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总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皮肤黏膜分离并造口回缩的护理经验.方法 行肠造口手术患者64例中,5例术后发生皮肤黏膜分离合并造口回缩,予以积极的全身治疗及心理护理,正确的伤口评估与处理以及营养和健康教育.结果 4例术后18~28 d伤口愈合出院;1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于术后14 d行造口重建,重建后14 d愈合出院.结论 术后需严密观察造口血运及周围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和早期处理患者皮肤黏膜分离及造口回缩等并发症,以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皮肤黏膜分离并造口回缩的护理经验。方法行肠造口手术患者64例中,5例术后发生皮肤黏膜分离合并造口回缩,予以积极的全身治疗及心理护理,正确的伤口评估与处理以及营养和健康教育。结果 4例术后18~28d伤口愈合出院;1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于术后14d行造口重建,重建后14d愈合出院。结论术后需严密观察造口血运及周围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和早期处理患者皮肤黏膜分离及造口回缩等并发症,以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预防小儿肠造口处肠管狭窄,降低吻合口处感染发生率。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行暂时性结肠造口患儿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小儿肠造口扩肛器配合人工肛门袋进行造口护理,每天扩肛治疗1次。对照组采用常规造口护理方法,肠造口排便后使用康乐宝儿童型人工造口袋,常规使用手指润滑后扩肛。观察两组造口肠管狭窄、造口周围皮肤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造口皮肤完好率、排便通畅率及患儿家属对造口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造口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自制小儿人工肛门袋配合肠造口扩肛器扩肛的应用,可有效预防肠造口术后并发症;起到堵住造口,训练定时排便,改善造口患儿长期使用造口袋的不便。 相似文献
4.
Miles手术可控人工肛门与腹壁造口功能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1990年起 ,我们自行设计并实施腹膜外腹壁肌层潜行可控性人工肛门41例 ,效果较满意 ,具有不带造口器具、不污染衣物、排便能控制、四季无臭味、生活能自理、隐蔽等功能。优于一般腹壁造口 ,现对比观察如下。1.临床资料 :因低位直肠癌做Miles手术 ,采用“鱼口状腹膜外腹壁肌肉潜行可控性人工肛门”术后 1年以上者 41例(男 31例 ,女 10例 ;年龄 31~ 84岁 ) ,与32例 (男 2 3例 ,女 9例 ;年龄 40~ 75岁 )按常规做腹壁造口者术后功能进行对比观察。2 .2种术式效果比较 :按最低生活要求制定 10项对比标准。结果 :可控性人工肛门均无粘膜… 相似文献
5.
6.
人工肛门是结直肠外科治疗低位直肠癌的重要术式,然而其导致的粪便失节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研究了一系列新型可控性人工肛门装置,按使用方式可分为夹闭式和封堵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粪便的可控性。夹闭式人工肛门为植入性装置,使用较为自动化,但装置庞大复杂,患者发生感染、炎性反应和消化道不适等并发症的概率较大。相比之下,封堵式人工肛门自动化程度低,患者需每日清洗或更换装置,使用较为不便,但其舒适度、隐蔽性和安全性更好。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的深入,一定能够实现人工肛门装置的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微型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我院1210例直肠肛管癌,行Miles术腹膜外平坦形人工肛门造设经验,介绍了这一新的人工肛门造设方法。本手术操作简单省时,不影响粪袋安装,不因挤压、磨擦引起疼痛和出血.不影响衣着和美观,不易引起肠腔狭窄,不发生脱出和内陷。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肠造口术是外科最常施行的手术之一,往往是挽救、延续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肠造口术虽然看似简单,但如果术中处理不当或术后护理不当,将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造口及其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处理好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尤为重要。2004年3月我院造口门诊接诊了一位直肠癌晚期的乙状结肠造口严重狭窄及造口周围皮炎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香港造口治疗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泽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6(3):153-153
一、造口治疗师的发展第一个外科造口手术至今已超过200年,当美国克里夫兰的坦波医生在1958年描述了“造口治疗”(enterostomaltherapy)的观念以后,这个医学课题才有了重要的发展。NormaGillThompson是坦波医生训练的第一位造口护理技术人员(即其后的造口治疗师),她和坦波医生在1961年开设的第一所造口治疗师学校,为造口治疗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世界造口治疗师学会(WorldCouncilofEnterostomalTherapists,WCET)在1978年诞生,到目前为止,全球60多个国家都有造口治疗师,世界造口治疗师学会会员的数目超过1500位。二、造口治疗服务的演化造… 相似文献
10.
