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目的 建立白芨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再生体系。方法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应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和质量浓度配比,研究不同外植体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芨愈伤组织形成、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白芨假鳞茎为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外植体;1.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与2.0 mg/L 2, 4-二氯苯氧乙酸(2, 4-D)组合不仅可诱导白芨愈伤组织形成,还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成芽。1.0 mg/L 6-BA与3.0 mg/L 2, 4-D的组合促进愈伤组织增殖,增殖系数为7.8;在分化培养基中附加0.5 mg/L噻二唑苯基脲(TDZ),可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结论 白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2.0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3.0 mg/L;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2.0 mg/L+TDZ 0.5 mg/L。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白芨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再生体系。方法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应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和质量浓度配比,研究不同外植体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芨愈伤组织形成、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白芨假鳞茎为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外植体;1.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与2.0 mg/L 2, 4-二氯苯氧乙酸(2, 4-D)组合不仅可诱导白芨愈伤组织形成,还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成芽。1.0 mg/L 6-BA与3.0 mg/L 2, 4-D的组合促进愈伤组织增殖,增殖系数为7.8;在分化培养基中附加0.5 mg/L噻二唑苯基脲(TDZ),可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结论 白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2.0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3.0 mg/L;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2.0 mg/L+TDZ 0.5 mg/L。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择甘草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最佳激素组合。方法以甘草无菌苗的胚根为外植体设计正交试验考察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的影响。结果以诱导率为指标,NAA对甘草细胞脱分化影响最显著;以相对生长速率为指标,6-BA、2,4-D、NAA对甘草细胞生长分裂影响最显著。结论甘草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的最佳激素组合为2,4-D1.0mg/L NAA1.0mg/L 6-BA1.0mg/L KT0.3mg/L。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北柴胡叶片、茎段和花芽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不定芽增殖的条件,探讨快速繁殖的新途径。方法选择优良的北柴胡类型,在附加不同种类、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配比外源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中,进行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培养以及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繁殖和生根培养。结果附加2,4-D 1.0 mg/L、KT0.5 mg/L和6-BA 0.5 mg/L的MS培养基最适合于叶片、茎和花芽愈伤组织的诱导,其中以花芽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在附加6-BA 1.0 mg/L、NAA 0.03 mg/L和CM 15%、CH500 mg/L的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的分化率最高;附加6-BA 1.5 mg/L、NAA 0.05 mg/L和CH 250 mg/L的MS培养基为芽苗增殖的适宜培养基;附加NAA0.5 mg/L的1/2 MS培养基是生根的适宜培养基。结论北柴胡的茎段和花芽外植体在适宜的激素组合中均可通过愈伤组织途径分化出不定芽,继而得到正常生长、发育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波棱瓜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生根的条件,探讨波棱瓜快速繁殖新途径,为波棱瓜组织培养与离体植株再生奠定基础。