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痹证的外因多为风寒湿三邪侵袭,内因常由正气不足引起。“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常用药多辛窜温燥,祛风用辛散之品,驱寒用温热之药。祛湿用辛燥之药。这些药虽  相似文献   

2.
从肝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相当于痹证范畴。中医痹证病因可分为外因、内因,风寒湿邪是外因,肝失候外是内因,外因是痹证条件,内因是痹证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起致病作用。正如:“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枢·师传》曰:“肝者主为将,使之以候外。”其意指:肝主疏泄,尚涵敷布阳和之气,以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和以抵御外邪。“肝为风脏”,“风气通乎于肝”,“风为百病之长”,肝失候外,卫阳失布,外邪风寒湿入侵形成痹证。“直接深入其所主的筋骨肌肉,或直接危及脏腑,引起筋痹,骨痹,肌痹或肝痹、肾痹、脾痹”。其中筋痹、肝痹与今RA极相似…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认为痹证的形成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表现为人体本身之气虚及阳虚,外因为风、寒、湿邪之侵袭.因此,在治疗上以益气温阳、解表散寒、祛风除湿药为主药.观其用药,在众多的此类药物中,又偏重于黄芪、附子、麻黄、桂枝、白术、薏苡仁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从黏膜免疫探讨脾虚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迄今为止,对于痹证病因已从导致痹证的内在因素(肾虚)、外在因素(风寒湿)、不内外因(软骨损伤)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3]。笔者现从黏膜免疫角度探讨脾虚对痹证发病的影响机制。 1 脾虚与痹证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主四肢肌肉。故脾虚则四肢不用。痹证虽有外因,但治疗应祛邪与扶正兼顾,尤其病久者需注意扶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脉流畅,气旺而利于祛邪,如独活寄生汤、芎附散等均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益气健脾之品。可见古人亦以补脾为治疗久痹、顽痹之大法。故又有人提出“脾虚是痹证的发病之本”[4、5]。 2 脾虚与免…  相似文献   

5.
明代医家秦昌遇著有《症因脉治》一书,在继承前人治痹思想与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症因脉治》将痹证分为外感痹证与内伤痹证两类,外因为风湿寒热之邪,内因责之情志饮食劳倦,正气内虚、邪气侵袭是发病的关键.在遣方用药方面,秦氏于《症因脉治》一书中主张使用风药配伍祛湿药、温阳药以祛除外邪,强调养血行气药、归经药物的使用,同时重视...  相似文献   

6.
林培政 《新中医》1995,27(10):11-12
刘仕昌教授辨治痹证经验林培政主题词痹症/中医药疗法,@刘仕昌痹证临床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楚、麻木、屈伸不利或关节肿胀红热为主要表现。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常可见到上述症候。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大多着眼于外因六淫致...  相似文献   

7.
扶正祛邪法治疗痹证200例曲贤玲,董华,马桂琴,张伯昭(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一科,100053)痹证虽以风寒湿三气杂至为外因,然正气的虚衰则是痹证发病的内在因素。正气不足、营卫虚弱、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肢体、关节、肌肉,使经脉闭用不通而致痹证。...  相似文献   

8.
刘东明 《国医论坛》1999,14(4):42-42
认为风寒湿三气杂合侵袭人体为痹让发病外因,营卫失调,气血不和为痹证发病内因,内外因相合是痹证发病根本病机所在。卫气的充足与调畅,对抗御邪,调节气血运行,预防痹证发生角度考虑,选取阳经,且以足太阳,足阳明为主,并主要选取关节附近的腧穴。  相似文献   

9.
何常春主任治疗痹证疗效显著,其认为正气亏虚为痹证的内因,外因为风、寒、湿、热等外邪侵入,治疗上以电针配合经验自拟定痛方以补益肝肾,行气化瘀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肾虚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吕爱平  李春生 《中医杂志》1995,36(8):492-493
以Ⅱ型胶原免疫所致关节炎动物模型为基础,以风寒湿为痹证外因,肾虚为痹证内因的学说为依据,利用中西医结合肾本质研究的成果,采用复合因子方法制作痹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探讨了不同方法所致肾虚对痹证发病的影响,并初步观察到这种影响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