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母婴结局的近远期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2年6月本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180例,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分娩组。观察两组分娩结局、产后负面情绪及远期生活质量。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209.6±21.0)ml]、产褥期感染率(3.9%)、产后住院时间[(2.3±0.5)d],产后1个月HAMA评分(11.4±2.0)、HAMD评分(10.4±2.0)、NRS评分(1.4±0.3)均明显低于剖宫产分娩组;产后1、3、6个月及1年时,阴道分娩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83.3±13.1,88.5±17.3,92.9±18.4,96.6±20.5)明显高于剖宫产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严格把握指征,进行阴道分娩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促进产后恢复、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时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妊娠结局。方法将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纳入研究,根据再次妊娠时分娩方式不同分为接受阴道分娩的观察组和接受剖宫产分娩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产后负面情绪及远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109.6±25.1)vs(318.5±43.8)mL、分娩后卧床时间(2.1±0.3)vs(5.4±0.8)d以及HAMA评分(13.4±1.9)vs(21.5±3.1)、HAMD评分(14.3±1.9)vs(22.1±3.2)、NRS评分(1.5±0.4)vs(2.7±0.6)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严格把握指征进行阴道分娩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量、促进产后恢复、缓解负面情绪、提高远期生活质量,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理想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3.
胡小玲  叶望莲 《现代保健》2011,(30):123-124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的分娩办式与母婴结局,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0例剖宫产后足月妊娠再分娩患者,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n=42)和剖宫产组(n=48),对比分析两组不同分娩方式的危险因素与母婴结局。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使用镇痛剂2例(4.8%),明显少于剖宫产组的45例(93.8%)(P〈0.05);阴道分娩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大出血、产褥病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比较两组新生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倡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选择阴道试产,可降低再次剖宫产率,并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剖宫产与正常分娩的初产妇早期子宫复旧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9月-12月在我院正常分娩初产妇100例,剖宫产分娩初产妇100例,分析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后子宫复旧的影响,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子宫底下降情况,并对这两组产妇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除产后即刻两组子宫复旧无明显差异外,产后1-4天,正常分娩组初产妇的子宫底下降速度较剖宫产组要快,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分娩相对于剖宫产而言对子宫复旧的影响较小,因此临床应倡导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分娩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两种分娩方式适用性。方法选择笔者医院162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剖宫产分娩组(n=83)和阴道分娩组(n=79)。比较剖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和发热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和发热发生率显著低于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和感染率与剖宫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可降低瘢痕子宫产妇的并发症,但选择前必须综合分析产妇和胎儿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剖宫产(剖宫产组)、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各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产妇产后血清催乳素含量.结果 剖宫产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为16.3±6.8小时,晚于阴道分娩组的5.7±2.6小时(t=3.372,P=0.001).剖宫产组产后3天内泌乳量多者为28.0%,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的52.0%(χ2=6.000,P=0.014);在分娩后12小时,阴道分娩组血清催乳素为8 136±1 438nmol/L,剖宫产组为7 125±1 542n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7,P=0.017);产后1个月时,两组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712);产后6、12个月时,剖宫产组母乳喂养率均低于阴道分娩组(χ2=10.667,P=0.001;χ2=4.320,P=0.038).结论 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晚,泌乳量少,血清催乳素含量低,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高.对剖宫产产妇更应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泌乳、催乳的措施,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阴道分娩与盆底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产科分娩及随访10~12周的初产妇120例,将120例产妇按分娩方式分2组,剖宫产组(51例),阴道分娩组(69例),选同期已婚未分娩妇女50名为对照组,观察3组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膀胱过度活动症及性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 阴道分娩组的产妇发生盆腔脏器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及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及剖宫产组(P<0.05或P<0.01);阴道分娩组的产妇发生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性生活质量指标除3个月内性生活恢复率外,余项指标优于阴道分娩组(P<0.05或P<0.01).结论 阴道分娩与盆底功能失调有关,产时应注重盆底功能的保护,避免产道损伤,产后及早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对降低盆底功能失调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秀良 《药物与人》2014,(12):306-306
目的:探究自然分娩与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了解其影响因素,寻求改善及促进母乳喂养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186例孕产妇母乳喂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期间,自然分娩组初次母乳喂养时间为(19.6±5.2)h,明显短于剖宫产组的(32.4±8.7)h,t=85.946,P〈0.05.自然分娩组泌乳量充足率为66.3%,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的41.4%,x^2=109.26,P〈0.05;自然分娩组产后7d的纯母乳喂养率为81.1%,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的61.9%,x^2 =188.30,P〈0.01;自然分娩组产后42d的纯母乳喂养率为73.2%,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的45.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9.42,P〈0.05.结论:临床需加强宣传教育,提倡自然分娩,准确把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执行母婴同室,并加强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加大对母乳喂养的健康宣教,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9.
