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调查研究甘肃省中部地区柴胡属(Bupleurum)植物资源。方法 通过对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省数据进行整理,结合文献资料,对甘肃省中部地区柴胡属植物种类、分布、栽培现状、药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甘肃省中部地区野生分布柴胡属植物16种6变种,其中10种5变种有药用记载;该地区近1/3的县种植柴胡,陇西县和甘谷县栽培面积较大。结论 甘肃省中部地区野生柴胡属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分布广泛。该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适宜柴胡属植物种植。建议在明确柴胡属植物基原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力开发和利用柴胡资源。  相似文献   

2.
三岛柴胡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三岛柴胡的栽培技术邓友平,赵力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北京100094)尹作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4)三岛柴胡BupleurumfalcatumL.原产日本,日本自50年代开始人工栽培。我国80年代初开始引种,药材产出后主要销往日本。三岛柴胡在日本主要用于感冒与肝炎防治 ̄[1],需求量较大,我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尚未见到三岛柴胡栽培技术的报道,本文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生产中参考。1生长习性三岛柴胡喜....  相似文献   

3.
一年生栽培柴胡质量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郝武常  王文杰 《中药材》1991,14(11):10-11
本文对一年生栽培柴胡、二年生柴胡、野生柴胡的醇浸出物、挥发油、石油醚浸出物、总皂甙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一年生栽培柴胡与野生柴胡的质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河北承德地区栽培的北柴胡和北京昌平地区野生的北柴胡为样本,探讨北柴胡栽培品与野生品的质量差异以及北柴胡最适宜的采收期。方法主要以柴胡皂苷a、d的含量以及北柴胡醇溶性浸出物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分析方法。结果所有样品醇溶性浸出物及柴胡皂苷a、d总含量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要求。醇溶性浸出物在春季野生北柴胡中含量最高,与栽培品差异不大。柴胡皂苷a及柴胡皂苷d在春季栽培北柴胡中均含量最高。栽培品与野生品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春季采收品均高于秋季采收品。结论野生北柴胡与栽培北柴胡柴胡皂苷a、d含量差异较大,栽培品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品以及药典要求,可替代野生北柴胡使用。建议在春季对北柴胡进行采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基于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北柴胡种子分子鉴定方法,保障北柴胡栽培种子的物种准确。方法:收集北柴胡及主要栽培柴胡属物种种子、市售北柴胡种子样品共59份,探究不同取样量和不同水浴条件对种子DNA提取质量的影响,建立柴胡属种子DNA提取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双向测序得ITS条形码序列。从GenBank下载34条北柴胡、红柴胡、黑柴胡等主要栽培柴胡属物种ITS序列,丰富北柴胡种子鉴定数据库;利用MEGA-X10. 0. 5进行变异位点分析并构建邻接(NJ)系统发育树,考察ITS序列对北柴胡种子的物种鉴定能力;基于BLAST方法和NJ系统发育树法对市售北柴胡种子进行DNA条形码鉴定。结果:共获得59条北柴胡、红柴胡、三岛柴胡及市售北柴胡种子的ITS序列,北柴胡ITS序列可分为6个单倍型,包含7个变异位点,NJ系统发育树表明北柴胡所有单倍型可形成独立的枝,与所收集样品中其他柴胡属栽培物种可相互区分,具备北柴胡种子物种鉴定能力。基于ITS条形码序列鉴定发现19份市售北柴胡种子中有3份为三岛柴胡,伪品率15. 8%。结论:基于ITS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准确可靠地鉴定北柴胡种子及其易混品,可为我国中药材种子规范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野生和栽培黄芩质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兰霞  王巧明 《中药材》1998,21(6):277-278
为了考察甘肃省栽培的黄岑质量,通过形态解剖、薄层和液相色谱分析等方法,与野生品作了比较。显示二者的外观与化学组分无明显差异,所含黄芩甙量也均达到药典规定的标准,为发展黄芩人工栽培,解决野生资源不足,提供可信依据。  相似文献   

