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6 毫秒
1.
1997年4月13~19日,在美国犹他州斯诺伯德召开了基因治疗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会议。会议报告了在基因送递、基因调控及避免免疫应答等新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此外,会议还讨论了应用新基因治疗特定遗传病和获得性疾病的进展以及基因治疗的问题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链霉菌分子克隆系统方面的最近进展,已有可能对该属细菌部分成员产生的某些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进行分离,这种克隆现在能用来检验通过产生不同抗生素的链霉菌之间生物合成基因的转移可以产生新抗生素的理论。能否产生“杂种”抗生素必然取决于生物合成酶的底物特异性。关于这些方面了解很少。为要证明杂种抗生素的产生,我们开  相似文献   

3.
细菌基因盒—整合子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细菌基因盒一整合子系统是新的可移动基因元件,介导耐药基因在染色体,质粒及转座子之间移动,从而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传播,对基因盒-整合子系统的来源,结构及细菌耐药性表达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介绍分子杂交和PCR技术检测基因盒-整合子系统的方法,阐明基因盒的移动机制不仅对细菌耐药性传播有意义,且易介导细菌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耐药细菌不断增多,耐药范围扩大,程度加强,不断出现多重耐药菌株。研究表明,细菌在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下,获取外源性的耐药基因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抵抗抗生素的方式。因此,调查耐药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流行以及耐药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细菌耐药机理和耐药性相关基因已经发展到分子水  相似文献   

5.
氨基糖苷类钝化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相当复杂,其中以产生钝化酶为主,近来对其研究较多,尤其是分子水平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对三种主要钝化酶即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氨基糖苷类核苷转移酶的作用底物、作用位点、常见耐药细菌、编码基因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关于抗生素产生菌遗传工程研究的概况已有报道。近年来又获得一些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在链霉菌属分子载体的研究、基因重组技术的研究方面进展迅速,为抗生素产生菌的菌种改良和理想的“杂种”抗生素(Hybrid anti-bjotics)的问世,展现一个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多重耐药基因岛是指细菌染色体上一段具有典型特征的基因簇,携带有多种耐药基因,决定细菌的多重耐药性.目前已发现在沙门菌属和其它菌属的细菌中携带沙门菌多重耐药基因岛1(Salmonella multi-drug resistant genomic island 1,SGI1).由于SGI1上的耐药基因具有可移动性,使其在细菌多重耐药获得与传播机制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异烟肼是前体药物,katG参加激活,但发挥作用具体活化形式有待研究。代谢标记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与异烟肼作用有关的结核分枝杆菌分子包括InhA,AcpM,KasA,AhpC,Ag85复合物等。这些分子可能是异烟肼的靶标,也与细菌耐异烟肼有关。基因组芯片研究异烟肼作用后差异表达的基因,发现脂肪酸合成途径的10多个基因与其有关。异烟肼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关于其靶标尚无定论。有关研究局限在细菌方面,有待从宿主和细菌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人工染色体载体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类对生物体基因的结构、功能、表达及其调控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面对特定基因片段的分离和获得,则是上述研究的基础。完整的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使任何DAN片段的筛选和获得均成为可能。因此,基因组文库是进行分子克隆和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多靶点抗肿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和从细胞受体与增殖调控的分子水平对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进一步深入,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治疗开始进入临床,人们称其为“分子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1.
整合子系统与细菌多重耐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的多重耐药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整合子是携带编码抗生素耐药基因盒的DNA片断,在细菌获得和传播耐药基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整合子及其基因盒的分类、分布、结构、来源、整合子对基因盒的捕获表达、整合子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关系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等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2.
细菌耐药性可分为天然(或原发)耐药性及获得耐药性两种,前者一般不会改变。本文系指获得耐药性而言。一、细菌耐药性产生的类型(一)突变细菌可经X射线、紫外线、氮芥或环氧化合物等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而诱发突变;突变也可为遗传因子(基因)DNA自发变化的结果。耐药性多由后一种情况形成。每一基因有一极低的突变率,当细菌细胞分裂10~5~10~9代后才出现一次对某种抗生素的耐药现象,即每10~5~10~9个细菌中可有一只细菌对此抗生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疾病是遗传易感因子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过去几年里,对一些遗传性非动脉硬化病如肥大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痛、长-QT综合征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分子基础的认识有了很大进展。本文概述了有关这些病症的基因多态性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这些发现如何更新了疾病的诊断观念,提出了一些防止和减轻这些疾病进展的预防性措施,最后讨论针对基因改变引起特定细胞或分子功能改变的新药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 基因工程是指在体外通过酶促反应将目的基因或异源DNA片段与适当基因载体(vector)进行重组,形成杂种DNA分子,然后将其转化进入细菌,酵母等受体细胞进行增殖和表达,从而产生基因编码的多肽或蛋白质的过程。比如,胰岛素通常是从猪、牛、羊等动物胰脏中提取的。现在人们可以把编码胰岛素分子A链和B链的基因分别与质粒进行重组,然后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生产出胰岛素的A链和B链,最后在体外组  相似文献   