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后改变了原有正常的生理排便方式,需要终生使用人工肛门,因而结肠造口的护理尤为重要。结合我院行Miles手术68例,将结肠造口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造瘘术后造口及肛门同时扩肛的效果,促进患儿肠道功能恢复,减少Ⅱ期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症。方法将72例肠造瘘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在行Ⅱ期巨结肠根治术前,采用自行研制的有机玻璃扩肛器行造瘘口扩肛保守治疗,每日1次,每次15min,持续3个月。观察组行造瘘口扩肛的同时行肛门扩肛每日1次,每次30min。结果观察组患儿肛管蠕动频率、节律及幅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患儿肛管蠕动频率较慢,且幅度低浅,节律性较差。行Ⅱ期巨结肠根治术,术后均恢复良好,观察者肠梗阻及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肠造口术后患儿行肠造口及肛门同时扩肛治疗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功能恢复,使关瘘后上下肠段蠕动功能增强,有效防止术后肠梗阻及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14.
1例肠造口缺血坏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造口缺血坏死是肠造口手术最严重的造口早期并发症。肠造口缺血外观是局部或完全变紫 ,若即时给予适当处理 ,变紫的肠造口组织可能会恢复正常 ,但如无改善则会变黑 ,最后导致组织坏死。造口完全变黑坏死 ,则需及时行造口重建术。 2 0 0 1年 4月 1 8日笔者对我科 1例肠造口缺血、局部坏死的患者进行了及时对症的护理 ,造口血液循环恢复 ,避免了造口的重建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 ,6 9岁 ,乡镇医院退休医生。因患直肠管状腺癌 ,于 2 0 0 1年 4月 1 8日在硬外麻下行 Miles术。术后回病房 2 h后 ,护理查房时发现患…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20例小肠造口患者术后发生造口高排量的相关因素,包括疾病特点、剩余小肠长短、甲氧氯普胺及激素的影响、感染等。严密观察早期发现,积极配合医生排除诱因并采取治疗护理措施,密切观察脱水、电解质失衡的临床表现,做好饮食与造口护理,是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1例乙状结肠造口黏膜及其周围皮肤坏死患者的护理。正确的评估肠造口及周围皮肤坏死情况,在加强心理护理的前提下,严密观察造口黏膜颜色,合理应用造口、伤口护理产品处理坏死的肠黏膜、造口周围创面,清除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保护造口周围皮肤,使造口袋粘贴牢靠,有效收集肠造口处排出的粪便。50天后造口黏膜及周围皮肤坏死完全愈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行为对腹壁造口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对4例腹壁造口患者实施口腔护理行为干预,包括教授正确的刷牙方法,义齿保护健康宣教,合理改善饮食习惯等。结果 4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降低口腔疾患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结论及时给予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疾患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分析结肠造口病人恢复期的护理问题,找出相关因素,确定具体的护理目标,并针对性地提出7方面的护理对策:①造口护理教育;②减轻疼痛;③预防切口感染;④保护造口周围皮肤;⑤观察造口并发症;⑥恢复造口者自尊;⑦饮食指导。帮助患者提高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肠造口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造口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候家奎,裴云英我院自1982年以来,共收治结肠造口并发症患者23例,均收到较好效果,现就治疗与护理讨论如下。一、肠造口出血:多发生于24~48小时内。本组出血3例,2例系皮肤及粘膜连接处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出血,经外用云南白药及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