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依托咪酯与咪唑安定联合诱导与单独依托咪酯或咪唑安定诱导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60例,随即分为三组:依托咪酯组(Ⅰ组),咪唑安定组(Ⅱ组),依托咪酯联合咪唑安定组(Ⅲ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用药:Ⅰ组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10ug/kg;Ⅱ组咪唑安定0.15 mg/kg;Ⅲ组依托咪酯0.2 mg/kg,咪唑安定0.05 mg/kg,Ⅱ、Ⅲ组维库溴铵与芬太尼剂量同Ⅰ组.在麻醉期间连续监测和记录心电图(EC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计算心率和收缩压乘积(RPP).结果 三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开始时SBP、DBP、HR、RPP均较麻醉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气管插管后2 min sBP、DBP、HR、RPP均较气管插管前显著升高(P<0.05),与Ⅰ,Ⅲ组比较,Ⅱ组气管插管开始时SBP、MAP显著降低,而气管插管后2 min,Ⅱ组SBP,MAP升高幅度也小于Ⅰ、Ⅲ组.结论 与单用依托咪酯或咪唑安定相比,二者联合应用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麻醉诱导中能更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并能弥补单一用药的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比较小儿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评价不同麻醉诱导方式对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58例1~6岁的患儿被随机分成P、PF及PF1组,P组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PF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再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PF1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再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同时吸入3%异氟醚。所有患儿由同一位医生进行气管插管,记录其麻醉前以及插管前、后的心率和血压。结果插管后P组的心率和血压最高,不仅显著高于插管前,还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PF组插管后的心率和血压虽然也高于插管前,但低于P组,而且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1组插管后的血压仅略高于插管前,但比基础值低(P〈0.05),在3组中最低(P〈0.05),且升幅最小(P〈0.05),其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幅分别为10%和24%。结论给患儿插管时联合应用硫喷妥钠、芬太尼和异氟醚,心血管反应最小,提示可以较好地抑制插管所至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氯普鲁卡因对气管插管过程中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四组:C1、C2组(诱导分别静脉注射氯普鲁卡因3.0、4.5 mg/kg),L组(诱导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F组(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每组15例.记录所有患者诱导前、置入喉镜前及插管后0.5、1、3、5 min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异指数(RRP),并于诱导前、插管后3 min和10 min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肾上腺素及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 C2组插管后0.5、1 min时HR和插管后1、3 min时MAP显著低于同时点C1组、L组和F组(P<0.05),插管后3 min时HR显著低于同时点L组和F组(P<0.05).C1组插管后0.5、1 min时HR和插管后1 min时MAP低于同时点L组和F组(P<0.05).C2组插管后3 min时血浆肾上腺素浓度显著低于C1组、L组和F组(P<0.05),C1组显著低于L组(P<0.05).C2组插管后10 min时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L组和F组(P<0.05).结论 氯普鲁卡因静脉注射可有效抑制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过程中机体的应激反应,且4.5 mg/kg优于3.0 mg/kg.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后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于该院行气管插管的11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全麻诱导均采用地塞米松、咪达唑仑、异丙酚和维库溴铵,对照组加用芬太尼3 μg/kg,观察组加用舒芬太尼0.5 μg/kg,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3、5 mim时血浆E和NE浓度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在插管后1、3 min时血浆E、NE浓度均高于插管即刻(P<0.05),观察组插管即刻及插管后各时间点血浆E、NE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在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对血浆儿茶酚胺类激素的影响小,比芬太尼更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比较依托咪酯乳剂与异丙酚用于重症患者全麻诱导时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以便选择更合适的麻醉药用于重症患者麻醉诱导。方法:选择重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P、E两组,每组20例,两组病人全麻诱导均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在此基础上P组加异丙酚2.0 mg/kg,E组加依托咪酯乳剂0.3 mg/kg。术前、术中连续监测入室时、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后1、5、10、15 min及切皮时的SBP、DBP、MAP、HR、SpO2的值。结果:与入室时比较,P组病人在麻醉诱导后及切皮时SBP、DBP、MAP有非常明显的波动,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0.05);而E组在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的过程中这些指标一直较平稳。P、E两组比较,麻醉诱导后SBP、DBP、MAP差异有显著性(P<0.05),切皮时SBP的差异较显著(P<0.05)。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比异丙酚小,更适合重症患者的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时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芬太尼应用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全麻下行普外手术大于60岁患者60例按芬太尼用量随机分为3组:1!g/kg(I组)、2"g/kg(Ⅱ组)、3#g/kg(Ⅲ组),各组麻醉诱导用药为异丙酚1~2mg/kg、维库溴胺0.1mg/kg,经口气管内插管。