杨建兰 《中国卫生产业》2014,(2):98+100-98,100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2年3月期间顺产和剖宫产的孕产妇320例,对其进行追踪随访,比较顺产组和剖宫产组的孕产妇及新生儿产时和产后的健康状况。结果对比两组不同的分娩方式,顺产组的子宫收缩不良、乳汁不足率、产后出血量、24 h宫高、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产后常见并发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顺产组胎儿的脐静脉血气分析及乳酸含量明显优于剖宫产组,剖宫产组的新生儿发病率高于顺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健康均有一定的影响,产妇分娩经阴道分娩是自然的生理过程,与剖宫产方式比较,更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分娩成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7年2月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的249例孕妇,采用单因素分析结合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子宫下段肌层厚度<2 mm的产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 2 mm的产妇阴道分娩失败少(OR=0.17,95%CI:0.03~0.96,P=0.045);相对于无导乐陪伴的产妇,有导乐陪伴的产妇阴道分娩失败低(OR=0.18,95%CI:0.03~0.94,P=0.042);相对于缩宫素临产的产妇,自然临产产妇阴道分娩失败低(OR=0.16,95%CI:0.03~0.97,P=0.046);相对于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年的产妇,距前次剖宫产时间≥ 2年的产妇阴道分娩失败低(OR=0.04,95%CI:0.01~0.34,P=0.003);相对于无阴道分娩史的产妇,有阴道分娩史产妇阴道分娩失败低(OR=0.10,95%CI:0.02~0.59,P=0.011)。结论 子宫下段肌层厚度≥ 2mm、有导乐陪伴、自然临产方式、距前次剖宫产时间≥ 2年和有阴道分娩史是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成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刘晓梅 《现代保健》2013,(20):49-50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4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选择的不同分娩方式将84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阴道分娩组42例,剖宫产组42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治疗后阴道分娩组孕妇的产后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剖宫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孕妇分娩后的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不是剖宫产手术的绝对指征,应对无产可手术指征的孕妇给予试产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张家港市2008至2012年的妇幼卫生年报分娩情况监测数据,并结合在本辖区内的产妇和医务人员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回顾分析近5年妇幼卫生年报中剖宫产情况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①张家港市剖宫产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剖宫产率过高不能有效地减少围产儿死亡(r=0.500,P〉0.05)。剖宫产指征前6位分别为社会因素、疤痕子宫、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胎膜早破、脐带绕颈,其中社会因素占第1位;②产妇问卷调查显示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在阴道分娩比剖宫产好的利弊认知(χ2=15.225,P〈0.01)、家庭成员对阴道分娩支持程度(χ2=73.569,P〈0.01)、孕期营养知识掌握(χ2=11.367,P〈0.05)及参加爱力自然分娩课程(χ2=13.300,P〈0.0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医务人员问卷调查显示对剖宫产远期危害认识不足及社会因素是导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结论张家港市剖宫产率较高,应通过重点加强对孕产妇宣教,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参与等措施,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笔者所在医院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32例,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母婴并发症及医疗费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96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96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36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36例进行对照。结果132例中60例行阴道试产,36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0%;RCS96例,手术产率72.2%。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CS组产后出血量比VBAC组高,平均住院天数比VBAC组长,医疗费用高,产后出血、严重粘连发生率均较PC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如无剖宫产指征,应给予试产,因为阴道分娩可以减少再次开腹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各种危险和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谷红梅 《现代保健》2014,(7):125-12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200例在本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孕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分娩方式。结果:200例孕妇中有87例符合阴道试产标准,试产率为43.5%(87/200);有8例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阴道试产成功79例(阴道分娩组),成功率为90.8%(79/87),阴道分娩率为39.5%(79/200);行剖宫产者121例(剖宫产组),剖宫产率为60.5%(121/200);有1例孕妇出现子宫破裂(0.50%,1/200);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剖宫产组(t=3.024,P〈0.05);两组患者在孕妇年龄、孕周、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给予阴道试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钾用于预防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经剖宫产分娩后和阴道分娩后的两组妇女各100例,两组分别放置宫铜200IUD和TCu380IUD:剖宫产分娩后放置宫铜200IUD的妇女49例(观察组24例,对照组25例),放置TCu380IUD的妇女51例(观察组26例,对照组25例)。