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蔓荆子古今炮制药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古今30余篇中医药文献著作考证,蔓荆子历代炮制方法有酒蒸、酒炒、清炒等,其中炒制沿用至今。蔓荆子古代以生用为主,现代以炒制为众,并有炒焦、炒炭、微炒,不同炒制程度要求,微炒、炒焦居多,炒炭入药自古较少,蔓荆子临床应用范围颇为广泛 相似文献
4.
5.
6.
对蔓荆子传统炮制方法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蔓荆子,别名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等,为马鞭科落叶小灌木植物的成熟果实,辛、苦、微寒,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神农本草经》说“主筋骨间寒热,湿痹物挛,明目坚齿”。《名医别录》则称“治头风痛、脑鸣、目泪出”。 相似文献
7.
8.
9.
蔓荆子宜生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蔓荆子历代有多种炮制方法[1],且清炒一直沿用至今。但炒炙的程度有异,如《中国药典》1963年版(一部)蔓荆子(1953年版未载)项下的炮制方法:“取净蔓荆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取出,放凉即得[2]”;《中国药典》1977、1985、1990、1995年版(一部)(后者下简称《药典》)均收载为“微炒”,后3版均增加了“用时捣碎”的要求。近年来,对蔓荆子炮制方法的报道虽不多,但各有其说:有人主张生用(但只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3],有人则主张炒用[4、5]。为此,笔者进行了生品、微炒品、中等炒炙品的水、醇浸出物及其紫外光谱和薄层色谱、挥发油的分析。现…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建立蔓荆子的含量测定方法及测定生品与不同炮制样品蔓荆子黄素含量变化。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用Hypersil BDS(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60∶40),检测波长为258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35℃。对不同地区生品与不同炮制方法制备的蔓荆子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蔓荆子黄素线性范围为0.1525~0.7625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39%,RSD=1.48%。蔓荆子经清炒炮制后,样品中蔓荆子黄素含量略有上升;经炒焦、炒炭炮制后,样品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下降,以炒炭法含量最低。结论:不同炮制方法使蔓荆子炮制前后蔓荆子黄素的含量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2.
13.
中药炮制与饮片研究平台中药炮制与饮片研究技术平台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中药炮制科研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中药炮制与饮片研究技术平台建设的核心问题及技术方案。建议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中药炮制理论及原理研究方法技术体系、具有地域特点的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研究技术体系和基于炮制原理的具有饮片个性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从而逐步形成由传统炮制原理、炮制工艺规范化和饮片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技术平台组成的中药炮制与饮片研究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中药黄芪饮片炮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角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野生或栽培。本品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增强免疫力之功能。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久溃不敛,血虚萎黄等证。还用于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蜜炙黄芪益气补中,多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之证。历代中医药文献记载,黄芪有20多种炮制方法。建国以来,黄芪饮片炮制研究,积累了一些科研数据和技术资料,尚有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饮片炮制引起操作者身体不良反应曾有过斑蝥、乳香、龙骨等报道,然而实际炮制过程中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品种并不止于此。不良反应虽发生在少数品种和部分人身上,但产生的原因却值得进一步探讨,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近年来曾多次观察到所在单位在饮片炮制过程中引起操作者身体的各种不良反应,现介绍如下,意欲引起广泛的重视,并力求避免。 1 半夏粉尘引起麻木感 半夏炮制前须筛选分档,由于筛选过程中粉尘密度较大,曾使操作者多次发生口舌和面部麻木反应。半夏除含有β-谷甾醇、胆碱等 相似文献
19.
作者就当前中药炮制存在的问题,如中药饮片管理不善,加工设备落后,辅料缺乏统一标准,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传统炮制方法改进缓慢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意见。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