观察诱导前2min、诱导后2min、导管插入后2min和5min的血压(SBP、DBP、MAP)和心率(HR)变化,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诱导前2min比较,Ⅰ组在诱导后2minSBP、DBP、MAP、HR均降低但无显著性(P>0.05),插管后2、5min显著性升高(P<0.05);Ⅱ组在诱导后2min均降低但无显著性(P>0.05),插管后2、5min亦无显著性变化(P>0.05);Ⅲ组在诱导后2min及插管后2、5min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Ⅲ组较Ⅰ、Ⅱ组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Ⅱ组2$g/kg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剂量较合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对降低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3组:利多卡因复合硫喷妥钠组(L+T组)、异丙酚组(P组)和利多卡因复合异丙酚组(L+P组)各12例。L+T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硫喷妥钠4mg/kg;P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L+P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及异丙酚2mg/kg。结果在气管插管即刻,L+T、P组心率、收缩压和率压积较诱导前明显增高,L+P组心率、收缩压和率压积略有增高但明显低于L+T组和P组。结论利多卡因与异丙酚联合应用,较利多卡因复合硫喷妥钠或异丙酚单独使用能更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麻黄碱或氯胺酮对顺式阿曲库铵(简称Cis)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全组75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3组.麻黄碱组(E组,90μg/kg);氯胺酮组(K组,1.5 m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比较三组间的肌松起效时间、肌松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条件和插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E组和K组Cis起效时间明显快于C组,(分别P<0.05).最大肌松抑制3组相似>99%;25%恢复时间3组互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95%恢复时间E组和K组明显快于C组(分别P<0.05),其他组互比无统计学意义.肌松完全恢复时间(T4:T1≥0.75)E组和K组明显快于C组5~6 min,5%~95%恢复指数E组和K组明显快于C组4 min,分别(P<0.01).E组和K组在插管时1 min MAP和HR明显增加,分别(P<0.05);C组在插管即刻和插管时1 min MAP分别明显下降(P<0.01),HR也分别明显下降(分别P<0.01).插管条件E组和K组明显好于C组(分别P<0.01~P<0.05),未发现其他毒副作用.结论:芬太尼和丙泊酚麻醉诱导时辅用麻黄碱90μg/kg或氯胺酮1.5 mg/kg后≥3 min时,再给予Cis 0.15 mg/kg可有效缩短起效时间和95%恢复时间;同时能够改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艾司洛尔和芬太尼对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循环和儿茶酚胺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标准 ~ 级且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4组 ,分别于插管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A组 )、 2 m g/ kg艾司洛尔 (B组 )、2 μg/ kg芬太尼 (C组 )和 2 mg/ kg艾司洛尔 +2 μg/ kg芬太尼 (D组 )。静脉给咪唑安定、阿曲库胺和异丙酚诱导插管。测定插管前后收缩压 (SAP)、舒张压 (DAP)、心率 (HR)、心率收缩压乘积 (RPP)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A)和肾上腺素 (A)浓度。结果 :气管插管后 1min和3min,A组患者 SAP、DAP、HR、RPP、NA和 A均非常显著高于基础水平 (P<0 .0 5或 P <0 .0 1) ,B组患者NA和 C组患者 SAP插管后均明显升高 (P均 <0 .0 5 ) ,D组患者气管插管后 SAP、DAP、HR和 NA、A水平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有明显循环和应激反应 ,2 mg/ kg艾司洛尔或 2 μg/ kg芬太尼预处理仅能部分减少插管反应 ,联合应用 2 mg/ kg艾司洛尔和 2 μg/ kg芬太尼能完全抑制高血压患者插管时的循环和儿茶酚胺反应。  相似文献   

10.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高血压病人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比较其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和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方法 60例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芬太尼组(F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于各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SBP、DBP、HR均明显降低(P(0.05),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SF组DBP、HR变化幅度较小,明显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NE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即刻和气管插管后F组E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与S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比芬太尼能更有效地抑制高血压病人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抑制血浆儿茶酚胺释放,对提高全麻诱导和气管插管期间的安全性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和评价雷米芬太尼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诱发QTc 间期延长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冠心病择期普外手术患者50 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 组)和雷米芬太尼组(R 组).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丙泊酚1 ~1.5 mg/kg 和维库溴铵0.15 mg/kg 后3 min,双盲法分别≥40 s 给予雷米芬太尼1.0 μg/kg(R 组)和等容量生理盐水(C 组).