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活血化瘀”法包括“活血”与“化瘀”两层内容,因为二法有协同作用,且临床常合并使用,所以,古今医家常统称为活血化瘀。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对“活血”与“化瘀”之异同浅述如下,谨供同道参考。“活血”是指通过中药治疗使血脉畅通,恢复血液的正常运行。“化瘀”是指通过治疗使瘀血消散和化解,血脉畅通,以恢复血脉的正常运行。“瘀血”和“血瘀”也有区别:“瘀血”之狭义者是指血液停滞于血管内外,呈凝、聚改变,即死血,蓄血;广义者还应包括血管内的各种栓子,如:血栓、脂肪栓、细菌栓、组织栓等,是病理产物、致病因素。“血  相似文献   

2.
古人临床选方用药讲求精当,有“用药如用兵”之论。师徒相授不传之秘唯药、唯量,从而有“千方易得,一效难求”之叹。中药疗效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并揭示的,它是临床治病用药的依据。“妙手回春”用来赞誉医术的高明,殊不知高明的医术离不开准确的选方用药,更离不开中药疗效的正常发挥。而医者、患者对中药饮片认识、使用上的误区直接影响了药效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3.
1痰饮的基本概念 痰饮主要是指机体水液代谢障碍,也包括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转化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又作为新的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痰又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之别。临床上“水湿”、“水饮”、“痰湿”、“痰饮”等常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4.
昔贤医家治疗不寐,多责之于营血不足,痰热扰心,故有“营血不足则不寐”、“热扰心神则不得眠”之说。其治疗亦不外乎滋阴养血、清热除痰、宁心安神诸法,虽多起恙疴,然却不能尽瘥其疾。倘若临床仅知以此数法而治不寐,未免以偏概全。朱棣《普济方》谓:“人之一身不离乎气血,凡病经多日治疗不愈,须当为之调血。”验之临床,某些长期经治罔效之不寐患者,用活血化淤之剂治疗,其效颇佳。推究其因,盖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而藏神明,其功能正常全赖心之阴血濡养,此即“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相似文献   

5.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言简意深,对临床有重要指导价值,兹试析如下,以就教同道。一、原文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人体之火有壮火与少火之分。张介宾说:“火,天地之阳气也。”张志聪亦谓:“阳亢则火壮”、“阳和则火平”。可见,火即阳气,过亢的阳气称为壮火,正常的阳气为少火。在人体来说,少火指生理之火,包括君火、相火和命门真火等;壮火指病理之火,亦称邪火,有实火和虚火之分,实火为阳热亢盛,虚火为阴虚或气虚所致虚阳亢盛。其二,在生理情况下,气与火相互滋生。从人体气与火的生成过程可以看到,正常情况下,气与火是相互滋生的。当饮食进入脾胃后,在阳气的作用下,水谷化生精微,上输入心肺,滋养君火。君  相似文献   

6.
李晓辉  高征 《国医论坛》2002,17(2):49-50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出 :“肝体阴而用阳”。此精辟论断对指导肝病临床辨证治疗意义深远 ,必彻悟而活用之。“肝体阴而用阳”是对肝脏生理功能的总体概括。“肝体阴”,是指肝具有藏血的生理功能 ,其包括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等。所藏之血的作用有二 :一是滋养肝体 ,使其柔润 ;二是滋养其他脏腑组织。因血属阴 ,故有“肝体阴”之说。肝可以将一定量的血贮藏于肝内 ,以供机体各部分活动时所需 ,故肝有“血之库府”之称 ;调节血量 ,是指肝脏对人体各部分血量 ,特别是外周血量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 ,人体各部分的…  相似文献   

7.
咽炎中医称谓“喉痹”或“喉舞”,急性发作又称“喉风”。是临床常见病。我们自1984年以来拟沙参麦汤加减收治80例获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28,女52。年龄20~35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3.18年。辨证分型症状型(虚火上炎):由情志因素或炙(火尃)食物而诱发。症见:空咽或进食咽喉有阻塞感,早起粘痰,咽干、烧灼,伴胸闷气促,重则似有梅核,咽之不下,吐之不出,故俗称“梅核气”。局部检查:可见咽、舌根部有散在,孤立的小淋巴泸泡,不充血,粘膜色泽正常,血管分布清晰。苔薄白舌  相似文献   

8.
中药组方是临床疗效的关键。一张处方 (即一首方剂 ) ,既有相辅相成之中药组成 ,又有相反相成之药物组方 ,其疗效与妙趣大有探讨之必要。兹将临证中常用中药“相反相成”之配对述要如下 :1 寒热相合寒性药具有清热、泻火等作用 ,热性药具有温里、祛寒之功能。1.1 黄连与肉桂 :黄连性味苦寒 ,善清心火 ;肉桂性味辛热 ,能温肾火。“水火既济 ,心肾相交”,调节五脏之间正常的生理功能。1.2 黄连与细辛 :黄连味苦性寒 ,清实火以解热毒 ;细辛味辛性热 ,散邪火以止疼痛。二者合用 ,一寒一热 ,一升一降 ,“热则清之 ,火郁发之”。可用于心经火盛…  相似文献   

9.
孙非  张其成 《北京中医》2006,25(10):594-595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四处经文历来有不同的解读。第一,“以妄为常”。以安为常,妄作劳倦之解均非是;“肆乎行也”及“以不正常为正常”之解未透彻;正解当作“以虚妄为真常”。第二,“醉以入房”。“醉甚入房”之解非是;“以醉入房”之解牵强;正解当作“醉而入房”。第三,“以耗散其真”。“以散秏其真”之解无据;“以好散其真”之解亦无据;“耗”正解当作消耗。第四,“真气从之”。“真气居之”之解呆板,“从”作“顺”则生动、义胜。  相似文献   

