.2~209.6min。各组tmax,ρmax,t1/2,AUC和CL/F在给药d1和d7无显著性差异;t1/2CL/F在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镁铝匹林抑制血小板TXB2生成作用在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阿司匹林和水杨酸呈线性动力学,连续服药未见体内蓄积,抑制血小板活性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10.
氯雷他定血药浓度HPLC测定方法建立和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的HPLC测定氯雷他定血药浓度的方法,以评价氯雷他定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固定相μBondapak C18,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1mol·L-1 pH7.5磷酸盐缓冲液(35∶35∶30),内标为盐酸萘唑啉,检测波长为275nm;12个健康志愿者采用交叉给药进行氯雷他定片的生物利用度评价?结果:HPLC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2~30ng·ml-1;最低检测浓度为0.1ng·ml-1;方法回收率为97.39%~103.96% ?人体生物利用度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片与对照片间的AUC,tmax,cmaxt1/2β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60±20.76)%(n=12)?AUC经单双侧t检验示为生物等效?结论: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1.
金钱白花蛇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原动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方面对金钱白花蛇(银环蛇Bungarusmulticinctus)及其3种混淆品水赤链游蛇Natrixanmularis,赤链蛇Dinodonrufozonatum,金环蛇B.fas-ciatus进行了对比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瑶药石柑子Pothos chinens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柑子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1)、N-反式香豆酰酪胺(2)、N-顺式香豆酰酪胺(3)、N-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4)、N-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5)、黑麦草内酯(6)、去氢催吐萝芙木醇(7)、(3S,5R,8R,9R)-5,8-epoxy-6-megastigmene-3,9-diol(8)、(3R,6R,7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9)、(3R)-4-[(2R,4S)-2-hydroxy-2,6,6-trimethyl-cyclohexylidene]-3-buten-2-oneiol(10)、7-甲氧基香豆素(11)、欧前胡素(12)、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13)、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14)、吲哚-3-醛(15)、(-)-杜仲树脂酚(16)和大豆苷元(1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马延蕾  赵婉慧  张盼  施诗  刘晓红  刘艳萍  付艳辉 《中草药》2017,48(21):4387-4392
目的研究黄皮属植物海南黄皮Clausena hainanens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南黄皮枝叶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ukonine(1)、methyl carbazole-3-carboxylate(2)、lansine(3)、murrayanine(4)、3-甲酰基咔唑(5)、3-甲酰基-6-甲氧基咔唑(6)、lansamide4(7)、4-methoxy-N-methyl-2-quinolone(8)、(E)-N-(4-methoxyphenethyl)-2-methylbut-2-enamide(9)、(E)-N-甲基肉桂酰胺(10)、N-(2-羟基-2-苯乙基)肉桂酰胺(11)、N-苯甲酰酪胺(12)、aurantiamide(13)、N-methyl-2-pyrolidinone(14)、香豆酸(15)、6,8-dimethoxy-4,5-dimethyl-3-methyleneisochromanl-one(16)、8-甲氧基补骨脂素(17)和异黑麦草内酯(18)。其中化合物1~14为生物碱类化合物,15为酚酸类化合物,16为异香豆素类化合物,17为香豆素类化合物,18为倍半萜类化合物。结论首次对海南黄皮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黄皮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16为首次从黄皮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张朝凤  王琼  张勉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2):1697-1699
 目的对菊科橐吾属植物阿勒泰橐吾(Ligularia altaica DC.)的萜类成分进行研究并进行抗白血病细胞K562的活性筛选。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参考文献确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进行抗K562细胞增殖的活性筛选。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倍半萜化合物:furaneremophilan-14β,6α-olide(1),8β-hydroxyl-7(11)-eremophilen-12,8α-olide(2),7(11)-eremophilen-12,8α-olide(3),8β-hydroxyl-eremophil-7(11)-en-12,8α(14β,6α)-diolide(4),6β-hydroxyl-7(11)-eremophilen-12,8α-olide(5),6β,8β-dihydroxyl-7(11)-en-12β,8α-olide(6),7-acetyl-6(7)-en-noreremophil-13β-carboxylic acid(7),8β-hydroeremophil-7(11)-eremophilen-12,8α(14β,6α)-diolide(8)和2-hydroxyl-plary phillide(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eremophilane型降倍半萜化合物7和9对K562细胞生长显示弱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考察氨氯地平(AML)的吸收机制,并研究左旋氨氯地平(S-AML)与其消旋体(RS-AML)在大鼠肠道吸收的差异性。方法 应用在体肠循环模型,采用HPLC测定S-AML及RS-AML在肠循环液中的质量浓度变化。结果 肠循环液中S-AML(或RS-AML)质量浓度为1,4,8 μg·mL-1时,S-AML(或RS-AML)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t1/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AML(或RS-AML)在大鼠各肠段的kat1/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AML和RS-AML二者的ka(或t1/2)在大鼠各肠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肠循环液中加入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S-AML和RS-AML的kat1/2均显著性增加(P<0.05),但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S-AML和RS-AML在大鼠肠黏膜的主要转运机制为被动扩散过程,无特殊吸收窗口;S-AML和RS-AML二者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无差异;AML在肠黏膜的转运无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烟草Nicotiana tabacum叶中的西松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烟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西松烷二萜类成分,分别鉴定为(1S,2E,4R,6R,7E)-4,6,11-trihydroxy-1-isopropyl-4,8-dimethylpentadeca-2,7-dien-12-one(1)、(1S,2E,4R,6R,7E,11E)-2,7,11-cembradiene-4,6-diol(2)、(1S,2E,4S,6R,7E,11E)-2,7,11-cembradiene-4,6-diol(3)、(1S,2E,4R,6R,7E,11S)-2,7,12(20)-cembratriene-4,6,11-triol(4)、(1S,2E,4S,6R,7E,11S)-2,7,12(20)-cembratriene-4,6,11-triol(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烟叶二萜A。  相似文献   

17.
