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丹参制剂原儿茶醛吸收度比较许天元(江西省抚州地区药品检验所344000)关键词丹参制剂,原儿茶醛,吸收度多年来我所对丹参制剂抽检药品最大吸收波长和吸收度测定结果表明,产地不同、生产厂家不同、批号不同的丹参制剂其吸收度差异甚大。本文就丹参制剂中水溶性成...  相似文献   

2.
RP-HPLC法测定丹参饮片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饮片系由丹参药材经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等一系列工序加工而成。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心绞痛、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丹参饮片主要含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活性成分。脂溶性成分主要是丹参酮类,如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等;而水溶性成分主要是酚酸类,如丹参紊、原儿茶醛等。中国药典丹参项下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ⅡA作为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 5种产地丹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Kro masil分析柱 (2 5 0mm× 4 6mm ,5 μm ;流动相 :甲醇 10g/L冰醋酸 2 0 80 ;紫外检测波长 :2 80nm ;流速 :1.0ml/min。结果 :丹参素在 4 .2~ 33.6 μg/ml,原儿茶醛在 0 .36~ 1.8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丹参素和原儿茶醛最低检测限分别为 10 .5ng和 0 .6ng ,回收率分别为 99.36 % (RSD为 1.2 6 % )和 97.5 4% (RSD为 0 .81% )。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 ,样品处理简便易行 ,在考察评价丹参药材质量上有实用价值。不同产地的丹参 ,其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丹参素及原儿茶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目前已阐明结构的成分近50种。其有效成分由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和水溶性的酚性酸类组成。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都证明丹参具有广泛而复杂的药理活性。脂溶性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外,还有类雌激素样、抗心肌缺血等作用。水溶性部位则具有较强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5.
丹参酚酸肠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为指标,研究丹参酚酸肠吸收特性.方法 建立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法,考察不同吸收部位、药物浓度、介质pH对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吸收量的影响,考察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 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在小肠各段均有吸收,无特定吸收部位;在实验所设定的浓度范围内2种成分的吸收量均与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没有吸收饱和现象发生;pH值对丹参素钠的肠吸收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原儿茶醛有影响;丹参素钠吸收速率常数Ka 0.3996 h-1,T1/2 1.734 h,原儿茶醛吸收速率常数Ka 0.4019 h-1,T1/2 1.724 h.结论 丹参酚酸在肠道中吸收良好,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用于测定丹参药材中丹参及原儿茶醛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法。方法采用以甲醇和0.25%醋酸溶液分别为流动相A和B的梯度洗脱技术,YWGG_(18)H_(37)色谱柱,UV280nm检测波长以及内标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丹参药材先以水为溶剂的索氏提取法提取,再将提取液制成供试液。试验结果示分离完全的色谱峰,良好的线性相关(γ>0.99)和满意的回收率(丹参素为104.04±1.7%,原儿茶醛为104.6±2.9%)。按本法测得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的含量之间有明显的差异,而饮片中的含量则均在不同程度上低于原药中的含量,提示饮片切制过程中丹参素及原儿茶醛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8.
冠心宁冻干粉针剂是在冠心宁注射液基础上精制而得的中药注射用制剂。冠心宁注射液由丹参和川芎提取而得,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症。方中丹参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川芎辛温香窜,走而不守,行血止痛,又兼行气,行气更助行血,二药伍用,化瘀血,生新血,气血调畅,心得其养则痛止[1]。注射液虽然起效快,但不便运输,有效成分易降解,贮存时易沉淀。冷冻干燥可以解决此类问题[2]。冠心宁注射液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素、原儿茶醛、阿魏酸等酚性成分,均易降解,不利于其临床应用,故本实验在其成方基础上将其制成冠心宁冻干粉针剂,以达到提高其稳定性的目…  相似文献   

9.
HPLC法测定血浆中丹参脂质体的原儿茶醛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具有活血化瘀、理气开窍,扩张血管与增加冠动脉血流量的作用。其水溶性成分为丹参素,原儿茶醛等。丹参脂质体,临床上用于预防手术病人的肠粘连。为了解该制剂体内吸收、消除情况,我们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采用离子抑制技术分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心可舒丸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及葛根素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Exlipce XDB-C18柱(150 mm×4.6 mm,5 μm),乙腈-0.3%磷酸溶液(12︰88)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5 ℃,检测波长269 nm。结果 丹参素在0.013~0.254 μg(r=0.999 4),原儿茶醛在0.021~0.414 μg(r=0.999 8),葛根素在0.100~2.000 μg(r=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8%、97.39%、98.06%(n=6),RSD分别为0.9%、1.1%、1.4%(n=6)。结论 本方法分析时间短且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降低工作量,减少检验成本,为更好地控制心可舒丸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测定丹参中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方法 采用HPLC法,以丹参酮IIA为对照品,外标法测定其在丹参中的量,同时测定丹参酮IIA与丹参酮I、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的相对校正因子,用获得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后3种成分的量,实现一测多评;用外标法测定丹参中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的量,比较其与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各成分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的量值与外标法测定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一测多评法在丹参中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测定中具有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对im黄体酮及紫外(UV)照射导致的黄褐斑小鼠模型的抗氧化与抗黄褐斑形成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C组、杭白菊组、当归组、丹参组共6组。采用im黄体酮及辅助UV照射方法建立黄褐斑小鼠模型。测定各组肝脏及皮肤组织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酪氨酸酶(TYR)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肝脏脂褐质水平,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皮肤病理学检查。结果 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显著增强黄褐斑小鼠肝脏和皮肤中GSH-Px、SOD活性,降低MDA水平,抑制TYR增加,使黑素细胞(MC)生成减少,抑制黑色素合成,从而减轻皮肤色素沉着。结论 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有一定的防治黄褐斑的功效,其作用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TYR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合成以及改善机体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参芦头多糖的组成与质量分数及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方法 采用紫外光谱扫描法分析人参芦头多糖的质量分数,采用TLC法分析其单糖组成,采用HPLC-HPSEC法测定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用硫酸-咔唑法测定多糖的量。结果 紫外光谱扫描未发现在260和280 nm附近有特征吸收,经TLC分析,芦头多糖水解后的单糖成分为葡萄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及葡萄糖醛酸,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1×103~1×106,提取的人参芦头粗多糖含多糖按半乳糖醛酸计为12.2%(RSD=0.6%,n=6)。结论 经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的人参芦头多糖中蛋白质及核酸等杂质较少,不影响后续的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采用硫酸-咔唑法定量测定较好。  相似文献   