10.
郭志力 《中国针灸》1998,18(5):289-290
《灵枢.官针》篇有谓:“凡刺之要,官针最妙”。考其所载之“九刺”、“十二刺”、“五刺”共26种刺法,验之临床,颇有效用。对于当今之临床,不无指导意义。现举例介绍如下。1 齐刺  《灵枢.官针》篇谓:“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尤其“治痹气小深者也”于临床最有启发。具体方法是:找准痛点,直刺入一针,捻转提插,得气后留针再从两旁向病所各刺入1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笔者常用之治肩周炎、肱三头肌长头肌腱炎、冈上肌炎、坐骨神经痛、臀上皮神经损伤等痛点小而固定者。典型病例:李×,女…  相似文献   

11.
<正> 自然界有四时更替及六气的不同,人类须劳动饮食而又有七情五志的变化,这些均可引起发病。《素问·经脉别论》云:“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又云:“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这里所谓的“过用”,就是超过了正常,违反了事物固有的正常规律,从而导致疾病的发  相似文献   

12.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张仲景对痰饮病的治疗所作的绑领性概括。本文试对“和之”大法的含义进行初步研讨,以期就正于同道。《金匮》“痰饮”的含义《金匮》所论之“痰饮”,与后世痰饮病在概念上有明显的区别,虽其痰饮之名相同,但究其实质内容有异。如仲景所论:“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且看仲景对“痰饮”的临床特点所作的描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但(?)从仲景对“痰饮”的分类方法和所论述的临床特点来看,“痰饮”属于后世所述之“饮证”。“痰饮”之名,《素问》谓之“积饮”,在两汉时期  相似文献   

13.
祖国医学治法有常有变,“寒者热之”、“热者清之”等,皆言其常;“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等,则系变法。对寒热错杂、虚实相兼诸复杂的证候变化,临床常以“相反”的配伍,达“相成”之目的。笔者拟就临床肤浅体会,简介如下。调阴阳,寒热相济《内经》谓:“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又谓:“阳虚则寒,阴虚  相似文献   

14.
“枢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枢机是指气机交接转枢之地,其功能为枢转气机,使气机出入正常,升降自如,开阖有度。其中,少阳为表里、阴阳之枢;脾胃为升降之枢。枢机旋转失乖,则变生他病,透转枢机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枢机源流“枢机”作为名词提出约在明代,张景岳在注解“少阳为枢”时提出:“少阳为  相似文献   

15.
肝为将军之官,能抵御外邪。药物与食物皆为自然中的产物,各有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人体每日不可避免地承受药食之“毒”的侵害,而肝的生理功能正常能保证机体的生理活动正常。该文基于“肝为将军之官”的具体含义,明确肝脏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的解毒作用,进一步解析肝脏体用病机,为临床诊治中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治病难,治怪病更难”。这是医者的临床体会。临床果真有所谓“怪病”吗?冯兆张曾说:“人身之病,四百有四,载之《素问》《灵枢》者,已详八九,外不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淫,内不过喜怒忧思惊恐悲七情之伤,变见于脏腑经络皮肤之间而为病,安有所谓怪也?”这可见所谓“怪病”,  相似文献   

17.
读新版《医古文》教材注译 ,颇有异议 ,现述之。1 血脉治也《扁鹊传》 :“血脉治也 ,而何怪 ?”句中的“治”今人大都认为“正常” ,恐非。“治”当作“滞” ,音近而误 ,何以言之 ?第一 ,从前后文义来看 ,前文既然明言“简子疾 ,五日不知人” ,那么 ,反映在脉象上不可能是正常之脉 ,更不会是“血脉正常”。所以 ,“治”若理解为“正常” ,与病情不符 ,更有悖于医理。试问 ,哪有五天不省人事的病人血脉还正常的呢 ?第二 ,从赵简子实际病情来看 ,在本文中只写“简子疾 ,五日不知人”这一证状。那么赵简子到底患什么病 ,这里没有记载。而宋代…  相似文献   

18.
“逆治”、“从治”法是《内经》提出的治疗原则之一,其作为“正治”、“反治”法指导临床选方择药治疗疾病的寒热虚实已为人熟知,如《中医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两版教材都较详细论述了这一理论。中医临床内、外、妇、儿、针灸等各科也无一不用,然这只是《内经》“逆治”、“从治”法中的一种意义,观《内经》论“逆治”与“从治”还有两种含义,试论述如下: 一、调理气机中的逆治与从治《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得者,治有疗效谓之得。《标本病传论》说:“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即谓之有治本、有治标而病愈者,可为证。《经》问曰:怎样使气机调畅而  相似文献   

19.
读素摭微     
《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及“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句。参阅各家注解,矧验诸临床,笔者觉得如下两种认识皆具指导意义: 对寒证、热证采用“从之”的治法,须考虑其虚实及寒热的真假,分别施以不同的“从”治法。以阳热证为例,倘屡清不效,甚至愈清愈炽,这种证候至少有两种可能:其一,属寒证阴证。具体地说,属阳虚无火证。当“从”补火治。《伤寒论》有“厥深者,热亦深”的创见,临床讵无“热深者,冷亦深”的证例?王冰在注本篇(《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  相似文献   

20.
初探月经失调的中医辩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故有“月信”、“月事”、“月水”之称,以示月经有“月节律”的周期性。月经失调首先是指月经失去正常的周期性、节律性。月经失调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被列为妇科病之首.临床上必须积极进行防治.以保证广大妇女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