郑庆霞  刘萍萍  翟妞  陈千思  金立锋  陈霞  周会娜 《中草药》2017,48(13):2597-2600
目的研究烟草Nicotiana tabacum叶中的西松烷二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对烟草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结合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烟草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西松烷二萜类成分,分别鉴定为(1R,3E,7E,10S,11E)-3,7,11-cem-bratriene-10,15-diols(1)、(1S,2E,4S,6R,7E,10E,12S)-2,7,10-cembratriene-4,6,11-triol(2)、(1S,2E,4R,6R,7E,10E,12S)-2,7,10-cembratriene-4,6,11-triol(3)、(1S,2E,4S,6R,7E)-4,6,11-trihydroxy-1-isopropyl-4,8-dimethylpentadeca-2,7-dien-12-one(4)、(1S,2E,4R,6R,7E,11S,12S)-11,12-epoxy-2,7-cembradiene-4,6-diol(5)。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烟叶二萜B;化合物4首次在植物中发现,为1个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8.
毛叶巴豆中甾醇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媛  邹忠梅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2):897-899
 目的研究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毛叶巴豆(Croton caudatus Geisel.var.tomentosus Hook.)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和凝胶色谱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学技术(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叶巴豆茎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甾醇,分别为(24R)-5α-豆甾-3,6-二酮(1)、豆甾烷-22-烯-3,6-二酮(2)、β-豆甾烷(3)、(24S)-3β,5α,6β-三羟基-豆甾烷(4)、胡萝卜苷(5)、β-谷甾醇醋酸酯(6)、3β-羟基-豆甾-5-烯-7-酮(7)、7-氧基豆甾醇(8)、7α-羟基谷甾醇(9)、7α-羟基豆甾醇(10)、7β-羟基谷甾醇(11)、7β-羟基豆甾醇(12)。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4,6~12共9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外源物质对黄连幼苗进行处理,研究黄连幼苗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寻找提高黄连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100 mmol/L的Na Cl模拟盐胁迫条件下,经过不同浓度的外源一氧化碳(CO)供体高铁血红蛋白(hematin,H)处理后,黄连幼苗光合色素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气体交换参数等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 Na Cl胁迫下的黄连幼苗的光合生理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浓度的H处理后,显著提高了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Chl(a+b)和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的量。盐胁迫下,黄连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叶片蒸腾速率(Tr)均下降,并且随着胁迫时间和胁迫浓度的增加,下降幅度逐渐增大,胞间CO2浓度(Ci)则呈上升趋势。在盐胁迫下,黄连Pn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非气孔因素。在应用H进行处理后,黄连的Pn、Gs及Tr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Ci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不同的浓度梯度存在着显著的效果差异。H处理还提高了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II(PSII)潜在活性(Fv/Fo),PSII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淬灭系数(q P),电子传递率(ETR)和光化学速率(PCR)的水平,有效地降低了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热耗散速率(HDR)的水平。结论外源CO供体H通过提高黄连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量,减少过剩激发能的耗散,提高光合电子传递效率,有效地缓解盐胁迫对黄连叶片PSII的伤害,提高植株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20.
铁皮石斛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宇娟  王俊豪  薛亚甫  徐红  侴桂新  王峥涛 《中草药》2021,52(17):5218-5225
目的进一步研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活性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大孔树脂、MCI、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1H-NMR、~(13)C-NMR、MS等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铁皮石斛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3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oscatin(1)、黑麦草内酯(2)、柚皮素(3)、橙皮苷(4)、甘草素(5)、2-(4-hydroxy-3-methoxyphenyl)-3-(2-hydroxy-5-methoxyphenyl)-3-oxo-l-propanol(6)、异甘草素(7)、(E)-4-hydroxycinnamicacid(8)、(Z)-4-hydroxycinnamicacid (9)、 coniferylp-coumarate (10)、 sinapylp-coumarate (11)、 tinosporaicacidA (12)、N-trans-coumaroyltyramine(13)、N-trans-feruloyltyramine(14)、丁香脂素(15)、pinoresino(l16)、梣皮树脂醇(17)、lirioresionol(18)、2(5H)-Furanone5-hydroxy-3,4-dimethyl-5-pentyl(19)、丁香酸(20)、十六烷酸(21)、对羟基苯甲酸(22)、对羟基苯甲醛(23)、阿魏酸(24)、二氢松柏醇(25)、十七烷(26)、4-羟基-3,5-二甲氧基反式肉桂醛(27)、dihydro-p-cinnamic acid(28)、(+)-(4S)-(2E)-4-羟基-2-壬烯酸(29)、1,3-benzenediol(30)、对羟基苯酚(31)、水杨酸(32)、对羟基苯乙酮(33)和香草醛(34)。结论化合物2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均为首次从铁皮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