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报道1例单发性毛发上皮瘤。患者女,27岁,因右上唇起半透明的小结节6年就诊。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主要由多个大小不一的角囊肿和基底样上皮细胞团块和条索组成。符合单发性毛发上皮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报道1例单发性毛发上皮瘤。患者女,27岁,因右上唇起半透明的小结节6年就诊。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主要由多个大小不一的角囊肿和基底样上皮细胞团块和条索组成。符合单发性毛发上皮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几组误诊单发结节的皮肤镜图像及病理特征,从而获取相关鉴别要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近2年皮肤镜误诊的单发结节共18例,重点选取频繁出现的疾病,观察和描述其皮肤镜下表现特征及病理特征,总结鉴别要点.结果 误诊疾病间皮肤镜下表现出相似的特征;与结节型基底细胞癌相比,毛发上皮瘤和角化棘皮瘤均有相对较细的...  相似文献   

4.
角化型基底细胞癌与毛发上皮瘤细胞形态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化型基底细胞癌为皮肤的一种恶性肿瘤,毛发上皮瘤为良性肿瘤,两者在光镜下的组织病理具有形态相似的基底样细胞团索,有时易于混淆,给病理诊断带来困难。本研究采用大型自动化多功能图像分析仪(IAI),以角化型基底细胞癌及毛发上皮瘤的石蜡组织切片进行细胞形态学的计量分析,利用形态计量的某些参数,将这两种组织病理易于混淆的良、恶性肿瘤进行比较和鉴别,以寻求一种较为客观的病理诊断方法。一、资料和方法标本收集:选择我科历年来经临床及组织病理确诊的角化型基底细胞癌及毛发上皮瘤各5例患者的蜡块,将各蜡块制成4um…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比较毛发上皮瘤的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和皮肤镜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毛发上皮瘤患者23例,采集RCM、皮肤镜图像,对比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一致性。结果 23例中,男5例,女18例,年龄(39.5 ± 22.1)岁。组织病理特征:肿瘤界限清楚,周围有丰富的纤维基质;肿瘤团块为多数基底样细胞集合或相互交织的基底样细胞索,周边细胞呈栅栏样排列;肿瘤细胞不同程度地向毛乳头分化;可见不等数量的角囊肿。RCM特征:23例患者中8例可见真表皮交界处芽蕾样下延的条索状细胞,有栅栏样排列趋势;18例可见真皮层散在分布结节状似有分叶的瘤团,与周围组织无收缩间隙,呈扩大的低回声结构;16例瘤团周围有中高折光的无定形基质包绕;16例患者可见特征性的疑似原始分化毛乳头结构;20例可见清晰的角囊肿。皮肤镜特征:20例可清晰观察到珍珠白色、均质状结构,10例线状毛细血管扩张。结论 毛发上皮瘤的RCM特征与组织病理具有较高一致性,可作为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家五代12人同患多发性毛发上皮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毛发上皮瘤又名囊性腺样上皮瘤或多发性丘疹毛发上皮瘤,囊性腺样上皮瘤是指多发型的损害,而毛发上皮瘤则可指单发及多发性损害。目前人们认为此种肿瘤是一种来源于多功能基底细胞、向毛发结构方向分化的良性肿瘤。临床上分为多发性、孤立性两种类型。前者较常见,有家族史,女性多见,通常多发病于20岁以前,极少数病例发生恶变或基底细胞癌;后者少见、无家族史,临床表现无特征,常只有一个,80%以上患者发生于面部,可并发大汗腺腺瘤。先证者(Ⅴ9)女,9岁。5岁时发现鼻梁部有米粒大小结节2个,呈肤色,无自觉症状,随着年龄增长逐年增多、增大,不破溃,亦不消退,否认家族有近亲结婚史。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以鼻背部  相似文献   