记录麻醉前(基础值T0 )、静脉注射芬太尼、丙泊酚和维库溴铵后1 min (T1 )、雷米芬太尼或生理盐水后1 min(T2 )、气管插管前即刻(T3 )、插管后30 s(T4 )、2 min(T5 )以及4 min(T6 )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描记心电图(ECG).结果 R 组QTc 间期在T4 、T5 和T6 均短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QTc 间期在T4 、T5 和T6 与T0 比显著延长(P <0.01);对照组随着气管插管伴随的QTc 间期>440 ms的病例数显著多于R 组(P <0.05).结论 气管插管前静脉注射雷米芬太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诱发QT 间期延长,同时可减弱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吸烟对靶控异丙酚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50例全麻患者,ASAⅠ~Ⅱ级,分为吸烟组(25例)和非吸烟组(25例)。每例患者均使用靶控异丙酚(血浆浓度5μg/mL)、2μg/kg芬太尼和0.8mg/kg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记录插管前,诱导后2min和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min和3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血压(MAP)和BIS值。结果:两组诱导前的基础MAP和BIS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吸烟者的基础HR慢于非吸烟者。吸烟组的麻醉诱导后2min、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1min的BIS值都高于非吸烟组(P<0.01)。与非吸烟者比较,吸烟者麻醉诱导后2min时的血压和心率下降更显著,而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1min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吸烟影响异丙酚靶控诱导插管期间的镇静深度,吸烟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加剧烈。  相似文献   

13.
应用脑电双频指数指导小儿丙泊酚麻醉诱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小儿丙泊酚麻醉诱导适宜的用药剂量和最佳的给药方法,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学会(ASA)Ⅰ~Ⅱ级学龄期(6~12岁)小儿36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每组12例。麻醉前给予阿托品0.01mg/kg静脉注射。麻醉诱导,各组依次咪达唑仑0.01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和维库溴铵0.1mg/kg静脉注射。Ⅰ组丙泊酚麻醉诱导单次静脉推注2.0mg/kg,Ⅱ组单次静脉推注2.5mg/kg,Ⅲ组丙泊酚微泵输注,以60mg·kg-1·h-1持续输注至脑电双频指数(BIS)达40停止泵入。2min后经口气管内插管。并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2min各时点的HR、MAP、SpO2、BIS值和插管条件及体动情况,Ⅲ组的丙泊酚用量。结果三组小儿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无统计学差异。诱导后三组MAP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且Ⅰ、Ⅱ组心率与诱导前相比也明显减慢(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三组MAP均较诱导后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气管插管后即刻Ⅰ组的MAP要明显高于Ⅱ组(P<0.05)。BIS值方面,Ⅱ组诱导后BIS值明显低于Ⅲ组(P<0.05)。三组气管插管即刻、插...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充气喉罩自主通气吸入七氟烷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年龄32~79岁,体重41~85kg,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患者,随机分为置入不充气喉罩组(L组)和气管内插管组(E组)各30例。麻醉诱导:E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异丙酚1.5mg/kg、维库溴铵0.1mg/kg以及瑞芬太尼1.5μg/kg。待下颌松弛后进行气管插管。L组应用循环呼吸回路诱导,使回路内充满7%七氟烷气体,吸入7%~8%的七氟烷,并向输液器莫非式滴管内加入瑞芬太尼1.5μg/kg。下颌松弛后置入喉罩。麻醉维持:E组静脉常规给药,L组以吸入七氟烷为主。观察并记录围麻醉期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和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情况。每组随机选择10例患者于不同时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肾上腺素(N)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浆N、NE的浓度在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在气管插管和拔出气管导管时HR、SBP、DBP和血浆N、NE的浓度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较L组间也明显升高(P<0.05)。L组各时点HR、SBP、DBP和血浆N、NE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E组躁动、呛咳、声音嘶哑较L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不充气喉罩自主通气吸入七氟烷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麻醉效果确切,苏醒迅速安全,比气管插管麻醉应激反应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和尼卡地平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全麻病人80例,随机分为2组。A组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前静注艾司洛尔0.5mg/kg,继以尼卡地平0.02mg/kg静注;B组诱导、插管前静注生理盐水10mL。随后观察术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0min3个时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结果:B组在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0min的SBP、DBP、H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A组在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0min则无明显变化;B组在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0min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与尼卡地平伍用可有效防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老年全麻患者100例,年龄61~76岁,ASAI~Ⅱ级,按舒芬尼的诱导剂量随机分为A(0.2μg/kg)、B(0.4μg/kg)、C(0.6μg/kg)、D(0.8μg/kg)四组,每组25例。