15.
陈聪  叶英 《安徽医药》2012,16(10):1396-1398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菌耐药机制,研究发现PMQR阳性菌株也往往对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而表现为多药耐药,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类细菌产生了能分解绝大多数β-内酰胺类药物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PMQR基因阳性菌株中ESBLs的发生率和主要型别在世界各地的报道各不相同,现就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阳性菌株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本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RNA干扰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对生物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分子干扰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后,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 首先针对lasR、rhlR和rhlI基因设计4条siRNA分子,分别是si-asr1、si-hlr1、si-hlr2和si-hli1,体外转录法制备上述siRNA分子.将50nmol/L siRNA分子与4μl脂质体混合,然后转染铜绿假单胞菌成熟期生物膜,应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siRNA转染后96h内生物膜活细菌数目;siRNA转染生物膜48h后,应用1%复红染色法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形态改变,同时应用RT-PCR法检测生物膜弹性蛋白酶B基因lasB表达量.结果 si-hlr1、si-hlr2和si-hli1分别转染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48h,生物膜出现解体,生物膜内活细菌数目无明显改变.si-asr1转染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48h后,生物膜形态及生物膜内活细菌数目无明显改变.si-asr1、si-hlr2和si-hli1分别转染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48h,生物膜lasB基因表达量分别下调了49%、21%和18%.si-hlr1转染生物膜48h后,lasB基因表达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应用siRNA分子干扰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lasR、rhlR和rhlI三个关键性基因,可以促进生物膜解体,同时能部分抑制生物膜lasB基因表达,但是不能减少生物膜内活细菌数.  相似文献   

17.
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是一种细菌细胞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系统。细菌通过可扩散的小分子信号分子感知细胞群体的密度,从而引起一些特定基因在细菌群体中的协调表达。铜绿假单胞菌中的QS系统包括LasI/LasR和RhlI/RhlR两条主要的信号系统和喹诺酮信号系统。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铜绿假单胞菌中QS系统的研究现状和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多药耐药和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例在世界范围内的日益增多,迫切需要该领域的药物研究工作者开发出具有新的作用靶点、不易导致病原菌发生耐药性变异的新型抗分枝杆菌药物。研究者们已经发现,结核分枝杆菌中的3个基因,即recA,dnaB和sutB,均受到内含肽(intein)的调控,而这些内含肽只有通过蛋白剪接(proteinsplicing)过程才能由本无活性的前体蛋白活化为功能性蛋白。这就提示,蛋白剪接可以作为抗结核药物的一个新的作用靶点。上述3个基因中的2个是细菌生长所必需的,而第3个基因易产生耐药突变,因此,能够废除细菌的2个独自重要的功能并同时能降低细菌变异速度的蛋白剪接抑制剂将不太可能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一种以蛋白为基础的用于蛋白剪接抑制剂筛选的高通量筛选系统已经建立起来,并用于筛选小分子化合物分子库,而且已经获得并确认了50多个对分枝杆菌IC50较低的化合物。其中,大多数已被确认的蛋白剪接抑制剂属亲电子剂,可通过与催化的半胱氨酸残基结合不可逆地抑制蛋白剪接。如果对这些抑制剂进行结构修饰,使之能嵌入RecA内含肽的已知晶体结构中,应该能够获得一类可用于治疗耐药结核病的新药。  相似文献   

19.
康美和  熊汉鹏 《江西医药》2008,43(2):166-169
随着肺癌发病率的升高,肺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监测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肿瘤发生机制在分子水平上有了更新的认识。基因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MUC1基因在人类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20.
结核分支杆菌稳定L型染色体DNA的限制性酶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豫萍  王和 《贵州医药》2004,28(7):584-585
目的 探讨结核分支杆菌稳定L型变异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结核分支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的染色体DNA的特异性PCR扩增片段进行HaeⅢ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 结核分支杆菌稳定L型的染色体DNA具有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主要酶切片段,但也显示出不同于其亲代细菌型DNA的酶切片段。结论 结核分支杆菌稳定L型可保留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特异性染色体基因,但也发生了染色体基因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