阴道分娩后放置宫铜200IUD的妇女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放置TCu380IUD的妇女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双氯芬酸钾在置器术中、术后30min、术后6h、术后当晚睡前及术后第3日晚睡前预防疼痛的效果及服药的副反应等。结果:阴道分娩后置器的妇女,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中、术后30min、术后6h、术后当晚睡前及术后第3日晚睡前的疼痛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分娩后放置宫铜200IUD的妇女,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在术中及术后第3日晚睡前疼痛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TCu380IUD的妇女,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0min的疼痛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钾用于预防剖宫产分娩后放置IUD所致疼痛有一定的效果,但未发现其能预防阴道分娩后放置IUD所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围生结局。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2015年4月就诊的197例瘢痕子宫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197例瘢痕子宫的产妇中147例剖宫产分娩(剖宫产率为74.62%),其中选择性重复剖宫产(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ERCD)129例;6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previous cesarean delivery,TOLAC),其中成功经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delivery,VBAC)50例,成功率73.53%。②ERCD组手术指征:患者意愿41例(31.78%),巨大儿21例(16.28%),高龄9例(6.98%),漏斗骨盆9例(6.98%),中央型前置胎盘6例(4.65%),其他因素43例(33.33%)。③VBAC组胎儿估计体质量较小、产后出血量多、骨盆出口直径宽、宫颈评分高、住院天数少、新生儿转儿科率高,与ER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比较VBAC与TOLAC失败转剖宫产2组,此次分娩距上次剖宫产时间VBAC组较短,自然临产率稍高,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产后出血率、新生儿体质量及转儿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VBAC组第一产程(6.37±2.12)h,第二产程(26.95±15.00)min,第三产程(5.17±1.41)min,均在正常产程范围内。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充分的沟通,产程中严密的监测和做好手术准备,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是可行且安全的,自然临产及宫颈评分高的患者更容易阴道分娩成功,且产程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7.
产妇产后对分娩方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近期对分娩方式的再认识。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在产后健康检查时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结果:有598例产妇(其中剖宫产、阴道分娩组各299例)回答了再次选择分娩方式时的选择意愿。共有63.7%的对象愿意选择阴道分娩,其中剖宫产组产妇接近一半将重新选择阴道分娩,而78.6%的阴道分娩产妇坚持原来的分娩方式。两组选择阴道分娩的最主要原因都是“阴道分娩产后恢复快”和“阴道分娩对母儿有利”。阴道分娩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是惧怕所经历的阴道分娩痛,而剖宫产组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是剖宫产痛苦少、安全并且快捷方便,避免阴道分娩痛。小组访谈结果表明多数产妇当初分娩方式的选择受身边年轻母亲分娩方式的影响。两种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都比较满意自己所经历的分娩方式,只是阴道分娩组产妇对于都要进行会阴侧切感到不满意。结论:多数产妇满意自己所经历的分娩方式,再次选择时多数倾向选择阴道分娩。改进围产期服务模式和实施产科适宜技术,将更能体现两种分娩方式中阴道分娩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8.
陈兰英 《现代保健》2014,(35):81-83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计划性剖宫产的护理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孕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孕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产妇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延续性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产妇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产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测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4.0%(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37/50)(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计划性剖宫产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莱芜市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符合本地区的防治策略,提高产后妇女生活质量。方法 2011年1月1日—2012年5月1日在莱芜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1年内PFD筛查的女性1574例,进行调查问卷(内容涵盖一般情况、产科史、家族史、既往疾病及手术史)、妇科检查,对压力性尿失禁及阴道壁脱垂相关因素经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高危因素。结果筛选出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危因素:年龄(≥40岁占39.22%)、体力劳动强度(重体力劳动者占32.77%)、分娩方式(阴道分娩≥2次占38.20%)、慢性咳嗽史(有慢性咳嗽史占25.58%)、未上过孕妇学校(19.13%);阴道脱垂的高危因素:年龄(≥40岁占78.43%)、体力劳动强度(重体力劳动者占85.71%)、BMI(≥28 kg/m2占85.19%)、分娩方式(阴道分娩≥2次占85.11%)、盆腔手术史(75.00%)。结论注重号召适龄婚育、适度体力劳动、提倡计划生育、积极防治慢性疾病如咳嗽等、进一步扩大孕妇学校影响力,争取使所有的孕妇都接受科学规范的孕期产后教育,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