7.
柴胡总皂苷提取物体外溶血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考察柴胡总皂苷提取物的溶血作用和抗氧化剂对柴胡总皂苷溶血的影响。方法:通过肉眼观察和分光光度法考察不同浓度柴胡皂苷的溶血作用及抗氧化剂对柴胡总皂苷溶血的影响。结果:柴胡总皂苷质量浓度为在0.01,0.02 g.L-1时,其溶血曲线呈S形,溶血当量为0.01 mg,溶血指数为1∶10万,抗氧化剂与柴胡总皂苷组溶血率低于同浓度柴胡总皂苷组。结论:柴胡总皂苷具有一定的溶血作用,且溶血强度与浓度呈剂量依赖性,抗氧化剂的加入能减轻柴胡总皂苷的溶血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解野生与栽培北柴胡的品质差异,采用现代分析技术,从外观性状、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等方面对野生与栽培北柴胡的品质进行系统比较。方法 从山西、陕西、河北等北柴胡主产区收集野生与栽培北柴胡样品,采集北柴胡图像并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直径,对比分析两者的性状特征;参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柴胡”浸出物项下方法,测定两者的浸出物含量;采用纤维素分析仪测定两者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定量测定北柴胡中代表性柴胡皂苷类、黄酮类及糖类含量,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S-GC-MS)测定挥发性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野生与栽培北柴胡中的差异性化合物并进行鉴别。结果 外观性状方面,两者差异较大,野生北柴胡根头部较为膨大,主根扭曲粗大,表皮粗糙,常有茎基、侧根,根色深、气味强;而栽培北柴胡主根细长顺直,表皮细腻,侧根少,根色较浅,气味淡。初生、次生代谢产物方面,野生北柴胡醇溶性浸出物、木质素含明显高于栽培北柴胡,水溶性浸出物、槲皮苷含量略高于栽培北柴胡;栽培北柴胡中纤维素、5种柴胡皂苷、芦丁、水仙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均明显高于野生北柴胡,水溶性总多糖、蔗糖、半纤维素、淀粉高于野生北柴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GC-MS鉴定结果显示,在野生与栽培北柴胡中共鉴定得到67种挥发性成分,野生北柴胡59种,栽培北柴胡51种,两者共有化合物43种,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筛选发现差异性成分主要集中在芳香族及脂肪酸类物质上;基于UPLC-Q-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联合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在柴胡皂苷类物质上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性化合物在栽培北柴胡中响应值较高。结论 野生与栽培北柴胡两者在外观性状、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目前,栽培北柴胡质量评价体系并不完善,本研究可为增补修订栽培北柴胡质量评价标准,引导生产高品质北柴胡药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栽培与野生柴胡根的质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栽培及野生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的根)性状、组织构造、薄层层析定性、总皂甙含量及柴胡皂甙a、d 的含量对比,表明栽培北柴胡与当地野生品的质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栽培柴胡药材的重金属含量情况.方法 收集不同生长期施肥的柴胡,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的铅、镉、砷、汞和铜的含量.结果 所有样品的铅、镉、砷、汞、铜的含量均未超出限量范围.结论 该法快速、可靠,为柴胡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定西市不同产地栽培北柴胡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柴胡为我国、日本、韩国等国常用大宗药材,我国现行药典收载柴胡(北柴胡)Bupleurum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红柴胡)B.ScorzonerifoliumWilld.。目前,北柴胡的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各地正在积极推进家种生产[1]。自1998年以来,定西市各地开始人工栽培,截止2003年,全市栽培北柴胡1.5万hm2,提供商品19200t,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又一个经济来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栽培柴胡产地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为了掌握和评价其品质,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栽培狭叶柴胡的药材质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期栽培狭叶柴胡和野生狭叶柴胡柴胡总皂苷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与结论:栽培品总皂苷含量与野生品相近。栽培和野生不同发育时期均以萌动期和枯萎期总皂苷含量低,营养生长期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主要栽培柴胡的种质类型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明确我国栽培柴胡种质现状。方法:实地调研我国栽培柴胡主产区,收集5省56个栽培柴胡居群种质并进行形态学特征挖掘整理。结果:我国栽培柴胡产区主要位于甘肃、山西、陕西、河北、黑龙江,多为当地野生或外地调拨,各地俗称较多,主要栽培种质可被分为6种类型、4个物种[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红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三岛柴胡B.falcatum Linneus、窄竹叶柴胡B.marginatum var.stenophyllum(Wolff) Shan et Y.Li],其中,北柴胡占主流。结论:将复杂多样的栽培种质梳理归类对澄清栽培柴胡药材来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发现的种质区分特征可作为柴胡属物种特征的补充,为柴胡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鄂西北地区柴胡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鄂西北地区柴胡资源品种及其分布情况,为该地区柴胡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原植物标本,参考已收藏的部分标本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鄂西北地区分布的柴胡品种主要是竹叶柴胡,偶见狭叶柴胡,尚未见北柴胡分布。结论:竹叶柴胡是鄂西北地区的主流柴胡品种,鄂西北地区所产、习称为"北柴胡"销往全国各地的柴胡药材商品实际为竹叶柴胡的干燥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不同厂家柴胡注射液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七册[1]1998年版211页柴胡注射液标准对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检品进行检验,考察其质量。结果:6批检品全部符合规定,但检品吸收度等有高低之不同。结论:不同厂家、不同批次柴胡注射液的质量相对稳定。从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栽培狭叶柴胡皂苷a和d季节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栽培狭叶柴胡的药材质量。方法:以野生狭叶柴胡做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期栽培柴胡中的柴胡皂苷a和d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栽培品含量与野生品相近,在成株的不同发育时期均以萌动期和枯萎期含量低,营养生长期含量最高。结论:载培狭叶柴胡质量符合要求,与野生品相比并未降低。  相似文献   