14.
大黄干燥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以大黄外观色泽、干燥耗时、折干率和有效成分的量为指标,考察大黄适宜的干燥方式。方法 供试用大黄品种为掌叶大黄,外观色泽考察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用热浸法提取浸出物;HPLC法测定蒽醌、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量。结果 低于65 ℃烘干、阴干、晒干和熏干的大黄色泽良好,断面呈黄棕色,而高于65 ℃烘干的大黄药材断面深棕色;在大黄有效成分方面,浸出物和蒽醌的量以晒干大黄为最高,分别为34.32%和1.90%,次之为45 ℃烘干大黄,分别为33.53%和1.68%;干燥温度过高,蒽醌的量显著降低;不同温度的恒温烘干处理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量均呈递减趋势。结论 大黄适宜的干燥方法是45 ℃恒温烘干或晒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考察几种加工和贮藏方法对丹参药材中丹参酮IIA、丹酚酸B和丹参素以及药材表面、断面颜色的影响,以寻找出丹参药材的最适加工和贮藏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晒干、烘干加工处理丹参药材;对加工后的药材分别采用常温贮藏、常温避光贮藏,分别贮藏0、1、2、4、6、9、12、18、24个月,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其中丹参酮IIA、丹酚酸B和丹参素的量,并观察药材表面、断面颜色。结果 40~80 ℃烘干对丹参药材中丹参酮IIA影响不明显;当温度高于60 ℃,对丹酚酸B造成明显损失;丹参素的量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有所增加;当干燥温度高于70 ℃,对丹参的表面和断面颜色产生影响。采用40~60 ℃烘干所得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的量及丹参的表面和断面色泽优于传统的晒干法。结论 从活性成分量的损失、药材外观色泽变化及节约生产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丹参药材的加工方法应以40~60 ℃烘干为宜,贮藏方法以常温避光贮藏不超过24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中药配伍中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或使疗效降低,而“十八反”是重要的配伍禁忌,也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且至今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主要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芫花反甘草的毒性和机制研究,探讨了影响“十八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确定其特定部位的安全药理实验内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甘草配伍应用减毒增效、调和诸药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多组分物质基础体外相互影响以及药效学/毒效学方面,而且表现在对药物体内过程的相互影响上。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分析与总结,针对甘草皂苷、甘草黄酮两类主要活性成分,探究甘草吸收和代谢的特征,及其在复方配伍时对其他活性成分吸收与代谢的影响,揭示甘草复方配伍的合理性和科学内涵,为甘草配伍研究提供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HPLC-DAD-MS多种分析手段的联用,建立大黄药材成分分析方法,确认各个特征峰的归属,从而定性定量的评价药材质量,预测不同道地产区大黄药材的药效,为谱效学研究提供基础研究。方法 以全国各道地产区大黄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Agilent Zorbox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乙睛–0.1%磷酸水二元梯度洗脱模式,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建立了20批来自四川、青海、甘肃地区的大黄药材的HPLC图谱,并通过HPLC-DAD-MS联用技术对其中30个特征峰进行了归属分类,同时进行了各类指纹成分比较研究。结果 各地区间游离蒽醌量差异较小,而其他成分差异明显,表现出可能存在的质量差异。结论 本实验全面阐明了大黄药材的各主要化学成分及地区间差异,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建立的大黄分析方法稳定性、重复性好,为大黄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较为充实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建立RP-HPLC法测定白芍-甘草药对中12种有效成分,并用此方法探讨有效成分随白芍-甘草配比变化的溶出规律。方法 采用Dikma Technologies-C18色谱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5%~10% A;5~10 min,10%~12% A;10~15 min,12%~14% A;15~20 min,14%~16% A;20~25 min,16%~18% A;25~30 min,18%~20% A;30~40 min,20%~25% A;40~50 min,25%~40% A;50~62 min,40%~55% A;62~72 min,55%~70% A;72~85 min,70%~55% A;85~95 min,55%~5% A,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7 nm(0~13 min)、258 nm(13~17 min)、230 nm(17~27 min)、276 nm(27~32 min)、230 nm(32~42 min)、360 nm(42~46 min)、276 nm(46~50 min)、230 nm(50~53 min)、275 nm(53~55 min)、250 nm(55~95 min),柱温30 ℃。结果 在所观察的白芍-甘草的9个配伍比例(0∶1、0.3∶1、0.6∶1、1∶1、2∶1、3∶1、4∶1、5∶1、1∶0)中,以1∶1、3∶1组有效成分溶出量最高,另外0.6∶1组也较高。结论 以现代研究方法证实了张仲景《伤寒论》芍甘汤中配伍比例1∶1的科学性,也进一步从有效成分上证实了现代临床经典比例3∶1配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