各组均先行靶控输注(TCI)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为3μg/ml,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罗库溴铵0.6mg/kg,面罩辅助通气,30s后按各组诱导剂量缓慢静脉推注舒芬太尼。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5min(T3)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以及各时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浓度。结果 MAP、HR、CI、NE、E在T0、T1、T3各时点四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2时点A组、B组MAP、HR、CI明显升高(P<0.05),C、D两组无明显变化。与A组比较,T2时点B、C、D组MAP、HR、CI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T2时点C、D组MAP、HR、CI明显降低(P<0.05);C、D两组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各时点SV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2时点A、B两组NE、E浓度明显增高(P<0.05);C、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T2时点B组NE、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两组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T2时点C、D两组E浓度明显降低(P<0.05),N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两组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6μg/kg和0.8μg/kg的舒芬太尼诱导均能有效维持老年患者全麻插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镇静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急诊危重需要紧急气管插管患者81例,随机分成咪达唑仑+芬太尼(MF,n=41)组和咪达唑仑+氯胺酮(MK,n =40)组;气管插管前咪达唑仑0.05 mg/kg静脉注入,之后MF组芬太尼1~2μg/kg静脉注入,MK组氯胺酮0.5~1 mg/kg静脉注入,待患者达镇静状态后实施气管插管.记录入室时、插管前和插管后10 min、插管后60 min的SBP、DBP、MAP、HR的变化,以插管后10 min为观察点,观察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MK组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少于M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K组和MF组血压均有下降,SBP、DBP、MAP插管前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血压下降以MF组更明显,插管后SB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插管后两组HR均有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F组P<0.01,MK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下降幅度以MF组SBP最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下降幅度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10 min MF组有17例低血压,MK组有8例低血压,其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MF组为41.46%,MK组为2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住ICU天数及28 d死亡率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氯胺酮镇静可降低咪达唑仑所致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金伟  王凤学  张铁铮  张敬军 《现代康复》1998,2(11):1236-1237
目的:寻求对法乐四联症小儿麻醉诱导的最佳方法。方法:将60例四联症小儿按诱导用药不同分为四组(每组15例),对比观察诱导前及其后1、3、10及15min的SPO2、SBP、DBP、RPP及DOG变化。Ⅰ组用硫喷妥钠(4mg/kg),Ⅱ组氯胺酮(1.5mg/kg),Ⅲ组咪唑安定(0.3mg/kg),Ⅳ组硫喷妥钠(4mg/kg)加羟丁酸钠(60mg/kg)。结果:Ⅳ组不仅血流动力稳定且SPO2值增加迅速而显(P<0.01)。结论:羟丁酸钠可改善心肌对缺氧的耐力.故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对维吾尔族上腹部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择期上腹部维吾尔族手术病人30例分为两组(n=15),A组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用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mg/kg、咪唑安定0.15mg/kg、异丙酚4mg/kg诱导行气管插管,用异氟醚吸入和异丙酚3mg/(kg·h)恒速输注维持麻醉,并于切皮前由硬膜外导管注入局麻药;B组仅为单纯气管插管全麻。分别监测术前、全麻诱导后、插管后5min及术毕的血流动力学,观察两组全麻药用量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A组全麻药用量较B组显著减少(P<0.05),血流动力学及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B组心率及收缩压、血糖在插管后5min较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对维吾尔族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及血糖影响轻微,但应注意硬膜外局麻药及时追加,以防麻醉减浅和病人术中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用法的依托咪酯对心血管麻醉诱导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360例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并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先给予0.3mg/kg依托咪酯,而后依次静脉注射0.1mg/kg力月西、0.1mg/kg哌库溴铵、5μg/kg芬太尼;B组先静脉注射0.1mg/kg力月西、0.1mg/kg哌库溴铵及5μg/kg芬太尼,5min后再静脉注射0.3mg/kg依托咪酯。2组均于6min时行气管插管,并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 2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下降,插管后MAP均开始上升,但A组患者插管前后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插管前后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麻醉诱导过程中,2组患者心率(HR)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依托咪酯在心血管患者麻醉诱导中能发挥较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诱导过程中后期注射依托咪酯对患者血压波动影响较小,更适用于心血管患者的临床麻醉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