17.
日本所用柴胡系Bupleurum falcatum或其变种(伞形科)的根。所用的柴胡大部分依靠从中国或韩国进口。最近,在日本各地进行了试栽培。 为了评价广岛县栽培的柴胡根的质量,建立了柴胡皂甙a,c,d的高效液相层析同时测定法。高效液相层析(HPLC)系统使用ODS反相柱,含水乙腈作为流动相,在紫外203nm检测吸收。样品为柴胡根的氨水甲醇提取物,事先用Sep-Pak C_(18)柱体预  相似文献   

18.
甘肃柴胡属植物资源及中药柴胡的商品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永辉  宋平顺  朱俊儒  卫玉玲  张伯崇 《中草药》2002,33(11):1036-1038
目的:调查甘肃省柴胡属BupleurumL.植物资源及柴胡药用品种。方法:采用标本鉴定、实地考察,商品鉴定及文献资料,结果:记载甘肃省柴胡属植物资源分布,药用种类及混淆品种。结论:甘肃省柴胡属植物共计21种,其中新分布记录5种,药用植物13种,混淆品种4种。  相似文献   

19.
索建政  宋清华 《中药材》1992,15(7):10-13
三岛柴胡原产于日本本州、四国、九州和朝鲜等地。自1955年前后开始人工栽培,已在静冈、香川等县种植,是日本较优良的柴胡栽培品种。8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引种,但至今未见报道。1990年我所从日本引进种子,在北京地区进行引种实验。因三岛柴胡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生长及质量差别较大,所以在北京地区引种栽培还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两年的栽培实验,对其生长进行了观察,并与北京地区的野生北柴胡的柴胡皂甙a、d含量作了对比,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种子来源日本奈良产三岛柴胡(Bupleu-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柴胡的质量。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热浸法、灰分测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测定不同产地柴胡的各项质量指标,为其质量标准的优劣提供数据支撑。结果:各产地柴胡浸出物含量差异较大,总灰分含量相差不大,挥发油吸光度多数未达到国家标准。结论:黑龙江、甘肃、内蒙产柴胡品质较好,野生柴胡质量优于家种柴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