方法 以波棱瓜幼嫩茎段和叶片为材料,比较不同外植体、基本培养基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波棱瓜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 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时,其出愈率较叶片高,愈伤量大;MS基本培养基能够产生明显的愈伤组织,出愈率较高;幼嫩茎段愈伤组织诱导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 2 mg/L+NAA 0.5 mg/L,出愈率达93.3%。愈伤组织的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6-BA 2 mg/L+NAA 0.1 mg/L+KT 3.0 mg/L,分化率达87.2%。生根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NAA 1.0 mg/L,生根率达95%。结论 波棱瓜幼嫩茎段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可通过愈伤组织途径分化不定芽,且极易生根,能够得到正常生长发育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东北矮紫杉愈伤组织中紫杉醇和 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量。方法 以东北矮紫杉幼茎为外植体,运用正交试验优选 NAA、2,4-D 和 6-BA 3 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培养植物愈伤组织,HPLC 法测定愈伤组织中紫杉醇和 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量。结果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东北矮紫杉愈伤组织中紫杉醇和 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合成的影响顺序是:NAA>6-BA>2,4-D。结论 利用东北矮紫杉愈伤组织培养生产紫杉醇和 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最佳培养基为:B5+NAA 2.0 mg/L+2,4-D 0.5 mg/L+6-BA 0.2 mg/L。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水半夏的组培快繁体系,为快速、大量生产水半夏种苗提供基础。方法 利用不同植物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以水半夏块茎为外植体进行试验。结果 愈伤培养基MS+NAA 0.2 mg/L+KT 1.0 mg/L+蔗糖3 %+琼脂6 g/L可成功诱导水半夏愈伤组织;丛生芽培养基MS+NAA 0.2 mg/L+6-BA 2.0 mg/L+蔗糖3 %+琼脂6 g/L诱导不定芽效果较好,增殖倍数高;生根培养基1/2 MS+NAA 0.2 mg/L+IBA 0.4 mg/L+KT 0.2 mg/L+蔗糖3 %+琼脂6 g/L+AC 0.3 g/L,有利于水半夏不定根的快速形成,12~14周即可获得再生水半夏植株。培养基MS+NAA 0.2 mg/L+6-BA 1.5 mg/L+蔗糖3 %+琼脂6 g/L为诱导水半夏分化一次性成苗的最佳激素配比,5~6周可形成试管苗,10周后可用于炼苗。结论 建立的水半夏组培快繁体系为水半夏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奠定基础,且可应用于工厂化生产水半夏种苗。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马尿泡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为马尿泡的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以马尿泡野生植株上的休眠芽为外植体,将它们接种到一系列含有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中。结果 外植体野生芽不易进入正常萌发生长阶段,一旦进入正常阶段,能迅速进入生长状态,诱导野生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是MS+6-BA 2.0 mg/L+NAA 1.0 mg/L,且侧芽要比主芽分化得快,增殖率明显高于主芽的增殖率。25 d转接1 次,增殖倍数在5倍以上。最适生根培养基是1/2 MS+IBA 0.5 mg/L,诱导生根率达96%。无菌苗幼叶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是MS+6-BA 0.5 mg/L+NAA 0.5 mg/L+2,4-D 1.0 mg/L,诱导率达100%。结论 一方面建立了稳定高效的马尿泡再生体系,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培养达到了其种质资源的保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铁棒锤高效快速繁殖体系。方法 以铁棒锤越冬芽为外植体,用不同的培养基、激素和附加物组合培养。结果 培养基MS+2, 4-D 2.0 mg/L+NAA 0.4 mg/L+活性炭(AC)1.5 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1 g/L有利愈伤组织的形成;培养基MS+6-BA 2.5 mg/L+NAA 0.2 mg/L+AC 1.5 g/L+PVP 1 g/L有利于成芽;培养基MS+6-BA 3.5 mg/L+NAA 0.1 mg/L+2, 4-D 0.1 mg/L+AC 1.5 g/L+PVP 1 g/L有利芽增殖;培养基1/2 MS+NAA 0.2 mg/L+AC 1.5 g/L+PVP 1.0 g/L有利于根的生成。结论 以种子发芽苗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可以实现铁棒锤种苗的工业化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番红花的快速繁殖提供依据。方法 添加不同种类及不同浓度的激素,对番红花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诱导及球茎培养。结果 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2.0 mg/L NAA+0.5 mg/L 6-BA;丛生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0.5 mg/L NAA+2.0 mg/L 6-BA;在光照条件下,丛生芽可分化出小球茎。结论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能够实现番红花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11.