7.
毛发上皮瘤12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毛叟皮瘤与皮肤附属器结构的关系。方法:观察与分析12例毛发上皮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形态学结构。结果:多发性毛发上皮瘤10例(83.3%),20岁以下发病9例(75%),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是基底细胞样细胞增生,向毛囊及皮腺脂导管分化。结论:毛发上皮瘤是一种向毛囊分化为主的皮肤附属器错构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初诊误诊情况及使用皮肤镜辅助诊断对误诊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38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BCC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探讨初诊误诊情况;将23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45例,为使用皮肤镜辅助进行初诊病例;对照组93例,为仅结合病史、皮损特点进行初诊的病例。结果所收集的238例病例中,57例被误诊,不同性别组间、不同年龄组间和不同皮损分布组间误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诊误诊病种中色素痣12例,脂溢性角化8例,鳞癌4例,黑素瘤4例,鲍温病3例,日光角化病3例,角化棘皮瘤2例,毛发上皮瘤2例,寻常疣3例,肉芽肿3例,血管瘤1例,皮脂腺囊肿1例,表皮囊肿1例,皮肤溃疡2例,盘状红斑狼疮1例,增生性瘢痕1例,性质待查6例。观察组对BCC初步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细胞癌皮损多样,易误诊。积累临床经验,仔细查体,必要时结合皮肤镜检查可减少误诊的发生,确诊需要行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体视学技术对毛发上皮瘤及角化型基底细胞癌组织病理相似部分基底样细胞瘤块进行细胞形态及细胞核DNA含量分析。方法每组各选5例进行细胞及细胞核形态及大小的测定,各选30例进行细胞核DNA含量定量分析。结果细胞形态及大小两组无差异(P>0.05),细胞核形态及大小的各参量值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毛发上皮瘤组30例均为二倍体,角化型基底细胞癌组有异倍体16例。结论两组肿瘤细胞的形态及大小相似,但角化型基底细胞癌的细胞核相对较大,且不规整,显示了恶性肿瘤的形态学特征。角化型基底细胞癌呈恶性生物学行为,而毛发上皮瘤则呈良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角化型基底细胞癌及30例毛发上皮瘤组织病理相似部分基底样细胞瘤块进行细胞核DNA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角化型基底细胞部组有异倍体16例,毛发上皮瘤组30例均为二倍体。前者显示恶性生物学行为,而后者呈良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1.
基底细胞上皮瘤7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告70例基底细胞上皮瘤的临床和病理学改变。临床表现与文献所述相似,病理改变方面,全部病例的表皮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对基底细胞上皮瘤的瘤细胞特征、瘤块周围收缩间隙、色素改变和组织病理学分型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并对本病的发病原因,瘤细胞团块中的核分裂象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先证者女,27岁。两侧鼻唇沟对称性分布丘疹15年。鼻翼部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有形状不规则的基底样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散在分布角囊肿。诊断: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家族中有5人罹患该病。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分析141例临床误诊为黑素瘤的病例,提高疾病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2001年11月至2019年9月病理数据库中141例临床初诊为黑素瘤但经组织病理检查排除黑素瘤诊断的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 误诊为皮肤黑素瘤141例,男64例,女77例,误诊时中位年龄51岁,平均病期103.4个月。皮损主要表现为斑片、丘疹,颜色以黑色为主,组织病理诊断包括色素痣35例,基底细胞癌 29例,脂溢性角化病15例,鲍恩病 7例,甲黑素斑6例,表皮囊肿5例,汗孔瘤、出血及皮肤纤维瘤各4例,其他32例。结论 临床部分疾病表现有黑素瘤特征,容易误诊,需掌握其临床特征,积极进行皮肤镜、皮肤组织病理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9岁。头皮皮色丘疹、结节4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内见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瘤团,瘤团呈束状或筛孔状,有角质囊肿,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瘤团由增生明显的纤维组织互相分隔。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诊断为家族性多发性毛发上皮瘤。  相似文献   

15.
报告1例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患者男,46岁。左侧面部淡红色斑块2年。皮肤科检查:左侧面部一直径8mm淡红色环形斑块,边缘轻度隆起,中央轻度凹陷萎缩,表面光滑,无毛发生长,边界清楚,质硬,无明显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萎缩,真皮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其间散在大量基底细胞样条索,细胞分化尚好,可见表皮囊肿样结构,散在钙化组织,未见神经侵犯(图2A、B)。免疫组化:CD34及上皮细胞特异性BerEP4蛋白抗体均阳性。诊断: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治疗: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棘皮瘤(CC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0例CCA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CCA临床表现为半球形的暗红色至褐色丘疹和结节,境界清楚,表面破溃、出血或脱屑,无自觉症状。1例多发,9例单发;以中老年人多见,皮损分布范围广泛。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棘层增厚,由胞体较大胞质淡染的透明细胞构成,特征性损害是表皮内散在中性粒细胞及核尘。10例不消化的PAS染色均阳性;肿瘤细胞表达上皮膜抗原和角蛋白,不表达癌胚抗原。结论 该病临床无明显特征,临床易误诊黑素细胞肿瘤和血管性肿瘤;组织学具有特征性改变。病理学检查是诊断CCA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毛发上皮瘤是一种向毛囊分化的良性肿瘤,常与基底细胞癌混淆。应用人类原始抗原(CD34)检测7例毛发上皮瘤和12例基底细胞瘤中表达,结果:在正常皮肤血 皮细胞、血管周围和真皮内梭形细胞、毛囊、小汗腺周围梭形细胞阳性。毛发上皮瘤瘤团周围梭形细胞阳性,而基底细胞癌外周间质阴性,说明CD34染色有助于临别这两种肿瘤。  相似文献   

18.
41例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41例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情况。方法:对41例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皮肤基底细胞癌中,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9岁(34~82岁),多发于头面部,共39例,占95.1%,通过组织病理检查,41例均证实为基底细胞癌。其中9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示CK(+),S-100(-)。临床诊断为基底细胞癌24例,占58.5%,误诊为脂溢性角化4例,黑素细胞痣3例,鳞状细胞癌、黑素细胞瘤、寻常狼疮各2例,误诊为其他4例。结论:被误诊的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大多数年龄较大,病程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尽早行组织病理检查,并结合免疫组化标记进行识别,可提高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发生口腔外疣状黄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口腔外疣状黄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男8例,女2例,其中7例发生在会阴部位(阴囊,龟头)。临床误诊为尖锐湿疣3例,皮肤纤维瘤2例,疣状痣、增殖性红斑、皮脂腺痣、毛发上皮瘤及化脓性肉芽肿各1例,无临床疑诊为疣状黄瘤病例。10例患者经组织病理确诊均符合疣状黄瘤。结论口腔外疣状黄瘤皮损临床上与多种疾病相似,误诊率极高。组织病理学有特征性改变,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毛母质瘤又称毛发基质瘤或钙化上皮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以毛发基质上皮或毛母质细胞分化为特点[1],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常因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导致误诊率高[2]。本文对2008-2013年间我院经病理确诊为毛母质瘤的25例病例进行分析,以增强对毛母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