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了解消化内科患者的院内感染的总体状况,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因素,拟定控制的措施和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发生院内感染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6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总共分离出57株病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并且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结论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消化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且加强患者呼吸道的预防工作,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感染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住院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讨论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的状况,分析患者的感染因素和感染特点,并提出一些控制的措施和方法.方法 对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总计40例的临床诊疗资料,施行回顾性剖析.结果 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总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不断升涨发展方向.结论 要重视患者呼吸道的预防工作,同时还要正确使用抗菌药物,这将大大提高患者感染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主要对发生院内感染的消化内科患者进行研究,同时探索其感染的因素以及特征性表现,通过研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措施,并加强对此病的管理.方法对2009年4月-2011年9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72例消化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这72例患者的研究,共分离出病原菌38株,其中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这些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升高.结论对患者的呼吸道疾病能够足够重视,能正确使用抗菌药物以其达到有效的预防目的,使患者的院内感染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以及特点,拟定防治措施。方法对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2年3月发生医院感染的184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是老年患者,50岁以上感染率为82.7%。住院时间越长感染几率越高。呼吸系统为易感系统,感染率为67.9%。革兰阴性菌是病原菌的主要构成部分,占67.3%。结论规范无菌操作的过程,有效治疗原发病,正确选用抗菌药物,保护易感人群,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其感染部位及病原菌特点,拟制定控制措施和防治方法,对2007~2011年消化内科住院病例作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医院感染情况:2007~2011年收治患者4626例,其中消化道恶性肿瘤583例、肝硬化162例、消化道出血836例、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感染情况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150例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老年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其易感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具有消化道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和肝硬化,容易感染的部位主要在呼吸系统,感染的细菌主要菌种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结论:对消化内科感染患者的治疗必须严格、规范的无菌操作,对于容易感染的人群要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治疗中对抗菌药物要合理使用,积极治疗感染患者的原发病,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医院中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消化内科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并对感染因素和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拟定出控制的措施和方法,加强管理.方法 对2007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共计1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0例消化内科患者共分离出68株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不断上升趋势.结论 重视对患者呼吸道的预防工作并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将大大提升患者感染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宁 《中国医药导刊》2013,(8):1349-1350,1352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总体状况,分析其感染的因素和特点,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方法。方法:对2008年至2012年在我院消化内科发生院内感染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消化内科感染患者,老年患者为易感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增加(P<0.05)。易感因素有消化道肿瘤、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易感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其次为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最常见。结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保护易感人群,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正确使用抗生素,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心呕吐的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便及时治疗。方法通过消化内科住院患者80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对其病因统计分析。结果恶心呕吐常见病为反流性食管炎、巨幼贫、胆系结石、颅内占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论通过对恶心呕吐的对症治疗,所有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均逐渐减轻或消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原因及其特点,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3年1月消化内科院内52名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对52名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总共分离出40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结论:正确地使用抗生素,加强预防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感染患者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大群 《中外医疗》2011,30(19):63-63
目的 分析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156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患者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消化道恶性肿瘤、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为其易感因素.易感部位为呼吸系统,菌群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论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保...  相似文献   

12.
廖少略 《当代医学》2014,(12):41-42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减少和防止发生误诊。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收治的出现恶心或呕吐症状的4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组患者的病因进行统计。结果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最主要的病因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巨幼贫、胆系结石和颅内占位,其次是肝功损害、十二指肠溃疡、粪石梗阻、肠系膜动脉缺血、腹部术后、急性阑尾炎和流行性出血热等,急性支气管炎、白细胞减少症、溃疡性结肠炎有时也会引起恶心、呕吐。结论引起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有很多,是由多种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引起的,几乎涉及到各个系统,二者可或不相互伴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消化内科患者的恶心呕吐原因进行临床分析,增强对内科疾病导致恶心呕吐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避免漏诊及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的70例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70例患者疾病类型中,以慢性胃炎最为多见,占18.57%,其次为急性胃肠炎,占15.71%。对确诊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0%。结论:引起消化内科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病因比较复杂,特征达80%不典型,临床医生应建立良好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急性胰腺炎患者110例,为本文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来院就诊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进行内科综合治疗。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18%,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临床治疗,比较2组实验室检测指标可见,研究组血淀粉酶、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数值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同时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蛋白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科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在短时间内降低血淀粉酶,升高白蛋白,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诊治方案。方法:共收录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录的90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接受胃镜、肠镜、X 线、CT 和 B 超等影像检查,对其临床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行分类统计,掌握恶心呕吐的具体病因;对恶心呕吐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于1个月后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本次90例统计显示,消化内科中,引起恶心呕吐的主要病因包括:反流性食管炎20例、胆结石12例、急性胃肠炎15例、幽门梗阻1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0例、巨幼贫血10例、其它9例(溃疡、肝损害、阑尾炎等)。经过1个月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均消失,有效率100%,治疗前后症状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常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临床康复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需及时进行检查与分析,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均为该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养胃冲剂单用(对照组,n=40)与加用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观察组,n=4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经统计示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4,P=0.017);观察组患者中发生1例呕吐和1例消化不良,对照组患者中发生3例呕吐、3例恶心以及4例消化不良,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39,P=0.2840)。结论依据慢性萎缩性炎患者临床特点,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取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应用,可使临床效果显著增强,安全性居较高水平,显著改善疾病预后,使患者生存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在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规范化治疗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4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普瑞酮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有效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41例,有效2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对照组患者显效37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明显,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为消化内科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56例患者,对照组有52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消化内科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消化内科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消化内科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进行临床分析,并为合理用药提出应对措施。方法:抽取从2011年6月到2013年6在本院就诊的488例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2011年114例,2012年149例,2013年225例。对所有患者的用药状况进行分析,对其所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以及错误发放药品等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在488例消化内科患者中,不合理用药的有183例,不合理用药为31.12%。在不合理用药的183例消化内科患者中,2011年有54例,占29.51%;2012年有46例,占25.14%;2013年有83例,占45.36%。存在不合理用药的因素主要有:(1)药物用量过大化。(2)重复使用药物。(3)不合理联合用药。(3)药物联用致使毒副作用提升。其中,由于药物用量过大化的有79例,重复多次使用药物的有32例,不合理联合用药的有41例,药物联用致使毒副作用提升的有31例;分别占43.17%、17.89%、22.41%、16.94%。结论:在消化内科日常工作中,临床医生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对科室用药的药理进行充分掌握,以此提升科室合理用药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云朝芳 《大家健康》2014,(8):281-281
目的:对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进行临床分析,并为合理用药提出应对措施。方法:抽取从2011年6月到2013年6在本院就诊的488例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2011年114例,2012年149例,2013年225例。对所有患者的用药状况进行分析,对其所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以及错误发放药品等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在488例消化内科患者中,不合理用药的有183例,不合理用药为31.12%。在不合理用药的183例消化内科患者中,2011年有54例,占29.51%;2012年有46例,占25.14%;2013年有83例,占45.36%。存在不合理用药的因素主要有:(1)药物用量过大化。(2)重复使用药物。(3)不合理联合用药。(3)药物联用致使毒副作用提升。其中,由于药物用量过大化的有79例,重复多次使用药物的有32例,不合理联合用药的有41例,药物联用致使毒副作用提升的有31例;分别占43.17%、17.89%、22.41%、16.94%。结论:在消化内科日常工作中,临床医生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对科室用药的药理进行充分掌握,以此提升科室合理用药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