天门冬组培快繁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天门冬组培快速繁殖体系,保护和合理利用天门冬资源。方法 采用不同基本培养基和不同种类及质量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天门冬不同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诱导及生根培养研究。结果 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1.0 mg/L 6-BA+0.5 mg/L NAA,pH 5.8;丛生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5 mg/L IAA,pH 5.8;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0.5 mg/L IBA+0.5 mg/L IAA,其中培养基中铁盐的质量浓度降低到6.95 mg/L,蔗糖的质量浓度降低至20 g/L,pH值为5.8。结论 天门冬不同外植体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嫩芽诱导愈伤率最高,为天门冬最适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能够实现天门冬快速繁殖,为其人工扩大栽培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愈伤组织细胞生长及其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筛选确定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生产紫杉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与最佳收获期。方法 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IBA、6-BA、GA3组合诱导培养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通过测定愈伤组织鲜质量进行生长动力学研究,采用HPLC法检测不同生长阶段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进行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 改良MS+0.2 mg/L IBA+0.05 mg/L 6-BA+0.3 mg/L GA3、MS+0.2 mg/L IBA+0.01 mg/L 6-BA+0.7 mg/L GA3及MS+0.2 mg/L IBA+0.1 mg/L 6-BA+0.5 mg/L GA3培养条件均较有利于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且紫杉醇的积累量也较高,最高可达0.037 76%。结论 在添加IBA及6-BA的基础上适当增补GA3可使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提前启动,缩短出愈时间,促进生长,降低褐变程度,增加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呈S型,紫杉醇的积累呈线型增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加,且伴随着愈伤组织不断褐变。  相似文献   

13.
洪森荣  尹明华 《医学教育探索》2010,41(11):1886-1889
目的 以知母种子为试验材料,对知母的组织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建立知母的再生体系。方法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和单因子试验的方法对知母无菌体系的建立、分蘖芽的增殖、分蘖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以及再生苗的移栽进行研究。结果 知母种子最佳的消毒方式是75%酒精处理30 s后用0.1%HgCl2处理15 min;知母分蘖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是MS+KT 1 mg/L+NAA 0.5 mg/L;知母分蘖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KT 2 mg/L+NAA 0.5 mg/L;知母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是MS+KT 2 mg/L+NAA 0.1 mg/L;知母愈伤组织再生芽最佳的生根培养基是1/2MS+NAA 0.5 mg/L;知母试管苗最佳的移栽基质是腐殖土。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知母的再生体系,为知母试管苗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长春花转基因毛状根再生植株快速繁育体系,获得生物碱量提高的长春花再生植株。方法 研究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长春花毛状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不定根分化和再生植株移栽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长春花再生植株生物碱量,并采用定量PCR技术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转基因长春花毛状根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均是MS+6-BA 2.0 mg/L+NAA 0.3 mg/L,不定根分化的最适培养基是1/2 MS+NAA 0.3 mg/L。采用炼苗的改进方法可使长春花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达90%。HPLC分析结果表明,长春花再生植株中长春碱、长春新碱和阿吗碱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0、5.8、1.8倍,其中,优良单株OG30-3的长春新碱和长春碱量比对照提高7倍和10倍。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orca3基因和g10h基因的表达量比非转基因植株的高。结论 转基因长春花毛状根再生植株可促进抗癌生物碱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甘草愈伤组织细胞高频染色体加倍体系,为获得高产量药效成分的甘草品系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组织培养法对甘草子叶、下胚轴和胚根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染色体加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愈伤组织甘草酸、甘草总黄酮的量。结果 NAA、2, 4-D不同质量浓度及配比对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染色体倍性变异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下胚轴2n>14和2n=28的细胞频率明显高于子叶和胚根,平均为42.38%和25.19%;且子叶、下胚轴及胚根分别在2.0 mg/L NAA、2.0 mg/L 2, 4-D以及1.0 mg/L 2, 4-D下,2n>14和2n=28的细胞频率最高,分别为61.50%、39.20%,63.00%、36.23%,63.50%、37.50%。此外,NAA、2, 4-D对愈伤组织中甘草酸、甘草总黄酮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在1.0 mg/L NAA+1.0 mg/L 2, 4-D组合下,子叶愈伤组织的甘草酸和甘草总黄酮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52.13 mg/g和8.36 mg/g;在2 mg/L NAA下,下胚轴愈伤组织甘草酸及甘草总黄酮量最高,分别为49.01 mg/g 和8.54 mg/g。相关分析表明,愈伤组织中甘草酸、甘草总黄酮量与2n=28的细胞频率呈正相关。结论 NAA、2, 4-D对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加倍及甘草酸、甘草总黄酮量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染色体加倍有可能获得高产量药效成分的甘草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